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第七章(法律意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章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是大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内容。一、法律的概念及其历史发展法律精神贯穿于法律体系之中。领会法律精神,就要了解法律的概念、含义及其历史发展,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法律性质。1.法律的词源在古代,法是“灋”。“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和刑是通用的1.法律的来源法律是由国家创制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2.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广泛的人民性,是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主要体现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借鉴成功经验;与时俱进。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二、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我国现行法律规范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划分为不同的法律部门,并由这些法律部门所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目前,我已初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由宪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劳动法、刑法、程序法、国际法、军事法等法律部门组成的法律体系。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运行1.法律制定国家对权利和义务,即社会利益和负担进行的权威性分配,是法律运行的起始性和关键性环节。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国家机关的立法活动必须遵循法定程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程序大体包括四个环节:法律案的提出;法律案的审议;法律案的表决;法律案的公布。2.法律遵守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和权利以及履行职责和义务的活动。守法包含:依法享有并行使权利;依法承担并履行义务。法律运行过程中,守法是法律实施和实现的基本途径。3.法律执行广义上,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公职人员,在国家和公共事务管理中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和实施法律的活动;狭义上是指国家行政机关执行法律的活动,也被称为行政执法。在法律运行中,行政执法是最大量、最经常的工作行政执法的主体通常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我国的行政执法主体大体分两类:一是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二是各级政府中享有执法权的下属行政机构。4.法律适用国家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适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我国的司法机关是指国家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其他任何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不得行使国家司法权。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法治”与“法制”“法治”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而“法制”通常是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的简称,是一种社会制度。强调依法治国,是法治的本质特征之一。2.依法治国理念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3.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培植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第二节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1.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没有民主和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标志。2.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3.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一方面,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和内容;另一方面,社会主义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证,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实现途径。二、自由平等观念1.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一切进步的法律约束人们的行为的目的,不是为了废止或压制人民的自由,而是为了保护和扩大人们的自由。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三、公平正义观念1.坚持立法公正与执法公正并重立法公正是执法公正的前提,执法公正是法律公正得以实现的重要形式。保证从立法到执法全面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2.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重实体公正是指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之设定、分配的结果正当合理;程序公正是指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责任之设定、分配的过程正当合理。四、权利义务观念1.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从来源看: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一般都来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或者法律虽未明文规定,但可以从法律规定中推导出来,通常被称为默示或推定的权利义务。从基本内容看:法律权利意味着人们可以依法作或不作一定行为,可以依法要求他人作或不作一定行为。法律通过规定权利,使人们获得某种合法的利益或自由。法律义务包括作为和不作为两种。法律通过规定义务,使人们承受某种约束和负担。从范围看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都有明确的界限。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种类和范围,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政治文明程度以及文化发展水平制约,以社会承受能力为限度;同时,每项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都有法定界限。2.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结构上的相关关系总量上的等值关系功能上的互补关系第三节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国家安全是国家的首要利益和最高利益。国家安全问题事关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事关每个公民的切身利益。要对境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和破坏活动保持高度警惕。一、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一般是指一个国家不受内部和外部的威胁、破坏而保持稳定有序的状态。传统的安全观有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即主权独立、领土安全、政治稳定等。新的国家安全观在传统安全观的基础上,还增加了经济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等重要内容。国家安全既离不开军队,也离不开政府、企业和大众,国家安全就是每个公民的安全。二、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1.国家安全的一般法律制度《国家安全法》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专门法律,规定了国家安全机关在国家安全工作中的职责以及公民和组织维护安全的权利和义务,规定了各类危害国家安全行为所承担的法律责任。《刑法》专门规定了危害国家安全罪,包括背叛国家罪,分裂国家罪,煽动分裂国家罪、武装叛乱罪,暴乱罪,颠覆国家政权罪,资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活动,投敌叛变罪,叛逃罪,间谍罪,为境外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资敌罪等具体罪名。2.国防安全法律制度《国防法》是维护国防安全的专门法律;《反分裂国家法》明确规定了台湾问题的性质、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以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制止“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等内容。3.经济安全法律制度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经济基础。指国民经济能够抗御国内外各种经济风险而保持平稳有序运行的态势,包括金融安全、能源安全、贸易安全、粮食安全等。我国目前虽缺乏有关经济安全的专门立法,但很多经济法律法规都包含了有关经济安全的规定。4.网络信息安全法律制度国家制定的《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了利用互联网实施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及其处罚办法。5.生态安全法律制度生态安全是指国家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能够维系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安全法律制度包括两个部分:我国制定的有关生态安全保障的法律法规;我国缔结或参加的有关国际生态安全保护的条约。6.社会公共安全法律制度社会公共安全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社会治安,还包括公共卫生安全和食品安全等。国家制定了《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消防法》、《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基本义务;《国家安全法》、《保守国家秘密法》、《国防法》、《兵役法》等明确规定了公民维护国家安全的各项法律义务。1.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2.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3.提供便利条件或其他协助的义务4.如实提供证据的义务5.及时报告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义务6.不得非法持有、使用专用间谍器材的义务第四节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一、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1.法律思维方式的含义法律思维方式,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取向。在对法律问题的思考与处理上,往往包含着政治、经济或道德问题。但是法律思维应当优先,不能用道德的原则和道德评价取代法律的规则和评价。2.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讲法律:以法律为准绳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当遇到法与理、法与情的冲突时,要遵守有效的法律。讲证据:查清案件事实;正确运用法律。证据要具有合法性,即证据的形式、收集和查证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证据要具有客观性;证据要有关联性。讲程序:从程序出发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法律是通过规定明确的程序来约束人们的行为的。程序告诉人们实施某种法律行为时应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这些事情才是符合法律的。讲法理:任何理性的思维都应当用适当的理由来支持所获得的结论。理由必须是公开的,而不能是秘密的理由必须有法律上的依据理由必须具有法律上的说服力3.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学习法律知识(法律、法规知识和法律原理)掌握法律方法(法律解释、法律推理、填补法律漏洞、认定事实)参与法律实践二、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1.维护法律权威的意义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就是指法的不可违抗性。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法律是一种超越于任何人之上的普遍性规则,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是国家稳定的坚实基础。宪法和法律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是否真正享有最高权威,是一个国家是否实现法治的关键。2.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努力树立法律信仰积极宣传法律知识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1 / 7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