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发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组织社会学的理论发展主要内容第一节组织理论发展过程概述第二节理性系统组织理论第三节自然系统组织理论第四节开放系统组织理论第五节行动者系统组织理论第一节组织理论发展过程概述一、阶段的划分分为三个时期:第一阶段,20世纪30年代以前,理性系统第二阶段,20世纪30-60年代,自然系统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开放系统;行动者系统二、组织理论发展的动力源于组织的双重本质:理性——非理性(Selznick,1948;Blau,1955)社会——技术(Emery,1959)强制——妥协(Gouldner,1954)第一节理性系统组织理论一、什么是理性?二、理性系统组织理论的特征是什么?三、主要流派四、总结与评价一、什么是理性理性是指,为了最有效地达成预定目标而以某种方式组织起来的一系列行为逻辑。这是一种狭义的概念。它包括不惜任何手段去实现一个疯狂的目标。二、特征:组织是一个理性工具1、组织目标具体化制定清晰、精确而具体的组织目标,以有力地指导组织的理性行为。2、组织结构形式化设计和制定清晰明确的组织结构(包括职位、角色和权威等)和组织规范,以稳定地预期其他成员在特定条件下的行为。三、主要流派A时代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B流派:弗雷德里克·泰勒:科学管理亨利·法约尔:组织管理马克思·韦伯:科层制弗雷德里克·泰勒(Taylor)(1856-1915)1903《车间管理》1911《科学管理原理》“管理的主要目的应该是使雇主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同时也使每个雇员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一)三个著名实验1、搬运铁块实验2、铁砂和煤炭的铲掘实验3、金属切削实验搬运铁块实验实验心得:1、精心挑选工人2、诱导工人了解:这样做对他们不但没有损害,而且还可以得到利益。3、对工人进行训练和帮助,使之获得完成既定工作量的技能。4、按科学的方法干活节省体力。☆铁砂和煤炭的铲掘实验提出新的管理思想:1、将实验的手段引入到经营管理领域;2、计划和执行相分离;3、标准化管理概念的形成;4、人尽其才、物尽其用。☆金属切削实验实验成果:1、高速钢的发明,并取得了专利。2、形成了金属加工方面的工作规范。☆(二)科学管理的基本假设前提1、当时日益尖锐的劳资矛盾的主要原因是,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如果能通过科学管理将社会资源充分利用,就会使劳资双方得到利益,从而解决矛盾。2、经济人假设3、单个人可以取得最大效率。(三)科学管理的两个基本原理作业研究原理:把每次操作分解成许多动作,并把动作细分为若干动作要素。然后研究每项动作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据此决定去掉那些不合理的动作要素,并对保留下来的必要成分,依据经济合理的原则加以改进和合并,以形成标准的作业方法。时间研究原理:在动作分解与作业分析的基础上,考虑到满足一些生理需要的时间和不可避免的情况而耽误的时间,为标准作业方法制定标准的作业时间,以确定工人的劳动定额,即一天合理的工作量。(四)科学管理的内容1、制定科学的工作方法2、制定培训工人的科学方法3、实行激励性的报酬制度4、把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相分离卓别林:《摩登时代》一方面,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另一方面,为榨取血汗的剥削制度服务。亨利·法约尔HenriFayol(1841—1925)管理理论之父《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对管理进行定义企业的全部活动分为以下六种: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管理: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要素。计划:统一性、连续性、灵活性、精确性组织:为企业的经营提供所有必要的原料、设备、资本、人员。指挥:运用管理的原则使人尽其才。协调:使企业的一切工作和谐配合,以利于企业经营。控制:企业的运行是否遵循组织的目标。(二)十四项管理原则①劳动分工;②权力与责任;③纪律;④统一指挥;⑤统一领导;⑥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⑦人员的报酬;⑧集权化或非集权化;⑨等级制度;⑩秩序;⑾公平;⑿人员的稳定;⒀首创精神;⒁集体精神马克思·韦伯(1864-1920)(一)三种权威类型1、传统型权威traditionalauthority长老制、家长制、传统的世袭制度2、感召型权威、卡里斯玛型权威charismaticauthority(1)领袖人物的非凡的超人的特征(2)群众的拥戴和服从3、法理型权威legalauthority建立在非人格化的法律规章制度基础上的现代管理形式。(二)科层制科层制:是法理型统治下的组织内部管理形式,又称为官僚制。基本特点:(1)人格自由,仅服从公务职责(2)具有牢固的职务层级、严格的职务权限(3)根据专业资格和考试来聘任(4)薪金的多少与等级职位挂钩(5)根据工龄长短和成绩大小来决定一个人的晋升(6)管理者不因其履行的职务而具有特权(7)严格而统一的工作纪律和监督对科层制的评论韦伯赞扬其高效性、精确性、稳定性、纪律的严明性和可靠性。弊端:(1)形式主义、官僚主义(2)对人性的漠视1958年《官场病:帕金森定律》四、总结与评价古典管理理论:经济人假设泰勒:科学管理个体效率法约尔:组织管理企业组织效率韦伯:科层制社会组织效率效率最大化目标评价1、组织是一个封闭的理性系统,具有唯一的组织目标,即效率最大化。2、以经济人假设(即人们是以完全的理性、追求自身的经济利益)为基础,这种假设忽视了人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需求。“人们并不是理性的,而是由本性支配的,因而通过理解这些本性,就可以揭开迄今为止未经探索过的心灵的秘密。”——D.A.Wren,1979第三节自然系统组织理论一、自然系统流派对组织的看法二、理论流派三、总结与评价一、自然系统流派对组织的看法“根据这种模型,组织一直在努力生存并维持其平衡,这种努力可能会在其成功达到既定目标后仍然继续。这种生存的压力,有时候甚至会使组织忽略或改变既定的目标。”(Gouldner,1959:405)思考问题:以自然系统的观点,组织的首要目标是什么?自然系统视角中的组织:组织不只是达成既定目标的工具,从本质上来看,是力图在特定的环境中适应并生存下来的社会团体。组织结构除了正式结构以外,还包括非正式结构。二、理论流派(一)人际关系理论(二)组织协作理论(一)人际关系理论霍桑实验(1924—1932):最初目的是研究照明强度对生产效率所产生的影响。四个阶段:1、照明实验2、福利实验3、访谈实验4、群体实验实验发现:1)生产条件与生产效率之间并不存在着直接的因果关系。2)生产条件并非是增加生产的第一要素。3)改善劳动者的士气(态度)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增加生产、提高效率的决定性因素。梅约总结实验,提出以下观点1)“社会人”的观点;2)组织中的非正式群体具有重要的作用;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需求满足度。——《工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1933☆对人际关系理论的思考人的双重性:物质性、精神性形成: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正式结构非正式结构思考为什么有些现代企业并没有重视工人的心理需要和情感需求呢?富士康科技集团创立于1974年,是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2008年富士康依然保持强劲发展、逆势成长,出口总额达556亿美元,占中国大陆出口总额的3.9%,连续7年雄居大陆出口200强榜首;跃居《财富》2009年全球企业500强第109位。富士康环球网友进来半个月后,我发现这个厂根本不把人当人,而是全自动化智能机器,你不需要有想法,只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任务就行了。每个人都单调着重复一个动作,一直到下班。每天强制加班,有时间是义务加班,无工资。不来算旷工。没有任何娱乐活动。进来没两天就开始上夜班,下班之后除了睡觉哪也不能去,因为太累,没时间让你玩!没有人跟你说话,上班不能说,下班大家都累。所有的人都是沉默的。时间久了容易得忧郁症。在精神上,是一个血汗工厂!(二)组织协作理论巴纳德:《管理者的职能》1938年,从组织行为的视角,探讨个人和组织之间的关系。观点之一:组织是人们相互之间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的协作。一个组织如何才能诱使人们参与其中,以保证组织的生存和发展。经济的诱因;非经济的诱因观点之二:非正式组织对于正式组织的效率是至关重要的。非正式组织的功能:有助于组织沟通;维持组织的内聚力;满足人们的自我归属感。三、总结与评价1、核心问题依然是,如何提高组织运作的效率。——封闭的组织系统2、研究转向:关注人性、人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以及组织中非正式结构的作用。第四节开放系统组织理论(一)被视为开放系统的组织(二)理论流派(一)被视为开放系统的组织1、系统论的引入1971年,卡兹和卡恩(KatzandKahn,)第一次将系统论引入组织研究。从此,组织被视为一个系统:关注:1)组织的各个部分是什么?2)部分之间相互依赖的本质是什么?3)组织的目标是什么?2、开放系统的组织的特征1)组织总是处于与环境之间的持续互动中,在互动中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保持能量的转换。2)在宏观层面开展研究:“集体行为”、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与互动。(二)理论流派1、权变理论(contingencytheory)2、制度学派理论(institutionaltheory)1、权变理论(contingencytheory)核心思想:组织的最佳结构取决于一个组织的具体的环境条件、技术、目标和规模等。可以解释什么问题?——为什么众多企业的组织结构会有这么大的差异?三种类型组织结构的权变理论人性的权变理论领导的权变理论2、制度学派理论(institutionaltheory)旧制度主义学派PhilipSelznick,《TVAandGrassroots》1949关于美国田纳西水利大坝工程和管理机构的研究1)最初美好目标2)组织运作中的非理性活动3)执行的结果Selznick的研究结论组织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它要受到所处环境的影响。制度化组织:组织是处于社会环境、历史影响之中的一个有机体。《LeadershipinAdministration》——制度化:超越组织的具体任务或技术需要价值判断渗透、渗入进组织内部的过程。新制度主义学派的产生1977年“TheEffectsofEducationasanInstitution”,“InstitutionalizedOrganizations:FormalStructureasMythandCeremony”,——“为什么不同的组织会有类似的内部制度和机构?”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组织面对两种不同的环境:技术环境:效率原则制度环境:合法性机制——诱使或迫使组织采纳具有合法性的组织结构和行为的观念力量。组织的对策:内部运作与组织结构的松散连接(LooseCoupling)1983,DiMaggio&Powell“TheIronCageRevisited:InstitutionalIsomorphismandcollectiveRationalityinOrganizationalFields”——强迫性机制(coercive)模仿机制(mimetic)社会规范机制(normative)案例分析:《“送温暖”切忌形式主义》一位县领导告诉记者,三年来,每到春节前夕,上级工会总是派出三、四个人组成的送温暖小分队,由数千公里外长途跋涉而来,在本县选择两户困难职工家庭,每户扶助500元,两户共计1000元。这些都是由地方掏腰包。从经济角度讲,三四人来回机票要花去七八千元,再加上出差补贴以及吃住等开销总数过万元,这笔钱如果用于帮扶贫困职工,按照每户500元计算,可以扶助20多户,远远多于现在的区区两户。另外,送温暖工程完全可以交给基层办理,没有必要千里迢迢赶来,“亲手”送

1 / 7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