侥幸心理与安全生产-心理学论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侥幸心理与安全生产摘要:结合事故案例,分析了矿工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活动,简要分析了侥幸心理在生产作业中存在的类型和现象,并从作业过程中人为差错模式中指出了侥幸心理存在中指出了侥幸心理存在的原因,期望能在生产中杜绝由侥幸心理而导致的违章现象。找出引起事故发生的社会心理因素,对消除事故隐患,降低和避免事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关键词:侥幸心理违章危害事故2013年3月29日和4月1日,位于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的通化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八宝煤矿连续发生两起瓦斯事故,共造成35人死亡,16人受伤,11人失踪。2013年3月29日上午8时,值班人员通过井下监控系统发现井内出现烟雾,便立即向值班负责人报告。公司有关责任人在没制定有关抢险方案的情况下,擅自决定带人下井组织抢险,造成6名矿工遇难,4人轻伤,11人下落不明。而在此前3月29日晚,该煤矿也在组织抢险过程中发生了一起瓦斯爆炸事故,目前已造成29人死亡,12人受伤。据介绍,当日,八宝煤矿一个采矿区发现一氧化碳超限,通风专业人员现场调查,发现密闭有一些裂隙。经研究决定,当日四点煤矿停止生产,由集团公司的总工程师、管通风的副总工程师,带领八宝煤矿的总工程师和其他工作人员到现场对隐患处理,进行密闭堵漏及打闭,结果在抢险过程中发生了瓦斯爆炸事故。八宝煤矿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现有员工3500多人,年生产核定能力300万吨,是当地首屈一指的国有大型现代化企业。目前,这家煤矿已全部实行现代化装备,采煤、掘进机械化程度达到100%。2012年底,该企业获得由国家安监总局评定的全国首批十家“煤矿安全文化示范企业”荣誉称号。长期以来,其现代化的硬件设施和高效、安全的管理运营模式,一直在当地受到好评。八宝煤矿从外观看,完全按现代化企业建筑,所有工人在入井前,均需经过洗浴、换装,后经安全走廊,在楼内乘电梯入井。在安全走廊里,长约200米的长廊天棚,每隔两米就悬挂一幅加强安全生产的标语。一个有安全“模范”光环的大型国有煤矿,为什么在短短4天里连续发生事故?一是一些企业领导思想麻痹,相关制度和规定在执行过程中被弱化。如果说第一次事故是企业在发现险情、进行排险封堵过程中发生的意外,那么,第二次事故则应该是可以避免的。第二次险情发生后,矿井相关责任人却因为着急排险,没有经请示和制定科学周密的方案,擅自组织下井救援,导致事故发生。据了解,八宝煤矿在江源区是首屈一指的大型国有企业,已投资近18亿元。围绕这一企业成立的八宝工业园里,一批电厂、洗煤厂纷纷落户,目前总投资已达几十亿元。此次八宝煤矿的停产,对当地经济将是重创。所以矿上主要领导在急于保矿的心理作用下研究决定,在没有请示上级的情况下,擅自派出包括两名矿领导在内的救护队员,分两组前去处理,在此过程中遭遇爆炸。二是长期以来,由于装备水平高、技术人员多,造成了一些国有企业管理者安全思想麻痹。发生事故的通化矿业(集团)公司已经连续4年无责任事故发生,出煤近2400万吨,“不可能出事”已经成为普遍认识。当事故发生后,多数人的反应是非常惊讶。近期,吉林、贵州、河北、内蒙古、黑龙江等省份的一些大型煤矿也事故频发,个别煤矿的管理人员将制度和规定挂在嘴上、写在纸上、钉在墙上,而忽视了落实到行动上,这也是导致当前一些大型国有煤炭企业事故频发的重要因素。此外,煤矿企业看似傻、大、黑、粗,但实际上知识和技术含量很高。这次事故中,主要决策者并非都是专业人士,对决策缺乏科学准确理解和研究判断,因此,导致关键时刻决策会出现因感情因素而偏颇的情况。分析该事故的心理学因素,可以看出这起事故是由于该矿的管理、安全教育不足,防突意识差,工人以及管理人员存在侥幸心理,不重视安全规章制度,不安规定操作,矿里领导人违章指挥为事故发生埋下隐患。其中很多领导人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安全事故不会发生,结果使安全隐患存在并有发生的可能,工人也存在侥幸心理等。该矿管理不严,未能及时检查出安全隐患,杜绝危险发生。在安全心理学中认为习惯性违章行为是指在操作作业中,表现出来的丧失自我保护和保护设备、工具等,违背劳动生产规律的不合理行为,错误行为。职工的这些行为与职工的工作背景有一定关系,是经历了一个过程,当人最初以某种行为方式解决问题有效时,就会更加倾向这种行为,并经过反复实施逐渐形成,这种行为会成为习惯,这种习惯性行为往往在工作开始不出现,多出现在工作过程中或者快要结束时,或者一瞬间,或者紧张时,特别急时。美国海因利希工程师根据大量统计资料得出这样的结论:有一个统计分析的结果300:29:1,即在330件同类的错误行为中有300件错误行为事件中不产生伤害,有29件产生轻伤,有1件产生重伤的1:29:300法则。这个法则告诉我们就是一件事故的发生是多次错误行为的结果。而一个人的能力和心理情感是不稳定的,它随着周围环境、时间、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比如,一个人在体脑俱疲的情况下,感觉技能变弱,听觉和视觉灵敏度降低,眼睛运动的正常状态被破坏,其心理技能就会改变。这说明,个人心理因素对安全生产有着巨大的影响,不正常、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可以直接、间接导致事故的出现。所以我认为对安全工作的轻视心理,麻痹心理、侥幸心理和情绪心理等是事故边缘心理。事故边缘心理之一的侥幸心理是指人对某种事物的需要和期望总是受到群体效果的影响,在安全事故方面尤为如此。生产过程中虽有某种危险因素存在,但只要人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自卫能力,切断事故链,就不会发生事故,因此事故是小概率事件。多数人违章操作也没发生事故,所以就产生了侥幸心理。在研究分析事故案例中可以发现,明知故犯的违章操作占有相当的比例。而在企业单位中的侥幸心理可以分为管理性侥幸心理、技术性侥幸心理和经验性侥幸心理。管理性侥幸心理是指在那些领导充分重视、制度严谨完善、措施严格到位、设备满足要求的企业,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概率是非常低的。然而,在有些企业领导的心目中,总是经济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生产,为了利润,为了任务,安全往往就靠边站了。有安全制度却形同虚设,有安全组织却只为生产服务,真正可说是“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了。一些领导者总抱着这样一种侥幸心理:多少年生产就这么过来了,也没出过什么问题,不会就这么倒霉的,等忙过了这阵再抓安全的问题。等忙过了,思想就更松懈了:忙的时候也平安过来了,现在还操心什么,有些小毛病也不打紧,不影响大局。而在该事故中就是一些企业领导思想麻痹,存在侥幸心理,相关制度和规定在执行过程中被弱化,最终导致事故发生。技术性侥幸心理主要是指作业人员由于其业务素质、工作经验、操作技能某方面的原因导致事故的违章行为。有一种人业务素质较差,学习不求甚解,对工作对象的原理、构造知之甚少,基本不能胜任工作要求,在没有遇到问题时不认为是侥幸,而自我感觉是可以“胜任工作”了,一旦发生问题就显露出了操作技能不熟练、不正确或处置不当等技术低下问题。还有一些人平时学习不认真,对于规程、条例、通报技术资料学得一知半解,只知道怎样干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干,工作中心中无数,本人没有意识到这是违章作业。当然还经常存在这样的现象,就是有一些业务素质较好的人员,也经常发生技术性差错,这很大程度上是疏忽或抱有侥幸心理造成的。经验性侥幸心理主要是指作业人员规章制度观念淡薄,有章不循,违章作业,盲目自信蛮干而导致事故的违章行为。这类人明知违背规定,却凭着“老经验”认为“没关系”,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或者出于某种动机违章蛮干,凭侥幸取胜;还有一些人总结了一些所谓的“经验”,虽然与规定、规程不太吻合,但也确实成功过,但是如果按照这样的经验做下去,势必会出现事故。还有一种侥幸心理则和企业管理有关。在大部分企业,对于安全管理,一般都采取重罚制度。但在执行这种制度时往往以罚代管,使管理人员产生转移责任和转化风险的投机侥幸心理,他们认为重罚才能起到好的效果,使员工不敢轻易违反,一旦出了安全问题还可以作为挡箭牌推卸责任。这种侥幸心理,忽视了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结果往往难以消除安全隐患。抱有侥幸心理而从事的违章“作业”,不管发生事故与否,实际上是以人失误为主的差错模式的一种,而侥幸心理的违章作业在现实中并不一定会发生事故,它还要取决于相应的危害存在,也就是说还要取决于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存在。我们可以把事故看作是人的失误并产生一定危险或伤害而终止活动的事件。杜绝侥幸心理的措施及工作启示(1)首先要强化全员安全意识,切实提高每一位职工对安全工作的认识。牢固树立安全是事关企业效益和人命关天的大事,要以99加1等于0”的理念做好安全工作,只有在每个职工思想深处牢固树立“安全是为了生产,但生产必须安全”的观念,才能从思想上、行动上杜绝侥幸心理,从而杜绝违章行为。(2)各级管理部门要做长期的、细致的检查工作。管理部门一方面要做好日常的安全检查工作,严格规章制度,规范职工安全行为,另外一方面还应经常对作业程序、操作规程进行深入的检查和修订,还要检查那些与规定、规程不太吻合的所谓“老经验”和“办法”的可行性,以确定其违反正常操作条件的影响,当其潜在的故障或后果被分析、识别后,就要及时对作业人员进行教育,告诫他们这样做的后果,还要考虑安全对策,如对工艺控制、操作程序、检查频率、检验方案进行改进。管理部门还要对发生的各类事故和事故隐患做好调查工作,对事故和事故隐患坚决做到原因清、责任明、整改到位。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教育,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认真落实,制定事故重复发生的防范措施是解决侥幸心理的关键因素。(3)加强对职工的教育培训,提高其业务技能,这是解决侥幸违章的根本措施。在职工技能培训时除了教其应当掌握的业务知识、操作技能外,还应当根据职工各自的工种进行事故危害和风险分析的培训,这将有助于职工识别设备或周围环境许多潜在的硬件、软件故障和人的失误。目前这一培训内容并不十分理想。现在,初步危害分析和事故后果分析在企业内进行得并不是十分普及,运行操作工人也不十分清楚明了,这些工人擅长的就是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对于潜在的危害和事故后果并不完全知道,这也是他们怀有侥幸心理的原因。参考文献:[1]何学秋等著.安全工程学[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2[2]魏邦明.空军工程学院.航空维修安全管理[M],1989,10[3]柴建设等著.安全评价技术.方法.实例[M].化学工业出版社,1998[4]陈宝智著.系统安全评估与预测[M].冶金工业出版社,2001[5]张景林著.安全学[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6]邵辉,王凯全等著.安全心理学[M].化学化工出版社,2004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