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第二单元复习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9世纪60年代至1901年)一、阶段特征: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政治领域:A、国家主权进一步丧失,民族危机空前加剧;B、清政府同外国侵略势力经历了从“和好”→“对抗”→彻底屈服的过程;C、阶级关系的变化: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壮大,无产阶级的壮大。经济领域:A、外国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发展为以资本输出为主;B、中国封建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C、新的经济因素:洋务企业---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初步发展。思想领域: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到“制度”层面(“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思想,到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再到维新派的“君主立宪”变法思想)对外关系领域:清政府逐渐放弃了抵抗,最终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二、考点梳理:(一)外国列强的对华侵略—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二)中华民族的抗争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三)同时并存的四种经济成分—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一)外国列强的对华侵略—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甲午中日战争1、历史背景:①主要原因:日本②国际因素;列强的默许或纵容的态度(美、英、德法、俄);③国内因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④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2、经过(1894年-1895年):①爆发的标志:丰岛海战;②平壤战役;③黄海海战;④辽东战役;⑤威海战役李鸿章的避战求和、消极抵抗政策。3、中国失败的原因:A主观:中国:清政府腐败无能---是根本原因①政治经济全面落后②当权者愚昧无知,战前不重视情报收集,对日本没有真正了解③缺乏对战争的认真准备和决战决心。慈禧祝寿、李鸿章要保实力避战。多数军队临阵脱逃B客观:日本---战争蓄谋已久,准备充分。C客观:国际方面---列强对日本暗中支持,扩大对中国的侵略权益4、《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5、三国干涉还辽(原因、实质)6、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代表人物、意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目的、时间、国家、主要战斗[廊坊战役、天津保卫战、北京地区战斗]■八国联军侵华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比较(同:资本主义联合侵华;占领北京;皇帝逃离;建立殖民机构;中外勾结等异:背景;直接目的;对中国的影响(见资料)2、《辛丑条约》的签定(内容、影响)①时间、地点、内容;②对中国的消极影响:割地、赔款、开口岸、资本输出。③对中国客观促进作用:A、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兴起变法;B、向西方学习深入到了制度层面。④对日本的影响: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成为亚洲强国,便利其对远东的进一步侵略。⑤对远东局势的影响:日本地位上升,中国地位下降,加剧了列强在远东的争夺(三国干涉还辽)。原因:《马关条约》损害了三国在华侵略权益;实质:帝国主义在侵略中国过程中既相矛盾,又相勾结;1.(2007上海历史)《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从中可以看出导致中国近代以来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一个因素是A.外资工业在中国的兴起B.民族工业没有技术优势C.民族工业没有资本优势D.外资工业享有免税特权2.(2007广东文科基础)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战争发出这样的感慨:“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场战争是A.第一次鸦片战争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3.(2006年全国Ⅰ卷)从总理衙门的设立到其改为外务部,这一变化反映了A.清政府中央权力的削弱过程B.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C.洋务运动的兴衰过程D.维新变法运动兴败的过程4.(05江苏)下列不平等条约中,其内容与今天的江苏直接有关的是①《南京条约》②《天津条约》③《马关条约》④《辛丑条约》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5.(05春季)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最能表明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A.支付高额赔款B.划定使馆区C.外务部列六部之首D.承诺禁止中国人反帝CDBBD6.(04全国二)下列关于中日《马关条约》的表述,正确的是A.条约中关于割地的内容全部得到了落实B.条约的签订有利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C.条约没有规定开放新的商埠D.巨额战争赔款使得日本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7.(02上海历史)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规定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为维护自己在远东的利益,干涉“还辽”的三个国家除法国之外,还有A俄、德B德、英C英、美D美、俄8.(2007江苏历史)下列图片中的情景应出现哪两两次战争期间?A中英《天津条约》签字B外国侵略者坐在清宫皇帝的御座上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9.“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右列款项(拆除山海关炮台10000元;拆除大沽南炮台1000元;拆除大沽北炮台3000元)用于履行这一项条约。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0.(2006年全国Ⅱ卷)《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这主要体现在A.列强强迫清政府承担巨赔款B.列强势力开始进入中国腹地C.列强从商品输出为主转为资本输出为主D.列强开始争夺在华路矿权BACDCA、地主阶级---洋务运动1、历史背景:(根本原因;主要条件[思想;政治;阶级])2、目的;代表人物;中央机构;时间;旗号;指导思想3、主要内容:①军事工业;②民用工业---经济近代化;③筹办海军—军事近代化;④兴办学校,派遣留学生---教育近代化;■区别洋务企业的性质■区别洋务派、顽固派和鸦片战争中的抵抗派(同:阶级属性;目的;对人民革命的态度。异:对外国侵略的态度;对西方技术的态度)(二)中华民族的抗争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义和团运动①根本原因:内忧外患。②主要条件:思想条件---新思想的萌发;政治条件---慈禧的支持;阶级条件---洋务派的出现同:阶级属性---封建地主阶级;目的---维护清政府的统治;态度---镇压人民起义;异:对外国侵略---妥协投降(顽)、抵抗(洋、抵);对西方技术---仇视一切外洋事物(顽)、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洋、抵)军事工业---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近代企业;民用工业---带有封建色彩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经营方式、资金来源、管理、产品出路)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系列军事工业,其特点是官办,开办费和常年经费全由政府调拨;产品一般由政府调拨军队使用,不作为商品参加市场交换;产品不计成本,生产不讲效率;每个工厂像一个衙门,由大小官吏分别掌握经济管理权,有的工厂工人由士兵充任,沿用军队管理制度;技术和设备依赖外国。这类工业带有很强的封建性。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的民用工业多采用“官督商办”形式,以赚取利润为目的,其产品是商品,并雇佣大批自由劳动力,所以带有资本主义性质。官督商办中的“商股”,实际上具有民族资本主义性质。采取这种形式,是当时中国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但这种企业处处依赖官僚的荫庇,缺乏生命力。军事工业企业已带有了资本主义性质,已不纯粹是昔日封建工业的简单翻版。依据:①它已不是手工业生产,已引进了西方的机器和技艺,已是现代化的机器大生产。②企业还雇佣一些以出卖劳动力谋生的劳动者,即中国早期的工业无产阶级,企业均较为普遍地采用雇佣劳动。③19世纪80年代以后,一小部分产品由各省以协饷等名目调换或计价购买,因此,价值规律对各局、厂的生产也起了一定作用,由此可以说,洋务军事企业是带有一定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买办企业。洋务派民用企业的性质基本上是资本主义的,但仍有浓厚的封建性。说它们的性质基本上是资本主义的,主要是因为:①从企业生产目的来说是为了“求富”,即以赚取利润为主要目的。②从其产品来说,它的产品是商品,进入市场流通。③在企业内部,都有大量工人存在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④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是由官僚、买办、商人以入股形式筹集。⑤从生产力来说,这些企业引进了西方某些先进技艺,进行近代化的机器生产,绝大多数在中国是首创。■西中近代化的比较(领导力量的不同;进程不同;依靠力量)4、破产的标志和原因(见教材):5、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和局限性:■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比较(同:背景;目的;内容。异:阻力;彻底程度;结果)(参见资料)领导力量---资产阶级(西);地主阶级洋务派(中);进程---由轻工业到重工业,在民用工业的基础上建立军事工业(西);中国相反;依靠力量---以民间自发创办近代企业,自由竞争(西);依靠政府,以官办为起点,后才出现官督商办和商办(中)积极影响:①引进了西方近代生产方式,近代化的开端;②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员,冲击封建教育;③瓦解封建自然经济,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④增强海防力量,对外国侵略势力的扩张起到一定抵制作用;局限性:没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①为维护反动统治服务;②军事工业是为了镇压人民革命;③民用工业为了解决军工困难;④管理腐败,被洋人利用;B、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动1、历史背景:(政治因素;经济基础[根本];阶级基础;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时间;原因;代表人物;主张;局限性)]■早期维新思想和康、梁维新思想的区别与联系2、准备①招徒讲学(万木草堂);②著书立说(著作、特点);③创办报刊(《中外纪闻》《时务报》《国闻报》);④组织团体(强学会、保国会);⑤上书皇帝(公车上书、《应诏统筹全局折》)⑥进行论战(时间、实质、影响)■洋务派和维新派的异同(同:主张学习西方;政治目的无法实现;对人民革命的态度。异:阶级立场;学习内容;要实现的目的;开展运动的方式;对外国侵略的态度)3、百日维新(时间;内容[政治;经济;军事;文教];作用和局限)4、失败:戊戌政变■失败的原因:(客观;主观[软弱性和妥协性—脱离群众、寄托于皇帝、对帝国主义有幻想、采用改良的方式];根本原因。)5、意义(性质、影响[进步、爱国、思想解放]、教训)A、后者是前者的继承和发展都主张变法,都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B、区别:前者没有形成理论,也没有实践;■维新变法和明治维新的一成一败的原因比较(社会背景;领导力量;具体措施;国际环境)■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比较(同:背景--面临民族危机;内容—涉及经济、军事、文教;作用—推动历史的进程。异:阶级属性;目的;性质(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内容侧重点(军事技术;政治制度)C、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1、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2、发展概况:兴起(时间、地点);发展(山东、直隶—北京、天津);高潮(抗击八国联军)3、口号:“扶清灭洋”(革命性、局限性)■评价义和团运动的口号:(“灭洋”反映反帝爱国思想,触及时代主题,是民族矛盾激化的结果,吸引广大人民参加,沉重打击帝国主义;灭洋方法不科学,盲目排外。“扶清”虽有利争取官军,但缺乏对清政府本质认识并抱有幻想,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①根本原因:民族危机的加深。②直接原因:传教士欺压百姓,各地反洋教斗争风起云涌。一、国际环境不同。明治维新前夕的国际环境对日本极为有利。英国忙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美国处于南北战争期间,法国处于普法战争前夕,沙俄则因克里米亚战争败北,元气大伤。19世纪六七十年代,它在远东的侵略对象主要是中国,对日本较为放松。而在戊戌变法时期,19世纪末,世界资本主义列强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通过争夺殖民地的高潮已经基本把世界瓜分完毕,中国成了列强在东方争夺的“惟一富源”。列强纷纷在中国强租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出现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时帝国主义列强绝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二、封建统治势力与维新派实力的强弱不同:在日本明治维新前夕,幕府统治的基础—武士阶层,不仅在上层存在着尖锐复杂的矛盾,而且广大下级武士也因自身经济状况的日趋恶化,对幕府统治越来越不满,甚至发展到“恨主如仇”的严重程度,一部分武士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