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2第二学期小学德育课题实施方案 2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学科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实施方案时间:2012年3月—2012年8月班级:玉屏一小一年级(1)班一、问题的提出现代学校教育应立足于人的整体生命的塑造和健康人格的培养,而德育是构成、主宰、凝聚和支撑整个生命成长进而获得幸福人生的决定性因素,倘若失去了德性的生长,那么人的生命的其他部分发展都会受到限制。可见教育中人的生命的完整性规定了学校德育的统摄性。因此良好的学校德育体系、途径、方法,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正确方向起着决定的作用,追求一流德育工作实效,成了世纪之交人们思考、探索的一个重要话题。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旨在克服上述弊端,以学生现实生活为根基,制定具有层次性的生活化德育内容序列,设计出生活化的系列德育活动,加强学生对道德的体验和自我内化,充分发挥学生.德育主体的自主性、创造性,努力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探索出一条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生活化的小学德育之路。二、研究目标1、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心理。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2、形成科学的德育内容体系,利用德育综合实践活动,形成生活化、活动化、实践化的德育活动序列。3、形成科学的德育管理网络及评价体系。三、理论依据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发生于生活,教育不能脱离生活而存在,“生活即教育”,对学生的教育只有在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中才会产生实效,学校德育如果脱离了学生生活,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活动教学的理论。活动教育理论认为,学生的认识和能力发展主要是在活动和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儿童在自由活动的过程中进行感知、体验、学习、提高,教育从儿童当前的实际需要出发,因而具有实效性。学生的德育过程,同样需要在活动实践中内化道德认识,并在实践中外化成道德行为。四、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围绕上述的研究思路,在研究实践上,以开展下列研究:(一)学科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研究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可以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便应利用一切时机,甚至可能的时候,创造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它们的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这就可以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之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自然地、很容易地发生作用了。我根据学生特点,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把握生活的切入点,将德育内容进行整合,在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分层次的要求。德育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热爱人民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热爱劳动、艰苦奋斗教育、努力学习、热爱科学教育,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的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启蒙教育、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等方面。每个年级段的德育内容都做到遵循学生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具有可操作性。(二)学科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系列活动设计的研究小学儿童道德品质的发展是在教育的影响下,在儿童实践活动中,通过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不断矛盾统一的过程而逐步发展起来。只有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地感受生动的生活情境,在活动中反复体验深化,才能促使学生道德不断内化。因此,在每一个年级段,每个德育内容的活动设计都必须各自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注重学生伪活动体验,梯度设计训练,逐步加强内化,各自形成系列,然后将每个年级段的系列活动进行组合,每个德育内容形成一个专项活动系列,然后汇总形成小学德育生活化的整体系列活动设计。1、活动时间编排的研究活动的时间编排旨在突出德育活动时效性的序列性、可操作性,从而提高德育的实效性。(1)随机教育随机教育是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每一个有利的契机,突出时效性,及时开展的教育活动,它的教育内容主要以集体主义教育、文明礼貌、遵守纪律教育和良好的意志品格教育为主。(2)一月一重点教育一月一重点教育是指借鉴以往德育的季节性惯列,结合节日、纪念日等因素,每月确定一个重点内容开展教育活动,突出活动的序列性和可操作性。一月一重点,的基本设想为:三月,爱学习,遵守纪律教育四月:爱国主义教育五月;热爱劳动教育六月:良好意志品格教育七月热爱党热爱人民教育八月,文明礼貌教育(3)常规性教育常规性教育是指根据学校实际;利用一些富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开展的常规性的、有特色的教育活动。2、学科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基本程序研究学科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活动体验,在活动体验中激发学生道德情感,进行自我反省内化,最终形成道德品质;它的基本流程可以设想为:(1)体验动情。首先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创设生动的生活情境或让学生置身于一个现实的生活情境之中,保使学生产生主动参与的强烈愿望,然后在情境中充分体验,产生丰富的道德情感。(2)交流明理。心理学研究发展,同龄儿童之间的智力启;发最容易被接受,学生道德认识最关键的一环就是他们思想的碰撞。‘因此在学生活动体验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辨析,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观点,最后对道德知识产生更深刻的认识。(3)自省内化。道德认知深化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将道德认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理性思考,自‘哉反省,自我领悟,逐步促使道德内化。(4)外化践行。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通过不断地在生活中进行实践训练。因此,在学生自省内化的基础上,教师接着应当根据学生实际,引导学生设计具有梯度的、针对性的训练活动,最后外化为学生自觉的道德行为。3、学科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设计的方式方法的研究生学科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从学习材料来源角度划分,主要包括创设情境开展教育活动和真实生活实践教育活动。这两类活动各有侧重点,前者重在促进学生道德认知和激发学生道德情感,后者重在深化学生道德行为,教育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或集体活动,或小队活动,或个体活动,因“效”制宜,结合进行。(1)设计创设情境开展教育活动的方式方法情境创设方式主要有;教师或学生表演式、描述式等,它的缺点是学生体验生活的间接性,优点是教育的时效性强。依据教育内容,主要可以设想开展下列形式的教育活动。①优秀人物榜样示范,促使学生品德同化②引导角色换位,激发道德情感③开展是非判断,提高道德选择能力。④针对问题行为,开展成因分析,追溯问题根据,提高道德认识。⑤根据现有问题行为,引导学生分析如任”其发展将会造成的后果的严重性,进一步深化道德认识。⑥利用电视等直观媒体进行情境感染,激发学生道德,促使学生产生主动参与的愿望。⑦引导学生自我描述生活片断,进行自我剖析,自我评价。⑧根据学生实际,有意识创设生活情境,进行隐性测试,检测学生的自觉主动行为,驱使学生道德内化。(2)设计真实生科学研究实践活动的方式方法设计真实生活实践活动应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活动中进行充分体验,产生道德情感,深化道德认识,从而改进原有的道德行为,并逐步促使道德内化。每一个活动基本可以根据上述话动程序进行操作,活动设计逐步做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己定主题,自己设计方案,自主开展活动。五、研究措施(一)组织措施为了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在上级科研单位的领导下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班主任:阮莉萍副班主任:覃水利研究组成员:科任老师(二)课题研究制度课题研究制度。课题组将每月活动一次,定期召开课题会议,组织有关理论及科研知识的学习、开展课题研讨活动。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