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文公下孟子曰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编先秦哲学第二章先秦儒家哲学一、儒家的起源二、孔子三、《大学》《中庸》四、孟子五、荀子一、儒家的起源1、司马谈和六家第一是阴阳家。第二是儒家。第三是墨家。第四是名家。第五是法家。第六是道德家。《史记论六家要指》2、刘歆及其关于各家起源的理论刘歆将“百家”分为十个主要的派别,即十家。其中有六家与司马谈列举的相同。其余四家是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史记•太史公自序》:“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累世不能通其学,当年不能通其礼,故曰博而寡要,劳而少功。若夫列君臣之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虽百家弗能易也。”“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已试之效者也。”(《汉书·艺文志》)《淮南子》《要略》:“孔子修成康之道,述周公之训,以教七十子,使其服其衣冠,修其篇籍,故儒者之学生焉”。许慎《说文解字》人部:“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段玉裁“柔也”下注曰:“郑目录云‘儒行者,以其记有道德所行’。儒之言,优也,柔也;能安人,能服人。又儒者濡也,以先王之道能濡其身。”“诸子百家之学,本原所出,皆不外于《周官》之典守;古代官师合一,官师守其典章。三代之衰,治教既分,官师分离,官有政,是有教;六艺失其官守,赖于师教而传.”“至于官师既分,处士横议,诸子纷纷著书立说,而文字始有私家之言,不尽出于典章政教也。儒家者流,乃尊六艺而师奉以为经”章学诚《文史通义》章太炎《国故论衡》《原儒》篇提出“儒有三科”:达名之儒、类名之儒、私名之儒。钱穆《古史辨》第四册序:“儒为术士,即通习六艺之士,古人以礼乐射御书数为六艺,通习六艺,即得进身贵族,为之冢宰小相,称陪臣焉,孔子然,其弟子亦无不然。儒者乃当时社会生活一流品。”二、孔子(一)、孔子其人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生平“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史记·孔子世家》(二)孔子其书1、孔子和六经六经是《易》《诗》《书》《礼》《乐》《春秋》.传统学术界有两派意见。一派认为,六经都是孔子的著作。另一派则认为,孔子是《春秋》的著者,《易》的注者,《礼》《乐》的修订者,《诗》、《书》的编者。冯友兰先生认为,无论哪一经,孔子既不是著者,也不是注者,甚至连编者也不是。《易》,自伏羲画卦,文王重卦,是只有画而无辞;孔子作《卦爻辞》《彖》、《象》、《文言》,阐发羲、文之要旨,以后《易》即作为经典。《春秋》为鲁史旧名,《春秋》从孔子笔削褒贬,为后王法,则《春秋》为经。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罪丘者亦以《春秋》。”古《诗》三千篇,孔子删之为三百篇,而风、雅、颂各得其位,可识草木鸟兽之名,可出入应对而思无邪,为诗之典范亦所宜也,故为经。《书》三千二百四十篇,卷帙繁多未经删定未必篇篇有义可为法戒。孔子删《书》为百篇,取其有益于后世法则者成《书经》。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有益于治世取法,是为尚书之典籍也。《周礼》《孔子世家》云:“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述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观殷、夏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故《书》传、《礼》记自孔氏。是知孔子能征之而《周礼》定为典则矣。《仪礼》《礼记经解》“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于此可知,《仪礼》亦当为孔子所删定之也。2、研究孔子的主要资料1、《左传》中关于孔子言行的记载。2、《孟子》中引用孔子的话。3、《礼记·檀弓篇》记载孔子和学生的对话。关于《论语》的注解主要有:1、《论语集解》,魏何晏2、《论语义疏》,梁皇甫侃3、《论语集注》,宋朱熹4、《论语正义》,清刘宝楠5、《论语集释》,程树德6、《论语疏证》,杨树达7、《论语译注》,杨伯峻孔子的传记资料1、《史记·孔子世家》2、狄子奇:《孔子编年》3、崔述:《洙泗考信录》(三)孔子哲学思想1、天、命、鬼神——孔子的天道观清儒钱大昕说:“古书言天道者,皆主吉凶祸福而言。”(十驾斋养新彔卷三)。“中国哲学以天人合一或天人不二之旨为宗。其言心、言性、言情、言欲、言意、言志,皆所以言人,而恒归于天。其言帝、言气、言阴阳乾坤、言无极太极、言元、言无,皆所以言天,而恒张其用于人。至于言理、言道、言德、言行、则恒见天道人道、天德人德、天理人理,以言天人之通道、同德、同理而同行。中国哲学之言命,则所以言天人之际与天人相遇之事,以见天人关系者。”(唐君毅《中国哲学原论导论篇》第322页)(1)天、命“所谓天有五义:曰物质之天、曰主宰之天、曰命运之天、曰自然之天、曰义理之天。《论语》中孔子所说之天,亦皆主宰之天也。”(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第35页。)“又僩问经传中天字。曰:‘要人自看得分晓,也有说苍苍者,也有说主宰者,也有单训理时’。”《朱子语类》第一类:主宰之天“在中国,至上神的观念用天空之天来表示,这是一位有意志有人格的最高主宰,他能够发布命令指挥人们的行动,他赏善罚恶,密切注视‘下民’的行为以决定其寿夭,他接受人间的奉献听取祷告。这是一位活灵活现而又至尊至贵的天神上帝。”(庞朴《天》《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子罕》)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罕》)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先进》)第二类,物质之天《论语》中“天下”一词23见,“天下”的“天”作为一个词素,与“地”相对,实际上就是物质之天。第三类,命运之天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季氏)“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尧曰)“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论语•子罕》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论语•雍也》“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疗其如命何?”(《论语•宪问》“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第四类,义理之天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八佾》)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八佾》)天厌之!天厌之!(《雍也》)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述而》)吾谁欺?欺天乎?(《子罕》)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宪问》)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尧曰》)惟天为大,惟尧则之。(《泰伯》)第五类,自然之天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公冶长》)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阳货》)(2)、鬼神禹,吾无间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间然矣。(泰伯)非其鬼神而祭之,谄也(为政)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八佾)子不语:怪、力、乱、神。(述而)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曰:‘有之,诔曰:祷尔于上下之神祗。’子曰:‘丘之祷久矣。’(述而)季路问事鬼神。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先进)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论语•雍也》子贡问孔子:死人有知无知也?子曰:“吾欲言死者有知也,恐孝子顺孙妨生以送死也;欲言无知,恐不肖子孙弃而不葬也。赐欲知死人有知将无知也,死徐自知之,犹未晚也。”(《说苑•辨物》)(3)结语其一,孔子于传统之鬼神并不公开反对,但却贬斥于其教化之外。其二,孔子于人力所不可求之命运,采取既不辩其有无也不让其影响自己人生合理生活的态度,此即中庸所谓的俟命态度。“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险以侥幸”其三,也是最为关键的,孔子天、天道等表达出来的实际是指不变而永恒的道德性。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述而)2、孔子的理想人格境界——圣人与君子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学而)子曰:君子食无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子曰:君子不器。(为政)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八佾)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矣夫?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颜渊)子曰:君子易事而难说也。说之不以道,不说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难事而易说也。说之虽不以道,说也;及其使人也,求备焉。(子路)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宪问)子曰: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尧曰)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宪问)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宪问)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子曰: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子曰: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子曰:君子贞而不谅。(季氏)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阳货)3、孔子哲学的核心范畴──仁“对孔子而言,仁是全德,是真实生命,以感通为性,以润物为用;它超乎礼乐(典章制度、全部人文世界)而又内在于礼乐;在仁之通润中,一一皆实。体现仁之最高境界是“钦思、文明、安安”,是天人不隔,是圆融无碍。孔子讲仁是敞开了每一个人光明其自己之门,是使每一个人精进其德性生命成为可能,是决定了人之精神生命之基本方向,是开辟了理想、价值之源。是谓理想之‘直、方、大。’”(牟宗三《心体与性体》上211)(1)仁是感通天命之性之所在。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论语·尧曰》《韩诗外传.卷六》云:子曰:“

1 / 19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