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博达学院2020/2/24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孙先庆1第十四章30年代新诗考核知识点考核要求No.2博达学院2020/2/24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孙先庆2考核要求:1.识记(1)鲁迅对殷夫诗的评价;(2)中国诗歌会;(3)艾青、田间、藏克家作品;(4)现代派;(5)戴望舒、卞之琳的作品;(6)汉园三诗人2.领会:(1)30年代诗歌发展的状况;(2)中国诗歌会的成立及在新诗发展中的地位(3)卞之琳的诗歌3.分析(1)结合作品分析戴望舒诗歌No.3博达学院2020/2/24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孙先庆3推荐书目戴望舒:《戴望舒诗集》臧克家:《烙印》《罪恶的黑手》汉园三诗人:《汉园集》No.4博达学院2020/2/24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孙先庆4第一节30年代新诗概述30年新诗发展概况:自由体诗------中国诗歌会新诗-----七月诗派新月诗派------现代诗派------九叶诗派革命诗歌------红色鼓动诗------政治讽刺诗No.5博达学院2020/2/24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孙先庆5一、中国诗歌会1、概念: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是左联领导下的一个有组织、有纲领的群众性诗歌团体,主要发起人蒲风、穆木天、杨骚等。1933年2月创办《新诗歌》旬刊。它继承和发展了20年代后期普罗诗派的斗争精神,受苏联现实主义和左翼文艺运动影响,注重诗歌的现实性,提倡诗歌的大众化,史称“新诗歌派”。抗战爆发后其大多数人参加中国诗歌协会,投身救亡运动,中国诗歌会解体。No.6博达学院2020/2/24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孙先庆62、创作特点其基本特点是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有着直接的、自觉的血肉联系。及时迅速地反映时代重大事件,表现工农大众及其斗争,强调诗歌对实际革命运动的直接鼓动作用。强调“诗的意识形态化”,大大加强诗的理性色彩与主观性。在艺术表现上大都采取直接描摹现实的方式。形式上又提出了“歌谣化”的主张No.7博达学院2020/2/24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孙先庆73、中国诗歌会诗人的诗歌1、蒲风的诗歌刚健质朴,代表作《茫茫夜》。长篇叙事诗《六月流火》等。2、杨骚的《乡曲》是一首长篇叙事诗。此外还有穆木天《守堤者》等。No.8博达学院2020/2/24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孙先庆8二、中国诗歌会的前驱诗人—殷夫(1909-1931)原名徐柏庭,笔名除殷夫外,还有白莽、任夫等。“左联”五烈士之一。以1929年为界,早期诗歌创作主要歌咏爱情和故乡,带着淡淡的忧郁和惆怅。后期诗歌创作发生变化,写了大量“红色鼓动诗”,富于政治抒情性,表现无产阶级的斗争意志、革命理想坚定的信念。1929年4月写《别了,哥哥》.《1929年的5月1日》正面反映工人阶级自觉斗争的最初尝试。诗集《孩儿塔》收集了他1929年以前的诗作,鲁迅为之写序,作高度评价。(213页)No.9博达学院2020/2/24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孙先庆9象山殷夫故居殷夫,原名徐祖华,1909年出生于宁波象山县大徐村。殷夫是中国现代革命文学的先驱,1930年加入左翼作家联盟。曾担任共青团中央机关刊物《列宁青年》的编辑。1931年2月7日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上海龙华。殷夫的主要作品有诗集《孩儿塔》等。1991年殷夫牺牲60周年时,由当地政府拨款和群众集资,修缮了殷夫故居,开辟了殷夫事迹陈列室,还建了庭院式碑廊,以缅怀先烈,教育后代。地理位置:地处宁波市东南沿海的象山县No.10博达学院2020/2/24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孙先庆10别了,哥哥!(算作是向一个“阶级”的告别词吧!)殷夫别了,我最亲爱的哥哥,/你的来函促成了我的决心,/恨的是不能握一握最后的手,/再独立地向前途踏进。/二十年来手足的爱和怜,/二十年来的保护和抚养,/请在最后的一滴泪水里,收回吧,/作为恶梦一场。/你诚意的教导使我感激,/你牺牲的培植使我钦佩,/但这不能留住我不向你告别,/我不能不向别方转变。/在你的一方哟,哥哥,/有的是,安逸,功业和名号,/是治者们荣赏的爵禄,/或是薄纸糊成的高帽。/只要我,答应一声说,/“我进去听指示的圈套,”/我很容易能够获得一切,/从名号直至纸帽。/但你的弟弟现在饥渴,/饥渴着的是永久的真理,/No.11博达学院2020/2/24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孙先庆11不要荣誉,不要功建,/只望向真理的王国进礼。/因此机械的悲鸣扰了他的美梦,/因此劳苦群众的呼号震动心灵,/因此他尽日尽夜地忧愁,/想做个普罗米修士偷给人间以光明。/真理和愤怒使他强硬,/他再不怕天帝的咆哮,/他要牺牲去他的生命,/更不要那纸糊的高帽。/这,就是你弟弟的前途,/这前途满站着危崖荆棘,/又有的是黑的死,和白的骨,/又有的是砭人肌筋的冰雹风雪。/但他决心要踏上前去,/真理的伟光在地平线下闪照,/死的恐怖都辟易远退,/热的心火会把冰雪溶消。/别了,哥哥,别了,/此后各走前途,/再见的机会是在,/当我们和你隶属的阶级交了战火。No.12博达学院2020/2/24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孙先庆12三、“泥土诗人”臧克家臧克家(1905.10.08~2004.02.05)享年99歲出自新月派之门又兼收各派之长。1933年自费出版第一本诗集《烙印》,引起文坛的注目。其后又出版《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等诗集,进一步反映农民的疾苦,揭露和鞭挞黑暗的社会。《烙印》《老马》《当炉女》《难民》等是名篇。No.13博达学院2020/2/24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孙先庆13《老马》臧克家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前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来望前面。臧克家與夫人鄭曼1946年11月攝于上海No.14博达学院2020/2/24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孙先庆14四、后期新月派的创作代表人物:从1928年《新月》月刊创刊开始。基本成员除前期徐志摩、饶孟侃、林徽因等老诗人之外,主要有孙大雨、叶公超、卞之琳诗人群。他们或是徐志摩的学生,或是徐志摩的晚辈,但还是以徐志摩为主要旗帜。主要特点:后期新月派诗人不像中国诗歌会诗人投身现实反抗斗争,而是逃离社会,回到自我内心世界,回到诗的艺术世界中,写出了抒情性的作品。No.15博达学院2020/2/24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孙先庆15五、现代派诗歌概念:现代派得名于1932年创刊的《现代》杂志,他们大都倾向于象征派诗风。其主将是戴望舒,还有施蛰存、何其芳、卞之琳等,他们在题材选择、审美趣味、语言风格和艺术表现手法方面都有近似之处,常用暗示、隐喻手法,在表现自己与隐藏自己之间表达作者微妙的感情,形成的一支较稳定的现代派诗人群。No.16博达学院2020/2/24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孙先庆16汉园三诗人1936年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三人出版了诗歌合集《汉园集》,其中有卞之琳的《数行集》,何其芳的《燕泥集》,李广田的《行云集》。这三个人被称为“汉园三诗人”,或者“汉园三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卞之琳。他们是30年代现代派诗歌中学者型诗人的代表。No.17博达学院2020/2/24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孙先庆17六、现代派诗的美学特征(一)基本相同的走向:疏离社会公众主题,聚焦个人内心世界,抒写自我情绪与感觉。(二)艺术探索上:强烈的现代意识和对于民族艺术传统的回归。(三)共同的审美原则是追求朦胧美。在表现方法上反对即兴创作和直接抒情,运用隐喻、象征、通感等手法实现情绪的意象化。意象繁复、内涵丰富,组合奇特,被称为“意象抒情诗”。(四)在诗体形式上,创造了散文美的自由体诗No.18博达学院2020/2/24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孙先庆18第二节戴望舒卞之琳一、戴望舒(一)、戴望舒简介戴望舒是30年代著名的现代派诗人,20世纪著名诗人。32年留法,35年回国到香港,领导了文协香港分会。1929年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出版,其中《雨巷》成为传诵一时的名作,他被称为“雨巷诗人”。一生有四本诗集:《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1905——1950)No.19博达学院2020/2/24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孙先庆19(二)、戴望舒诗歌概况1、戴望舒诗歌的魅力不在于博大浑厚,而在于内在的细微真诚。2、戴望舒的新诗创作,经历了从早期浪漫主义的感伤抒情到成为现代派代表诗人的发展过程。3、前期诗歌主要是述说个人的悲剧人生体验,呈现出浓重的忧郁凄凉情感特征;后期内涵扩大,抒发了民族苦难,把自我与民族融合在一起。(三)、分析《雨巷》No.20博达学院2020/2/24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孙先庆20说起《雨巷》,我们是很不容易把叶圣陶先生底奖掖忘记的。《雨巷》写成后差不多有年,在圣陶先生代理编辑《小说月报》的时候,望舒才忽然想起把牠投寄出去。圣陶先生一看到这首诗就有信来,称许他替新诗底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圣陶先生底有力的推荐使望舒得到了“雨巷诗人”这称号,一直到现在。杜衡《望舒草序》1933No.21博达学院2020/2/24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孙先庆21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巷,撑着油纸伞象我一样,象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叹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象梦一般地,象梦一般地凄婉迷茫.No.22博达学院2020/2/24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孙先庆22象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叹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1928年8月小说月报19卷8号No.23博达学院2020/2/24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孙先庆23《雨巷》分析:这是1927年前后部分青年,在彷徨、迷惘与失望中渴求新的希望这种心境的反映。他们在孤寂中嚼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这是现实的黑暗和理想的幻灭在诗人心中的投影。诗中有的是低沉的倾述、失望的自白,从中显现出他们理想幻灭后的痛苦和追求,表达作者憎恶雨巷,渴望走出雨巷,到一个没有阴雨、愁怨的地方。No.24博达学院2020/2/24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孙先庆24寻梦者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去求无价的珍宝吧。在青色的大海里,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你去航九年的旱海吧,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它有天上的云雨声,它有海上的风涛声,它会使你的心沉醉。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你的梦开出花来了,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No.25博达学院2020/2/24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孙先庆25我用残损的手掌我用残损的手掌摸索这广大的土地: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江南的水田,你当年新生的禾草是那么细,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无形的手掌掠过无限的江山,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粘了阴暗,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灾难的岁月》42年7月No.26博达学院2020/2/24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