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和孟子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被尊为“圣人”和“亚圣”。他们的思想观念,对中国社会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甚至远及日本、朝鲜、欧洲等地,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孔子孟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没落了,失掉了贵族的地位,《史记》称“孔子贫且贱”,孔子自己也说:“吾少也贱,故能多鄙事。”(《论语·子罕》)他十五岁立志学习,先后做过吹鼓手、仓库和牧场管理员、小司空(掌管工程)及司寇(掌管刑法),曾拜老子为师;五十多岁后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晚年收徒讲学,并著书立说,编修整理了《诗》、《书》、《礼》、《乐》、《周易》、《春秋》等书,直至七十三岁逝世。孟子,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他幼年丧父,家庭贫困,在母亲的教导下勤奋学习。青年时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后来退居讲学。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亚圣”。孔子的思想:(1)孔子的伦理思想--“仁”。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概念是“仁”。“仁”最简单的表述就是“爱人”,即对人尊重和同情,它是统摄“义、礼、忠、恕”等德行的最高理想,也是个人修养的最高标准。(2)孔子的政治理论――“德治”与“正名”。孔子提出“德治”的治国主张,认为统治者应“正己然后正人”,以德治民。他把“仁”扩充到政治领域,要求君主爱民,施行仁政。他还提出“正名”的主张,认为上起天子、下至平民,都应安守本分,名实相符,并由此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人伦观。(3)孔子的天命观――敬鬼神而远之。孔子主张“敬鬼神而远之”。他主张祭祀,是对鬼神表示诚敬的意思,至于鬼神是否存在,则可以不问。相对于天命鬼神而言,孔子更注重人事,强调人的主观努力,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地位。(4)孔子的教育观--有教无类:他主张教育的对象不应分贵贱贤愚,而要一视同仁,开平民教育之先河。因材施教:重视启发式教育,是现代民主个性化教育和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源头。学思并重:“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均衡发展:教以“文、行、忠、信”四目,并以“诗、书、礼、乐”等内容教导学生。孔子之教,重视德、智、体、美的均衡发展。孟子的主要思想:(1)性善学说:这是孟子全部思想的基础。孟子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就是人类文化规范——仁、义、礼、智的萌芽和根本。他认为,一个人如果不愿意向善,那就是“自暴”、“自弃”、“自贼”。(2)“仁政”思想:继承并发展孔子“仁”的思想,从性善论出发,提出了“仁政”、“王道”的政治学说。“仁政”就是国君能够“与民同乐”,使人民的生活安定。孟子的“仁政”学说,包含了对人民的重视,即民本思想,也就是说把人民看作是国家政治的根本。这是孟子学说中最光辉的组成部分,是对我国古代人道主义思想的总结和提高。(3)理想人格:孟子学说中还有不少关于理想人格的思想,如“人皆可以为尧舜”;“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等等,如此种种,都是激励人心、传颂千古的名言。《论语》是孔子的弟子或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研究孔子思想和生平最珍贵的资料,成书大约在战国初期(公元前400年左右)。东汉时,《论语》进入经书行列,成为读书人的必读之书。南宋理学家朱熹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合编为“四书”,其中《论语》被列于首位。元明清六百年间,“四书”一直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论语》对周边国家文化的影响《论语》对日本、朝鲜甚至欧洲一些国家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日本对《论语》研究论著就将近九十种。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创业者”的涩泽荣一直坚持亲自向企业员工讲授《论语》。十六世纪下半叶,欧洲传教士将《论语》首次传到西方,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等欧洲著名人物,对孔子的思想、人格都十分崇拜。直到现在,还有不少西方思想家,力图在孔子学说中寻求解决伦理道德方面问题的启示。所以说,《论语》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遗产,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都产生过巨大影响。《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五代后蜀时,《孟子》开始列入“经书”,南宋朱熹编《四书》时列入了《孟子》。元、明以后又成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更是读书人的必读书了。《孟子》中有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孔子的弟子子路,为人刚勇,一日在孔家弹瑟,瑟声中带有杀气,犯了孔子的大忌--仁仁.孔子自然不喜欢,又不便发作,就不满道:子路弹瑟的本领已经登上厅堂,但尚未能进入内室.他为何要在我家弹瑟啊?登堂入室登堂入室::表示学业已达一定程度表示学业已达一定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师专授指点或是已得到老师专授指点孔子在齐国,有机会欣赏到他认为最美妙的韶乐.谓其“尽善矣,又尽美也!”(极动听优美)而后大受感动,一连好多天老是想着它,吃肉也没有味道了.尽善尽美尽善尽美::形容做事情力求完美形容做事情力求完美,,毫无缺陷毫无缺陷有人指责孟子不尽力帮助齐王。孟子便解有人指责孟子不尽力帮助齐王。孟子便解释说:释说:““比如说,天下有些易活的植物,假比如说,天下有些易活的植物,假如把它放在太阳下晒一天,然后再把它放如把它放在太阳下晒一天,然后再把它放在阴冷的地方冻十天,即使是生命力再强在阴冷的地方冻十天,即使是生命力再强的植物也会死。我见到齐王的机会少之又的植物也会死。我见到齐王的机会少之又少,即使给了他些良好的影响与帮助,我少,即使给了他些良好的影响与帮助,我一离开,一些和我主张不同的人,又带给一离开,一些和我主张不同的人,又带给他许多不好影响。我怎么能使齐王的思想、他许多不好影响。我怎么能使齐王的思想、品质好起来呢?品质好起来呢?””一暴(一暴(pupu))十寒十寒::比喻做事不坚持,无比喻做事不坚持,无恒心恒心鲁国打算让乐正子治理国政。鲁国打算让乐正子治理国政。孟子说:孟子说:““听到这消息,我喜欢得睡不着觉。听到这消息,我喜欢得睡不着觉。””孟子的学生公孙丑问:孟子的学生公孙丑问:““乐正子很有能力吗?有智慧乐正子很有能力吗?有智慧有远见吗?见闻广博吗?有远见吗?见闻广博吗?””孟子说:孟子说:““不是。不是。””公孙丑问:公孙丑问:““那您为什么喜欢得睡不着呢?那您为什么喜欢得睡不着呢?””孟子回答说:孟子回答说:““因为他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能听取别因为他能听取别人的意见。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就足以治理天下,四面八方的人会不远千里人的意见就足以治理天下,四面八方的人会不远千里赶来提意见;听不進别人的意见,说:赶来提意见;听不進别人的意见,说:‘‘喔喔,你说喔喔,你说的我早就知道了!的我早就知道了!’‘’‘喔喔喔喔’’的声音和脸色就会把别人拒的声音和脸色就会把别人拒绝在千里之外。有志之士在千里之外停滞不前,而那绝在千里之外。有志之士在千里之外停滞不前,而那些阿谀奉承的人就会到来,想治理好国家,能办得到些阿谀奉承的人就会到来,想治理好国家,能办得到吗?吗?””拒人千里拒人千里::形容对人态度傲慢形容对人态度傲慢拒人千里拒人千里::形容对人态度傲慢形容对人态度傲慢F.为人要光明磊落2.己所不欲,匆施于人C.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更不应强加于人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A.善于向别人学习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1.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5.与朋友交,言而有信7.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8.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E.对人要守诚信B.做人要有忧患意识H.兴趣是学习最好的推动力D.准备充分才能做事完美G.要管好别人首先要管好自己孔子名言孟子名言1.恻隐之心,人皆有之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尽信书不如无书4.不以规矩,不成方圆5.仁者无敌6.君子不怨天,不尤人7.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8.养心莫善于寡欲A.修养心性的办法最好是减少物质欲望C.不要对书本知识不加分析D.每个人都有同情心B.仁爱的人所向无敌E.做人要有忧患意识F.爱别人、尊敬别人才会受到别人的爱与尊敬G.凡事要有规则约束H.不将责任推给别人孔子弟子据称孔子门人多达三千人,比较出名的就有七十二人。这些弟子及其后学努力传播孔子的思想学说,形成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派,即儒家学派。“七十二贤人”中,有以德行著称的颜回、闵损,以口才著称的端木赐、宰予,以政事著称的冉求、仲由,以孝道著称的曾参等人。20112011--1111--3030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该课件由【语文公社】::764723079764723079孔子、孟子部分图片孔庙孔府孔林杏坛2011-11-30该课件由【语文公社】:764723079孟庙孟庙孟府孟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