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从极限之争到可持续性:关于自然资源稀缺与冲突的理论综述第一节增长的极限:悲观论的主要观点与理论一、鲍尔丁(Boulding)的“太空船地球”说1、主要观点①地球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就像太空中的一艘飞船。在这艘飞船里,人类能够使用的物质归根结底仅限于地球自然资源,人类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进行生产和消费的残留物总是以这种或那种形式与人类一起共存。②人类应该有一个适度的规模,致力于维持地球太空船内尽可能低水平的物质流和能源流,以适应“太空船”地球的资本储量,并能永续地均衡。2、主要结论:①、②、③、④(P75)二、里夫金和霍华德的“热寂”说1.主要观点①“熵增加原理”——任何孤立系统的熵永远不会减少;或者说,自然界里的一切自发过程,总是沿着熵不减小的方向进行的;熵增加原理表明,在没有外界的作用下,一个系统的熵沿着熵增加的正方向进行,一个系统的熵越大,就愈接近于平衡状态。孤立系统里的每一种平衡必定对应于熵的极大值。②在自然界中占统治地位的趋向是能量转变为热而使温度趋于相同,最终导致所有物体的工作能力减小到零,达到热死状态。③把宇宙看作一个孤立的绝热系统,在这系统中热的正向变化总是大于负向变化,因此宇宙热量的总和向一个方向变化而趋于最终状态。宇宙中熵不断增大的一种极限状态。2、主要结论宇宙越是接近于其熵为一最大值的极限状态,它继续发生变化的可能就越小;当它最后完全达到这个状态时,就不会再出现进一步的变化了,宇宙将永远处于一种惰性的死寂状态。”不论是星星还是太阳将不再升起,到处是一片黑暗,没有溪流的潺潺声,没有声音,没有景色,既没有冬天的落叶,也没有春天的嫩芽,没有白天,也没有劳动的欢乐,在那永恒的黑夜里,只有没有尽头的梦境。——史文明(英国资产阶级自由思想的诗人)三、世界模型3(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超越极限》)1、运用计算机模型模拟未来模型假设:①、②、③、④2、主要结论:从增长过渡到全球均衡①、②、③四、悲观派的意义与缺失1、警示与意义:①理论意义;②研究方法上的创新2、动态观念的缺失:①静态的分析方法;②忽视了自然资源动态特性③忽视了人类的响应机制和资源的文化性质第一节没有极限的增长:乐观派的主要观点与理论一、历史外推论1、用历史资料、数据和历史外推法分析全球人地关系的前景2、结论:人类的资源没有尽头,生态环境日益好转,恶化只是工业化过程中的暂时现象,未来的食物不成问题,人口将会自然达到平衡。自然资源稀缺的状况一直在趋于缓和强调技术进步对于克服极限的作用。二、市场响应论认为市场体系会对极限自动做出响应资源稀缺——价格上涨,需求减少——替代品的出现和新的供给源的探寻——自然资源极限趋向缓和三、耗散结构理论开放系统能够远离均衡态而产生有序、稳定的结构自组织现象人地系统是典型的远离均衡态的耗散结构系统,人的主动能动作用,会推动着人地系统走向更进步、更有序,完全可以对付自然资源极限问题。四、对乐观派的挑战1、市场的不完备性(寡头垄断、不确定性风险、权属不明晰、正负外部性等)2、市场机制与社会目标(资源保障与国际垄断、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责任等)3、增长的社会极限:生产供给的滞后性导致市场效率低下第三节自然资源稀缺与冲突:可持续发展观一、由经济增长的自然资源极限到资源稀缺的社会经济含义二、从悲观、乐观两个极端走向可持续性1、关注人类的需求与发展2、寻找人类需求与发展的限制因素及其可持续性问题3、寻求平等与利益共赢人类要不要敬畏大自然?合谐、尊崇与敬畏,却是我们在向自然索取时所必要的态度。对着哺育了我们的自然,除了放下傲慢外,我们只能感恩!《凤凰网》“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辛弃疾《贺新郎》“田野和树林给予的最大快乐是人和植物间玄妙关系的暗示。我并非独自一人,也不是没人认识我。它们向我点头,我向它们点头。”——《爱默生演讲录》自然谷人生悲怆,世态炎凉,前程有茫茫。滴滴珠泪,缕缕柔肠,更无限凄惶。满斟绿醑,暂赴醉乡,莫道我痴狂。今日欢笑,明日忧伤。世事本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