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古来征战几人回边塞诗鉴赏什么是边塞诗边塞诗是指以边疆地区自然风光和军民生活为题材诗歌。(江苏卷)高考回放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答案:.①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②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怨气候酷寒,怨景色单调。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等诗人。主张:1、以诗歌来反映边塞的山川景物和风土人情;2、表现从军边塞、杀敌报国的意志;3、讴歌边塞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4、抒发御敌建功的愿望和安边定远的思想;5、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6、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他们从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等景物中反映出他们的精神风貌,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体味每首诗的整体风格,领会作者熔铸其中的感情,以及把握好所反映的时代风貌。边塞诗的产生归纳特征内容景——边塞风光(奇丽壮阔)人统治者——穷兵黩武将士艰苦生活报国豪情(杀敌豪情)思乡念亲友人惜别感伤壮别感奋表达的感情主要有:※对建功立业的渴望;※报效国家的激情;※出征将士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残酷;但这类诗一般都回旋着爱国主义的主旋律。•盛唐时期的边塞诗其基调是豪迈、爽朗、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到了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征战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为或报国无门的愤懑,或为归家无望的哀痛。•但是不管什么时期的边塞诗都回旋着爱国的主旋律。边塞诗最能体现国运兴衰盛唐: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中晚唐: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宋代: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边塞诗表现的思想感情分类•一、描绘边塞雄奇壮丽的独特景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二、描写艰苦激烈的戍边生活。•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李白•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卢纶•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征人怨》柳中庸•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王昌龄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离别情。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四、愿意戍守边关、渴望建功立业,不惜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南园》李贺•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王昌龄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塞下曲》李白五、厌恶连年战事,批评边将无能,反对统治者的穷兵黩武。•“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曹松•“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艺术风格很不相同有的豪放旷达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有的雄奇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有的豪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有的委婉清丽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边塞诗的艺术风格也是异彩纷呈。•只有通过对诗歌字句的细细体会,才能准确地领会到由于不同时代、不同内容、不同诗人的不同艺术素养、不同生活遭遇,反映在边塞征战诗这个大主题下异彩纷呈的艺术风格。同为边塞诗,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的主题思想、迥异的艺术风格?•1.与时代特征密切相关•边塞诗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唐代国力强盛,投笔从戎的知识分子大多精神昂扬,情感豪迈,在他们的诗,尤其是边塞诗,虽有塞外环境的恶劣,也有对故乡、亲人的深切的思念,但更多的是同仇敌忾的愤慨,保家卫国的决心,格调高亢,情绪激昂。而宋代积贫积弱、国力衰颓,面临北方少数民族的强势入侵,统治者却纸醉金迷,不思进取,这样在知识分子的笔下,多用来表现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豪迈之气少了,悲凉之气多了,雄伟气魄少了,家国之愁多了。•即使同为唐诗,但也有较大不同。盛唐时期,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但到了中晚唐时期,诗人们虽然仍保持昂扬向上的基调,但其中已不免多少悲壮,多少感伤。•2.与个人际遇密切相关•边塞诗的主题丰富多彩,边塞诗风格异彩纷呈,或豪放旷达,或雄壮悲慨……除了时代使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便是诗人自身。即使是同一诗人,同一题材,也会因一时的际遇、一时的情绪不同,而在主题、风格上呈现迥然不同的特色。鉴赏诗歌不可陷入定势思维。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深挚感情从军行【唐】王昌龄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表现征戍者深沉、复杂的感情其三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表现了诗人对将士们深切的同情之心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以及战争的艰苦其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暗示了唐军的士气和威力边塞诗中的自然意象•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常见的地名:(胡羌羯夷指少数民族)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常见的乐器及曲子: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折杨柳》、《梅花落》、《关山月》等。其它常用词语•景物的特点:雄奇、奇丽、奇寒、辽阔、壮阔、广阔感情特点:豪迈、豪气、豪情、报国之志、杀敌豪情、昂扬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从军行(之四)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秋。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其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其三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其五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1.融情入景、以景衬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李益)•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李颀)•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王昌龄)•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2.对比:•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李白)•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如用内地和边塞的景物对比,突出边塞环境的艰苦。•3.虚实结合:•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岑参)•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4.用典故:•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王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李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李颀)•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其它的常用的表现手法有:直抒胸臆、比喻、夸张、渲染、烘托等等,如:•(1)直抒胸臆: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2)烘托: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岑参•一、高适:•(一)高适的生平。•字达夫,郡望渤海蓚(今河北景县)。前期生活孤贫,仕途坎坷;后期日渐通达,官至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旧唐书》本传:“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高适一、生平“喜谈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旧唐书》本传)西游长安,干进无门北游燕赵,隐居淇上被荐中举,授封丘尉辞官入幕,三次出塞入朝为官,官至高位高适二、高适边塞诗的内容内容所及颇为广泛,或表达其建功立业的志向,或揭露军中苦乐不均的矛盾。或遣责穷兵黩式,申述向往和平的愿望,或描绘边塞风光,风俗等等,不一而足。边塞诗的代表作有《燕歌行》。三、高适边塞诗歌的艺术特点:1、采用歌行体(长于七言歌行)以及五言古诗。其歌行体诗歌,讲究韵律和对偶,婉转流畅。2、将边塞的见闻、观察和功名志向糅为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基调是,雄浑悲壮慷慨昂扬的。总体风格:尚理重质,悲凉慷慨。唐代殷璠《河岳英灵集》评论说:“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多胸臆语”,就是直抒胸臆,少隐晦,多率直,以饱满兼强烈感情的语言,坦然明快地表现自己郁结心头的感受;“兼有气骨”,是指诗歌的情感基调慷慨悲壮,大气磅礴,雄浑而朴实。一、生平:隐居嵩阳,谋求出仕;进士及第,授以微职;入幕出塞,求取功名。二、岑参边塞诗的内容:边塞诗多达七十馀首,是盛唐诗人里写边塞诗最多的诗人。内容着重表现的是西北边陲奇异的景色以及将士英勇报国不畏艰苦的精神三、岑参边塞诗的特点:1、多采用七言歌行和七言绝句的形式。2、边塞诗尚奇,描写出了边塞奇异的自然风光与风物人情,表现出奇伟壮丽之美。(意奇、语奇、调奇)岑参高适和岑参边塞诗的异同•⑴从内容上来看,二人都写作边塞诗,但高适多以政治家的眼光分析边塞问题,抨击、揭露战争的残酷和边防政策的弊病,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而岑参的边塞诗多讴歌战争的胜利和将士的英勇,还有不少描绘边塞风土人情的作品,内容更加丰富多彩。•⑵从风格上来说,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悲壮,但高适以描写战争的残酷为主调,近乎悲壮苍凉;岑参的诗歌以歌颂将士勇敢和边地奇异风光为主调,风格雄奇壮丽。•⑶从抒情方式来说,高诗多夹叙夹议,直抒胸臆;岑诗则长于描写,多寓情于景。•⑷从语言方面说,高适尚质朴,不追求奇字奇句,以醇厚自然感人;岑参尚奇巧,刻意求奇求新,以新奇俊逸动人。•⑸从形式上来说,二人都擅长七言歌行,但高诗严整,对仗工稳;岑诗奔放,句式长短错综。•⑹从创作方法上来说,高适多用写实手法,岑参近乎浪漫主义。•人各具特色。就诗歌的思想价值而言,大抵高适胜于岑参;而从艺术上看,则岑参的创造性要比高适突出,这主要表现在想象丰富,充

1 / 5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