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有位哲学家举着一个苹果对他的学生说:“这个苹果是是我刚从果园摘来的,你们闻到它的香味了吗?”有一个学生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哲学家又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说闻到了,只有三个学生默不作声。哲学家说:“你们怎么了?”其中一个学生又闻了闻,说:“什么味也没闻到。”还有一个学生上来摸了摸说:“这是什么什么苹果?”还有一个学生讷讷地说:“老师,今天我感冒了”。哲学家把这个苹果拿给学生们传看,竟然是蜡做的假苹果。要求选好角度,明确立意,确定文体,不要脱离所给材料的范围,不要套作,不要抄袭。问题:一、立意(1)太绝对。如:眼见为假(2)不准确。如:迷失挑战(3)偏题:如坚持欺骗诚信二、材料(1)照抄材料(2)面面俱到(3)扩写材料(4)另起炉灶正确方法:第一段简析材料,引出观点。问题:三、题目(1)不能体现观点,如:《一个苹果》《诚信是一种美德》《苹果的启示》《苹果香不香》(2)不能体现和材料的直接关系,做无限延展,如:《真实是怎么消失的》《表面后的实质》《清醒,你多点》(3)太俗套如:《一个红苹果》《蜡苹果》《真与假》好题目:《且看,且听,且慎言》——18班,郭威东《做一个掌舵人》——22班,成凯迪《思想的独立是杰出的基础》——22班,李昕《不要失去质疑的能力》——22班,陈静《人云不亦云》——22班,刘昌鑫《相信自己》——22班,郑龙龙《用事实说话》——22班,冀可欣《不要让经验掩盖事实》——22班,孙真《要敢于质疑》——22班,张鹏《敢于质疑》——22班,张纯宝《做最真实的自己》——22班,李亚娟•四、论据•(1)单薄无力•(2)不典型•(3)不能证明观点(无效材料)•(4)材料叙述成分多,缺乏必要的分析•五、结尾•不能照应中心【解析】哲学家的问题是:你们闻到了苹果的香味了吗?他的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是不同的,显然,也可以看出他们的不同态度。第一组学生,闻都不闻,就说闻到了香味,从“蜡做的假苹果”看,显然,他们错了,为什么错了呢?第二组学生,有的闻一闻,有的摸一摸,说“什么味也没闻到。”从“蜡做的假苹果”看,他们的回答是对的,为什么正确呢?这个材料的内容,第一组,明显在“影射”现实生活中不肯动脑、不愿动手、随波逐流、人云亦云,缺乏寻根究底、坚持真理、求真务实、勤于实践精神等的人。第二组,刚好和第一组人相反,是在倡导勤于实践,坚持真理、求真务实的精神。说“感冒”的人,若说的是真的,是诚实的表现,至少没随波逐流;若是托词,则有些圆滑,不肯表达自己的见解。在具体写作过程中,可以多角度审题立意,既可以从材料中抽取相关的内容提炼观点,也可以有所侧重,有所选择,选出自己最擅长的。材料中几个人的反应看似普通,实则有着不同的内涵,也代表着不同的观点,应该站在全局的角度整体分析把握,根据这些观点找出最佳立意点。文章开篇时应尽量言简意赅的让自己的文章和所给材料巧妙的连接起来,这样既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自己在写作过程中偏题或者跑题,又可以快速而恰到好处的将一篇符合审题要求的文章呈现在阅卷老师眼前;行文过程中,注意紧扣材料,始终围绕材料的主旨意蕴(你确定的中心)进行写作,结尾时还可以重申观点,或者结合材料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既做到了行文有悟,又使文章自始至终都没有脱离材料的要求与范围。总之,根据材料的内容提炼正确观点,审题不偏颇,论据新颖有力,阐述透彻,语言流畅,内容不脱离中心,就不失为一篇好文章。•材料立意指向性确立:•1、不盲从要有自己的见解•2、不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要坚守自我•3、要有怀疑的精神•4、不要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5、一味从众,没有自己的观点,就会失去自我•6、要有独立思考、援疑质理、寻根究底的精神•7.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8、坚持做自己心灵的主人:三个“默不作声”的学生,他们没有人云亦云,坚持做自己心灵的主人:第一位尊重了自己的真实感觉,第二个发出了自己的疑问,第三个如果不是“托词”至少表达了自己的诚实。9、敢于坚持真理、实事求是10、要有自己的判断和实践•如何分析材料:(不要照抄材料)•提起哲学家,几乎每个人都有一种刻板的印象---他们的话是对的,行为举止最具有权威性。正是这种刻板的印象,对权威一味的迷信,使许多热血青年拜倒在一个蜡做的苹果之下。仅仅是余留的几个人,站了起来---向权威质疑。-----《向权威质疑》•材料中的蜡苹果,本来是一个假苹果,而众多学生都说闻到了香味,只有二个人坚持了自己的意见,最后一个学生虽说有可能是托词,但也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感受,他们都在做自己心灵的主人。而其他学生却都在人云亦云•-----《做自己心灵的主人》•如何分析材料:(不要照抄材料)哲学家用一个家苹果和并不高明的手法骗过了大多数人,我想笑,又有些笑不出来。我大抵是知道为何出现这种情况的缘由的。面前是被广泛尊崇的师长,周围又有多人附和,即使我真的什么味道都没有闻到,也未必会坦诚说出真实的想法。我想我们流失掉了一种本应自然存在的能力——质疑。——22班,陈静像阅读材料给的那样,哲学家的一句“这是我刚从苹果原理摘来的”就把绝大多数同学的神经麻痹了,他们认为哲学家的话就一定有道理,一定要附和的意见,于是他们都选择了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愿,说出违心的话。从心理上来说是想给哲学家留下好的印象,而实际上盲目从众给他们增添了污点。——22班,崔冉如何运用素材之素材准备•抢盐潮•伽利略、布鲁诺•赵高指鹿为马•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黄万里反对三峡上马•坚持人口论的马寅初•反对旧城改造的梁思成•网络传言议论文:观点+材料=?•通常有这样一类学生,他们写议论文的时候,只会提观点和摆材料,通篇作文没有一点自己个人的意见和看法,这类学生往往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这类作文只能给到中等或以下档次。观点+材料=失败的作文好素材•在把目光投向两千年的中国,一位侠士。墨子,他向帝国发起挑战,向一个有几百年赫赫历史与辉煌文化的古老帝国及其文化挑战,他背离被当时世人所赞的儒学,他自立门派,自树旗帜。他的学派及思想在一百年后压倒儒家,名满天下。他以锋芒的思想直逼一个大国的咽喉,他以锋芒的思想成就自己,他用“兼爱”“尚贤”称赞社会,缔造新的神话。他敢挑战权威,他是真的猛士!——《权威仍可挑战》日本核泄露后,中国大陆出现了“抢盐潮”,人们疯狂抢盐的场面令人震撼,引起盐价不断上涨,最后食盐几乎一抢而空。这件事有力的反映了这种现象,(他们没有相信自己的心灵,都在人云亦云)人们没有真实的去看待这个问题,只看到别人在大量购盐,觉得自己会吃亏,也加入了这个疯狂的行列。这种人云亦云的现象实在是一个错误,不仅对个人家庭在经济和生活产生了不良后果,也对社会利益和国家发展产生了严重影响。这是社会上的不良风气,需要我们去改正,形成国人独立思想,做心灵的主人。《做自己心灵的主人》•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已成为整个社会的根基,渗透在每个人的脑子里,整日只读圣人之言,四书五经,一个个没有思想,没有主见。而李贽敢于在污秽的泥潭中,说出自己的主张,极力鞭挞程朱理学,冲破理学的束缚,蔑视礼法,这就是勇士;敢于在一潭死水般的社会高呼自己的主张,这就是不畏权威,敢于挑战权威。--《这世上本没有权威》•与此同时,中华大地的帝王宫殿中站着一身着青衫的官员,他正在对抗的,不仅仅是一位帝王,更是千百年来的官僚等级制度。他的站立,是继“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又一次疑问,何为天子,何为帝王,为何可以随意践踏人的尊严,这无人提的疑问,被司马迁提出了,以己之身对抗一种制度,需要多大的勇气。忍受二十年的宫刑,需要多大的毅力。如此,只是为了让人们血性回归,尊严回归。--《质疑的魅力》••如果一味的对真理深信不疑,就不会有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人们更是会陷在“地球是方的”这一学说中无法突破;如果没有对教会的批判和质疑,人们还会沉溺在对教会的盲目崇拜和迷信之中被愚昧蒙蔽双眼;如果没有哥白尼的思考和探索,人们还会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如果达尔文没有到加拉帕戈斯群岛深入观察和研究,生物进化的观点就不会大白于天下。•由此,我认为敢于挑战理是科技进步的源头,而自主地思考,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是获得成功的基础。•--《学会思考,挑战权威》【写作提纲】绝知此事要躬行苹果香不香?要亲自嗅一嗅,亲自摸一摸,亲自尝一尝。老话说:实践出真知。实践是一种事实求是的态度;实践是一种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一种辨别真假的方法。实践是增长才干的途径;实践是走向成功的阶梯。当然实践不应是盲目的,实践需要正确理论的指导,理论也在实践中充实发展。•掌握分析论据的方法•提高议论文说理能力一、因果分析法•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分析产生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这原因就是所要证明的观点。例:磨难,能历练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分析:这一叙例语段,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中间列举贝多芬、司马迁和李宁三个例子来证明论点。毛病是在例子和论点之间缺少分析语言。那么,怎样展开议论呢?阅读语段,我们发现,“三位人物在磨难下的结果”已告知我们了,而对于原因则只字未提,所以,我们就可以添加“原因探究”的分析文字,以较好地架起事例与结论之间的桥梁,达到“叙”为“议”服务的目的。有时候磨难,恰恰能够历练人生,绽放光彩。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二、假设分析法•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使事例和析例正反映衬,很有说服力。《六国论》: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注意:对语段进行假设分析时,如果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应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果举的例子是反面的,那么就应从正面来假设分析。•“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蛋,当你画了一个,再去画另一个时,形态又不同了。即使同一个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其形态也有很大的区别。只有把画蛋的基本功练好了,才能画出更好的画。”达.芬奇老师的谆谆教导,说出了一个真理:基本功训练很重要。达.芬奇由于从师阶段培养了扎实的画画基础,后来才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的画家。分析:这一语段陈述了达.芬奇的奋斗结果并且作了简单的原因分析,应该说有“叙”也有“议”。但说理是可否再深入一点,再透彻一些呢?•试想,他没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不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同一对象的细微差别,不能发现创作对象随着光影、色调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认识到“世界上是没有完全相同的鸡蛋的”,他能创作出被誉为世界画坛一绝的《蒙娜丽莎》吗?那“神秘的微笑”决不可能是信手就能抹出来的。干什么事,都要从打基础开始。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也是达.芬奇画蛋的故事给予人们的深刻的教育意义所在。分析:这一改文从事例反面的三个角度进行假设,采用排比句、反问句,语势极为强劲,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令人信服地推出了“达.芬奇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就没有他后来的成功”的结论,使说理更加完全、充分。首先,论据叙述要概括;引用言论,要注意叙述的简明。议论文与记叙文不同,它不能像记叙文那样详尽、细致地叙述,否则论点会掩盖在叙述之中,而突现不出来。引用名人事例或言论,要看清哪些对证明论点是重要的,把它们的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