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语文小说答题方法技巧(2016原题对照)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文学类文本复习小说答题模式与方法技巧2017文学类作品考纲要求1.分析综合C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⑵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D⑴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⑵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⑶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3.探究F⑴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⑵探讨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题类•1人物形象题•2情节结构题•3环境作用(景物描写)题•4主题思想题•5表现手法题•小说出题类型•一、本文某段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1社会环境的作用,•2自然环境的作用•二、概括小说的情节•三情节的作用。•四、情节安排有何技巧好处?•五、小说情节有何特点?•六、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或小说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或刻画人物的方法是什么?请具体分析。•七、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八、文中的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形象)请联系文中具体分析•九、各种描写手法的作用•十、概括文章主旨•十一、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十二、构思的好处小说阅读考查的一般设题角度一、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分析表现手法)二、故事情节及其特点赏析(分析作品结构,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分析表现手法)三、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赏析(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四、小说主题的赏析(概括作品主题)五、对小说社会意义或表达技巧的探究(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注意环境描写】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作用:环境本身①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渲染某中气氛;情节②展开、推动情节发展,为后边写某人做某事或人物某特点作铺垫;人物③烘托人物某种性格,或烘托某种心理;主旨④深化暗示某主旨,或暗示故事的结局。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某中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某中性格的社会基础;③揭示社会何种本质特征,揭示某种主题。1.常见题型•(1)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2)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起到的作用;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1)突出季节特征;(2)表现地域风光;(3)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4)渲染、营造、烘托氛围或气氛;(5)增加或缓和紧张的氛围;(6)奠定感情基调;(7)反映、暗示社会环境;(8)换转或展开情节,推动情节发展;(9)为情节发展作铺垫;(10)前后多次描写,成为行文线索;(11)为下文刻画人物作铺垫;(12)烘托、映衬人物形象;(13)表现人物心理、性格;(14)暗示人物心理转变;(15)象征、暗示人物命运;(16)揭示人物命运的必然性;(17)表达、寄托、象征、暗示、揭示主题;(18)丰富、深化主旨;(19)设置悬念,产生波澜,激发阅读兴趣。示例:【2010年】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那山也正在春时里,半山的松树,半山的草坡,半山的闲石。春阳暖融融的,温意无尽,枯茎里已冒出青青的芽子。•【答题点拨】特点要答出手法特点及景物特点。•参考答案:(1)特点:采用白描(手法特点)手法描写了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景物特点)的景象。(2)作用:衬托罗永才渐趋温暖的心理感受,暗示了人物心理转变,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环境描写技巧(手法)题•环境描写的常见技巧主要有:•1、从描写技巧角度看,有:①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白描(粗笔勾勒,突出特征),细描(精雕细刻、浓墨重彩);②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明暗对比,色彩搭配,渲染、衬托、烘托;③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来描写;④选取某某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描写,即点面结合等等。•2、从写景角度看,有:①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形、声、色角度);②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仰视、俯视、平视;③写景顺序——分层写景(由远及近,由近到远;由高及低,由低及高;由内及外,由外及内等等)。④写景的变换,移步换景。•乌米坐在门旁的石头上,她的身材匀称颀长,白发苍苍。她那布满细小皱纹的脸,已被太阳晒成了棕褐色。层层叠叠的石堆,年久失修的半塌的土屋,在炎热的蓝天衬托下的阿伊——偑特里山的灰色峰顶,以及在太阳照耀下寒光熠熠的大海,所有这一切在老人周围形成了一种肃穆静谧的气氛。在乌米脚下的山坡上,有一些零零落落的村舍。透过果园的绿树丛看去,它们那五颜六色的屋顶,酷似一个被打翻了的颜料箱。从山下不时传来马具的叮当声,还有潮水拍击海岸的沙沙声。偶尔还可以听到聚集在集巿上咖啡馆附近的人们的喧嚷声。在这儿的山顶上是一片宁静,只有淙淙的溪水,伴随着还在六年前已经开始了的乌米的幽思漫漫的歌声。示例:【2008年】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写所采用的手法,并简析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参考答案:(1)手法:①衬托(以动写静,以景衬人);②分层写景,远近高低结合。•(2)作用:①烘托出肃穆静谧的气氛;②突出乌米孤独无助的处境;③暗示人物的命运。例题(2009)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文中画线句子的景物描写进行赏析。•远岸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更加似雪如金,近岸海棠正在盛期,粉嘟嘟的花朵挤满枝头,好不热闹。•参考答案:①运用比喻,描绘丁香、连翘在灯光下晶莹璀璨的艳丽之美;②运用比拟(或“拟人”),形容海棠盛开时争奇斗艳的勃勃生机。(2016)8.作者描绘了八十年代中期游湖所见景色,用意是(3分)•【答案】•①同眼前所见形成强烈对比,巨大的反差能给读者心灵造成震撼;•②很好地印证了文章的开头,使开头的比喻更真切,更有说服力;•③抒发作者内心的感情,更好地表现作品的主旨【第二部分情节类题型】•一、情节梳理题•(一)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小说故事情节的梳理概括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即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寻找贯穿小说的线索;•3、抓住小说中的重要场面、重要事件(二)这类题型的提问形式主要有:••1、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或梳理小说的脉络。•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3、概括小说某一环节的内容(如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4、简要概括人物、事件变化的过程。•5、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例题1、2010年广东卷《面包》: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参考答案:①妻子发现丈夫凌晨在厨房;②妻子仔细观察后发现丈夫偷面包;•③厨房对话中,妻子没有揭穿丈夫的谎言;•④第二天妻子找借口把自己的面包匀给丈夫。•例题3、2011年安徽卷《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参考答案:做好鸟笼——拒卖鸟笼给老大夫——送鸟笼给彼贝——台球房醉酒•注意:5、这篇小说的情节是如何展开的?请概括回答。•这种提问形式在答题格式上与前四种是不同的,很容易误解为“概括小说的情节”,因此遇到此类题时要特别注意辨析。•这类提问形式的完整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①正确指出小说的线索;②正确指出小说展开故事情节的方式;③分条分点概括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当然,“分条分点概括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这一步需要根据题目的具体要求作恰当的取舍•例如2009年高考四川卷小说阅读《想象》第15题: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展开的?请概括回答。•参考答案:以“想象”为线索,以心理活动描写为主要方式来展开故事情节。二、情节作用题•(一)这类题型主要考查对情节作用的概括、分析、鉴赏能力,提问形式主要有:•1、文章开头/中间/结尾写某某情节,有什么作用?•2、某情节对全文情节的展开有什么作用?•3、小说写某某情节,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考虑:••1、从情节与小说环境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突出(烘托、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使环境更具典型性等;•2、从情节与其他情节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线索,铺垫,照应,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对比,衬托,承上启下等;•3、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塑造了„„的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或精神,刻画了人物„„的心理,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实等;•4、从情节与小说主题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揭示(表达、寄托、暗示)了„„的主题,深化主题,突出主题,丰富主题等;•5、从情节与读者感受的关系角度考虑,常用术语:设置悬念,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吸引读者注意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读者思考等•这类题型的规范的答题格式一般为:作用点+体现点。•所谓“作用点”是指作用是什么,一般要用术语来答;所谓“体现点”是指这个作用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例题2011年高考安徽卷小说阅读《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第14题: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参考答案:1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醉酒的行为使读者对勤劳、纯朴、善良的巴尔塔萨有了更深的认识,发现他还有爱面子、冲动等性格特点,认识到巴尔塔萨性格的复杂性。2使情节更为曲折。做好鸟笼期待出手却拒绝卖出鸟笼,想卖高价却无偿送出鸟笼,这样的情节已曲折生动;“醉酒”让主人公欠下债务,狼狈不堪,使情节再生波澜,引人入胜。3使主题更加丰富。为满足一个孩子的快乐送出鸟笼,体现了主人公的善良本性,弘扬了善与爱的主题;从来没喝过酒却喝得酩酊大醉,表现出这个小人物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种种无奈,反映出人们的良好愿望与现实生活之间常常存在着矛盾。4使环境更具典型性。小说中共有三个场景:巴尔塔萨家赏鸟笼,蒙铁尔家送鸟笼和台球房醉酒。台球房是唯一的公共场所,醉酒情节把场景从家庭空间移到社会空间,集中展示了社会下层百姓真实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情节结构安排(情节运行方式)情节运行方式:•(1)基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2)设置悬念(3)埋下伏笔(4)铺垫照应(5)摇摆:一波三折。情节跌宕起伏,曲折生动。(6)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出乎意料”说明情节发生突转,“情理之中”说明前文有伏笔、铺垫、照应。提问形式主要有:•1、小说关于某某情节安排很有特色,请作简要分析。•2、小说在情节构思上的艺术特色有哪些?请结合文本分析。•3、本文情节“构思精巧,扣人心弦”,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析这一特点。•4、请简要赏析某某情节。情节安排的技巧•1、就全文看:一波三折。作用: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或是设置线索(双线索),贯穿全文,使复杂的情节条理清晰;•2、就开头结尾看:首尾呼应。作用:使小说结构紧密完整;•3、就开头看:A、倒叙式。作用:制造悬念,引人入胜;B、设疑式。作用: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引出下文情节,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的主题;C、写景式。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烘托人物心情;•4、就结尾看:A、出人意料式结局(突转式结局/欧·亨利式结尾)。作用: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生波澜;与前文的伏笔、铺垫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更好地突出、深化主题;B、令人伤感的悲剧式结局。作用: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更好地突出、深化主题;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C、令人喜悦的大团圆式结局。作用: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美好人性,反映出人类追求美好的愿望;D、留白式结局。作用:故事情节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能更好地深化主题。•5、其他技巧特点,如误会、巧合、伏笔、照应、悬念、铺垫、对比、衬托、先抑后扬、先扬后抑等。•另一类提问形式主要有:•1、小说关于某某情节安排很有特色,请作简要分析。•2、小说在情节构思上的艺术特色有哪些?请结合文本分析。•3、本

1 / 7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