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基本方式:结构基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传导过程传导方向:传导形式:兴奋在神经细胞之间的传递结构基础:传导方向:传导过程人脑的高级功能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反射反射弧电信号双向传导突触单向传导复习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脑脊髓脑神经脊神经脑脊髓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调节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体对内外界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动物通过遗传获得的先天就有的反射。如:膝跳反射、眨眼反射。动物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通过训练、学习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如:狗听到铃声流口水、听到叫声回头、望梅止渴、画饼充饥。比较:见资料2、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树突神经纤维细胞核细胞体轴突轴突末梢(1)神经元的结构神经:许多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着由结缔组织形成的膜.神经元、神经纤维与神经反射弧组成如何?效应器神经中枢传出神经传入神经感受器反射弧传入神经感受器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3、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特点:②方向:单向性(突触的单向性决定)①完整性:五部分缺一不可在反射弧的传导路中,神经元可用如下图表示:反射弧只有完整才能完成反射,缺一不可。还需要有刺激,才能产生兴奋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A.②④B.①④C.①②D.②⑤A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传出神经遭到破坏,而其他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将表现为(1996上海高考)()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C二、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1、未受刺激时(静息状态):外正内负2、某部位受刺激产生兴奋时,该部位膜外;膜内4、兴奋以电流的方式沿着神经纤维迅速向前传导双向传导5、特点:补充:(1)在膜外,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反。(2)在膜内,兴奋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相同。(3)在一个神经元内有一处受到刺激产生兴奋,迅速传至整个神经元,即在该神经元的任何部位均可测到生物电变化。3.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电位差由“正”→“负”由“负”→“正”外内外内1.(2011年浙江理综第3题)在离体实验条件下单条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段的Na+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B.b-c段的Na+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C.c-d段的K+外流是不需要消耗能量的D.d-e段的K+内流是需要消耗能量的2.(2016全国卷I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C.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D.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B(2010年课标卷)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A.静息电位值减小B.静息电位值增大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D(2003年上海卷)将离体神经置于不同钠离子浓度的生理盐水中,给予一定刺激后,下图中能正确反映膜电位变化与钠离子浓度关系的是()【解析】:生理盐水中的离体神经,给予一定刺激后,可以出现膜电位变化,出现动作电位。钠离子浓度越高,内流量就越大,形成的动作电位电位峰值就越大,则膜电位变化就越大。可见,神经细胞膜外的膜电位变化和钠离子浓度成正相关。D曲线正确。(2010年浙江卷)下图①-⑤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①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外电位的大小与极性不同B.图②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去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C.图④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复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反极化状态D.图⑤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均处于极化状态解析:这五个指针变化图是神经受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的连续过程电位变化图,即指针由①中间而②右偏,回③中间,再④向左,最后回到⑤中间。图①指针不偏转,说明甲和乙都为极化状态且电位大小相同,A错;图②指针右偏,说明电流方向为甲→乙,受刺激部位为乙侧,甲为极化状态,乙为反极化状态,处于去极化过程,B错;③中指针偏回中间,说明兴奋传到了中点,甲和乙都为极化状态;图④指针左偏,兴奋传到甲处,甲膜外为负,电流方向为乙→甲,处于反极化状态,乙膜外为正,处于极化状态,C错;⑤指针偏回中间,说明甲乙都回到极化状态,所以答案为D。(2009年山东卷)右图表示枪乌贼离体神经纤维在Na+浓度不同的两种海水中受刺激后的膜电位变化情况。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曲线a代表正常海水中膜电位的变化B.两种海水中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相同C.低Na+海水中神经纤维静息时,膜内Na+浓度高于膜外D.正常海水中神经纤维受刺激时,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A(2009年上海卷)神经电位的测量装置如右上图所示,其中箭头表示施加适宜刺激,阴影表示兴奋区域。用记录仪记录A、B两电极之间的电位差,结果如右侧曲线图。若将记录仪的A、B两电极均置于膜外,其它实验条件不变,则测量结果是()解析:右上图施加刺激时,电流传到A,A为正电位,B为正电位。若将记录仪两电极均置于膜外,施加刺激,A为负电位,B为正电位,电位差为负,曲线向负轴延伸;然后恢复到A、B两处都是正电位,电位差为0;电流到B时,A为正电位,B为负电位,电位差为正,然后又恢复为原0电位差。答案为C。轴突与树突相接触轴突与细胞体相接触三、兴奋在神经元(神经细胞)间的传递1、神经元间的传递——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2、主要突触组成轴突线粒体突触小泡(内含递质)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突触前膜(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后膜(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突触间隙(内有组织液)突触小体3、突触的结构兴奋在细胞间的传递A神经元轴突兴奋神经递质突触小体(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突触B神经元兴奋或抑制5、神经递质-----你了解多少?(1)产生(2)分泌结构(3)受体(4)种类(5)作用由内质网、高尔基体产生的小分子物质(如乙酰胆碱、多巴胺、NO等)贮存在突触小泡中突触前膜突触后膜上糖蛋白按功能分为两种使后膜兴奋或抑制作用后被分解或被释放的神经元吸收(6)去向4、兴奋在神经元间传导的特点——单向传递(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原因——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5、兴奋通过突触时信号在形式上的变化形式: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基本方式:刺激神经纤维某一部分产生兴奋,引起兴奋的部位膜内外正负电位交替变化产生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细胞间的传递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过程:神经冲动通过轴突传导到突触小体,其内的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到突触间隙,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另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特点:单向传递,即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小结:兴奋传导2、右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A.刺激a处,会导致b处连续兴奋或抑制,c处也发生电位变化B.刺激b处,不会引起a和c处发生电位变化C.刺激c处,a和b处都会产生兴奋D.刺激a处,b、c同时产生兴奋或抑制析:当刺激a处时,兴奋方向a→b外、还有a→c环形路径,因c处兴奋,形成兴奋传导的环形回路而反复循环,b处相继又连续兴奋或抑制,A选项正确;因为兴奋绕一圈传递至c处时,还要经过一个突触,兴奋通过突触时有一个时间距离,b处产生电位变化在先,c处在后。刺激b处,c处会发生兴奋或抑制,而无法逆突触的反向传导到a处,a没有电位变化。刺激c处,同样a没有反应,b处有反应1、下图是反射弧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刺激c点,检测各位点电位变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检测到b、d点有电位变化,说明兴奋在同一神经元上是双向传导的B.兴奋由c传导到e时,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换C.a处检测不到电位变化,是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D.电表①不偏转,电表②偏转两次AC(2)若成年人遭受意外事故,使脊髓从胸部处折断时,脊髓下部的排便排尿中枢失去了大脑的控制,就会出现大小便失禁的情况。膀胱壁受压大脑产生尿意/控制脊髓排尿中枢膀胱肌收缩括约肌放松排尿(1)婴儿大脑发育还不完善,随时便溺。神经系统不同中枢对排尿反射的控制3、这些例子说明神经中枢之间有什么联系?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书写性语言中枢运动性语言中枢视觉性语言中枢听觉性语言中枢H区S区W区V区1、人类大脑皮层的言语区: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组成:脊神经(31对)脑神经(12对)脑脊髓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大脑小脑脑干中枢下丘脑功能结构④血糖的调节②水平衡调节①体温调节中枢③内脏活动的调节⑤激素调节的枢纽突起胞体轴突树突聚集灰质中枢神经纤维②传导兴奋(神经冲动)①产生兴奋神经元细胞间的传递(突触:单向的)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双向的)神经系统语言中枢(人类特有:W、S、H、V)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投射:倒置“人形”)周围神经节中枢周围长(聚集)白质神经(协调运动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