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技能竞赛参赛者:XXX院系:中文系班级:2011级本科1班学号:1114020138电话:1875438XXXX专业:汉语言文学——《乡愁》说课说课人:中文系XXX乡愁说课稿1.说教材2.说教法3.说学法4.说教学程序5.说板书设计一、说教材(一)地位与作用本诗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四首诗中的的第二首诗。是在学习一首诗的基础上加以延伸。余光中于1971年,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正逢海峡两岸交好无望,双方民众都处于极度绝望当中之时写下此诗,表达了其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情,具有爱国主义教育意义。(二)学情分析“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新课程标准》七年级学生由于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乡愁的理解、对诗歌意境的领悟都有一定的困难,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可以使抽象的乡愁形象具体,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三)【教学目标】1、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2、通过诵读理解本诗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深刻的主题和近趋完美的形式,培养学生想象和联想的能力。3、深刻理解作者的思乡之情,由背景引申开去,激发学生探索作者、探索乡愁诗的兴趣。(四)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学会划分节奏、重音,能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学生想象和联想的能力。【教学难点】深刻理解作者的思乡之情、爱国之情,理解本诗所包蕴的文化内涵。二、说教法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一下几种教学方法。1、情景导入法。运用多媒体手段,用小提琴《思乡曲》结合画面及古诗词,创设情景,导入新课。2、诵读感知法。鉴赏诗歌的第一步就是读。本课设计了“三读”策略,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诗歌的音韵美。3、诗文联想法。本诗中的四个形象组成了四幅不同的画面,通过用散文化的语言来改写,体会画面中所蕴涵的亲人之爱和家国之思。4、诗歌欣赏法。“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给学生一般的欣赏诗歌的方法,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启发、联想性原则三、说学法听说读写好的学习方法,其一便是学会倾听,在倾听中去学习。学生是否真正接受了本诗潜在的艺术价值,需要通过语言表达出来。有感情的朗读是学生欣赏诗歌的主要方法。通过读去品味诗歌的内容和主题。学会展开联想与想象,欣赏诗歌优美的意境,用散文的语言来改写诗歌。学习的基本方法四、说教学程序古诗配乐识乡愁诵读声声感乡愁妙笔联读解乡愁拓展延伸说乡愁(一)、古诗配乐识乡愁1、导语乡愁,是我国浩瀚诗歌中一个历久弥新的主题。提起它,人们的脑海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愁的诗句。下面播放小提琴曲《思乡曲》,让学生一起走进古人的乡愁世界。2、简介作者了解作者有助于理解诗的主题,所以我将在教学本课前向学生介绍作者经历及本诗的写作背景。2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4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5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产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著名文集有《白玉苦瓜》、《灵河》、《石室之死》等。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二)、诵读声声感乡愁步骤:1、教师范读、指导2、学生分组讨论、个别读、齐读相结合3、“三读”学习这首诗,指导好学生朗读是关键。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处理好轻重音和语速。这首诗抒发的是诗人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忧愁,读的时候要用稍慢且舒缓的语速。四节中,第一节用稍平淡、回忆的口气;第二节增加了遗憾却又有丝丝甜蜜的语气;第三节,要体现出深深的失落和痛苦;第四节,表现出而今的惆怅。节与节之间要有足够的停顿,特别在前三节与第四节间,停顿时间稍微长一点。读的时候要配合相应想象,感情投入。示例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分小组讨论,让学生从节奏、重音、语速、语调四个方面来处理这四个章节。一读:读出节奏与重音,把握好语速和语调。二读:把感情加进去。三读:在二读的基础上进行指导,争取读得更美。音情美(三)、妙笔联读解乡愁通过画面通过配乐1、讲解意象。2、练习文笔。1、交流推荐。2、配乐朗诵。意象明确诗人、诗歌、生活、意象的关系生活诗人意义读者提供资源含情创作巧妙鉴赏浸透情感乡愁是天边那轮圆圆的月亮,我走到哪,它便伴随我到哪……乡愁是那根细细的丝线,捻的越细越长越牵肠……示例[示例]余光中的《乡愁》诗美在整齐划一的结构上。例如:全诗的四节诗的每一节都分四行,相对应的每一行,句式相同,字数相同。教给学生欣赏诗歌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在今后的诗歌欣赏中如鱼得水,尽享诗歌之美。接受美学认为:文学作品潜在的美学价值只有通过接受才能得到实现,但这种接受并不是被动的,而是积极的参与,依靠形象思维,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对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通过联想发掘出它的内涵。当学生调动了他所有的已有经验经过想象,通过配乐朗诵,那优美的散文,诚挚的情感,凄清的《思乡曲》,将会又一次把同学们的思绪带入那辽远的时空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的情愫之中。1、资料导入1949年去台湾当时年仅21岁,再还乡时已64岁。正如他自己所说︰“掉头已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70年代初创作《乡愁》,在回忆创作时他说︰“随着日子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可20分钟写出的是20年的思乡之情。”(四)、拓展延伸说乡愁掉头一去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晚年终见大陆故土)(光中幼时与母合影)2、图片释解小时侯——求学在外思念母亲长大后——新婚离别思念娇妻后来——生死隔绝哀思难抑现在——国土分裂忧思绵绵少年清愁夫妻离愁丧母哀愁思归浓愁生离之愁家愁国愁死别之愁时间顺序五、板书设计(设计思路:利用歌手罗大佑那浑厚而又深情的声音传递着余光中的拳拳之心,大屏幕展示余光中的以“乡愁”为主题的散文和诗歌目录,把学生的兴趣引向课外,引向对余光中的探究之中,引向对乡愁诗的探究之中。)课堂的最后,播放罗大佑演唱的歌曲《乡愁四韵》,大屏幕配以余光中的以“乡愁”为主题的散文和诗歌目录谈谈收获心欢畅我们也许不做诗人,但不能没有诗意,我们会失去年轻,但永远不能失去诗情说课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