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的意义及价值教师教育学院孙爱莲印度狼孩•1920年9月19日,在印度加尔各答西面约1000千米的丛林中,发现两个狼哺育的女孩。年长的估计8岁,年幼的一岁半。大概都是在生后半年被狼衔去的。两人回到人类世界后,都在孤儿院里养育,分别取名为卡玛拉与阿玛拉。她们的言语、动作姿势、情绪反应等方面都能看出很明显的狼的生活痕迹。•她们不会说话,发音独特,不是人的声音。不会用手,也不会直立行走,只能依靠两手、两脚或两手、两膝爬行。她们惧怕人,对于狗、猫似乎特别有亲近感,其次中小孩。白天她们一动也不动,一到夜间,到处乱窜,像狼那样嚎叫,人的行为和习惯几乎没有,而具有不完全的狼的习性。•这两个狼孩回到人类社会以后,辛格牧师夫妇俩为使两个狼孩能转变为人,作出了各种各样的尝试。阿拉玛到第2个月,可以发出“波、波”的音,诉说饥饿和口渴了。遗憾的是,回到人间的第11个月,阿玛拉就死去了。卡玛拉在两年后,才会发两个单词(“波、波”和叫牧师夫人“妈”)。4年后掌握了6个单词,第7年学会45个单词。她动作姿势的变化也很缓慢。1年4个月时,只会使用两膝步行。1年7个月后,可以靠支撑两脚站起来。不用支撑的站立,是在2年7个月后;到两脚步行,竟费了5年的时间,但快跑时又会用四肢。经过5年,她能照料孤儿院幼小儿童了。她会为跑腿受到赞扬而高兴,为自己想做的事情(例如解纽扣儿)做不好而哭泣。这些行为表明,卡玛拉正在改变野孩的习性,显示出获得了人的感情和需要进步的样子。大女孩卡玛拉一直活到17岁。但她直到死时还没真正学会说话,智力只相当于3、4岁的孩子。中国也有类似狼孩、猪孩的报道,结果和印度狼孩大致相似。•在大脑结构上,这个狼孩和同龄人没多大差别。一个10岁儿童的大脑在重量和容量上已达成人的95%,脑细胞间的神经纤维发育也接近完成。只是因为狼孩长期脱离人类社会,大脑的功能得不到开发,智力也就低下。•美国教育家大卫.维卡特以处境不利儿童为对象的长达20年的早期教育补偿研究:美国教育家大卫.维卡特以处境不利儿童为对象,研究早期补偿教育能否打破消极的贫穷循环(即童年的贫穷常常会导致学业失败,进而会导致成年期的贫穷如失业、靠救济金生活、单身母亲以及吸毒犯罪等)。他在长达20年的追踪研究中得出结论:早期补偿教育无论对个体还是对社会来说,都有重要和积极的意义。与控制组的幼儿相比较,参加早期补偿教育计划的幼儿,其发展、受教育的程度均高于控制组;他们对学校的态度更积极,更愿意谈论学校,用在家庭作业上的时间更长,在学校的表现更令父母满意;在他们成人后,他们的月收入和结婚组成家庭的人数明显高于控制组,接受政府救济的人数、失业率和犯罪率也明显少于控制组。较成功的打破了贫穷的循环圈。通过综合评价各方面的效益,早期补偿教育投入和产出比例是1:7.16,即在学前期每投入1美元,可对儿童以后的发展产生7美元多的收益。学前教育的意义•学前教育是对胎儿至进入小学前的儿童所进行的教育、组织的活动和施加的影响。它的教育对象包括胎儿、婴儿(0—3岁、幼儿(3—6岁)人的年龄分阶(我国)•婴儿期:0~3岁青年期:18岁—40岁•幼儿期:3~6岁中年期:41—65岁•儿童期:7~11岁老年期:66岁以后•少年期:12~15岁•最近,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新的年龄分段: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岁至59岁为中年人,60岁至74岁为年轻老年人,75岁至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一)学前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儿童身心发展:是指儿童身体、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的过程,包括先天的和后天特性的全部量变和质变。•身体发展包括身体形态方面的成长,如身高、体重、身体的外部形态的变化;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发育;体质的增加和各种运动机能的发展等等。•心理发展包括心理过程各种机能的发展,如感知觉、记忆、注意、思维、想象、情绪情感、意志等,以及个性心理的发展,如能力、性格、气质、兴趣、需要、动机等。•社会性发展表现在个体对社会、群体与他人的态度,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以及社会行为规范的习得等方面。•遗传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遗传素质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儿童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3.遗传素质决定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过程•如腿脚动作的发展,幼儿总是先学会爬,再学会坐,而后学会站立、走和跑;儿童手的动作发展则是先学会抓握,再学会投掷;儿童语言的发展一般要经历发音、单词句、多词句、简单句四个阶段。环境和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1.母体环境对胎儿发展的影响•在母体中,胎儿的营养供应是通过脐带和胎盘的半渗透薄膜从母体的血液系统中吸取的。自胎儿期到出生6个月,脑细胞数量的增长最为迅速。研究表明,由于母亲营养不良,或出生后第一年中营养不良,胎儿的脑细胞数量低于正常数,有时只达到预期数量60%,母亲的营养还影响胎儿出生后智力的发展。有一项实验研究,对营养不良的孕妇,一半人给以营养补助,另一半给以安慰剂,在她们的孩子3岁左右时进行智力测定,给以营养补助的一组,孩子智力平均分数高于另一组(哈勒尔等1955)•孕妇患某些严重疾病时,常会引起流产、早产和死胎,引起胎儿患病或先天缺陷。2.环境和教育(包括早期经验)对新生儿身心成长的影响•美国学者索尔克(Salk)曾进行研究,让实验组102名新生儿听正常心搏声,控制组120名新生儿不听心搏声,4天后,实验组70%的婴儿增加了体重,控制组只有33%婴儿增加体重,实验组新生儿哭泣时间占38%,控制组则占60%。根据分析,听心搏声对新生婴儿的发展之所以有积极作用,是由于新生儿在出生前就熟悉母亲的心搏声,出生后听到心搏声而有安全感。•还有一些研究的实验说明,新生儿有一定的感觉能力,新生儿会随着移动的灯光而转移视线,两三个月的婴儿有深度感觉,出生几小时后就有视觉偏爱,喜欢看人面,能辨别声音差别,能辨别气味。如果提供适宜的丰富刺激,则有利于新生儿的发展。•孤儿院的孩子表现出爱闹事(如脾气暴跺踢)打他人,更依赖大人(要求別人的留意和照顾更散漫和多动)。因此,给新生儿提供一个丰富多变,适宜其生长和发展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研究证明,母亲作为婴儿最亲密的人,在婴儿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早期接触是一种非常愉快的经验,有助于母亲形成对婴儿的情感纽带。试验发现,有过延长接触的母亲与婴儿的关系更为紧密,他们1岁的孩子在生理和智力发展测试中的得分也超过传统做法组的婴儿。3.环境和教育(包括早期经验)对学前儿童的智力、个性和情感的发展有长期影响•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对近千名儿童从出生一直到成年的追踪研究。提出了早期经验与智力发展的科学假设:5岁前是智力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与17岁所达到普通智力水平相比较,在4岁时就有约50%的智力,其余30%的智力是在4~8岁获得的,而后的20%的智力是在8~17岁时获得的。在智力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环境对智力发展的影响最大。儿童入学后学业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经验。•又如心理学家汉特(J.McvHunt)对智力发展、变化的研究结果指出,智力是可以训练和变化的,不是固定的;出生后最初4年的智力发展极为迅速,对儿童以后智力的发展具存决定性影响。环境和教育对学前儿童的个性倾向也有重大影响。人类学家的一些研究也证明,由于各个种族对儿童照料的方式不同,如从小受成人关心的儿童,长大后性格温和,能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态学家从对动物的研究中提出了敏感期,即有机体的潜在能力只有在某一特定时期中提供特定的刺激,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敏感期一般出现在生命的早期。发现印刻现象的洛伦茨正带着他的小鹅向前走劳伦兹研究的“印刻”现象,他成功的让这两只鹅对他产生了印刻,在这两只小鹅心里,他就是“妈妈”返回(一)婴幼儿九大敏感期(蒙台梭利)语言敏感期秩序敏感期感官敏感期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动作敏感期社会规范敏感期书写敏感期阅读敏感期文化敏感期0-6岁2-4岁0-6岁1.5-4岁2-6岁2.5-6岁3.5-4.5岁4.5-5.5岁6-9岁•儿童部分心理发育的关键期1-3岁口语学习关键期4-5岁书面语学习关键期0-4岁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5岁左右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10岁以前外语学习的关键年龄5岁以前音乐学习的关键年龄10岁以前动作机能掌握的关键年龄•学前期是人生发展最快的时期,因而环境和教育的不足所造成的损失将比人生的其他任何一个时期都大。学前期短短6年所造成的损失一般不可挽回,而人生其他年龄阶段所造成的损失往往可以弥补。如解放前,中国一男子被抓到日本做苦役,他逃入森林呆了整整27年,但回到人间后约一个月就恢复了言语能力。4.幼儿教育(包括早期经验)能改变脑组织和保证人体的正常发育18世纪末,意大利解剖学家在解剖动物时发现,受过训练的动物的脑皱壁较多,小脑也比较发达。•动物学家哈罗曾用幼猴做实验,他将幼猴进行隔离饲养,使幼猴不能接触同类,结果这些幼猴学习能力差,性格孤僻,易受惊吓,求偶和交配行为也不正常。人们对波斯猫、苏格兰犬、黑猩猩、老鼠等动物也做过同样的实验,结果均表明,早期经验的缺失对它们的影响终身难以弥补。5.幼儿教育能早期发现并有效减轻缺陷儿的残疾程度,实施纠偏和补偿教育•学前教育机构的系统教育,可以对孩子进行长期系统的追踪观察和对比观察,通过测试尽早发现缺陷儿童。学前教育机构还可以对这些缺陷儿进行矫治和特殊教育,听力训练、视力训练、盲文哑语教育、智力恢复教育等。(二)学前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作用•学前教育有着回报率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芝加哥亲子中心通过追踪研究发现,学前教育是经济收益率最多的阶段。在考虑通胀因素的情况下,对学前教育每投入1美元,15—18年后所获得的收益是7.14美元,其中社会获得的收益是3.85美元,幼儿及其家庭获得的收益是3.29美元。•初学者研究方案的研究结果显示,学前教育的投入收益是1:4。•艾尔密拉的出生前和早期婴儿项目的研究结果显示,学前教育的投入收益是1:5。在高瞻/佩里幼儿教育项目中,研究者在123名低收入贫困黑人中随机抽取了58名儿童(实验组),让他们在3岁和4岁的时候参与接受高质量的学前教育项目,而另外的65名儿童(控制组)没有接受学前教育项目,经过追踪研究发现:优质的学前教育对贫困儿童成年后的学业质量、经济状况、犯罪率减少、妇女就业、家庭质量和健康状况均有积极影响,让儿童终生受益。二、学前教育的性质与功能与任务•(一)学前教育的性质•(1)学前教育的奠基性和教育性••学前教育对于儿童以后的成长与成功,尤其是对于小学教育具有特别有益的影响•学前教育又不完全等同于学校教育。•其一,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对象与学校有较大区别,其教育对象为生长发育和心理特征都处于明显未成熟阶段,没有自我保护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需要依赖成人保护和照料的儿童。•其二,学前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之处是具有保育的性质。幼儿园的特点就在于它是保育与教育并行的机构。••19世纪中叶以后,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来,学前教育逐渐发展成为公众的责任和社会公共事业。根据国际经验,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都将学前教育列入社会公共事业的范畴,视其为公益性或准公益性公共事业。根据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发达程度等因素,有些国家将学前教育作为完全公益性公共事业,其学前教育完全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三)学前教育的准义务性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目标2009年2015年2020年学前教育幼儿在园人数(万人)265835304000学前三年毛入园率(%)50.962.075.0学前一年毛入园率(%)74.090.095.0•(二)学前教育的功能(三)学前教育的任务•幼儿园的保教任务及要求:这一时期的儿童生长速度比以前缓慢;脑的功能虽不断趋向成熟,但仍易疲劳;各种心理过程带有具体形象和不随意的特点,抽象概括和随意的思维刚刚萌发;3、4岁已能掌握全部语音,5、6岁时连贯性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有较大的提高;情感容易激动、变化、外露而不稳定,道德感、美感、理智感开始形成,坚持性、自制力发展较快;个性倾向开始萌芽,逐渐表现出性格、兴趣、能力等方面的个人特点;逐步参加成人的社会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