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像”、“好像”的比喻句的特点是:(1)本体和喻体都出现;(2)本体和喻体必须本质不同或类属不同;(3)本体和喻体之间有相似之处。句中尽管有“像”、“好像”这一类词但不符合上述三个特点的句子则不属于比喻句。好像、像的运用五种“像”字句非比喻句一、表示举例1.“像您这样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2.“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分析:例一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工。例二中用“像”字引出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二、表示比较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南京长江大桥》(“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三、表示联想1.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光曲》)2.鸡……咯咯地叫着,用嘴啄着木板,好像说:“小主人,快放我出去吧!”《今天我喂鸡》分析:例一用“好像”引出皮鞋匠产生的联想。例二用“好像”表示作者由鸡的“咯咯叫”、“啄木板”,联想到是对小主人的说话。四、表示说明1.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大森林的主人》2.狼连忙半闭着眼睛,说:“我是狼狗,所以有些像狼……”(《会摇尾巴的狼》)分析:例一中用“像”来直接阐述某一道理。例二中用“像”来指出某种情况。五、表示猜测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小珊迪》)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分析:例一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例二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描写绿的形态苍翠欲滴:cāngcuìyùdī,汉语词语,苍翠:深绿。形容草木等绿色植物饱含水份仿佛要流出来一样。同“青翠欲滴”。翠色欲流:翠绿的颜色好像就要流淌出来一样,形容绿到了极致。出自老舍的《草原》。绿阴如盖:盖:伞;形容绿叶长得十分茂盛,像伞一样遮盖着,阳光几乎无法穿过。描写绿的范围千山一碧:一:都,全部,统一。许多山峰都是绿色的。形容绿的范围很广,面积非常大。是描写绿的范围广的词。指众多高山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林,从远处看呈现出碧绿连山的场景。碧波万顷(bìbōwànqǐng)解释:万顷:一百万亩。形容水面或天空或草原一片碧绿或碧蓝,广阔无际。绿阴如盖:盖:伞;形容绿叶长得十分茂盛,像伞一样遮盖着,阳光几乎无法穿过。近义词:绿波荡漾千里一碧、碧波荡漾。一碧千里:一眼望去全部都是绿色,形容很大的范围内都是碧绿的颜色。近义词:千里一碧、青草茵茵描写绿的时间青山不老qīngshānbùlǎo:比喻永存。也比喻时间久长。万古长青(wàngǔchángqīng),万古:千秋万代。青:存。万古长青:千秋万代都像松柏一样永远苍翠。比喻崇高的精神或深厚的友谊永远不会消失。四季常青:形容花草树木每个季节都生长得青翠碧绿的意思,常指时间很长。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文中,有很多句子从字面看是一种意思,其实里面还包含着更深刻的意思,不经反复诵读,用心思考,学生领会起来比较困难,这些句子就叫含义深刻的句子。这些句子往往对表现课文中心思想有较大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对这些句子应当予以重视。我根据平时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指导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一)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就是把句子在上文、下文中意思有关联的句子还有课文的内容结合在一起思考,从而体会到句子的意思。例如《体育课》的最后一自然段讲:“她握了握几个男孩子的手拍了拍加仑的肩,然后拉着儿子走了。”要理解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就必须指导学生联系前面涅利在爬横木的时候得到了加仑等其余几个男孩子的鼓励而理解这个句子。母亲“握了握几个男孩子的手”、“拍了拍加伦的肩”是对他们给予涅利的鼓励和赞扬的感激,从而感受到母亲对涅利的爱。像这样的句子就对全文的内容有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学生理解这个句子,就对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了很大的帮助了。(二)指导学生“多想想为什么”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多想想为什么”就是在遇到自己不理解的句子的时候,多想想为什么,开动脑筋,独立思考,学会理解句子,真正成为学习的理解能手。例如:《虎口藏室》中写道:“威廉叔叔简直惊呆了,连连摇着头,高兴地说:“你可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要理解这个含义深刻的句子,就必须想一想:威廉叔叔为什么惊呆了?他为什么高兴得夸奖了纳塔莉,但又为什么连连摇头呢?这样思考下去,就很容易理解到:威廉叔叔觉得纳塔莉小小年纪居然能够想出这么巧妙的调包计,把胶卷保存下来,真是太不可思议了。理解了这个句子,就对纳塔莉更加佩服,并勇于学习她那种机智勇敢的品质,课文的教学目标就基本完成了。(三)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就是启发在已知和新知之间建立起联系,将自己未知的知识和平时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从而理解新知。例如:《鸟的天堂》一课中有描写大榕树的一句话:“大榕树的枝干不计其数,枝上又生根,许多根直垂到地面,有的又伸进泥土里。”很多学生并没有见过这样的大榕树,但是他们见过很多别的树。可以启发学生想一想这棵大榕树,就是比我们平常所见的树枝、树干多得多,树根是枝上又生根。把这些与课文中的句子联系起来,就会发觉:榕树的枝干“不计其数”是因为它生了“不计其数”的根。这样,把已有的对树的印象与课文中写大榕树的句子联系起来,就想象出了大榕树的样子,读懂了句子。理解了这个句子,对理解鸟的天堂就有了更大的作用。(四)抓住关键词理解如:《草虫的村落》文中的一句:“甲虫音乐家门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我就引导学生从“灵泉”、“音韵”、“只有……才”这几个关键词来理解。作者把甲虫振着翅膀的生音比喻成“灵泉”、“音韵”。他觉得甲虫的叫声仿佛是从山涧流出来的美妙的泉水声,这声音像一首曲子,既动听又有自己的韵味,从关联词“只有……才”体会到作者有着非常独特的感受。因此,词语的理解,尤其是对于关键词语的理解,往往是理解一个句子的“金钥匙”。(五)结合时代背景来理解美学教育家朱光潜说:“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际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固然,理解句子教学应渗透知识的传授、能力培养、思维训练和情感的熏陶。例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文中的一句:“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理解这句话时教师可以适当介绍时代背景:因为当时社会非常黑暗,民众根本没有言论自由,而鲁迅为了唤起民众觉悟,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嘴脸,写出了一篇篇犹如匕首的杂文,引起反动派极度恐慌。句中“四周黑洞洞的”比喻当时的黑暗,看不到一点儿光明,人民连一点儿民主和自由都没有;“碰壁”是与反动势力作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从而使学生从这谈笑似的话语中,可以体会到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惧迫害的顽强斗争精神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