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教材概论第3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视频:《复兴之路》第三集《中国新生》2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91919491956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年)1952过渡时期恢复时期改造时期3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4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哥达纲领批判》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5过渡时期不能不是死亡着这个的资本主义与生长着的共产主义彼此斗争的时期。——列宁6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这是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7毛泽东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8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民主革命的时候就已经指明了的。毛泽东指出:“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而一切共产主义者的最后目的则在于力争社会主义社会的最后完成。”9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即: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10关于财经基本统一的决定国营经济建立并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为中国革命从新民主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前提。1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经济成分与基本阶级力量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工人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122.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及主要矛盾•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13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并且解决土地问题以后,中国还存在着两种基本矛盾。第一种是国内的,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第二种是国外的,即中国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毛泽东14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了。—毛泽东1949年10月—1952年6月—1956年底15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国内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国外是中国与帝国主义的矛盾1949.10.—1952.底1953.—1956.底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163、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因素与非社会主义因素的斗争•资本主义因素:在经济领域中,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政治领域中,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国家政权;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存在资产阶级思想和其他非无产阶级思想。•社会主义因素: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上有国营经济与合作社经济为主导,政治上有工人阶级的领导;文化上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社会主义因素保证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17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政治条件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经济条件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物质条件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国际因素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18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巩固,工农联盟的加强,国家空前的统一、安定和团结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政治基础。(1)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政治条件1950年6月,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毛泽东等委员起立通过《土地改革法》。1951年8月,毛泽东在罗瑞卿《关于镇压反革命的报告》上的批示。19各解放区原有的公营经济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2)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经济条件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奠定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国营经济的构成建国初期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20主要是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上海军管会没收国民党政府中央银行的命令南京军管会清查没收官僚资本及敌伪战犯财产的布告没收官僚资本包含两重革命性质:一方面,官僚资本是封建买办资本,没收它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另一方面,官僚资本是垄断资本,没收它,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这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21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是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农业大国,现代工业只占10%,根本不具备直接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因此,中国共产党提出,需要借助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大量发展公营和私营近代工业,奠定向社会主义转变的物质基础。(3)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物质条件毛泽东视察上海申新九厂22相对稳定的国际和平环境以及社会主义苏联对中国的支持与援助,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国际条件。(4)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国际因素1950年2月22日,中苏两国政府在莫斯科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3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41.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初步的设想:第一,关于过渡的时间,估计大约15年至20年时间。第二,关于转变的条件,认为只有先实现了国家工业化,才能实现私营企业国有化和个体农业的集体化。第三,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式,毛泽东的提法是“全线进攻”,一举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但方式是和平地和有代价地消灭资本主义。25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形成过程:•党在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同时并举的思想。•在建国初:“先建设,后改造”最初经过相当长的时间之后,工业发展了,国营经济强大了,就可以采取“严重的社会主义步骤”,一举实行资本主义工商业国有化和个体农业集体化,完成社会主义的过渡。•三年经济恢复后,1952年9月,毛泽东提出新的设想,即从现在开始要用10年到15年的时间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的过渡,而不是等到10年或15年以后再采取突变的方式实现过渡。•1953年6月提出,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的表述261952年国庆节,首都人民庆祝国民经济恢复任务胜利完成的游行。27周恩来在中央第二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作“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传达报告1952年9月,中共中央按照毛泽东的建议,开始酝酿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次年6月,在政治局会议上进行了讨论,对过渡时期总路线作了较完整的表达。281953年12月,在毛泽东亲自修改审定的中宣部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中,形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准确地表述.《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宣传与学习提纲》的草稿29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准确地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鞍钢工人学习“总路线”30总路线工业化三大改造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及特点两翼主体31这条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33过去陈旧破烂的矿厂景象只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才能独立和富强。34我们现在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35国营农场的收割机只有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才能在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国有企业的生产场面36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第一,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备条件。第二,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全体农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第三,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第四,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迫切需要。37(1)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时,就提出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问题。(2)列宁在指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世界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中,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转变思想。(3)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上述理论指导下,积极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社会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4)新中国成立后,党又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理论的指导下,依据中国的具体情况,适时制定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理论依据38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391.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互助合作化的途径,把个体的农业和手工业变为社会主义的合作经济,把个体农民生产资料所有制和个体手工业生产资料所有制,逐步改造为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40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广大农民从封建剥削制度下解放出来,农业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互助组向农业合作社学习,了解耕牛入股情况。经过土改,中国农民从封建剥削制度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农村出现了生产发展,经济繁荣的局面。例如,1952年,全国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加了48、5%,比1951年增加15、3%;粮食产量比1949年增长42、8%,棉花总产量比1949年增长193、4%。这样的增长速度,是历史上罕见的,这的确是我国农业生产力的一次大解放。41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当我们掌握了国家权力的时候,我们决不会考虑用暴力去剥夺小农,不论有无报偿,都是一样……我们对于小农的任务,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化的生产和占有,但不是采用暴力,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供社会帮助。__恩格斯列宁指出,合作社的发展也就等于社会主义的发展。421952年,毛泽东在北京近郊德胜门外访问农民毛泽东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合作化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具体情况,提出了一套适合中国特点的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找到了中国农业和手工业合作化的道路。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43在合作化过程中,我们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依靠贫农、团结中农,限制并逐步消灭富农的正确的阶级政策.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44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王凤英的父亲是地主,她家也加入了合作社。45根据自愿互利的原则,采取了由低级到高级的逐步过渡形式。1、互助组2、初级社3、高级社从互助组到初级社、高级社的逐步过渡形式(195l.12.—1953.底)(1953.底—1955.9.)(1955.10.—1956.底)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46从互助组到初级社、高级社的逐步过渡形式佛山市高

1 / 10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