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题对复习备考的启示徐伟2013年高考山东卷地理试题评析一、立足学科核心知识,注重能力考查二、合理设问,实现多层次、多角度考查三、创新设问情景,凸显学科本质特征四、创新呈现形式,强化地图语言表现力五、重视体验和探究,突出地理学科的实践价值六、关注社会热点,体现时代特色2012年高考山东卷地理试题评析一、植根学科核心内容,创设新颖情境二、关注区域主题事物,体现学科本质特征三、依托地理图表,彰显学科特色四、重视问题探究,展现地理思维过程五、关注时代热点,渗透地理思想突出主干知识,注重基础性坚持能力立意,力求综合性展现思维过程,体现探究性强化图表运用,强调地域性关注社会现实,彰显时代性控制试题难度,注意公平性新课程高考地理试题的总体特点●立足基础,考查学科主干和核心知识山东卷七年命题思路:(1)立足学科主干,注重知识的基础性;(2)围绕经典问题,突显视角的新颖性;(3)创新试题形式,彰显题型的多样性。山东卷地理试题坚持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的正确导向,以学科主干知识和学科前沿内容为考查重点,不偏不怪,且知识覆盖面较广。在对学科核心内容考查的同时,注重对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的整体把握,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的灵活运用,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地理学科素养,体现了《大纲》中要求的注重考查考生对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07年2008年2009年题号涉及的主干知识题号涉及的主干知识题号涉及的主干知识1洋流、自然带及世界区域1农业地域类型及世界区域1地域分异规律及世界区域2地球公动的意义(昼长等)、大气环流、气候特点2产业转移、工业区位2农业区位3内外力作用3区域气候特点及分布3天气系统(等压线)4地理信息技术4气候特点、农业区位及世界区域4地球运动的意义(时间)5地球运动的意义(时间)5垂直自然带及中国区域5环境问题及中国区域6工业区位(循环经济)6水循环6气候变化7城市空间结构(功能区布局)7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长)78人口增长与人口迁移及中国区域25地理信息技术8农业生产与环境问题26河流水文特征、河流开发、农业生产与环境问题、等高线26天气系统(等压线)、农业区位、交通运输特点及重要性、农业生产与环境问题26地形与外力作用、气候成因、等高线绘制、生态农业、工业区位29工业区位29城市化29资源利用与环境问题30旅游资源评价、旅游与区域发展30旅游资源的评价、旅游安全30旅游资源的评价、旅游活动31灾害(旱灾)的分布、成因分析及防治31灾害(涝渍)的分布、成因分析及防治31灾害(森林火灾)的分布、成因分析32水环境问题及危害、环境管理32大气环境问题、水资源开发32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2010年2011年2012年题号涉及的主干知识题号涉及的主干知识题号涉及的主干知识1农业区位因素1地理信息技术1自然带的分异规律2农业区位因素2农业区位因素(农作物分布)2自然带的分异规律3大气的受热过程3区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措施3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4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长等)4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4天气系统(等压线)5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5地球运动(昼长、时间等)5遥感技术的应用6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6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分布规律6地球运动的意义(昼长)7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7城市空间结构(功能区)7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8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8城市空间结构(功能区)8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26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洋流及其影响、锋面等天气系统、工业区位因素、区域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等26气候特点及成因、水循环、农业区位因素、农业地域类型26地形剖面图、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危害、流域开发建设29区域能源的开发等29工业区位因素、对环境影响27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30景区旅游规划、旅游安全30旅游资源评价、旅游线路设计30旅游资源的评价、保护旅游资源的措施31灾害(台风)的分布、成因及防治31灾害(寒潮)的分布、成因及防治31灾害(洪灾)的分布、成因分析、预防的措施32水污染问题及危害、生态保护32水污染防治、生态破坏32土壤盐渍化及防治的措施2013年题号涉及的主干知识1水循环2河流水文特征3自然带与地域分异规律4自然带与地域分异规律5大气的受热过程6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昼长、正午太阳高度)7城市空间结构(功能区布局)8城市空间结构(功能区布局)26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影响气候的因素;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类型的形成条件;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27工业区位因素;区域能源的开发等32旅游资源开发条件;保护旅游资源的措施33灾害(泥石流)的成因及危害34生态环境保护一点认识高考试题不仅告诉我们哪些是主干知识,而且告诉我们主干知识的考查角度。一轮复习注重知识的全面系统,但不应是平均用力,而应是突出重点。突出重点要明确高考的考查方向突出重点要弄清知识的形成过程突出重点要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突出重点要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教学反思高考命题突出主干复习教学面面俱到高考命题注重基础复习教学拓展加深高考命题力求创新复习教学因循守旧●能力立意,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明确要求的考点内容,可称之为高考考查的“明线”;而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则可称为高考考查的“暗线”。高考地理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提出四项考核目标与要求,即: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图表运用,突出信息的分析能力●联系社会现实,重视知识的运用能力●展现思维过程,体现学科的探究能力学科核心能力的考核(能力立意)●依托地理图表,彰显学科特色图表是地理学科丰富生动的学科“语言”。地理图表能够将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直观地表现出来,有助于考查考生从图表中获取并解读出其蕴含的信息,利用获得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以丰富多彩的图表材料切入,使得“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解决问题”成为解答地理试题的思维主线,一些关键信息的获取与运用对解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近几年山东卷地理试题的图表类型,可以看出世界与中国区域图、剖面图、景观图、示意图、等值线图、统计图表(折线图、柱状图、表格)等图形语言形式多样、承载信息丰富。26.(2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年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图6为银川平原及周边区域图,图7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27.(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巴西盛产甘蔗,产量居世界首位。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巴西甘蔗产量达5.6亿吨,其中一半以上用于生产乙醇,是世界第二大乙醇生产国,该国近半数汽车使用乙醇汽油。图8为巴西及周边区域图。26.(25分)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图8提供的是考察路线(R地→旧金山→盐湖城)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的相关信息。读图回答问题。(2012全国课标)读图2,完成6~7题。6.根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7.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7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7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8分)(2)推测攀枝花1月份天气特征。(6分)(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出论据。(8分)36.(1)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2)多晴天,少云雨,风力弱,气温较高、较稳定(波动小)。(3)论据: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山高谷深,)地形相对封闭,下沉气流空气稳定(易出现逆温),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因此空气质量可能不佳,不适宜度假)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维多利亚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134米,鱼类资源丰富。尼罗河鲈鱼是体型最大的淡水鱼之一,属肉食性鱼,原产于尼罗河、刚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纪50年代,尼罗河鲈鱼被引入维多利亚湖,并迅速繁殖。该湖的尼罗河鲈鱼经捕捞、加工后多销往欧洲,成为昂贵的美食。图8示意维多利亚湖的位置及周边水系。(1)分析阻碍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的自然原因。(6分)(2)分析尼罗河鲈鱼在维多利亚湖迅速繁殖的自然条件。(6分)(3)分析尼罗河鲈鱼迅速繁殖对维多利亚湖鱼类资源及捕捞业的影响。(6分)(4)说明尼罗河鲈鱼引进对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经济发展的贡献。(6分)37.(1)(维多利亚湖)处于相对封闭的高原盆地中(北部唯一出口通向尼罗河);湖泊海拔高,尼罗河上游多瀑布,阻挡了尼罗河鲈鱼游入维多利亚湖。(2)维多利亚湖湖面广阔,为体型大的尼罗河鲈鱼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湖中鱼类为尼罗河鲈鱼提供充足的饵料。(3)尼罗河鲈鱼体型大,食量大,导致一些原有鱼类数量迅速减少甚至灭绝。(尼罗河鲈鱼体型大,捕捞技术和方法与当地传统不同,)冲击当地传统捕捞业,同时出现专门捕捞尼罗河鲈鱼的捕捞业。(4)产量大,价格高,(国际市场需求量大,)出口创汇;捕捞、加工、运输等产业随之发展,扩大就业,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一点认识高考试题不仅告诉我们考查哪些能力,而且告诉我们这些能力的考查方式。一轮复习注重知识积累的数量,但更应注重运用知识的质量;一轮复习注重知识的理解掌握,但应落脚到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上。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学知识是为了发展能力,形成思想。“能力立意”应贯穿在知识复习过程中“能力立意”应体现在有意识的培养中“能力立意”应体现在训练题的选择中“能力立意”应体现在对答题的指导中教学反思高考命题突出能力复习教学偏重知识高考命题强调运用复习教学固守记忆高考命题联系实际复习教学重复再现启示一研究课标、考纲和试题,把握高考复习的方向研究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研究高考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内容和考核要求(包括题型示例),研究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的命题特点(包括答案组织),是科学、有效指导高中地理教学与复习的基础与前提。高考试题对复习备考的启示启示二落实主干知识,构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地理主干知识主要包括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规律、核心理论,以及区域地理中的区域基本特征等,它们是学科知识内容构成的“纲”和“目”。教学与复习首先要立足基础和主干内容,引导和指导学生弄清、弄透基本原理、规律与理论,“以不变应万变”;进而将着眼点放在其迁移应用上,而不是对所学知识进行过多的加深拓展。教材是学科基础和主干知识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主要依据,因此教师应多研究教材,学生应落实课本知识。对于学生而言,学好地理需注意两个方面,一是熟练掌握所学课本知识的整体构架与内在联系,以便解答问题时能及时提取相关知识内容;二是透彻理解课本上案例所反映的基本原理以及结论的推理过程。高考对“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查越来越少,越来越多地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同样地,这要求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