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鲁迅谈谈小说小说: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小说分类:长篇中篇短篇按篇幅长短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其中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人物塑造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此外,细节描写,概括描写和具体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含环境描写)等也是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小小说)小说复习•小说是_______的,记叙文是_____的(小说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小说里的故事有些能在生活里找到原型。)对比手法:是写作中的一种常用的手法。它通常将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的两面列举出来,加以对照,突出矛盾双方最本质特征,使形象更加鲜明,起到相反相成的艺术效果。其艺术功用主要有:表达爱憎、烘托突出、揭露矛盾、辛辣讽刺、阐明道理。虚构真实广东省中山市海洲中学陈小玲原作陈远超修改2011-10-23•人物形象(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生动形象)•故事情节(波澜起伏,悬念迭起——引人入胜•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渲染烘托)阅读小说应该从哪几个方手?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主题思想小思考: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18年5月,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鲁迅一生的著作和译作近1000万字,其杂文集共16本,650多篇,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有《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鲁迅的小说真实,擅用“画龙点睛”的手法描写人物形象,运用具有特征的细节刻画人物性格;用喜剧的笔调写悲剧,塑造了富有喜剧性的悲剧性格。语言纯净、简洁、生动,富有艺术表现力。他善于根据作品内容,调整语言色调。有的作品用冷峻的笔调,用的作品用诙谐风趣的笔调,也用的作品集揶揄讽刺于一体。主要作品集1、小说集两部:《呐喊》(1918—1922);《彷徨》(1924—1926)2、历史小说集一部:《故事新编》(1922—1935)3、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1928原名《旧事重提》)4、散文诗集一部:《野草》(1927)5、翻译作品:俄国作家果戈里的《死魂灵》、苏联作家法捷耶夫的《毁灭》等6、杂文集十六部初中教材鲁迅作品选编情况•体裁作品集教材选篇写作时间小说《呐喊》《孔乙己》1919年《故乡》1921年1月《彷徨》《社戏》1922年散文《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1926年9月《藤野先生》1926年10月《阿长与山海经》1926年3月《野草》《风筝》1925年1月《雪》1925年1月杂文《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934年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写作背景:1919年12月,鲁迅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在故乡,他目睹了故乡的冷漠、麻木、市侩和猥琐,“希望”的破灭,心中感到无比的悲哀。1921年,作者依据这次回家的经历为题材,写了这篇小说。文章是用第一人称来写的,是作者所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不能指作者自己。第一课时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疏解字词。3、梳理情节结构。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具体写了哪些事?4、课文中主要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你对人物的看法如何?5、“我”回故乡的心情如何?有什么变化?2、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鹁鸪()颧骨()折本()恣睢()脚踝()祭祀()huìcháxíngjiànghuānpéng阴晦猹五行装弶獾猪篷隙biǎnkuàbìèchīlínglì竹匾胯下髀骨愕然嗤笑伶俐hèsèxùnbǐgǒngmó吓瑟索潮汛秕谷打拱隔膜jìnniàndàiwǎngzìsuīchán寒噤廿年深黛惘然恣睢潺潺bógūquánshézìsuīhuáisì解释词语阴晦:萧索:鄙夷:惘然:隔膜:恣睢:展转:阴沉,昏暗缺乏生机,不热闹轻视,看不起心里好象失去了什么东西的样子思想感情不相通任意胡为生活不安定,四处奔波整体感知课文:1、作者回到阔别20余年的故乡,在故乡呆了大约多长时间?是如何推算出来的?2、这么长的时间,作者对每天都作了介绍吗?着重写了哪些天的事情?3、作者又着重写了这些天的哪些人、哪些事?用了哪些方法刻划人物?4、题为“故乡”,请你根据时间顺序,在“故乡”前再添一个词,概括全文结构层次。整体感知课文:1、作者回到阔别20余年的故乡,在故乡呆了大约多长时间?是如何推算出来的?明确:约半个月左右依据:“第二日”,“这样的过了三、四天”,“又过了九日”等。整体感知课文:2、这么长的时间,作者对每天都作了介绍吗?着重写了哪些天的事情?明确:着重写了这些日子的事情:“第二日”;“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又过了九日”整体感知课文:3、作者又着重写了这些天的哪些人、哪些事?用了哪些方法刻画人物?明确:“第二日”:母子见面;回忆少年闰土(回忆瓜地刺猹、初见印象、讲雪地捕鸟和瓜地刺猹、离别赠物);见到杨二嫂(声音、视觉、语言、动作)“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会见闰土(肖像、神态、语言、动作等)“又过了九日”:动身启程情节广东省中山市海洲中学陈小玲原作陈远超修改2011-10-23情节(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1、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2、依据小说的线索,可以把小说分为三部分,怎样分?为什么?以“我”在故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根据事情发展顺序,把文章分成三部分(全文88段)。一、(1-5)我_回___故乡.二、(6-77)我__在__故乡.第一层(6-8)写老屋的寂寥,更使“我”沉浸在深深的悲凉之中;还写与母亲商定搬家的事情。第二层(9-33)“我”回忆与少年闰土的友情。第三层(34-52)“我”见到了圆规杨二嫂。第四层(53-77)写“我”见到了中年闰土。三、(78-88)我__离__故乡.填空•回家路上,看到远近____着几条______的荒村,心里不禁______起来。•到家了,想起了少年的_____,想起他看瓜的________形象,后着重写他讲述雪地______的情景。这些再现了以前故乡的_____,与前文对照。横萧索悲凉闰土少年英雄捕鸟美丽广东省中山市海洲中学陈小玲原作陈远超修改2011-10-23•杨二嫂来了,她的出场________________。她以前很______,现在她来套近乎,目的是想_________,得不到时便顺手将一副______拿走。•过几天,闰土也来了,他一见我叫了声_______,我感到隔了一层________,后来说了他的苦楚,“我”不禁感叹他的景况:———————————————————————————————•。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安分占小便宜手套“老爷”厚障壁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广东省中山市海洲中学陈小玲原作陈远超修改2011-10-23小说以“我”的行踪(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为经,以“我”的见闻、感受为纬,逐步展开情节。故事情节回故乡1-5自然段回乡时间:回乡原因:所见景象及心情:在故乡6-77自然段到家那天:过了三四天:又过了九天:离故乡78段-结尾船上谈话“我”的感受母子见面回忆少年闰土见到杨二嫂见到了闰土动身启程严寒的冬天卖屋、搬家萧索、悲凉开端发展与高潮结局董丽凤第二课时一、课文分析闰土命运研究杨二嫂命运研究“我”的命运研究故乡的命运研究环境描写自然环境(重点学习)社会环境广东省中山市海洲中学陈小玲原作陈远超修改2011-10-23环境描写作用: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初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广东省中山市海洲中学陈小玲原作陈远超修改2011-10-23①渲染营造氛围②烘托人物形象(衬托人物心情)③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为后文作铺垫)④暗示社会环境(交代活动场所)⑤深化作品主题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⑦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探究:•1、我在什么时节回故乡?故乡是怎样的景象?我有何感觉?朗读1-5段严寒的深冬。萧索(荒凉、冷落)衰败。心禁不住悲凉、没有什么好心绪。“冒着严寒”写回故乡的季节,写出我回故乡急切心情。•广东省中山市海洲中学陈小玲原作陈远超修改2011-10-23答:是环境描写。写出了故乡荒凉冷落的特点,衬托了“我”悲凉的心情,也为后文写闰土和杨二嫂的悲惨可怜作了铺垫。广东省中山市海洲中学陈小玲原作陈远超修改2011-10-232.第2段描写了哪些景物,起什么作用?(第2段)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3、如何理解第3段的含义?本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先用一个感叹句“阿!”再用一个否定的疑问句。这样写是因为故乡的景象出乎“我”的意料,因而产生怀疑,但又的确是“我”的故乡。对怀疑加以否定,反映“我”的复杂思绪,沉重的心情,为下文作铺垫。在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3.第4段为什么作者有“故乡全不如此”,“仿佛也如此”,“本也如此”这样的说法,不矛盾吗?为什么?答:不矛盾。因为眼前所见的故乡是萧索(荒凉、衰败)的景象,但在“我”记忆中的故乡本是“美丽”的,所以说“故乡全不如此”;而故乡明明已衰败不堪,却说“仿佛也如此”,“本也如此”,这是“我”的心里想法,是自我解嘲,自我安慰。眼前萧索的景象与“我”记忆中的故乡造成很大的反差,心中疑惑既而感到悲凉,只得自我安慰,实则流露出一种忧愤之情。广东省中山市海洲中学陈小玲原作陈远超修改2011-10-23(提示:不矛盾。一种是眼见的现实,一种是心里想法。)神异的图画从蓬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萧索的荒村记忆中的故乡是什么样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变化原因:农村经济的萧条社会的黑暗故乡的命运研究现实的故乡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蹂躏下日益破产的旧中国农村的缩影对比手法5、如果用一个字来表达故乡留给我的印象,那就是:物(故乡除了景物的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人的变化)人变思考:1、小说刻画了哪几个人物形象?闰土杨二嫂“我”分析人物形象闰土是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作者运用对比手法,从不同角度写了他的变化。请细读课文,看看闰土二十多年来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闰土命运探究12-30段:少年闰土55-75段:中年闰土广东省中山市海洲中学陈小玲原作陈远超修改2011-10-23闰土命运探究外貌思考:请依据课文归纳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外貌形象。(少年闰土-12、15段)(中年闰土55-75段)脸/眼:颈:手:衣着:紫色的圆脸项带银圈手捏钢叉红活圆实的手(55段)头戴一顶小毡帽灰黄,很深的皱纹,眼肿得通红(没有银圈了)手提纸包和烟管粗笨开裂,像松树皮头上一顶破毡帽,极薄的棉衣健康、朝气蓬勃苍老、贫困、凄凉(对比)形象:语言少年闰土中年闰土滔滔不绝吞吞吐吐都是乡间趣事客气话,生活的痛苦↓↓热情开朗见多识广客气迟钝生活辛苦闰土命运探究广东省中山市海洲中学陈小玲原作陈远超修改2011-10-23哥弟相称,“迅哥儿”讲捕鸟、捡贝壳、看管西瓜等许多新鲜希奇的事态度恭敬叫“老爷!”“水生,给老爷磕头。”“老太太。”“非常难……”动作(行动)②15段:怕羞便和我说话熟识了②59段: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态度终于恭敬起来①12段:手捏一柄钢叉……用力刺去③68段:迟疑……就了坐……递过纸包③30段:躲到厨房,哭着不肯出门④72段:只是摇头沉默……默默地吸烟④30段:带给我一包贝壳和……鸟毛①55段:浑身瑟缩着,手提着一个纸包……纯真善良淳朴善良天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