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课春秋战国各国变法运动和商鞅变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课程标准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了解商鞅变法的具体措施和内容,认识其特点,探讨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学习目标】通过材料信息探究战国时期变法带来的社会关系的变化,理解战国时期变法的彻底性,体会改革家勇于创新的精神。思考探究交流下列问题及自己的疑问:1.时代特征:从政治、经济、思想、阶级基础、军事等方面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2.春秋时期主要针对赋税制度进行改革,如何理解“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等改革措施加速了井田制瓦解?3.魏文侯变法开启了战国大变法的序幕,结合其变法内容理解为什么战国时期的变法比春秋时期的变法运动更加彻底?4.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1)纵观商鞅变法的背景,分析变法的指导思想和目的分别是什么?(2)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触及旧贵族利益的措施有哪些?从根本上动摇旧贵族统治的措施是什么?对中国历史影响最深远的政治、经济措施是什么?(3)结合商鞅变法内容,试从内容核心、内容整体、变法影响概括其特点,并分析变法成功的原因。要求:1.自主、自由讨论并黑板展示,积极分享自己的想法2.展示同学把问题展示在相应的区域内。前板:变法背景相关问题后板:变法内容、评价相关问题前1046—前771年BC771前475—前221西周春秋战国朝代更替结构示意图东周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的逐渐瓦解时期战国时期——封建社会的逐渐形成时期前770—前476材料一: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后,因随葬品不足,新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向鲁国求助丧葬费。桓王死后,财政枯竭,七年后才得以埋葬。材料二:(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折掉戟的钩尖),足以为九鼎。”——《史记·楚世家》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特征?1、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2、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发展了生产力,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3、思想:百家争鸣4.阶级:奴隶主阶层逐渐消亡,新兴地主阶级崛起总阶段特征: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简述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历史特征。什么是井田制?井田制从盛行到崩溃的过程(被封建土地所有制所取代)、原因?井田制:商周社会的经济基础。性质: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①商朝产生;②西周盛行;③春秋瓦解;④战国废除。1.崩溃①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②直接原因:各国变法运动(税制改革)2.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建立在井田制之上的,两者都是奴隶制存在的重要条件。两者的瓦解预示着奴隶制的消亡。井田制瓦解:井田制的瓦解井田私田国有奴隶主私人占有产品要向周王进贡不用进贡私田越来越多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提高“公田不治”“相地而衰征”如何加速了瓦解?实质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战国时期的改革与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的改革相比有什么新的特点?导致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内容:春秋改革主要是针对经济基础方面,战国时期的变法都把废除世卿世禄制度作为变法的根本任务。2.影响:战国变法运动比春秋改革规模大、时间长、成效显著,并形成一场变法运动。3.程度:战国变法比春秋改革更加彻底。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到战国时期随着铁器、牛耕使用生产力水平提高,土地私有化程度的加深,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他们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地主经济。春秋时期与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有什么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的原因是什么?1.春秋时期的社会转型主要体现为旧制度衰落、瓦解(奴隶制)2.战国时期则更多的表现新制度确立。(封建制)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同。到战国时期随着土地私有化程度的加深,新兴地主阶层日益壮大,他们要求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发展地主经济。【疑难点拨·史学理论深化】改革是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使之更适合生产力和社会的发展需要。试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相关史实,论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原理。生产力生产关系铁器牛耕的使用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决定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决定各国先后变法确立封建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总和反作用反作用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的主要内容: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方式三项内容。经济基础即是社会的经济结构,是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即所有制形式、交换形式、分配形式)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请结合材料,联系所学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时代要求2.战国初期,无论在经济、政治上,还是在文化上,秦国都落后于其他六国。3.秦孝公继位,决心变法图强。。1.时代背景:政治: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宗法分封制瓦解经济: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发展了生产力,井田制逐步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阶级:奴隶主阶层逐渐消亡,新兴地主阶级崛起军事:各国国君想在残酷争霸战争中求得生存,进而成为霸主(直接动力)思想:法家学说成为改革变法的思想理论武器。秦国需要商鞅个人商鞅的到秦孝公赏识;宣传变法的必要性和意义扫除障碍;个人不畏强暴、执法如山等精神…..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称霸天下的欲望是改革变法的直接动力富国强兵是改革变法的目的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并逐步推广社会生产力发展促进土地私有引起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产生新兴地主、自耕农等新的阶层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变法改革汇成强大的时代潮流商鞅变法2.从根本上动摇旧贵族统治的措施是?井田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分封制是建立在井田制之上的,两者都是奴隶制存在的重要条件。1.直接触及旧贵族利益的措施有哪些?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废分封行县制废除井田制3.对中国历史影响最深远的政治措施、经济措施、经济政策是什么?政治措施:废分封,行县制;经济措施:废井田,承认土地私有经济政策:重农抑商“重农抑商”的政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积极:在封建社会前期,重农抑商政策对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新生地主阶级政权产生了积极作用。消极:“重农抑商”政策也导致地主官僚不断兼并土地,使土地高度集中,激化了阶级矛盾发。到了明清时期,“重农抑商”的政策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违反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了国家落后。措施作用废井田,开阡陌,确立土地私有确立封建小农经济基础;推动封建经济发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稳定国家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实力;提高人们的生产积极性。统一度量衡利于经济文化交流;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增强秦国军队战斗力;打击了贵族的特权,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严肃军纪提高军队战斗力编制什伍组织兵源得到保证废分封,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什伍连坐制度加强管理和控制,有效行使政府权力;轻罪重刑强化法律意识,保证变法的彻底执行焚烧诗书加强思想统治习俗改革社会风尚习俗有利于国家赋税、加强了秦国的集权统治特点:①“农战”、“法治”。②措施最全面、改革最彻底、影响最深远。经济军事政治思想结合商鞅变法的内容,试从内容核心、内容整体、变法影响概括其特点。【体验变法之效】【材料】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材料二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一认为商鞅变法使秦国强大,材料二认为不利于秦的发展,商鞅变法是否成功,谈一下你的认识并说明理由。对此我们应坚持怎样的评价标准?我们对商鞅的评价标准主要是依据他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否有利于人类社会文明的演进;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评价商鞅变法(课标:探讨商鞅变法历史作用)消极影响积极作用①沉重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加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②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壮大了军事力量;③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变法,收富国强兵之效。它不仅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经济和政治基础,而且对后世的发展也产生了重大影响。①轻罪重刑,轻视了教化;连坐法加重了对人民的压迫。法律严苛,容易造成统治者的暴政;②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③重农抑商,造成封建社会对商业和商人长期歧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商鞅变法虽有消极局限性,但这些并不能掩盖其变法的巨大进步性。其积极性是主流,其消极性居于次要地位。•(1)顺应历史潮流: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趋势。•(2)商鞅取信于民,执法如山,不惧权贵,以大无畏的精神将改革进行到底。•(3)商鞅变法的内容深入人心,即使商鞅遇害,“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4)法家思想的传播和商鞅对守旧派贵族的论战,奠定了变法的思想理论基础,扫除了变法的障碍。•(5)秦孝公变法图强的决心以及对商鞅的支持、重用是变法的后盾。•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结合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分析影响改革成功与否因素有哪些方面?社会背景:变法的内容:变法者的个人因素:统治者支持与否:民众支持与否认识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想要发展,必须根据现实的需要适时地进行改革,绝不能因循古代的传统。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改革就会丧失活力,不改革就会落后,不改革就会灭亡。认识二:改革不会一帆风顺,有时可能遭受挫折,甚至中途夭折。这就要求改革者敢于承担风险、敢于创新,引导改革冲破艰难险阻到达胜利的彼岸。认识三: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改革终将取得成功。认识四:即使今天我们改革开放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但这些都只是前进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坚定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信心。认识体验探究47.(10分)【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数千年世侯世卿之局,一时亦难遽变,于是先从在下者起,游说则范睢、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赵翼《廿二史札记》卷二指出材料所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商鞅变法与这一变化的关系。(10分)变化:部分社会下层的政治地位呈上升趋势。关系:社会关系的变化推动了变法的产生。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他们要求取得政治统治地位,商鞅变法顺应了这一要求,商鞅变法中的“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奖励军功”等措施,打击了旧贵族势力,为新社会阶层崛起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社会关系的变化。

1 / 2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