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案例1大学是人生新的起点和转折点大学,是信息的海洋,是知识的殿堂,是栋梁的摇篮,是良师的故乡,是成才的沃土,是精神的家园,是青春的舞台,是年轻的天堂……每一名即将步入大学校园的学生,都曾有过一系列关于大学生活的美好想象。李月也不例外,她带着新奇和喜悦,带着父母的期望,带着亲友的祝福,进入了自己理想的大学。可是这种高兴和喜悦在李月的心中很快就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失落和自卑。因为开学没几天,李月知道了自己是班级30名同学中的最后一名,要知道,自己在高中阶段可是全年级第一名啊。李月就读的高中是在一个非常偏僻的小县城里,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都比较薄弱,但是李月非常用功,高中三年一直保持着全年级第一名的成绩,是整个学校的希望,当然李月不负众望,终于考取了自己所在省份第一批录取中的一所省属大学。但是她没想到自己现在竟然是所属班级的最后一名。而且她还了解到,班主任和全班同学都知道录取的这个名次。曾经在众人注视的目光中学习上骄傲的佼佼者,仿佛从珠穆朗玛峰的顶端一下子跌到了谷底,她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智商,开始怀疑自己曾经的好成绩。生活的窘迫和学习的压力让她开始变得沉默寡言,她此时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回到家乡,回到亲人的身边,回到曾经的高中时代,她无比地思念自己的亲友,怀念高中时候的老师和同学。在苦闷、自卑、彷徨和孤独中,时间并没有因此而停止,相反,很快上大学一个月了,一次班会,班主任让每个同学总结自己一个月来对大学生活的所思、所想、所感。李月做了认真的准备,稿纸写了满满两页,但是曾经开朗的她,因为怀疑自己比别人差,怀疑别人觉得她家境和学习差而瞧不起她,当她站起来发言的时候,她结结巴巴,语无伦次,手和腿都在颤抖,满脸通红,无比的紧张。从此,她更加自卑了,她不参加集体活动,只是偶尔和同寝室的同学说几句话,每次上课总是坐在最后一排,是班上最默默无闻的一个,除了上课、吃饭和睡觉以外,她所做的唯一的事情就是给亲人、以前的老师和同学写信,倾诉她孤独和苦闷的心声。她觉得在这个大学里没有人会注意到她,直到有一次中国革命史课结束以后,任课老师走到她面前,拿起她记的笔记认真地看起来,她都没敢抬头多看老师一眼。看完她记的笔记,董老师亲切和蔼地和她交谈起来,董老师夸奖她的笔记记的详细,重点和难点把握得很好,而且字体非常优美,字迹也很公正,等等。她没想到老师会主动和她交谈,一个多月以来积压在心头的难过和郁闷一下子爆发出来,她竟然哭了。董老师问明事情的原由后,耐心安慰和劝导她,帮她分析了自身的优势和不足。经过董老师一个小时的开导和鼓励,她好像一下子又看到了希望。那天夜晚,天空的月亮格外明亮,李月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无法入睡,耳边总是浮现出董老师的话语:“大学是一个新的起点和转折点,同学们来自全国各地,都是成绩上的佼佼者。原来的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过去的都已经过去了,过去不代表现在更不代表将来,每个人都是从头开始,谁是真正的佼佼者,要看大学四年毕业的时候或者是更远的将来。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和其他同学做得一样好甚至更好。”仔细地咀嚼着董老师的这些话语,李月想了很多很多。接下来的日子,李月开始试着和同学们交往,开始参加班集体的活动,她觉得同学们并不像她想象的那样瞧不起她,同学们都愿意和她交流,喜欢听她说家乡话,喜欢听她讲家乡的各种趣事和风俗习惯。渐渐地,李月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学习也更加勤奋。因为家境贫困,李月需要利用周末的时间出去做家教,所以她特别珍惜平时的学习时间,不断摸索大学学习的方法,而且经常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李月的成绩已经上升到班级的第10名,这给了李月极大的信心和鼓舞,原来自己并不比别人笨。从此,李月学习的劲头更大了,自信再次在她身上展现,她的学习成绩不断进步,班级活动也表现得很踊跃,成了班上的生活委员,在班级活动中,李月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各种能力,而且加深了和同学们的了解、沟通和交流,同学们发现她非常乐于助人,在班上年龄也是最大,因此,很多同学亲切地称呼她为月月姐姐。一学年下来,她的成绩已经跃居班级第二,被评为校三好学生。大二第一学期,她又以班级第一的成绩通过了英语四级考试。此时,她对自己的要求更高了,希望自己成为一名中共党员,因此,她向党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各方面更严格要求自己,在各种严格地考察之后,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生活在继续,努力也在继续,大学的生活对于李月来说,尽管艰苦依然,压力依然,但是梦想更高,理想更远。她想考研究生,这个想法一旦产生,就如一股巨大的力量推动着她更加勤奋、更加踏实。功夫不负有心人,2000年,她考取了本校的研究生。此时,她已经是一个成熟、懂事的大姑娘了。学习、生活、工作安排得有条不紊,而且她有了更明确的奋斗目标。研究生三年的生活愉快而充实,研究生毕业她没有选择参加工作,而是选择了继续深造,2003年,她成了一所名牌大学的博士研究生。2006年6月30日,李月激动而兴奋地从校长手中接过博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她知道,这一张毕业证书对她来说意味着什么。曾经的失落、自卑、彷徨、苦闷,此时想想又算得了什么。给一生难忘的董老师打完报喜的电话,李月迎着希望的光芒,踏上了新的征程,再次向着梦想的地方进发。现在,李月已经是一所高校的一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思考讨论题:1.如何理解案例主人公进入大学时的感受?2.进入大学之初如何重新认识自己?3.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如何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4.结合案例谈谈如何认识大学是人生新的起点和转折点?案例解析:大学是人生的新阶段,新生在中学阶段,一般都是成绩的佼佼者,有着一种心理优越感。而进入大学以后,同学们来自全国不同的地方,都是成绩上的佼佼者,此时还会发现各个方面都比自己优秀的同学,曾经的优势和骄傲不再拥有,而是要面对自己是大学中普通的一员的事实,许多新生心理很难接受这一角色,从而导致心理失衡。案例主人公一开始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产生了失落感和自卑感。对此,新生首先要逐步接受已成为普通一员的事实,能够接纳自我。毕竟能进入大学的都是强手,强手在一起,应该说大家都在同一条起跑线上,都已成为普通一员,都应从头开始。新生应为成为胜利者的一员而高兴,而不是相反。案例主人公作为大一新生,在与他人的比较中认识自我本身并没有错,但问题是她不是积极全面地与他人做比较,是拿自己的缺点和其他人的优点相比,是拿过去和现在相比,从而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心理失衡。作为大一新生,正确的做法是:在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应积极全面地与他人做比较,通过比较发现自己的优缺点,恰当地评价自我,发挥自身的长处,克服弱点,发展自身,这样会获得自信,减轻心理压力。对自己的评价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只有对自己有一个清楚全面的认识,才能准确地对自己进行新的角色定位,也才能很快地适应新环境,克服心理失衡。但是令人欣喜的是,案例主人公在任课教师的开导和鼓励下,很快重新认识了自我,积极调整了心态,进行了新的角色定位,对自己有了一个再认识,不再因生活环境不适应而产生失望感;不再因人际关系不适应而产生孤独感;不再因在中学时的优势消失而产生失落感,很快适应了大学生活。大学是人生的新阶段,是人生新的起点和转折点,无论中学阶段相比较有多优秀,无论中学阶段相比较有多落后,但是这些都已经过去了,进入大学,所有的同学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开始起跑,只要尽快调整好心态,认清自我,立即确立一个新的学习、奋斗目标,便能够很好地完成学业,成为有用之才。教学建议:本案例的教学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大学是人生发展的新阶段,大一新生要正确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正确认识、评价自我,给自己重新进行角色定位,扬长避短,发展自己。进入大学,对自己重新定位和认识是很多新生面临的困惑但又是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这在大学具有一定的普遍性。2.要主动与人交流,学会与人相处,积极寻求和接受外部支持和帮助,同时乐于帮助他人。新生入学,常常会由于人际关系复杂,自我认识不足等而引发自卑、孤僻等心理困惑。每个人都处于一种观望的状态,此时,只要自己主动、真诚地与人交往,其他同学也是非常乐意与自己交往的。3.重新确立在大学的学习、奋斗目标。享用同样的教学资源,处于同一个校园,不一样的目标,会有不一样的人生。在人生的又一起跑线上,面临一个成长、成才的极好机遇,要积极迎接挑战与希望并存的大学新生活,要要赢在起点。4.一个优秀的大学生,不仅要有优异的学习成绩,而且要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在活动中增进和同学们的友谊。5.大学是良师的故乡,每一位老师都可能成为自己人生道路的引路人。要善于主动和老师交流与沟通,在做人、做事方面向老师学习和请教。以自己的努力和成绩回报老师的教诲和恩情。案例2:敢于创新的校园发明家黎颖莉,南华大学医学院2000级学生,原校学生科协秘书长。2003年11月中旬,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华南理工大学举行。肩负着南华两万余名师生的重托,梁昊飞和黎颖莉为此次竞赛做了充分而细致的准备。由他俩共同主持研发的戒烟牙膏吸引了众多专家、企业人士、厂商的目光,成为本次比赛的一大亮点。经过专家的考核评比,戒烟牙膏以其“途径好、见效快、治标又治本”的特点征服了裁判,荣获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二等奖。这是戒烟牙膏第五次在重大竞赛中获奖。它的发明者梁昊飞、黎颖莉也再次成为校园的新闻人物。曾作为学生科协的两位负责人,梁昊飞和黎颖莉深知责任的重大。一次很偶然的机会,他们想到了戒烟产品,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潜力的项目,这一想法很快得到了学校有关部门的支持,并立项开始研究实验。为了从戒烟的原理和途径上创新,摆脱以往戒烟产品对戒烟药物的选择不科学载体不合理、效果不明显等弊端,他们开始了大量的实验和探索。查阅资料、请教老师、深入药店、实地调查……他们决定以牙膏为载体,以中药戒烟理论为基础,提取生物活性因子添加到牙膏中,在吸烟者刷牙的同时,通过舌下微循环及口腔粘膜吸收,进入血管并在短时间内透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作用于有关靶器官,从而达到戒烟目的。想法是好的,但实验中却遇到了不少的问题和麻烦。比如配置新药的剂量、指标,药物理化的性质以及口感颜色等问题。梁昊飞、黎颖莉和他们的合作伙伴朱勋便开始分头行动。为了得到牙膏的准确配方,梁昊飞亲自去江西草珊瑚企业集团调研取经。黎颖莉则负责联系专家、教授,吸收他们的意见,而朱勋则担起了数据计算,统计的重任。经过半年的努力,实验获得了初步成功并在2002年和2003年先后获得校“挑战杯”二等奖和省第五届“挑战杯”课外科技竞赛二等奖。尝得成功喜悦的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停滞,他们总认为戒烟牙膏还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他们顾不上休息,继续利用课余时间研究和实验。大量的调研工作使他们认识到市场的重要性,他们便从产品的包装、色泽、味道上下功夫。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实验使他们不得不放弃休闲时间,为了迎接第八届“挑战杯”全国竞赛,他们有时候在实验室一呆就是一整天,累了打会盹,饿了充包方便面,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他们三人的团结协作,终于做成了第一支色泽好、口感舒服、价值高的戒烟牙膏。谈到成功的经验,梁昊飞激动地说,团队的协作和配合是他们成功的关键。就像踢足球一样,他们既有前锋、中锋,还有后卫。密切的配合和明细的分工使得他们在实验中有条不紊。黎颖莉说信心和良好的心态也是他们成功的重要因素。另外校领导和老师关怀也为他们增添了无穷的力量和信心。作为学生科技实践活动的带头人,梁昊飞和黎颖莉在科技创新上还有过不少的成就。梁昊飞现已申报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刊一项,完成学生科研项目多项,其中已荣获校学生优秀科技成果两项,承担衡阳市科技攻关项目一个,参与省教育厅课题子课题一项;有7篇论文、策划书在院、校学术交流会上获奖。他还是中国电子学会学生会员,3次获得南华大学“校长奖励基金”。黎颖莉先后组织过大型的科技文化节、论文交流会,被多次评为“校科技先进工作者”。赛场外的他们也是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一致认为,对待学习要有良好的思维习惯,要敢于和善于创新,多实践、提高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案例3:受助社会立志成才奉献他人——记天津工业大学徐伟同学的优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