心理学上著名的20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心理学上著名的20个实验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陈树良简阳教师进修校2011年2月一。罗森塔尔实验(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简介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相传,他性情孤僻,一人独居,擅长雕刻。他用象牙雕刻了一座表现他的理想中的女性的美女像,并取名叫加勒提亚。他和雕像久久依伴,把全部热情和希望放在自己雕刻的少女雕像身上,加勒提亚被他的爱感动,从架子上走下来,变成了真人。皮格马利翁娶她为妻,他们的女儿帕福斯是塞浦路斯南部海岸同名城市的始祖。后来,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LF.Jacobson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最真实的谎言是权威性的谎言——罗森塔尔效应1968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osenthal)和助手来到一所小学,说是进行1项实验。他们从一至六年级各选了3个班级,对18个班的学生进行了“未来发展趋势测验”。之后,罗森塔尔以赞赏的口吻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者”的名单交给校长和相关老师,并叮嘱务必保密,以免影响实验的正确性。8个月后,罗森塔尔对这些学生进行复试,奇迹出现了:凡是上了名单的学生,个个成绩有了较大的进步,且性格活泼开朗,自信心强,求知欲旺盛,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的概念在心理学上,这种由他人的期望和热爱使人们的行为发生与期望趋于一致的变化,称之皮格马利翁效应。爱迪生的母亲坚信自己的孩子决不会是傻瓜,经常对爱迪生说“你肯定比别人聪明,这一点我是坚信不疑的,所以你要坚持自己读书”教师如何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积极期望积极关爱擅用表扬提升自信成功体验皮格马利翁效应告诉大家,当怀着对某件事情非常强烈期望的时候,所期望的事物就会出现。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皮格马利翁效应-效应作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其实体现的就是暗示的力量,自我暗示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本来穿了一件自认为是很漂亮的衣服去上班,结果好几个同事都说不好看,当第一个同事说的时候,你可能还觉得只是她的个人看法,但是说的人多了,你就慢慢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力和审美眼光了,于是到了下班后,你回家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衣服换下来,并且决定再也不穿它去上班了。其实,这只是心理暗示在起作用。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可见,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g14)二、框架效应概念:心理学上把由于不一样的表达(问题呈现)导致不一样结果(判断和决策)的现象,称之框架效应。教育中框架效应的运用如何表扬,如何批评?如何既表扬又批评?策略:如果有几点需要表扬,分别(不同场合)进行要比一次进行效果好;如果要表扬,公开表扬比私下表扬好;如果要表扬,具体针对比笼统好,但可以稍加提升;如果有几个方面需要批评,一次进行比多次进行效果好,少用比多用好;如果要批评,私下比公开好;如果公开,不点名比点名要好;如果要批评,具体针对比笼统好(就事论事)要忌讳过度忠告,沉默和留白很重要。首因效应的概念:在心理学中,最先呈现的信息对印象形成起重要作用,这种现象即为印象形成的首因效应,又称为第一印象的作用。如,在社会交往中,首次交往过程双方都感到愉快,就会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愿望;如果一方给对方留下了不好印象,双方就会中止交往。(g31)三、首因效应:对教育理性的挑战心理学家曾经做了这样一个教育实验:让学生评价一个人,把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先看介绍这个人内向的材料,然后再看介绍这个人外向的材料;第二组恰恰相反。结果是第一组大部分评价他为内向,第二组评价的多为外向,这种现象被称为首因效应,又称第一印象效应。它是指第一次接触陌生人或事物形成的印象,起到了先入为主的作用我们的班主任在接新班级时,要注意利用第一次效应克服消极影响,对学生要做到全面地看待和评价,并注意选择和培养好学生干部。对自己,则要注意三个“第一次”时的形象塑造。力求做到:第一,见好第一次面。事先做好准备,力求一开始就让学生觉得老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并产生认同感和信任感;第二,讲好第一次课。力求给学生留下工作认真、知识渊博、教学方法生动等良好印象;第三,处理好第一次突发事件。要求反应快捷,处理问题果断。当然,利用第一次效应的积极因素获得良好的第一印象,不仅仅是方法、策略问题,更不是假惺惺的伪装,而是长期在工作中磨炼形成的良好工作作风、思想品德、知识才干、教育能力的综合体现。在与学生初次接触时力争给学生一个好的第一印象,这样能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得到学生的信任,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以后实施有效的教育奠定基础首因效应对心理教育的启示莫让表面现象蒙蔽了眼睛要善于利用首因效应增进学生对自己的接纳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课堂前面的部分时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四、晕轮效应:心理对教育影响的放大器有一天,一位老师上课,发现两个学生在睡觉,他们都把书铺在自己的面前,结果老师把其中的一个差生叫起来,道:“你看看人家,人家睡觉还看书,你倒好,一看书就睡觉”晕轮效应的概念晕轮原指月亮被光环笼罩时产生的模糊不清的现象。晕轮效应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即对一个人进行评价时,往往会因对他的某一品质特征的强烈、清晰的感知,而掩盖了其他方面的品质,又称光环效应。若是消极品质的晕轮效应,亦称作扫帚星效应。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爱德华·桑戴克提出的。晕轮是一种当月亮被光环笼罩时产生的模糊不清的现象。爱德华认为,人对事物和人的认知和判断往往从局部出发,然后扩散而得出整体现象。就像晕轮一样,这些认知和判断常常都是以偏概全的。一个人如果被标明是好的,他就会被一种积极肯定的光环笼罩,并被赋予一切都好的品质;如果一个人被标明是坏的,他就被一种消极否定的光环所笼罩,并被认为具有各种坏品质。晕轮效应的错误它容易抓住事物的个别特征,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就象盲人摸象一样,以点代面;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它说好就全部肯定,说坏就全部否定,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晕轮效应对教育的启示:弊端的克服弊端:被教师宠爱的学生往往自以为是、目中无人,一旦不如意或偶尔不受教师重视,则会由爱生恨而导致师生关系紧张;受教师冷淡或厌恶的学生,则会从教师的言行和教态中意识到教师的偏心和歧视,因而也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教师,不理会或拒绝教师的要求,在学习上或品行上表现出“破罐破摔”,不思进取。克服:(1)教师应实事求是、全面地掌握学生信息,切忌一叶障目;(2)教师应树立学生发展的整体观,在实际教堂中,教师应承认既没有十全十美的学生,也没有一无是处的学生;(3)教师不可能喜欢学生的一切,但必须承认学生是有价值的人。晕轮效应对心理教育的启示:榜样的光环教师也应该重视教师的积极光环对教育的有利影响,若教师在学生心中有一个好形象,即有一个积极的光环,学生就乐意接近老师、信任教师,则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结果。教师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是品行修养、严谨的工作作风、渊博的学识等,这几方面都容易形成积极的光环。五、暗示效应:教育的潜移默化作用二战期间,一位盟军士兵被德国纳粹逮捕,敌人在暗室里用刀划伤了他的手臂,然后他就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听起来好像鲜血一滴一滴从伤口上流下来。不久,这个盟军士兵就死了。其实,那“滴答滴答”的声音只不过是敌人打开自来水管造成的滴水的声音,而他手臂上的伤口不足以导致死亡。一般说来,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所谓“暗示效应”,即是用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别人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从而使被暗示者不自觉地按照暗示者的意愿行动……此称之为“暗示效应”。少年儿童较成人更易于接受暗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暗示、动作暗示,表情暗示、自我暗示等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试试下边的想法:请你在心里默想:“我不想蓝色,我不想像天空一样湛蓝湛蓝的蓝色。”暗示效应的影响因素环境暗示阅览室中积极上进的箴言等行为暗示漂亮的灰姑娘语言暗示“农夫山泉有点甜”自我暗示口吃的前苏联演员N.H.毕甫佐夫的暗示语“我是一个口齿伶俐的人”,而不是“我是一个不口吃的人”。怎样运用暗示语言暗示——积极的语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改变消极的心态,因而教师可以有意识地用“你真聪明”“你一定行”等语言为孩子打气,还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鼓励,比如:领:我很棒!(XX)众:你很棒!(XX)领:你也行!(XXX)众:我也行!(XXX)动作暗示——音乐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艺术,低段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情绪、思想内涵更不容易把握,这时候动作暗示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教师能用肢体动作暗示学生,使学生更快地理解音乐作品。例如在表现音乐情绪方面,教师可以用左右轻轻摆动身体来表示轻柔舒展的音乐,用小幅度的点头来表示欢快活泼的音乐。表情暗示——小学低段音乐教学中有许多的表演环节,包括唱歌表演、律动表演、乐器表演,形式上又包括集体表演、小组表演、个人表演等。在这些环节中教师就要充分发挥表情暗示的作用。当学生在表演时,教师如果是微笑的注视着他们,那么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莫大的鼓励,他们能看到老师眼里的肯定和赞许。而在对学生音准的训练过程中,可运用柯达伊手势的动作暗示,让学生对抽象的音高有比较直观的理解。有一个班在学习歌曲《可爱的羊群》的第三句“水草丰盛羊儿壮”时,总是把最后一个音“5”漏掉。所以当唱到这几小节时我就用手势作出旋律高低的走向,到了最后一个音“5”时,我的手向上一带,学生的自然的就唱到位了,几遍之后便能完全掌握。自我暗示——教师还要教育学生学会自我暗示,使学生在音乐学习体验中更好的发挥自主性。有的学生每当遇上听辨练习就会有“惨了!惨了!”“好难啊!”等自我暗示,在学习上维持着焦虑状态,从而干扰正常水平发挥。这种思维习惯一旦形成就会严重阻碍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积极的自我暗示,想着自己一定能一定做的到暗示效应对教育的启示教师要善于运用积极暗示,善于制造积极暗示的条件,比如:环境整洁、积极上进的标语、善用表扬等,其实,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抚摸、一句鼓励、一条规则、一个口号,就足以让一个学生甚至全班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期待和关心,就会成为他们进步的动力。要教会学生积极自我暗示。比如,有学生考试紧张,在临场考试前,不应暗示自己“不紧张,不紧张……”,而应暗示自己“我能行,我很镇静,我发挥得一定比往常还好。”六、马太效应:好的愈好、坏的愈坏?什么是马太效应《圣经》中马太福音一章里有一句名言:凡是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美国著名哲学家罗帕特·默顿发现了同样的现象,即荣誉越多的科学家,授予他的荣誉就越多;而对那些默默无闻的科学家,对其作出的成绩往往不予承认。他于1973年把这种现象命名为马太效应马太效应的应用在班级管理中,就是好学生好对待,差学生差对待,而好与差的标准主要还是学习成绩。对于一些班主任心目中的好学生来说,爱过剩的时候,就会贬值,他们对表扬就会变得麻木不仁,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这种优越的社会心理环境会使他们在成长中变得非常脆弱,经不起挫折。而对另外一些学生仅仅因为分数不高,就会长期处在被班主任的关爱遗忘的角落,这种人为造成的恶劣的心理环境,将会使他们情绪偏激、行为带有触发性和冲动性,这样必然导致学生个性的畸形发展,引发学生的心理障碍。马太效应的运用马太效应是指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发言机会就多,而发言机会愈多能力愈强,学习能力弱者反之,造成优者越优,差者越差,两极分化。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们常碰到这样的情况,能力较高的成员受到尊重,并取得领导地位,甚至抢尽风头或牺牲其它组员的利益来自我获益;而能力较低的成员则完全丧失了合作学习的兴趣。学校中的马太效应及其教育启示学校中往往:好生好对待,差生差对待。如何克服马太效应教师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没有“差生”,只有差异。若自己成为马太效应的当

1 / 8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