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太阳最近的树》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在我们国家,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它圣洁而神秘……这里是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等山脉相聚的地方,被称之为“万山之祖”。同时,这里也是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故又称为“百川之源”。可是因为它的平均海拔5000米,自然环境特别极端、恶劣,酷冷,缺氧,尽是沙漠和戈壁。故此鸟兽绝迹、驼马遁形,人迹罕至。然而,即使是这里,也曾有生命昂然不屈。那就是西藏阿里唯一的绿树——红柳毕淑敏毕淑敏(女,1952出生于新疆)国家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师大文学硕士。著有《毕淑敏文集》十二卷,长篇小说《红处方》,中短篇小说集《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婚姻鞋》、《素面朝天》,散文集《心灵处方》、《我很重要》等。1969年,不满17岁的她,悄然穿上军装,作为藏北第一批女兵,到达共和国这块最高的土地戍边11年。当时与她同去的共有5名女兵。寥寂()皱褶()镐头()逶迤()沙砾()弥久()訇然()背风()药捻()尸骸()苍穹()遒劲()liáozhěgǎowēiyílìmíhōngbèiniǎnhái课前积累——给划线词注音qióngqiú解释下列词语:不可思议:浩浩荡荡:本末倒置:盘根错节:生死相依:触目惊心:不可想象,不可理解形容气势十分雄壮,规模宏大。比喻把主次、轻重的位置弄颠倒了树木的根盘绕,枝节交错。比喻事情或关系纷繁复杂。在生死问题上互相依靠。形容同命运,共存亡。看见某种严重情况引起内心震动。1.初读课文,口述故事:红柳挺立,雪域增色。3.2.红柳遭难,毁于人手。红柳消亡,尘沙肆虐。叙事散文,叙事主体是红柳1.离太阳最近的树是什么树?其生长环境如何?2.人们对红柳做了什么呢?红柳为人类做了什么?文中“离太阳最近的树”指的是红柳树,红柳生长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高原。红柳遭受人类毁灭,红柳为人类作出的贡献。回答以下问题:段落划分一(1--2)二(3--18)三(19--21)描写红柳的生长环境及其外在的美。叙写红柳遭受毁灭的情形,赞颂红柳为人类作出的贡献及其内在的美。描写红柳被砍伐后的情景,抒写了对高原生存环境的担忧。第一部分(1--2)阅读的第一部分(1--2),回答下列问题。世界的第三极,平均海拔5000米冰峰林立,雪原寥寂在荒漠的皱褶酷寒和缺氧环境恶劣2.它们有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这高原的精灵,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百年才能长成小小的一蓬。(1)他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2)凤羽般纷披的碎叶。(3)偶尔会开出穗样细密的花。(4)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这高原的精灵。作者写道:红柳丛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微笑”一词用得好吗?为什么?“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调的红柳丛中,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曾以为”暗示了红柳的悲剧,埋下了伏笔。第二部分(3--18)•红柳通常长在哪里呢?•长在沙丘顶上。红柳通常都长在沙丘上。一座结实的沙丘顶上,昂然立着一株红柳。•对于生长的环境来说,它有何存在意义?•因为有了红柳,固住了流沙,最后聚成了一座沙山。我很奇怪,红柳为什么不找个背风的地方猫着呢?这样生存中也少些艰辛。老兵说,你本末倒置了,不是红柳在沙丘上,而是因为有了这棵红柳,固住了流沙。随着红柳的渐渐长大,被固住的流沙越来越多,最后便聚成一座沙山。红柳的根有多广,那沙山就有多大。红柳如同冰山,露在沙上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一,伟大的力量埋在地下。•红柳树可以固沙是因为她的根系,她的根系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用原文的句子回答)这些语句表现红柳怎样的品格?红柳树环境恶劣世界的第三极,平均海拔5000米,冰峰林立,雪原寥寂在荒漠的皱褶酷寒和缺氧外观(貌)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小小的一蓬根系强大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硬韧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歌颂赞美顽强精神奉献精神固住泥沙,保护生态环境燃烧了自己,造福了人类。你怎样看待司务长算的这笔“帐”?•作者写了关于红柳的这么多内容,难道只是为了赞美红柳吗?分析:不是。把红柳的美写得越有价值,就能衬托人类行为的越加残忍。作者这么写其实只是在为下文铺垫。(1)“挖红柳的队伍,带着铁锨、镐头和斧,浩浩荡荡地出发了。”(2)“把红柳根从沙丘中掘出,蕴含着很可怕的工作量。”(3)“人们要先费几天的时间,将大半个沙山掏净。”(4)“掏挖沙山的工期越来越长,最健硕有力的小伙子,也折不断红柳苍老的手臂了。于是人们想出了高技术的法子——用炸药!”思考:为了挖红柳,人们动用了什么工具!请在文中找出记叙、描写人们如何挖红柳的句段。第三部分(19--21)今年可以看到去年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旧大睁着空洞的眼睑,怒向苍穹。红柳林早已被掘净烧光,连根须都烟消灰灭了。红柳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今年可以看到去年被掘走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然大睁着空洞的眼睑,怒向苍穹”这句话有什么含义?•作者在这里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大自然对人类的愚蠢行为的控诉,从中也流露出作者对人类破坏森林举动的不满。什么是“原住民”?指某早定居的族群或世代居住某地的人。作者为什么把红柳称作“原住民”?因为红柳是早在人类来到之前就在这高原上扎根成长的生命。这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红柳的感情及红柳在作者心中的地位,也体现了红柳在青藏高原的重要性。最后一段用了两个疑问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破坏生态坏境的痛心之情及对人类生存坏境的忧患意识。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A.文章写高原的自然环境,有力地映衬出离太阳最近的红柳的不平凡。B.文章借红柳的遭遇,委婉地表达了对历经苦难的仁人志士崇高品质的赞美。C.用炸药这一高科技的法子替代人力砍伐红柳,表现了人类对付自然的聪明才智。D.倒数第二段,“听最近到过阿里的人讲,……连根须都烟消灰灭了”这句话与开头第二段末句“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存”相呼应,读来发人深思,令人痛心。E.整篇文章感情强烈,作者用激愤的语言愤怒地控诉了人类残暴自然生灵的行为。A、D红柳是阿里地区高寒荒漠地带一种非常耐干旱耐寒冷耐贫瘠的植物,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整个狮泉河谷底长满了这种植物,而且是密密麻麻像森林一样。七、八十年代,数以万计的建造大军开赴狮泉河。搬来的人缺少冬天取暖的燃料,大批人来挖红柳来取暖。仅余加木村一带留有一片天然原始林。旅行者日记•这一带本身冬天就多风,红柳被拔掉以后,每到冬天刮风的时候更是黄沙遮天蔽日,可以说是人自食其果吧,这里的冬天冷到零下四五十度,而且严重缺少取暖材料,电供过不来,煤炭也是由新疆运过来,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人们意识到红柳固沙防护的巨大作用,开始补种,现在路两旁稀疏矮小的红柳,据介绍已经种了近十年,也就长成这个样子。•本文借平静的叙述、细致的描写和大胆的比喻,为我们唱响了一曲颂歌和悲歌——离太阳最近的树颂歌:红柳顽强和奉献精神悲歌:生态环境被破坏首先,因为红柳生长在“平均海拔5000米的高原,所以说它“离太阳最近”,这是其表层意义;其次,其深层含义是显示红柳的气势,蕴含了从太阳那里索得光和热的伟大力量;最后,暗示这是高原上唯一的绿色,从而增加了文章的内涵。标题“离太阳最近的树”有几层含义:是什么导致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人与自然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关系?过去我们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的观念:①荀子:人定胜天②毛泽东:战天斗地其乐无穷③矛盾: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这曾经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河水清澈地流淌空气中充满了花香羚羊悠闲地徜徉然而,因为人类的贪婪和荒唐如今的地球满目创伤森林被砍光,鸟儿无处鸣唱土地沙漠化,尘土高高飞扬乱排乱放,河水污浊肮脏也许,这就是人类未来的模样?结论:反思人类过去在环境问题上那种“人定胜天”、人类是主宰的错误观念,我们应该树立一种新的生态伦理观——所有物种生而平等,地球不仅属于人类,也属于全体生物。即使现在地球已没有任何一种生物能从整体上与人类抗衡,人类也没有权力自封为地球的主人而对其他生物生杀予夺。人类的伟大应该表现为顺应自然,谨慎地改造、利用自然,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其他生物共享地球,共同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配套多媒体助教光盘一、全球10大环境问题1、气候变暖2、臭氧层破坏3、生物多样性减少4、酸雨蔓延5、森林锐减6、土地荒漠化7、大气污染8、水体污染9、海洋污染10、固体废物污染二、我国环境状况1、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剧。2、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华中地区酸雨污染最重。3、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内陆河流和大型水库外,污染成加重趋势,工业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尤为突出。4、七大水系(珠江、长江、黄河、淮河、海滦河、辽河、松花江)中,黄河流域、松花江、辽河流域水污染严重。5、大淡水湖泊总磷、总氮污染面广,富营养化严重。6、四大海区以渤海和东海污染较重,南海较轻。7、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并呈加重趋势。8、城市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9、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呈恶化趋势。绝大多数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10、全国2/3的河流和1000多万公顷农田被污染。

1 / 8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