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经济性评价基本要素本章重点1.正确理解经济效果概念,掌握三种表达方式;2.掌握投资、成本、利润等基本概念及计算口径;3.理解资金时间价值内涵及掌握资金等值计算。技术经济学科第一节经济效果概念:成果与消耗之比(产出与投入之比)经济效果的表达方式(重点)差额表示法:经济效果=成果-劳动消耗如利润、利税额、净现值等指标比值表示法:经济效果=成果/劳动消耗如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差额比值表示法:经济效果=(成果-劳动消耗)/劳动消耗如投资利润率、成本利润率等指标技术经济学科经济效果分类分类依据分类受益范围大小微观经济效果和宏观经济效果技术方案的采纳者直接经济效果与间接经济效果时间长期经济效果与短期经济效果能否用货币计量有形经济效果与无形经济效果评价用途绝对经济效果与相对经济效果技术经济学科处理原则1、微观经济效果服从宏观经济效果的原则2、近期经济效果服从远期经济效果的原则3、直接经济效果与间接经济效果相比较的原则技术经济学科提高经济效果的理论途径用较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用最少的投入取得一定的效益;用一定的劳动耗费取得最大的经济成果;用较少的劳动耗费的增加,取得最大幅度的经济成果的增加;用较大劳动耗费的减少取得最小幅度的经济成果的减少。技术经济学科提高经济效果的实际措施在建设与生产的决策上变盲目型为科学型;在发展生产与战略思想上变外延型为内涵型;在经营思想与措施上变粗放型为集约型;在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上变封闭型为开放型;技术经济学科三峡案例“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流经的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沃野千里,是粮库、棉山、油海、鱼米之乡,是长江流域最为富饶的地区之一,属国家重要商品粮棉和水产品基地。荆江防洪问题,是当前长江中下游防洪中最严重和最突出的问题。三峡工程的诸项效益中能够体现宏观和微观经济效果、直接和间接经济效果、有形和无形经济效果,而就防洪、发电、航运和环境影响的任何一个方面而言,多种经济效果又同时存在,通过学习该案例,注意区分各种经济效果。技术经济学科三峡工程带来的效益支持华中、华东和广东地区的发展。三峡工程对解决21世纪初期一段时间内华中、华东和广东地区用电增长的需要,对促进华中、华东和广东地区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有利于全国电力联网。可取得地区之间的错峰效益、水电站群的补偿调节效益和水火电厂容量交换效益。能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库区经济发展带来生机,对库区的工农业生产,第二、三产业的发展,科学文化教育的振兴,城镇的建设,均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具有显著的增值效应。三峡工程涉及多方面的重大科技问题,必将促进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环境效益。每年可少排放形成全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1.3亿t,造成酸雨的二氧化硫约300万t和一氧化碳1.5万t,以及氮氧化合物等。技术经济学科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m,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对荆江的防洪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具有巨大的防洪作用。具体表现在:三峡水库调蓄配合荆江分洪工程和其他分蓄洪措施的运用,可控制荆州市水位不超过45m,为避免荆江两岸1500万人口和154万平方hm耕地发生毁灭性灾害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保障武汉地区防洪安全。减轻洞庭湖区的洪水威胁。由于三峡水库有巨大的防洪库容,将极大地增强长江中下游防洪调度的可靠性和灵活性,便于应付各种意外情况。有了三峡工程,一般洪水可由三峡水库拦蓄;若遇特大洪水需要运用分蓄洪措施时,也因有三峡水库拦蓄洪水而为分蓄洪区人员的转移、避免人员伤亡赢得时间,作用将是十分显著的。防洪效益技术经济学科发电效益三峡水电站装机总容量为1820万kW,年均发电量847亿kW·h,将产生巨大的电力效益。三峡水电站巨大的发电效益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支持华中、华东和广东地区的发展三峡水电站装机总容量、平均年发电量相当于建设13座140万kW级的大型火力发电厂,发电效益十分可观。兴建三峡工程对解决21世纪初期一段时间内华中、华东和广东地区用电增长的需要,对促进华中、华东和广东地区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有利于全国电力联网三峡水电站地处我国中西结合部,它所供电的华中、华东和广东地区,供电距离都在400~1000km的经济输电范围以内。技术经济学科能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三峡水电站若电价暂按0.18~0.21/(kW·h)计算,每年售电收入可达181~219亿,除偿还贷款本息外,还可向国家缴纳大量的税金。具有显著的增值效应按华中、华东地区1990年每kW·h电创造工农业产值6元计算,三峡水电站每年可以为国家增加工农业产值6218亿元提供电力保证。具有重大的环境效益清洁、价廉、可再生的水电替代火电后,每年可少排放形成全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1.3亿t,造成酸雨的二氧化硫约300万t和一氧化碳1.5万t,以及氮氧化合物等。技术经济学科通航效益长江干流流经六省二市,历来就是沟通我国西南腹地和东南沿海的交通运输大动脉,三峡工程与葛洲坝工程联合运行,对长江上中游显著的航运效益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万吨级船队可以直达重庆,年通航能力能够从现在的1000万t提高到5000万t,航运成本降低35%~37%,年保证率为50%以上,可满足长江上中游航运事业远景发展的需要,对促进西南地区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三峡工程建成后,由于长江上中游航道和水域条件的改善,将促进船型、船队向标准化、大型化方向发展;单位功率拖载量可由目前的0.904~1.207t/kW(0.7~0.9t/hp)增加到2.682~9.387t/kW(2~7t/hp);船舶运输耗油量可从目前的26g/(t·km),降低到7.66g/(t·km)。运输成本的降低,十分有利于充分发挥长江水运优势。技术经济学科重庆至宜昌间航道在一年内洪、枯水位最大变幅达60m以上(巫山断面),给港口、航道建设和航标管理带来很大困难。三峡工程建成后,年水位变幅在30m以内,水位深度增加、水域扩大、可撤销所有绞滩站,险滩的整治、疏浚、维护费用大大减少,并为系统地进行库区港口、航道建设和航标管理创造了有利条件。三峡工程可与重庆市境内长江干流及支流乌江、嘉陵江的水利枢纽工程相衔接,使长江干流及几大支流的航运事业进一步发展;还可使香溪、神农溪、大宁河、龙河、黎香溪等中小支流的通航里程增加约500km。技术经济学科对环境的影响(1)(有利影响)三峡水库蓄水后,由于是一典型的河道型水库,虽然对周围地区气候有一定调节作用,但影响范围不大。对温度、湿度、风速、雾日的影响范围,两岸水平方向最大不超过2千米,垂直方向不超过400米。年平均气温变化不超过2度,冬春季月平均气温可增高0.3~1度。夏季月平均气温可降低0.9~l.2度;极端最高气温可降低4度左右,极端最低气温可增高3度左右。冬温升高,对喜温经济作物如柑桔、油桐的生长和越冬有利;夏季气温降低,使河谷的高温危害减轻。技术经济学科对环境的影响(2)(有利影响)年平均水汽压增加200~300帕,冬季水汽压增加较少,仅增加20~30帕;夏季水汽压增加较多,增加120~180帕;春秋季介于两者之间。建库后年降水量增加约3毫米,影响涉及库周几千米至十几千米,因地形而异;仍应警惕伏旱对农业的影响。平均风速将增加15%~40%,因建库前库区平均风速仅2米/秒左右,故建库后风速仍不大。冬季气温增高、湿度减小,对冬雾的形成不利,所以冬雾将有所减少。但在秋季尤其是深秋时节,雾日将略有增加,年平均少于2天,对长江航运不会造成较大影响。技术经济学科对环境的影响(3)(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会加剧库区原已比较尖锐的人多地少的矛盾。三峡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时,淹没耕地和园地36万亩;移民安置区内的城市、县城、集镇、农村居民点、工矿企业迁建,公路等专业项目复建,还要占用近7万亩耕园地。会使三峡库区局部江段的水质污染加重。三峡工程建成之前,库区局部江段的水质污染就已十分严重,但由于长江水流的流量大、流速快,使其自净能力强,后果还不严重。三峡水库蓄水后,尤其是在冬季,上游来水量减少,使水库内的水体流速减缓,复氧和扩散能力下降,后果更加严重。三峡水库蓄水后,将会使一些不稳定的崩塌体、滑坡体滑入长江,有的将会威胁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三峡水库蓄水后,将使西陵峡上半段以及一些支流上低山形成的峡谷的近景景观受到一定影响;还将使淹没区内的地面文物和地下文物被淹没。技术经济学科第二节投资(重点)一、投资的概念:一是指特定的经济活动,即为了将来获得收益或避免风险而进行的资金投放活动。二是指投放的资金,即为了保证项目投产和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而投入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价值的总和,主要由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两部分构成。技术经济学科二、投资的分类1.按其对象分类,可分成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直接投资是指把资金投放于某项事业或生产经营性资产,以便获取利润的投资。间接投资又叫证券投资,是指把资金投放于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以便取得股息或利息收入的投资。2.按投资回收时间的长短,可分成短期投资和长期投资。短期投资又叫流动资产投资,是指在一年内能收回的投资。长期投资则是指一年以上才能收回的投资。技术经济学科3.按投资者主体不同,可分成国家投资、法人投资、个人投资和外方投资。国家投资是指政府及其主管部门以拨款方式,无偿调入固定资产等实物投资,土地使用权、矿藏开采权、专营权等无形资产,负债及减免税等形式投入企业的资本。法人投资是指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以各种形式对企业的投资。个人投资指我国公民对企业投入的资金。外方投资是指国外的经济单位、机构和个人对企业的投资。二、投资的分类技术经济学科4.按其形式划分,可分成货币投资、实物投资和无形资产投资。货币投资是以现金的方式对企业的投入。实物投资是指投资者以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实物作价入股的方式而对企业的投资。无形资产投资是指投资者以专利、商标、专有技术等无形资产作价入股而对企业的投资。二、投资的分类技术经济学科三、建设项目总投资构成项目总投资与全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是指人们在社会生产活动中,为实现某项目预定的生产、经营目标而预先垫支的资金,是劳动消耗中反映劳动占用的综合指标。它由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金投资及建设期贷款利息等组成。它是站在企业的角度来分析。全部投资指不考虑技术方案的资金来源构成和借款偿还,是站在项目的角度来分析。全部投资指技术方案的固定资产投资与流动资金投资之和。技术经济学科项目总投资:建设投资(习惯上称固定资产投资)静态部分:建设工程费、设备及工器具购置费、安装工程费、其他费用、基本预备费动态部分:涨价预备费、建设期利息、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目前已停征)流动资金投资应收及预付款、存货、现金建设期贷款利息项目建成后,投资转化为相应的资产: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三、建设项目总投资构成技术经济学科1.固定资产: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一定限额以上,在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固定资产原值:购建固定资产的实际支出(包括建设期借款利息、外币借款汇兑差额及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固定资产折旧:项目投入运营后,伴随固定资产损耗发生的价值转移(转移到产品中去)固定资产净值:原值扣除累计的折旧费总额固定资产重估值:市场价,重新评估固定资产期末残值:寿命结束,残余价值,属于项目现金流入。四、资产的分类技术经济学科2.流动资产: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存货、应收及预付帐款、短期投资、现金及各种存款等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产投资的关系:固定资产投资——形成劳动手段流动资产投资——劳动对象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技术经济学科3.无形资产:指没有物质实体而以某种特殊权利和技术知识等资源形态存在并发挥作用的资产,如专利、商标、版权、土地使用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特许经营权等。无形资产的原值相当于获得无形资产的实际支出。无形资产原值按无形资产的有效使用期平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