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一)序(二)重要古建築類型介紹~實用建築(三)重要古建築類型介紹~園林建築(四)重要古建築類型介紹~宮廷建築(五)重要古建築類型介紹~軍事建築(六)重要古建築類型介紹~宗教建築(七)總結序中華文化是今日世界上最博大精深、歷史悠久的文化。同時也擁有豐富而珍貴的文化產。包括古蹟、古物、自然文化景觀、民族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等,都是我中華民族生活的軌跡和智慧的結晶。其中,中國建築既是延續了二千餘年的一種工程技術,本身已造成一個藝術系統,許多藝術物便是我們文化的表現,藝術的大宗遺產。惟近百年來,中國生活在劇烈的變化中,吹向西化,社會對於固有的建築多加以普遍摧殘,傳統的房屋已日漸減少,以往那東暖夏涼、坐北朝南、善用風水的木造、磚造古建築已慢慢消失,進而取代的鋼筋水泥卻充斥著現在的中國,而中國傳統建築的特色、功用、涵義等也逐漸的被我們遺忘。另一方面,隨著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進程的加快,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切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使近代建築的保存與再利用研究成爲一項重要課題。保存和維護文化資產,是現階段文化建設最具重要性的工作。●關於中國近代建築的保護與再利用隨著中國國內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近代建築的保存與再利用已日益受到重視,並開始付諸實踐。作爲建築學領域中一項基礎研究工作的中國近代建築史研究,在現代化城市建設中正在表現出指導作用,其重大的現實意義正在逐漸爲人們所理解和認識。在當今我國城鄉建設迅猛發展、舊建築不斷遭到拆除和破壞的時候,提出近代建築的保存與再利用問題,尤爲重要且具有十分迫切之感。●關於中國近代建築史教學在當前城鄉建設飛速發展的形勢下,近代建築面臨保護與再利用的問題。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課題,指導學生立足于現狀調查、資料查閱,結合重點建築進行研究,提出保護與再利用的方案,完成論文,是具有實際意義的。通過學生的工作,會使更多的人受到教育,提高文物建築保護意識。這正好是本組的工作目的。我們會先將中國的古代建築分類,再配合圖文並茂式說明,務求令各位都能更有效地瞭解、關懷我們的中國傳統文化。希望我們的帶動能讓社會每一階層都來瞭解關懷我們的中國傳統文化,讓這個先人智慧的結晶能永久的保存下去。雖然中國古厝頂只是傳統文化一小部分,但這是一個開始,只要人人多關心多支持、來瞭解,我們的古蹟、文化定得以永久保存。中國的古代建築,大體上可分為以下十種類型:一、廷府第建築。如宮皇宮、衙署、殿堂、宅第等二、防御守衛建築。如城牆、城樓、堞樓、村堡、關隘、長城、烽火台等三、園囿建築。如御園、宮囿、花園、別墅等四、宗教建築。如佛教的寺、庵、堂、院,道教的祠、宮、廟、觀等五、民居建築。如茅屋、草庵、民宅、庭堂、院落等六、橋梁及水利建築。如石橋、木橋、港口、碼頭等七、紀念性和點綴性建築。如市樓、鐘樓、鼓樓、過街樓、牌枋、影壁等八、陵墓建築。如石闕、石坊、崖墓、祭台、以及帝王陵寢宮殿等九、祭祀性建築。如文廟(孔廟)、武廟(關帝廟)祠宇等十、娛樂性建築。如樂樓、舞樓、戲台、露台、看台等在以下的內容,我們將會集中介紹、說明頭六項的建築。重要古建築類型介紹實用建築中國實用建築的簡介中國古代的實用建築,包括﹕民屋、交通方面的橋樑、道路,水利方面的堤壩堰閘,天文方面的觀星臺、觀象臺,報時的鐘樓鼓樓等。另外,中國古建築可從建築的背景、類型以及構成元素等三種角度探討。建築的背景建築的背景,包括自然環境、經濟、社會等項。一.自然環境﹕中國建築分布地區遼闊,因氣候地理不同,居住形式也有很差異.以住宅為例,除分散各地的木造合院住屋外,華忠北、西北一帶的黃土地區,因土質!堅密氣候乾燥,窯洞建築十分普遍。這種居處冬暖夏涼、費用經濟、且能防火。青康藏高原,晝夜溫差極大,終年風強雨少,故多採土石造的平頂厚牆吸熱,到了夜晚厚牆散熱,恰可祛寒。西南亞熱帶地區,建築多以木竹架空成「干欄式」結構,俗稱「吊腳樓」,以之通風、消暑、避潮,十分有效。二.經濟﹕經濟對建築的影響,多屬全面而基本的。群體定居生活,糧食的生產儲存是決定性的條件之一。因此,糧食的獲得方式由遊牧漁獵進步到農業生產,常被歷史學家視為大規模群居社會形成的基礎。建築的背景建築的背景,包括自然環境、經濟、社會等項。三.社會﹕中國傳統社會,家庭觀念很重,家庭以外的社會關係如同鄉、幫會等常有擬似親屬組織的現象,甚至政治、教育亦受影響﹔相對於歐美國家重視團體觀念,講究個人在各種團體中的權利義務,中國自有其文化上的特色。中國文化是以人性自然而穩定的親情,作為內聖外王整體思想的根礡使血親的講究上接文化的講究。例如,我們對傳宗接代的重視,在血緣的香火源流之外,還有家庭德業厚薄的一層涵意。[周易]「終則有始」的觀念,〔中庸〕論武王周公之孝,都可証明此義。總之,家庭觀念在中國因此被擴充、被導向文化的意義,血脈的永恆與文化意義的永恆貫通一致。中國建築的特性﹕(一)中國建築充分說明了中國人的思想方式與解決問題的方式──即講究「格局中的創造」。創造並非第一義,能掌握「知常容變」的格局,所謂「配天」,才是人所做到的最高境界。合院格局正是最好的例子。(二)中國建築十分重視人為空間與大自然的調和﹔卻沒有「永恆之神」這種觀念對它的影響。(三)中國建築,作為禮制的一種形式,有明顯的整體性或一貫性:換句話說,建築空間、生活行為、思想觀念等三個層次是一貫的﹔中國建築的特性﹕同時,經濟、社會、政治、科技等對建築的多元影響,也有一致相應之處。這種一貫性與其說是專制政體使然,不如說是專制政體所假借的王道思想使然。沒有一貫的思想,不可能出現一貫的體制(生活方式)﹔不了解中國禮制的原義,實在掌握不到中國建築的重點。中國建築中「城市大尺度的規劃」、「主管者規劃者設計者施工者使用者之間的溝通」,實皆得力於王道思想早已具有的「整體觀念」。中國建築的特性﹕(四)中國建築有強烈的人民意象。在德觀的影響下,中國一切藝術除客觀的標準外,還有「一根主觀的尺度」──孟子所說「充實之為美」──即以充實為美、為大。中國建築也不例外,如以重門疊院的空間表示偉大,重視空間的行為取向(即鹿橋所說中國建築像書畫一樣,要用讀的,不只用搌滿^,講究空間位序的正偏內外、主次上下等,這顯然不同於單講視覺感官豐富的藝術。(五)中國建築是一種高度「綜合效果」的藝術。分析各部分、各元素都平凡無奇,綜合組織起來,卻給人一種完美獨特的藝術效果。(六)中國建築非常「簡鍊」、「俐落」、「靈活」。簡鍊,是就形式簡單、乾淨、不繁複而言﹔俐落,是就解決複雜機能而言﹔靈活,是就建築各部分的分合、空間與比例的感覺、運用的手法等而言。(七)最後,中國建築有一種樸素、淳厚、明快的美感,不做作。它出一種合情合理的性情之美(見彩圖四處)。中國古代建築的特色一.崇尚自然追求自然中國藝術心境從很早便轉向自然,並以再現自然山水之美,啟發抬悅之天趣為起點。造園家都是文人、畫家,他們喜歡把詩、書、畫藝術與,建築結合起來,用自然之和協比喻人的情操。因而,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山水的清幽淡雅及體現自然與人情之關係,就成為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最基本特色。中國自古以來有崇尚自然傳統,不論是儒家天人合一的思想,還是道家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哲學,都昃把人和天地萬物聯繫在一起,視為不可分割的整體。二.核心建築中國的民居建築多以庭院或廳堂為核心,住宅則圍繞著它們而開展佈置。尤其廳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它是整個家庭的核心空間,無論是祭祀祖先、婚喪禮儀或是教育後輩等重要活動,都在此進行。三.主次分明住宅的平面佈局主次分明,分區明確,充分體現了尊卑長幼有序、男女有別、內外有別的倫理觀念。每一房人在各自的住宅內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數房人實際上是共同以庭院為中心,成一整體。這種家族群居的居住習慣和建築特點,正與中國傳統社會的數代同堂觀念有關。中國古代建築的特色四.組群佈局─「隔而不隔」﹕中國古代房屋建築以「隔而不隔」為設計特色。單體的小小民房,有它的建築「細胞」──「間」。這些房屋,除了最小最簡陋者之外,都分成「間」,正所謂「間隔」、「間隔」,「間」和「間」之間既相隔又相通﹔隔是為了便於使用,通是為了感到逼促,而又不是一覽無餘。五.建築以舒適為目的﹕中國建築之在於偉大中見可親可游,使住者精神安定,得享悠閒。如簷下的迴廊,供人休憩安息﹔窗櫺能通內外﹔亭子聚皿方下,則有落地歸根的含意。凡此種種,均反映出中國人有情的宇宙觀,可見中國人的敬天思想,注重與自然的融合,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而不是要征服自然六.建築極之講究﹕中國建築通常都倣效陰陽五行的方法。如中國對建築的屋頂和門前的擺設都很講究。屋脊用走獸,走獸用單數,如果前邊的是仙人騎雞,最後的是猴子。中間依次為次龍、鳳、獅子、天馬、海馬、狎魚和牛等。據《營造法式》一書,中國屋脊每間三瓦或五瓦安獸一枚、這都是吉祥的象徵。中國建築的藝術形象﹕(1)單座建築從形體到細部構件進行藝術加工,達到功能、結構、藝術的統一。(2)建築物上部體形龐大的曲面屋頂是中國建築的特色之一,具有較大的出檐微微向上反曲,屋角反翹,舉折的作法使外觀呈現舒展輕巧的形象。(3)組群建築沿著縱軸佈置若干庭院,組成有層次及深度的空間,庭院以門、殿、廊廡圍繞組合成不同形狀,由外往內,地平漸高,建築形體漸大,逐漸展開的序列空間,使人的觀感甲不斷變化中走向高潮。(4)室內佈局、裝修、家具和字畫陳設整體處理。室內除固定的隔斷和隔扇外,使用可移動的屏風和半開敞的罩、博古架等與家具相結合,室內空間組織較有彈性。中國建為甚麼幾千年來,大體上以木材為主要而正式的建材﹖」建築材料有地理條件的限制,但是中國建築不像西方或印度之喜用石造或磚造,而用易朽易燃的木材,其原因極為複雜,約可歸結為下列幾種因素﹕「中國建為甚麼幾千年來,大體上以木材為主要而正式的建材﹖」1.木材是中國見的材料,質地堅韌、觸怠良好、容易施工。2.幾乎整中國也時常受到地震之禍」,木結構防震性能較磚石結構好,能減少震害。3.木材的柱梁結構,牆壁為隔間性而承重性,因此門窗開口自由,空間使用靈活方便。4.木結構造形輕盈,屋宇更有飛揚意味,配合原重的山牆或外牆,兼具端莊活潑,符合民族中庸個性的美觀需要。5.出於中國「終則有始」的永恆觀。[周易]的永恆觀、強調人唯有日新崇德,透過「終則有始」的意義的延續,才能與天地共存。因此,中國文化的永恆是從「生生不息」、「自然往復」中建立的,這樣的人生觀、價值觀,對材料與建築物採取暫時性的除舊佈新的態度應可理解﹔他要永恆保存的,只是房屋所代表的歷史與精神。這種對永恆的正面看法,是中國建築不採石造而採木造,以及代代翻修新建的重要因素。「中國建為甚麼幾千年來,大體上以木材為主要而正式的建材﹖」6.另一方面,中國社會政治的制度與觀念,也不允許人力極端龐大的石造工程。除此,中國自古即有「茅茨不剪」、「卑宮室」的善政尚儉觀念。為了私己的慾望勞民傷財,是歷來為政者的禁忌,甚至是暴政與滅亡的徵象。其實,善用物利、不浪費人力,根本上都要從長久的農業社會來了解。7.再者,中國人成家立業,習慣視「備上木召良工」為大事,於是習慣也成一種力量,有助於木造建築之普遍運用,即所謂「久果成因」。一.柱式二.斗栱三.屋頂柱式中國建築以柱梁為主,承重為次的結構,與西方的情形大致相反,當然這是由於建材選擇的不同。一般而言,中式柱子較重柱礎(即石頂)而沒有柱頭﹔西德古典柱勻較重柱頭而柱礎簡略,這是由於造形權衡使然。中國建築在柱子與屋頂之間已有斗栱等複雜變化,而造形重點更在屋頂,故不需西式的柱頭﹔西方古典柱式,直徑巨大而以整個臺階為收頭,故不需中式的柱礎。斗栱斗栱常被用來代表中國建築,兼具結構、造形、裝飾多重功能,十分獨特。「我們的祖先在選擇了木料之後,……經驗使他們發現了木料性能上的弱點。那就是當水平的梁枋將(屋頂)重量轉移到垂直的立柱時,在交接的地方會發生極強的剪刀,那裡梁就很容易折斷。於是他們就使用一種媛衝的結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