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三十年代文学思潮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讲30年代文学思潮一、概述30年代的文学思潮延续了五四时期的“人的文学”的精神观念并且在理论资源方面多有所开掘左翼组织的文学运动的兴起形成了以阶级为标志的、具有斗争精神与激情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观念由是构成了30年代贯穿着多种“人”与“阶级”的对话、冲突、交流与交融的思潮格局二、文学基本风貌的构成:一是上承五四“人的文学”的文艺、美学思潮及文学创作中的多彩艺术成就二是左翼革命文学思潮与文学创作人文主义文学思潮是传承了五四文学的个性主义、人道主义、“人的文学”的潮流左翼革命文学则是新兴的三、文学观念与话语中三种“人”的声音对话、冲突、交流与交融:一种是承续五四科学理性背景上的个性主义声音还在发展―――延续着五四“人的文学”的观念一种是左翼革命文学的“阶级的人”的声音―――文学理论按照阶级来发划分人这是由发现人的社会性进而发现人的阶级性,这一嬗变是由人的社会性向一端推进的结果•还有第三类人的观念,那就是近现代通俗文学的“人”的观念:充分世俗化中的充分人性化,通俗文学的大众伦理道德与大众人性观•这种观念承续着中国文化传统又有新质,主要是渗透在较通俗的表现社会日常生活的小说作品中第一节革命文学运动与思潮一、革命文学运动的兴起(一)历史背景和原因1.初期革命文学的倡导1923—1926年,初期革命文学的倡导(邓中夏、恽代英、瞿秋白、萧楚女、沈泽民、蒋光慈),强调文学的阶级性,对革命文学的倡导。蒋光慈、沈雁冰、成仿吾等直接投入革命斗争。郭沫若、郁达夫、鲁迅等南下。2.小资产阶级作家卷进了革命的怒潮。3.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基本理论主张,由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成员首先提出。太阳社:1927年秋成立于上海。发起人为蒋光慈、钱杏邨、孟超等;主要成员有林伯修、夏衍、洪灵菲、戴平万、刘一梦、顾仲起、楼适夷、殷夫等。太阳社的主要成员大都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从实际斗争中转移到上海从事文化活动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他们有相似的斗争经历和共同的思想基础,在文学主张与创作上,也有某些共同的倾向:积极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反映工农大众的生活与斗争。太阳社先后编辑与出版了《太阳月刊》、《时代文艺》、《新流月报》、《拓荒者》、《海风周报》等刊物,以及“太阳小丛书”(“太阳社丛书”)等,在反对国民党政府的文化“围剿,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以《太阳月刊》(1928年1月创刊,同年7月停刊,共出版7期)影响最大,与创造社的《文化批判》一起,成为提倡革命文学的主要刊物。另外,《拓荒者》,也以其刊载的大量革命文学作品和不少倡导无产阶级文学的论文、译文,及关于文艺大众化讨论的文章而在社会上有较大的影响。但由于受到当时中国共产党内左倾思潮的影响,太阳社在理论和创作上曾带有过激的偏向。1929年9月,太阳社部分成员蒋光慈、楼适夷、冯宪章、任钧等先后到达日本东京,曾经成立太阳社东京支部(支社)。支部还吸收少数中国留学生参加会议与活动。同年年底因支部主要成员归国而停止活动。。太阳社于1929年底自动宣告解散,1930年春全部成员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30年代的左翼文坛上,太阳社是一个产生过广泛影响的文学社团。4.来自于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影响,如前苏联文学、日本左翼革命文学、西方的作品等。5.革命家相对集中于上海,提供了组织无产阶级革命文学队伍的可能性。6.“左联”的成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0年3月2日,鲁迅、冯雪峰、柔石、沈端先、冯乃超、李初梨、彭康、蒋光慈、钱杏邨、田汉、阳翰笙等40余人出席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大会,地点在上海的霞飞路,郭沫若、茅盾、郁达夫都列名参加了左联。“左联”的纲领:根据前苏联“拉普”(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盟)和日本“纳普”(全日本无产者艺术联盟)的纲领制定,宣告“站在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战线上”,“我们的艺术不能不以无产阶级在这黑暗的阶级社会之‘中世纪’里面所感觉的感情为内容。”“我们的艺术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产阶级的,又反对‘失掉社会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的倾向,我们不能不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作为左联的奋斗目标。左联的刊物:《创造月刊》、《文化批判》、《太阳月刊》、《拓荒者》、《萌芽》、《十字街头》、《北斗》、《文学月报》、《光明》、《文学导报》等。《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理论纲领》我们不能不站在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的战线上,攻破一切反动的保守的要素,而发展被压迫的进步的要素,这是当然的结论。我们的艺术不能不呈现给‘胜利不然就死’的血腥的斗争。艺术如果以人类之悲喜哀乐为内容,我们的艺术不能不以无产阶级在这黑暗的阶级社会中‘中世纪’里面所感觉的感情为内容。因此,我们的艺术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产阶级的,又反对‘失掉社会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的倾向。我们不能不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左联”主要进行的文学活动:1.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传播与运用。冯雪峰翻译介绍了列宁《托尔斯泰——俄罗斯革命的明镜》《论新兴文学》。鲁迅翻译介绍了《苏俄文艺政策》,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瞿秋白翻译了马克思主义经典的文艺理论著作,并写了《马克思恩格斯和文学上的现实主义》等。2.自觉地加强了与世界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设立了国际文化研究会,以极大的努力输入苏联文学作品,高尔基的《母亲》、法捷耶夫《毁灭》、绥拉菲摩维支《铁流》、萧洛霍夫《被开垦的处女地》等。易卜生、惠特曼、托尔斯泰、莱蒙托夫、契科夫、果戈理等作家的作品都得到了及时的介绍。3.推进文艺大众化运动。(设立文艺大众化研究会,鲁迅“拿来主义”——如何对待中外文化遗产,形式上)4.提倡和发展了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左翼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是始终标举革命现实主义。无产阶级运动在开始时独尊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将现实主义与其他的创作方法相对立。如郭沫若提倡:“彻底反对浪漫主义的写实主义的文艺”,宣称“浪漫主义文学早已成为反革命的文学”。创作方法有了政治色彩。(公式化、概念化)5.创办刊物(《拓荒者》《萌芽》《十字街头》《北斗》)第二节人文主义文学思潮一、特点与体现30年代的人文主义文学思潮的特点是沉潜深入而不激越,更深刻而淋漓尽致地阐扬了五四“人的文学”的学理流脉。30年代对人文主义文学这一思潮的发展既在创作实绩中有辉煌的体现,也在对人的文学的理论探究深化中演进。•前者有老舍、巴金、曹禺、沈从文、李劼人、茅盾诸小说家以及林语堂、何其芳、戴望舒、卞之琳、丁玲(早期)、新感觉派等的各种文体创作实绩的鲜活体现•后者主要是理论资源的开拓,其间的翻译、介绍西方文艺美学思想的工作有颇不小的成绩与开拓性价值(梁实秋、朱光潜)二、代表人物1、梁实秋梁实秋(1902—1987,浙江杭县人,生于北京,原名梁治华,字实秋)的文艺思想,代表了受绅士文化影响的新月派的现代雅士文学理想。•他援据美国白璧德新人文主义为学术背景,对五四以来的中国新文学进行反思与评价,提出以“健康的常态的普遍的”人性为核心的理性评价的文学标准,藉古典主义的“节制”概念为美学追求。•梁实秋指出中国新文学运动趋于浪漫主义•在艺术上批判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在思想上否定个性主义,整体地否定了五四新文学运动。•古典主义的“节制”,善于选择该写的材料。•梁实秋的文艺思想中,人性是一个基本概念。“文学发于人性,基于人性,亦止于人性”。人性是超阶级的,理性是人性的中心。以理制欲•体现梁实秋艺术精神的是古典主义的“节制”,他追求美学的理性与规范•梁实秋在30年代将对五四的反思转变成对普罗文学理论的批评•梁实秋的新人文主义是一种经过现代修正、补充的古典主义文艺思想,表达了受绅士文化影响的新月派的雅士文学理想•他的否定与革命文学提倡者不同,革命文学提倡者是从激进的社会态度出发否定不能让革命者满足的五四先行者的文学努力,梁实秋是从古典主义的传统来否定当下文学对人类普遍性的忽略。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笔名孟实从香港大学教育系毕业后,曾在春晖中学、中国公学任教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后转伦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德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学硕士、博士学位。完成博士论文《悲剧心理学》30年代问世的著作有《给青年的十二封信》、《谈美》、《文艺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朱光潜的美学、文艺学思想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结合现代心理学,将现代人文主义心理学与美学思想运用于文学研究。在文学方面,他以一种学者的姿态来要求齐放争鸣,以抗衡包括左翼文艺在内的占主流地位的文艺潮流。他提倡“自由生发,自由讨论”,“不希望某一种特殊趣味或风格成为‘正统’”,“殊途同归地替中国新文艺开发出一个泱泱大国。”——文学的多元化第三节文学论争一、比较重要的论争1、1928年革命文学派对鲁迅、茅盾等五四作家的批判。(139)2、批判新月派及其人性论——关于“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1928-1930)(141)3、关于“文艺自由”的论辩。胡秋原、苏汶(杜衡)(142)4、关于“大众语文论争”——文学语言问题。“文白之争”5、对林语堂、周作人“性灵文学”的批判。对张扬自我表现的“性灵文学”,提倡幽默与闲适文学进行了批判(143)6、批评朱光潜、沈从文等的人文主义文学思想(143)京派文学家强调文学与时代、政治的距离,追求人性的、永久的文学价值。第三节文学论争二、文学论争的特点:1.论争始终集中在文学艺术发展的外部关系——诸如文艺与阶级的关系,文艺与政治革命的关系,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时代的关系,文艺与人民的关系,而文学艺术内部关系问题、美学范畴问题却未能得到全面的探讨。2.每一个提上日程的争论问题,都未能充分展开,问题的讨论显得浮光掠影。3.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在与自由主义文艺思想论争的过程中,在不断克服自身的“左”倾幼稚病的过程中,不仅成为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指导思想,而且对众多追求革命的文学家产生巨大的引力,构成30年代文学的主潮;4.自由主义文艺思潮在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也有不可忽视的实绩,并在文学发展的背景下对主流派文学起某种补充作用。课后练习题:名词解释:左联思考题:1.三十年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兴起的原因是什么。2.“左联”成立以后主要进行了哪些文学活动。3.人文主义文学代表梁实秋的文艺思想特征是什么?他对五四新文学的评价与左联有什么不同?4.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出现了哪些比较有影响的文学论争,他们的特征是什么?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