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智慧与人生20090204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国学智慧与现代人生(下)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兼系主任清华大学中国管理研究中心教授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张国刚博士下篇内容简目•一、君子风范•二、中庸之道•三、礼与法•四、防御战略•五、反向思维•六、圆融人生一、君子风范•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论语·宪问)•评论:“敬”则为君子。君子要敬业,对于工作保持敬畏之心。成功与失败者的分水岭,就看是否敬业。•链接:美国联邦储备银行总裁博伊尔:公司聘任人才的标准是敬业精神。工作是人的基本权利,一个人有没有权利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则看他能不能认真对待工作。世界500强的人才标准.doc1.1敬业:案例分析•敬业是不被社会淘汰的基本要求: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他们的工资为什么不同?)•要有主人翁精神,敬业的人比别人学到更多的经验。(皮特想跳槽的故事)•敬业是自己对自己负责。(珍妮为什么被委以重用?唐骏怎样从员工到主管的?)1.2知行合一•或生而知之,或学而知之,或困而知之;及其知也,一也。•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中庸)•评点:美国企业的流行语:上帝不会奖励只知道努力工作、兢兢业业的人,而是会奖励找对方法的人。《联想核心文化手册》:不重过程重结果,不重苦劳重功劳。•案例1:罗斯福总统竞选办公室宣传册中一幅照片的版权问题如何解决?•案例2:某公司开出的30万债务的支票,账户上却只有29.99万元,如何解决?•案例3:大刘如何解决天线滞销问题?1.3坚韧•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中庸)•评点:学习精神,坚韧不拔的品质.“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坚韧•歌德:“不断的坚持,严厉地驱策自己继续向前。即使是最卑微的人,只要这样去努力,也会把梦想变成现实。因为坚持的力量会随着时间而增长到没有人能抗拒的程度。”案例•坚韧:以激情为基础!(玄奘西行,鉴真东渡;马克西第48次考到律师执照)•坚韧:以事事力求完美为(至善)为追求!(行一百者半九十)坚持需要自信•某企业家:生活因热爱与付出而美好,生命因体验与贡献而延伸,人生因进取与舍得而精彩,思想因经历与压力而成熟,意志因努力与容忍而坚强。•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你一定会找到一个方法;如果你不想做一件事,你一定会找到一个借口。•“Wherethereisawill,thereisaway.”如果你真的想做一件事•西点军校图书馆:“失败者任其失败,成功者创造成功!”1.4交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论语子罕)总结:君子与小人•人分四种:•一等人可敬:做事敢为人先,享受甘为人后——君子;•二等人可爱:做事敢为人先,享受敢为人先;•三等人可悲:做事甘为人后,享受甘为人后;•四等人可恶:做事甘为人后,享受敢为人先——小人。二、中庸之道:工作方法•“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哉!”(《论语·雍也》)•“过则失中,不及则未至,故惟中庸之德为至。”(《中庸》)•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中庸》)善于听取粗浅的意见;含忍别人的错误;称扬别人的善处。2.1贵和持中•贵和就是要注意调整人际关系,团队和,上下和,左右和。对治国来说,和能兴邦;对治生来说,和气生财。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管子》说:“上下不和,虽安必危”。•魏征曾力劝李建成除掉李世民,太宗就位后不计前隙,照样重用,且平时能“从谏如流”,“爱谏诤”,思己短,知己过,使群臣乐于献策,齐心治国。正因为唐太宗广泛团结人才,形成一个效能很高的人才群体结构,贞观之治才有了组织上的保证。•持中就是要讲中庸之道。儒家提出“持中、守正”原则,看问题不要偏激,办事不要过头,也不要不及,“过犹不及”,过了头超越客观形势,犯冒进错误;不及于形势又错过时机,流于保守。两种偏向都会坏事,应该防止。•比如,企业的融资问题,不要过度冒进,导致资金链断裂;也要敢于冒险,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案例:乔致庸在北京的发展)。2.2中庸做人:不走极端•不走极端,就是要适中,适度,适可而止。•松下幸之助:“中庸之道的真谛是不为拘泥,不为偏激,寻求适度、适当;中庸之道不是模棱两可。而是真理之道,中正之道。”案例:1、天津大邱庄的禹作敏的过激行为2、商场的服务员(国营与私营)的态度3、对于改革开放中遭遇的问题,抱何种看法?追求财富也不走极端•英国古谚语:最富有的人不是财产最多的人,而是欲望最少的人。2.3中庸处世: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季羡林:所谓好人就是为别人着想比为自己着想多的人。•王选:降低一个层次,所谓好人就是为自己着想应该是为别人着想一样多的人。•权高位重的人,一帆风顺的人,抬轿子多的人,办事容易达到目的的人,往往不容易站在对方立场想问题。机关坐办公室的人,想不到前来办事的人的困难……古人所谓救急不救穷的道理古人所谓授人以渔的道理“度”的把握•“君子而时中”:审时度势与时俱进,时间的“度”•“过犹不及”:客观公正,掌握空间之“度”•欹器的道理:《荀子》:“孔子观于鲁桓公(前711年~前694年在位)之庙,有欹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为何器?守庙者曰:此盖为宥坐(座右)之器。孔子曰:吾闻宥坐之器,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孔子顾弟子曰:注水焉。弟子挹水而注之,果中而正,满而覆,虚而欹。”毛泽东谈《中庸》•“两端”……即是指的“过”与“不及”。“过”的即是“左”的东西,“不及”的即是右的东西。……说这个事物已经不是这种状态而进到别种状态了,这就是别一种质,就是“过”或“左”倾了。说这个事物还停止在原来状态并无发展,这是老的事物,是概念停滞,是守旧顽固,是右倾,是“不及”。•“中庸”这个思想……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是哲学的重要范畴,值得很好地解释一番。(毛泽东:《关于〈孔子的哲学思想〉一文给张闻天的信》,《毛泽东书信选集》页147,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2.4中庸的极致:和而不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国语·郑语》)平之以和:施之以宽,纠之以猛。和之至者:不宽不猛,亦宽亦猛。和而不同:多样性统一•齐景公:唯宠臣梁丘据与他“和”。晏婴:“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君臣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左传》昭公二十年,又见《晏子春秋》外篇第七)•评点:比较唐太宗对待魏征的谏诤、毛泽东对待彭德怀的上书。*2.5善与人同:沟通的艺术•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子路闻过则喜,喜的是自己进于善;大禹闻善则拜,拜的是他人成于善。大舜的与人为善则超越了人我之畛域,唯善是从。何谓与人为善?善于发掘别人的善,乐于推动别人为善,并且甘于伙同别人行善。“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上人皆让居”,所到之处,皆兴起礼让之风;“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制作陶器,带动周围的人认真从事,精益求精,不粗制滥造。从对方关心的话题说起•——拉近与对方距离的良策(富兰克林的案例)•关心对方最关心的(董事长12岁儿子喜欢邮票)•谈论对方感兴趣的(万俟明先生)•林肯:“当人们被奉承的时候,就会忍受好多事情”。•“有两样东西比金钱和性更为人们所需要……认可和赞美。”•人人都喜欢被赞扬。“善与人同”:赞美(认可,认同,发现长处)辨析:中庸与和同•和而不同:“和”是“不同”的目的,在一定条件下,也是结果。“不同”与“和”并不对立;相反,“同”丧失了各要素之间的互补性,才丧失真正的“和”。•善与人同:此“同”不是以水济水之“同”,而是同舟共济之“同”;同心协力之“同”。(同心、同德、同人、同志)。找到与对方的共同点,作为沟通的起点。•君子以同而异(《周易睽卦》:同心同德并不意味着放弃各自的互补性特点。正是为了协同性,故而保持其相异(互补)性。所谓求同而存异。和而不同:重在互补性;善与人同:重在协同性。管理就是沟通*释迦牟尼:一点水如何才能不干涸?I+We模式与团队精神。三、礼与法•“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儒家理想(所谓“道”,就是引导的意思;所谓“齐”,就是约束的意思)•“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法家特色•荀子:“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荀子·性恶)•汉宣帝:“汉家故事,本以霸王道杂之。”(《汉书》)法家思想渊源及特点•儒家以“德治”为核心;法家以“法”治国为核心。•法家渊源: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战国前期的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商鞅(约公元前390--前338)重“法”,申不害(约公元前385--前337)重“术”,慎到(约公元前395--前315)重“势”,韩非将法、术、势糅合起来,又吸收了道家的思想,将法家的思想系统化,形成了一个独具特色的管理学派:•重视法术势。李斯谈法家思想法家的思想特点1)有相当专业技能的职业官僚——职业经理人。2)掌握了国家政权;利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强力推动上层建筑变革——变法运动。●强力推动劳动力与土地的结合,并想方设法将他们固定于土地上。●建立社会新价值观:论功行赏,而不是论血缘关系行赏。●注重官员队伍建设,使之高效率运转。3)与儒家代表人物相比,他们都是实践家3.1法治精神•《商君书》:故明主慎法制。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故人君者,不可不慎己也;世之为治者,多释法而任私议,此国之所以乱也;是故明王任法去私,而国无隙蠹矣。“橡胶大王”陈嘉庚的店规:“本公司之规章,同于国家之法律。为官守印,为贩守秤,为店员守柜面”。评点:既要有原则性,有要有灵活性。制度和规范很重要,但是,目的是为了成功。成功了才能达到和谐:“礼之用,和为贵”。举一反三:企业规章制度的原则性与弹性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法治守信•韩非认为法治优于人治:舜事必躬亲,亲自解决民间的田界纠纷和捕鱼纠纷,花了三年时间纠正三个错误。这个办法不可取,“舜有尽,寿有尽,天下过无已者。以有尽逐无已,所止者寡矣。”如果制定法规公之于众,违者以法纠正,治理国家就方便了。他还主张法应有公开性和平等性,即实行“明法”、“一法”原则。“明法”,就是使全国皆知。“一法”,即人人都得守法,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各级政府官员不能游离法外,“能去私曲就公法者,民安而国治。”3.2激励机制•赏无过则民偷幸而望于上,不诛过则民不惩而易为非。(韩非子难二)•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诚有功,则虽疏贱必赏;诚有过,则虽近爱必诛。(韩非子主道)•刑过不避大夫,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评点:赏罚严明的目的是激励员工的竞争意识,否则,干好与干坏一个样,公司就会失败。•案例:三个和尚吃水的故事。唐骏在微软中国技术支持中心的三级跳(中国、亚洲、全球)赏罚是为了鼓励竞争•韩非子:“凡赏罚之必者,劝禁也。厚赏,则所由之得也疾;罚重,则所恶之禁也急。”“是故欲治甚者,其赏必厚矣;其恶乱者,其罚必重矣。”(《韩非子•六反》)3.3严格管理•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步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喻老)•评点:严格管理

1 / 7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