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名词解释大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古建筑名词解释大全一、名词及条目①中国木构架体系形成于汉代,成熟于唐代,宋代在成熟化的基础上精致化,明清则达到高度成熟阶段。②副阶:宋称,殿阁等个体建筑周围环绕的廊子(形成重檐屋顶),称为副阶。③间:四柱之间的空间或两榀梁架之间的空间(一般指第二种),若两排柱子很近则其中间部分称之为出廊(周围廊,前后廊,前出廊,不出廊四种)。④卷杀:对木构件曲线轮廓的一种加工方法。⑤大式建筑与小式建筑在官式建筑的构筑形制上,区分为大木大式建筑和大木小式建筑。大式建筑主要用于坛庙,宫殿,苑囿,陵墓,城楼,府第,衙署和官修寺庙等组群的主要,次要殿屋,属于高等级建筑。小式建筑主要用于民宅,店肆等民间建筑和重要组群中的辅助用房,属于低等次建筑。其区别为:①间架,大式建筑开间可到九间,特例用到11间,通进深可到11架,特例到13架。小式建筑开间只能做到三五间,通进深不多于7架,一般以3,4,5架居多。②出廊,大式建筑可用各种出廊方式,而小式建筑只能用到前后廊,不许做周围廊。③屋顶,大式建筑可以用各种屋顶形式和琉璃瓦件。小式建筑只能用硬山,悬山及其卷棚做法,不许用庑殿,歇山,不许做重檐,不许用筒瓦和琉璃瓦件。④大木构件,大式建筑可以用斗拱,也可以不用。小式建筑不许用斗拱。在梁架构件中,大式建筑增添了飞椽,随梁枋,角脊,伏脊木等构件。6伏脊木:被脊固定于脊桁上,截面为六角形,在伏脊木两侧朝下的斜面上开椽窝以插脑椽。伏脊木仅在明清才出现的(唐宋时期没有),且仅用于大式建筑中。7合角吻:重檐建筑的下檐槫(音团tuan)脊或屋顶转角处的装饰兽。8螭首:①传说中的怪兽,用于建筑屋顶的装饰,是套兽采用的主要形式。②古代彝器,碑额,庭柱,殿阶上及印章上的螭龙头像。9考工记(战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一般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宫室,后面是市场和居民区。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涂,道路。一夫,一百亩)(注意,这是考工记中记载的都城制度,左祖右社,人面朝南时,左东右西。)10经幢:①刻有佛的名字或经咒的石柱子,柱身多为六角形或圆形。(现代汉语词典)②在八角形的石柱上刻经文(陀罗尼经),用以宣扬佛法的纪念性建筑物。始见于唐,到宋辽时颇有发展,以后又少见。一般由基座,幢身,幢顶三部分组成。(中建史)11覆盆:柱础的露明部分加工成外凸的束线线脚,如盆覆盖。12垂带踏跺:高等级建筑的台阶做法,其正面轴线上称正阶踏跺,两旁称垂手踏跺,侧面称抄手踏跺。13角柱石:立在台基角部,其间砌陡板石与角柱齐平,上盖阶条石,下部为土衬石。14柱顶石:下衬磉墩,上附柱础,长为两倍的柱径,厚为柱径。15垂带石:在垂带踏跺两旁,其中线与明间檐柱中线重合,尺寸同阶条石,清代不砌象眼。16象眼石:清代用三角石砌成的垂带石侧面。17砚窝石:埋在台阶底下,用以抵抗台阶推力。18须弥座:高级建筑的台基。源于佛座,由多层砖石构件叠埋而成,一般多用于宫殿,庙宇等重要建筑物上。19抱鼓石:用于石栏结束处,阻住栏杆不使它掉下来。另为优美形象,作为栏杆尽端处理。20步架:檩与檩之间的距离称为步架,一般情况下一步架为22斗口。21檐不过步:指从挑檐檩到檐端的距离小于一步架(22斗口)。22举折法:宋代建筑屋顶构架的做法,求得的屋面由若干折线构成。23举架法:清代大屋顶的构架做法,其举高通过步架求得。24殿:有单檐,重檐两种,单檐又称五脊殿。25歇山:中国古代建筑中等级仅次于庑殿的屋顶样式,形式上看是两坡顶加周围廊的结果。宋称九脊殿,有单檐,重檐,卷棚等形式。26如意踏步:是不用垂带石,只用踏跺的做法,形式比较自由。27叉柱造:将上层檐柱底部十字开口,插在平座柱上的斗拱内,而平座柱又插在下檐柱斗拱上,但向内退半柱径。28缠柱造:它是在下层柱端增加一根斜梁,将上层柱立于此梁上。在结构上和外观上都比较妥善。但需增加梁,角部每面还要增加一组斗拱——附斛(音胡hu)。29圭角:清式须弥座的最下层部分,整个高度分51份,圭角高度为10份。30墀(音池chi)头:山墙的侧面(即建筑的正立面方向)在连檐与拔檐砖之间嵌放一块雕刻花纹或人物的戗脊砖。称为墀头。31霸王拳:额枋在角柱处出头的一种艺术处理式样。清代老角梁头也作成霸王拳式样。32雀台:飞檐椽头钉连檐及瓦口,钉时连檐需距椽头半斗口,称为雀台。33槅扇:用以隔断,带槅扇门的可做建筑的外门,槅扇由边梃和抹头组成,大致划分为花心(槅心)和裙版两部。花心是透光通气的部分,用细木棂子,裙版雕刻图案文字等。大多用于宫殿,庙宇,高级住宅。34借景:借——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有利的条件,如"因高筑山,就低造水","俗则屏之,嘉则收之"都是借的体现,属于私家园林的设计手法中扩大空间的手法中"不尽尽之"的一种手法。(外景被看到,借鉴到园中)35平身科:柱与柱之间的斗拱,清代称平身科,既为宋代的补间铺作。没有梁架在其上,没有受力。36角科:角柱上的斗拱,清代称角科,宋代称转角铺作。37柱头科:一般柱子上的斗拱,清称柱头科。宋称柱头铺作。承托梁,受力斗拱。38间的名称:建筑中因位置不同而异,正中的一间称明间(宋称当心间),其左右称次间,再外的称梢间,最外的称尽间,九间以上的建筑则增加次间数。39四椽栿:相当于明清的五架梁,承传五个檩的力,长(四步架)四架椽。40明栿:平闇(音暗an)(室内吊顶或天花板的一种)以下,或砌上明造,即设有吊顶的室内中,露明可见的栿(梁)。其做工精致细腻,力求美观。41草栿:在平闇,平棊(音其qi)上看不见的栿,由于看不见,所以制造粗略,未经任何艺术加工,制作潦草,故称之为草栿。42平闇:为了不露出建筑梁架,常在梁下用天花枋组成木框,框内放置密且小的方格。另一种是在木框间放较大的木板,板下施彩绘或贴以有彩图案的纸,这种形式在宋代叫平棊,后代应用较广。43叉手:从平梁的梁头至脊槫(脊檩)间斜置的木件,叫叉手,是用来扶持脊槫的斜撑。明清被拆掉了,改用脊瓜柱。(平梁:抬梁式构架中最上一层的梁)44托脚:下一层梁的梁头和槫(檩)间斜置的木件。它主要起扶持檩的作用,清式建筑中没有这个构件。45穿插枋:明清木构件(横向)之一,位于两柱子之间,起联结作用。46随梁枋:最长的梁下的枋,起稳固梁的作用,是个联系构件。47抱头梁:长一步架,承担一个檩子的力,在檐口处的梁,有斗拱时叫挑尖梁,无斗拱时叫抱头梁。48侧脚:为了使建筑有较好的稳定性,宋代建筑规定外檐柱在前后檐向内倾斜柱高的10/1000,在两山向内倾斜8/1000,而角柱则两个方向都有倾斜。这种做法叫侧角。元代尚可见到,到明清以不多用。49推山:是庑殿(宋称四阿)建筑处理屋顶的一种特殊手法。由于立面上的需要将正脊向两端推出,从而四条垂脊由45度斜直线变为柔和曲线,并使屋顶正面和山面的坡度与步架距离都不一致。50收山:是歇山(宋称九脊殿)屋顶两侧山花自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的做法。其目的是使屋顶不过于庞大,但引起了结构上的某些变化(增加了顺梁或扒梁和采步金梁架等)。51藻井:高级的天花,一般用在殿堂明间的正中。52垂花门:是指檐柱不落地,悬在中柱穿枋上,下端刻花瓣连珠等富丽木雕。屋顶用勾连搭。多用于北京四合院第二道门。53斗口制:取平身科大斗所开口的尺寸为一斗口,相当于材的九分,斗口分十一等,最大斗口用六寸,每一等级差半寸,十一等斗口则为一寸,如柱径为六斗口,柱高为六十斗口。斗口制是单向模数,等分十一级,计算简化。54清式彩画:定型为三种,旋子彩画,合玺彩画,苏式彩画,前两者梁思成总结为殿式彩画。旋子采画,以旋花为装饰母题(旋花为牡丹花抽象而成的图案)用于帝王系统中的次要建筑以及第二等级建筑群里的主要建筑,如寺庙衙署。合玺彩画,以龙为母题,只用于帝王系统主群中的主体建筑,等级最高。苏式彩画,只用于园林,住宅,包括皇家园林。55戗脊:歇山顶上连接两坡厦宇的脊称戗脊。56九脊顶:歇山顶的宋唐说法,是两坡顶加周围廊的结果,它由正脊,四条垂脊,四条戗脊组成,故称九脊殿。57足材:斗拱或素方用料的断面尺寸为一材,高宽比为3:2。栔(音自zi)两层拱之间填充的木件断面尺寸。"一材一栔"为足材。其中材高15分,宽10分,栔高6分,宽4分。可见一足材为21分。材分八等。一等材6寸×9寸,相当于四个八等材。如柱径大小为2足材~3材,即42分~45分之间。58斗拱的出跳:出跳的轴线到中轴线的距离为一跳,一般前后各出一跳。出一跳――四铺作出两跳――五铺作出三跳――六铺作出四跳――七铺作出五跳――八铺作(据宋<<营造法式>>)五铺作作重拱单杪(音邈miao)单下昂,里转五铺重拱出双杪并计心。(注:重拱――指瓜子拱,慢拱重叠布置。一杪――出一个华拱<垂直于立面的拱叫华拱>。并计心――用计心作法,每一跳都有横拱。偷心作法――每出一跳缺少横拱。清代每一轴线为一"跴",例宋代出两跳的,清代为五跴<跴即踩,足践也>)59双杪双下昂:双杪即出两个华拱,双下昂即设两个下昂(元代以后柱头铺作不用真昂,至清代,带下昂的平身科又转化为溜金斗拱的做法,原来斜昂的结构作用丧失殆尽)。60平水:是指未进行建筑施工之前,先决定一个高度标准,然后根据这个高度标准决定所有建筑物的标高。这样一个高度标准就是古建施工中的"平水"。平水不但决定整个建筑群的高度,也决定着台基的实际高度。61斗拱:中国古建筑中用以连结柱,梁,桁,枋的一种独特构件。斗拱是我国木构架建筑特有的结构构件,由方形的斗升和矩形的拱以及斜的昂组成。在结构上挑出承重,并将屋面的大面积荷载传到柱上。斗拱的作用:①增加承托的作用。②增加挤压面(原始作用)。③撑跳檐檩。以上两点是斗拱的最基本的功能。④防雨,早期用夯土墙,怕雨水,但挑檐长度有限,只好再置一檩,以增其长。⑤抗震,纯靠榫(音损sun)卯结构,在外力不大时是刚性的,外力大时是可活动的,抵消了地震所产生的能量。⑥装饰作用。⑦等级标志,明清结构作用已渐消失,成了纯粹的装饰,等级的标志。⑧模数作用。斗拱一般使用在高级的官式建筑上,大体分为外檐斗拱和内檐两类。从具体部位分为柱头斗拱,柱间斗拱,转角斗拱。62罩:用于室内,用硬木浮雕或透雕成图案,在室内起隔断作用和装饰作用。63一整两破:旋子彩画中藻头部分的图案的一种形式。具体表现为一个整圆和两个半圆,以抽象的牡丹花――旋子为母题。是旋子彩画的基本形式,藻头由短至长形式为①勾丝绕(3份)②喜相逢(4份)③一整两破(6份)④一整两破加一路(7份)⑤一整两破加金道冠(7.5份)⑥一整两破加二路(8份)⑦一整两破加勾丝绕(9份)⑧一整两破加喜相逢(10份)64楣子:苏式彩画中,撩檐枋下部的透构件。花牙子:位于楣子下部,代替雀替的透空构件。65礓嚓(应为足字旁):在斜道上用砖石露挂侧砌,可以防滑,用于室外。66雀替:位于梁枋下与柱相交处连接体之间的短木,减少梁枋净跨。作用:增加挤压面,减小净距,艺术上的过渡。67栌斗:斗拱的最下层,重量集中处最大的拱。华拱:宋式的一种拱的名称,垂直于立面,向内外挑出的拱。下昂:斗拱中斜置的构件,起杠杆作用。华拱以下,向外斜下方伸出者,出栌斗左右的第一层横拱。泥道拱:栌斗口内与华拱相交者,最下方的横拱(宋称)。最外跳在挑檐檩下,最内跳的单层横拱。令拱:每一跳的跳头,单层横拱。双层斗拱:分别叫瓜子拱(下方短粗),慢拱(上方细长)。(宋)交互斗:为于横拱与华拱相交处,承托横拱和华拱传来的双向合力的拱。齐心斗:在华拱或横拱正中承托上一层拱正中的斗。在令拱上方中心,承托枋传来的力的斗。一般有两个。耍头:最上一层拱或昂之上,与令拱相交而向外伸出如蚂蚱头状者。柱头枋:在各跳横拱上均施横枋,在柱心中心上的枋。(正心枋――清)撩檐枋:在令拱上的枋,最外部。(宋)(挑檐枋)平棊枋:最内部令拱上的枋。(井口枋――清)罗汉枋:在内外跳慢拱上者。(拽枋――清)宋用来表示斗拱出跳。铺作:斗拱的出跳,1跳=4铺作。计心造:在一跳上置横拱的做法。偷心造:在一跳上不置横拱的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