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春秋战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春秋战国第一节春秋一大国争霸二春秋的经济三私家与共室的斗争四春秋的文化和科技一诸侯争霸1、春秋的政局2、齐桓公称霸3、晋文公称霸4、秦霸西戎5、楚庄公的霸业6、弭兵之会7、吴越争霸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室东迁洛邑到公元前476年(周敬王四十四年),这一阶段的历史大体与孔子所修订的《春秋》年代(公元前722年~前481年)相当,所以历史上称作春秋时期。一诸侯争霸春秋初年的政局△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激烈,以大吞小,以强凌弱,先后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等霸主。△此时,卿大夫势力也在增长,瓜分公室,争夺人口,夺取政权。△春秋的形势,用孔子的话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王室衰微天子直辖的“王畿”,大大缩小了。天子不仅经济上有求于诸侯,政治上也往往受诸侯的摆布。但天子以“共主”的名义,仍然具有号召力。春秋时期,天子共主的地位,此时已名存实亡,“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时代已经过去,社会进入了一个动乱的时代。动乱的中原局面,给周边少数族以发展的机会。兵力削弱•军事力量日益削弱,由六军见减为三军或一军。•王畿辖区日益缩小仅剩有成周附近方圆一二百里地区财力穷困•收入锐减•诸侯不再定期纳税。如平王去世,桓王无钱办喪事,不得而想鲁国“求镈”。襄王没有车子向鲁国“求车”,其死向鲁‘求金“权威跌落•诸侯独立•不再听从命令•不再定期纳税•不再朝拜如《春秋》记载,鲁仅向周天子朝拜7次,国君仅有三次。而向齐朝拜访11次,朝晋20次。•周郑交质和周郑交恶鲁国系谱•隐公、桓公、庄公、闵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昭公、定公、哀公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晋文公、越王勾践、齐桓公、楚庄王诸侯争霸齐桓公称霸公元前685年(周庄王十二年),齐桓公即位,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在政治、军事方面,基本上维持“国”、“野”分治的制度。在经济方面,实行“相地而衰征”的税收政策;并采取“通齐国之鱼盐于东莱,使关市几而不征”的鼓励贸易、促进生产的政策。管仲进行的改革,收到了“富国强兵”的效果。管仲改革的内容•1、改革行政机构推行”三其国而五其鄙“制度•2、改革赋税制度实行‘相地而衰征’•3、改革兵制度实行“寓兵于农”,军政和一。•4、社“轻重九府‘通鱼盐之利晋文公称霸晋的改革:任用有才干的赵衰、狐偃等人,推行“轻关易道,通商宽农”的经济政策。作爰田,作州兵。城濮之战:公元前632年,晋楚发生城濮之战,晋军运用诱敌深入“退避三舍”的战略,使楚军锐气消弱,取得胜利。晋文公复国图秦霸西戎公元前627年,秦乘晋文公去世的机会,派军偷袭郑国,不料行军途中被发现。秦遂灭晋盟国滑(河南堰师)而归。晋出兵截击秦军,爆发了殽(河南渑池西)之战,秦军陷入了晋军的包围圈,全军覆没。秦军东进的企图受阻,于是转而向西发展,进军戎地,“益国十二,开地千里”,取得了独霸西戎的地位。弥兵之会春秋时代,先后召开过两次“弭兵”会议。第一次在公元前五七九年,由宋国执政华元发起,约合晋楚,于宋相会,订立了彼此不使用武力,共同讨伐违命诸侯的盟约。公元前五四六年,宋大夫向戌向戌奔走于晋、楚等国之间,取得了诸侯国的同意,在宋都(河南商邱)举行了有十四个国家参加的弭兵大会。青铜剑楚庄王的霸业楚庄王时,任用孙叔敖为令尹,稳住了政局,生产发展,为争霸奠定了基础。前606年,楚庄王率军北上,到达周的直辖区,并遣使问象征王权的九鼎轻重,大有取周而代之的架势。楚庄王问鼎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在德不在鼎。……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重也。其奸回昏乱,虽大,轻也。……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左传·宣公三年》吴越争霸▲前506年,晋之盟国吴国打败楚;▲前495年,楚之盟国越打败吴;▲前494年,吴夫差大举攻越,勾践大败,称臣归附;▲勾践卧薪尝胆,立志复国,任用范蠡、文种,实行改革,前482年打败吴国。前473年越灭吴,夫差自杀。春秋诸侯争霸的意义●争霸是社会变化的表现。●要取胜靠实力,故改革成为各国的普遍需要。●战争客观造成局部统一,促进民族融合。著名军事家孙子弥兵之会•原因:1、大国争霸的危害•2、中小国家为求自保•3、大国的疲惫不堪•过程:首先有宋国提出,先后有二次•1、公元前579,宋大夫华元约晋楚在宋订立盟约“双方无相加戎,好恶同之”三年后,楚撕毁盟约,北侵犯郑卫。575,楚晋战于鄢陵楚败。弥兵之会•2、有宋大夫向戌倡议,公元前546年晋楚齐秦等14国会盟约为于宋,决定以晋楚为盟主共同朝拜。•意义:结束战争、恢复发展经济和安定人民生活有利。二春秋的经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成春秋社会变革的物质因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是生产工具的改进,即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诗·秦风·驷铁》:驷铁孔阜,六辔在手。《国语·齐语》: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锄、夷、金、斫,试诸壤土。铁器春秋战国,铁的使用已逐渐普遍。春秋时期,铁器使用还处于初期阶段,但铁器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因素,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发展水利交通,促进社会生产创造了条件。春秋兵器:铁制匕首铁铲铁犁铧冠●牛耕春秋时期,农业生产中又使用了牛耕。如人们起名字往往把牛和耕连在一起,孔子弟子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晋国大力士姓牛名子耕,《国语·晋语》记载:“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水利事业劳动工具的改进,促进了水利事业的发展。郑国大夫子驷执政,一面整顿井田的封疆,一面开挖灌溉沟渠,取得了显著成效。灌溉工具中已出现了“桔槔”,即利用底端系石顶端桂桶的杠杆提水。这种提水的方法,“民逸而利多”。春秋农具:青铜锄春秋取水工具:桔槔二春秋社会的新变化土地制度的变化春秋时期,私田扩大,诸侯之间,卿大夫之间,诸侯与周天子之间争夺土地也开始了。井田难以维持。赋税制度的变化前685年,齐国实行按土的多寡肥瘠征收贡赋的办法;前645年晋国“作爰田”;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取消了公田与私田的差别,一律按亩收税。前548年,楚国“量入修赋”;书土田前538年,郑国“作丘赋”。前408年,秦行“初租禾”铁犁铧冠劳动者身份变化春秋末期,农奴大量出现,其称呼有“隐民”、“私属徒”、“宾萌”、“族属”等。他们是由奴隶转化而来的。还有一部分贵族在权力斗争中失败后,下降为自耕农。独立手工业者和独立商人的出现原属官府的工商,春秋末期已有很多人成为拥有不同生产资料和资金的个体工商业者,其中还有少数人成了大手工业作坊主和大商人。此时独立的商人也出现了。如弦高、范蠡、子贡等。青铜铲《史记·货殖列传》: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易姓名,适齐,为鸱夷子皮,之陶,为朱公。朱公以陶为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积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范蠡和子贡《史记·货殖列传》:子赣(即子贡)既学于仲尼,退而仕于卫。废著鬻财与曹、鲁之间。七十子之徒,赐最为饶益。原宪不厌糟糠,匿于穷巷,子贡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范蠡子贡三私家与公室的斗争春秋后期,“私家”对“公室”的斗争日益激烈。在井田制日趋崩溃、私有土地不断发展的时代,不少“私家”千方百计地争夺土地和人民,成为拥有大量私产的富有者。一时出现了“私肥于公”,“大夫皆富”的局面。与经济地位的变化相适应,他们在政治上也必然要求有一个大的变革。越王勾践剑田常执政后,为收买人心,以大斗出贷,以小斗收进。结果使“民财为之归”。田氏由此获得的雄厚资财,就为他从事“厚施薄敛”提供了保证。果然田氏“得齐众心”,民众大量逃往田氏门下,而重敛于民的“公室”却逐渐被抽空了。公元前481年,田乞的儿子田恒(即田成子)在民众的支持下,以武力战胜齐简公亲信监止,齐简公出逃,后被杀死。田恒从而掌握了齐国的大权。以后,又任命田氏兄弟和同族人作都邑大夫,扩大了自己封地。到公元前386年,田和列为诸侯,仍沿用齐国国号。田氏代齐青铜戟韓、趙、魏滅智氏後,又三分晉公室領地,並于公元前420年暗殺了形同虛設的晉幽公。由此韓、趙、魏分別建立了獨立的政權。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冊命韓虔、趙籍、魏斯為諸侯,史稱「三家分晉」。這時晉侯已淪為附庸,公元前376年韓、趙、魏最終廢了晉靜公,復又三分其殘餘領地。晉滅。三家分晋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合起来灭掉智伯,分别建立三个封建政权。公元前403年,周王室正式承认它们为诸侯。(赵)简子誓曰:“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人臣隶圉免。”《左传·哀公二年》青铜戈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