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6静疗规范理论考试题一、单选题1、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处的皮肤消毒范围直径应(A)cm,应待消毒液自然干燥后再进行穿刺。A≥8B≥5C≥6D≥72、PICC导管在治疗间歇期间应至少(D)维护()次。A每周、两B每天、一C每四周、一D每周、一3.PORT在治疗间歇期应至少每(C)维护()次。A每周、两B每天、一C每四周、一D每周、一4、静脉导管冲封管用肝素盐水的浓度,PORT可用(C)。A0U/mlB50U/mlC100U/mlD62.5U/ml5、无菌透明敷料应至少每(A)天更换一次,无菌纱布敷料应至少每()天更换一次;若穿刺部位发生渗液、渗血时应及时更换敷料。A7、2B3、1C4、2D7、16、输液器应每(A)小时更换1次,如怀疑被污染或完整性受到破坏时,应立即更换。用于输注全血、成份血或生物制剂的输血器宜()小时更换一次。A24、4B12、4C24、8D24、247、全血、成分血及其它血液制品应从血库取出后(B)分钟内输注,1个单位的全血或成分血应在()小时内输完。A15,2B30,4C30,8D15,48、输血完毕应记录,空血袋应低温保存(B)小时后按医疗废弃物处置。A12B24C8D489、PN宜现用现配,应在(D)小时内输注完毕。如需存放,应在()冰箱内,并应复温后再输注。A12,4℃B48,6℃C24,2℃D24,4℃10、肝素盐水的浓度,PICC及CVC可用(A)u/ml。A0~10B0~10C100D62.516、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B)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A12B48C24D417、PICC置管操作应由经过PICC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考核合格且有(C)年及以上临床工作经验的操作者完成。A10B2C5D418、PVC穿刺时应注意以下事项:宜选择(C)作为穿刺部位,避开静脉瓣、关节部位以及有疤痕、炎症、硬结等处的静脉。A下肢静脉B股静脉C上肢静脉D颈外静脉19、输血起始速度宜慢,应观察(C)min无不适后再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及输注血制品的成分调节滴速。A10B30C15D6020、PICC、CVC、PORT的冲管和封管应使用(A)注射器或一次性专用冲洗装置。A10ml及以上B5ml及以上C10ml以下D5ml以下21、连接PORT时应使用专用的无损伤针穿刺,持续输液时无损伤针应每(B)更换一次。A3天B7天C4周D48小时22、PICC、CVC、PORT附加的肝素帽或无针接头应至少每(C)更换1次。A3天B24小时C7天D48小时23、静脉导管拔除后应检查导管的完整性,PICC、CVC、PORT还应保持穿刺点(D)密闭性。A48hB72hC96hD24h24、PICC穿刺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消毒皮肤,直径(A)cm,铺巾、建立最大化无菌屏障;A≥20B≥15C≤20D≤1525、留置针敷料上应注明(A)。A、日期,操作者签名B、日期,操作者代号C、日期,时间D、日期,时间,操作者代号26、输血器连续使用(C),需要更换。A、2小时B、3小时C、4小时D、6小时27、测量上臂围,应在肘横纹上(C)处测量上臂的周长。A、7cmB、5cmC、10cmD、15cm28、堵塞深静脉导管的再通:(A)脲激酶,注入1ml,保留20分钟,可重复进行,回抽后,立即用20ml以上生理盐水脉冲冲管。A、5000u/mlB、500u/mlC、3500u/mlD、100u/ml29、可疑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时,应(A)。A、抬高患肢B、指导患者多活动C、热敷D、按摩30、全血、成分血及其它血液制品应从血库取出后(D)输注,1个单位的全血或成分血应在()输完。A、30分钟内,2小时B、20分钟,2小时C、20分钟,4小时D、30分钟,4小时31、关于皮肤消毒剂:碘伏(A)起效,75%酒精可减弱碘伏的作用。A、2分钟B、3分钟C、5分钟D、10分钟32、蝶翼针输液套件可以保留使用(B),要注意保护和固定好,防止脱出或污染。A、3天B、7天C、5天D、1个月33、PICC的适应症,描述正确的是(B)。A、宜用于中短期静脉治疗B、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不应用于高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和血液动力学监测(耐高压导管除外)C、不可用于发泡剂药物输注D、可应用于高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和血液动力学监测二、多选题1、输液过程中,应定时巡视,观察患者有无输液反应,穿刺部位有无(ABCD)等表现。A红、肿B热C痛D渗出2、配好的PN标签上应注明科室、病案号、(ABD)和时间。A床号、姓名B药物的名称、剂量C使用方法D配制日期3、输血前应了解患者(BCD)。A性别B血型C输血史D不良反应史4、药物渗出后应观察渗出或外渗区域的(ABCD)并记录。A皮肤颜色、温度B感觉等变化C关节活动D患肢远端血运情况5、可疑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时,应抬高患肢并制动,不应(BCD),立即通知医师对症处理并记录。A做血管B超B热敷C按摩D压迫6、可疑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形成时,应观察置管侧肢体、肩部、颈部及胸部(ABCD)及功能活动情况。A肿胀B疼痛C皮肤温度及颜色D出血倾向7、抗肿瘤药物外溢时,应记录外溢药物(AD)以及受污染的人员。A名称、时间B批号C有效期D溢出量、处理过程8、药物外渗的以下处理,正确的有(ABCDE)。A、立即停止在原部位输液B、抬高患肢C、及时通知医师D、给予对症处理E、建立外渗观察表三、填空题1、静脉治疗:将各种药物、血制品以及血液,通过静脉注入(血液循环)的治疗方法,包括静脉注射、静脉输液和静脉输血。2、药物渗出: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3、所有操作应执行查对制度并对患者进行(两种)以上的身份识别,询问(过敏史)。4、静脉注射、静脉输液、静脉输血及静脉导管穿刺和维护应遵循(无菌技术操作)原则。5、PICC宜用于中长期静脉治疗,可用于(任何性质)的药物输注,不应用于高压注射泵注射(造影剂)和(血液动力学监测),耐高压导管除外。6、无菌技术:在执行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机体,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的技术。7、评估穿刺部位皮肤情况和静脉条件,在满足治疗需要的情况下,尽量选择(较细)、(较短)的导管。8、中心静脉导管: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9、药物外渗:静脉输液过程中,(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10、接受乳房根治术和腋下淋巴结清扫术的患者应选(健侧)肢体进行穿刺,有血栓史和血管手术史的静脉不应进行置管。11、静脉推注刺激性、腐蚀性药物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回血)情况,确保导管在静脉管腔内。12、PN如需存放,应在4℃冰箱内,并应(复温)后再输注。13、PICC置管后需通过X线片确定(导管尖端位置)。14、输液完毕应用(导管容积加延长管容积2倍)的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正压封管。15、敷料的更换:应每日观察穿刺点及周围皮肤的(完整性)。16、输注药品说明书所规定的避光药物时,应使用(避光)输液器。17、输注脂肪乳剂、化疗药物以及中药制剂时宜使用(精密过滤)输液器。18、输注的两种不同药物间有配伍禁忌时,在前一种药物输注结束后,应冲洗管路或(更换输液器),并冲洗导管,再接下一种药物继续输注。19、输液附加装置宜选用(螺旋)接口,常规排气后与输液装置(紧密连接)。20、经输液接头或接口进行输液及推注药液前,应使用消毒剂(多方位)擦拭各种接头或接口的(横切面)及(外围)。21、可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拔除PVC,暂时保留PICC、CVC、PORT,遵医嘱给予抽取(血培养)等处理并记录。22、发生输液反应时,应停止(输液),更换(药液)及(输液器),通知医师,给予对症处理,并保留原有(药液)及(输液器)。23、发生输血反应立即减慢或停止(输血),更换(输血器),用(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畅,通知医生给予对症处理,保留(余血)及(输血器),并上报输血科。24、抗肿瘤药物外溢时按以下步骤进行处理:操作者应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应立即标明(污染范围),粉剂药物外溢应使用(湿纱布)垫擦拭,水剂药物外溅应使用(吸水纱布)垫吸附,污染表面应使用(清水)清洗;如药液不慎溅在皮肤或眼睛内,应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25、留置针固定:以穿刺点为中心,无菌透明敷贴固定。延长管(U型)固定。肝素帽要(高于)导管尖端,且与血管平行,防止回血。Y型接口(向外),方便连接输液。26、更换正压接头:洗手,带无菌手套,消毒路厄氏接头的横截面及侧面,给予用力多方位擦拭(1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