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年龄和关键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列尼博格的语言习得关键期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关键期关键期和年龄效应关键期和内隐学习4123关键期假说在语言教学上的意义56关键期和非本族性2一、列尼博格的语言习得关键期1、语言习得关键期的概念。关键期的概念来源于生物学,它是指个体发展过程中环境影响能起最大作用的时期。关键期中,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个体行为的习得特别容易,发展特别迅速。大量的事实证明,生物体在某种行为形成中确实存在着关键期。例如Gould(1987)对白冠雀的研究表明,成年雄雀的叫声中含有某些特定的音符,这种音符能自动触发雄雏雀脑中的收录装置,雄雏雀只有出生后的40—50天内听到成年雄雀的叫声,日后才会鸣叫。过了这段时间,即使听到成年雄雀的叫声,也不会鸣叫。在本例中,出生后的40—50天就是雄雏雀发展鸣叫行为的关键期。3那么语言习得是否也有类似的关键期?其作用是否也如在动物某种行为形成中那么明显呢?美国心理学家列尼博格(Lenneberg,1967)首先提出了语言习得关键期的概念。他认为确实存在着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由于生理因素的作用,语言的习得最为容易,超过这段时间,语言的习得能力就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4列尼博格提出语言习得关键期的概念后,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后来大量的研究报告证明语言习得确实存在着一定关键期,但是对关键期的时间问题并没有达成完全一致的意见。列尼博格认为语言习得的关键期是从2岁到青春期(12或13岁)的这段时间。克拉申(Krashen,1973)认为,5岁是语言潜能发展的高峰期。Bates(1993)认为,在5岁之前,儿童从语言障碍中恢复的可能性最大。尽管意见不一致,但综合各种意见可以看出,语言习得的关键期一般是指从出生到青春期前的这段时间,其中1—5岁较为关键。在关键期内,通过接触自然的语言环境以及与语言环境的相互作用,儿童会自然学会语言,而错过了关键期,语言学习的效率会大大降低。52、语言习得关键期的证据语言习得关键期的证据主要来自三个方面:第一、来自于脑损伤与语言恢复关系的研究。语言活动具有着非常复杂的脑机制,它和大脑不同部位的功能密切相关。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有左半球(对于多数人来说)额叶的布洛卡区、颞上回的威尔尼克区和顶枕叶角回等。这些地方的损伤,都可以引起一定程度的失语症。6列尼博格比较了成年失语者与儿童失语者语言恢复的情况。发现,成年失语者和儿童失语者无论在语言恢复的程度和语言恢复的速度上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即儿童较成年人语言恢复的程度要高,恢复的速度要快,儿童较成年人更有可能完全恢复。7列尼博格用大脑语言功能偏侧化的观点对上述现象进行了解释。他认为,在儿童出生的前两年大脑两半球发展语言的潜力是均等的,因此由左右任何半球损伤导致的语言障碍都可以由未损伤半球的功能来弥补。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语言功能越来越偏侧化于左半球,左半球成为语言的优势半球,到青春期之后这种偏侧化的过程基本完成。由于上述原因,就使得脑损伤发生的年龄越早,语言恢复的可能性越大,恢复的速度也越快。而成年后发生脑损伤,语言恢复的可能性非常小。8列尼博格还注意到,那些先天愚钝的儿童,在14岁之前接受语言训练,也会取得一定程度的语言进步,他们具有少量的词汇,能执行一定的口语指令,但14岁之后,再进行语言训练,却没有任何的进步。这说明,非外部原因导致大脑结构性损伤的人过了青春期,语言学习的能力也丧失了。9列尼博格通过脑损伤与语言恢复关系的研究,间接地为语言关键期的概念提供了证据,但有人认为,他的研究只是针对大脑损伤的被试而言的,而且这些研究只说明非语言区的大脑,在语言区大脑损伤后有可能起到替代的作用,以及在不同年龄这种替代作用的大小可能不同。关于正常人为什么存在语言发展关键期,列尼博格并没有提供直接的证据。而且后来有研究表明,在儿童出生后,左半球就可能是语言加工的优势半球。10第二、来自于语言环境受到剥夺的儿童语言行为的研究。支持语言习得关键期的最直接证据,来自于一些特殊儿童语言行为的研究。这些儿童的大脑并没有损伤,但是在语言发展的早期,由于剥夺了语言环境,致使后来语言的发展受到不可逆转的损伤。11在70年代初,美国曾发生了一起罕见的虐待儿童案件。一位叫吉妮(Genie)的女孩,在其出生20个月后,被其暴虐的父亲囚禁在小屋中达12年之久。这期间,她既听不到声音,也看不到电视,而且只要她发出任何声音,便遭到父亲的毒打。她由盲人的母亲定时喂饭,她的母亲由于惧怕丈夫,很少与吉妮交谈。吉妮直到13岁时才被人发现,这时她完全不能说话。后来语言专家对其进行了长达7年之久的认真细致的语言训练,但是她的语言表达远比同龄儿童差。她不会使用冠词、代名词、助动词、动词时态等,说出的句子仍是语法错误的句子(Curtiss,1977)。12一些生来就丧失听力的儿童,他们平时通过手势语与父母交流,也受到父母很好的情感关怀,因此这些儿童认知和情感发展的环境是正常的,如果这些儿童在听力恢复后,在青春期之后语言的学习仍存在很大的困难,那么这就说明他们是由于错过了语言习得的关键期造成的,而不是由其它认知、情感缺陷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13Grimshaw(1998)等人的一项研究中,报告了一位名为E.M的聋人儿童语言学习的情况。E.M是一位19岁的墨西哥男孩,由于先天的疾病,他生来丧失听力。E.M.在家里与语言正常的父母用手势语进行交流,15岁那年安装了助听器,使得他能够听到他人的谈话。之后E.M.在家里开始学习西班牙语。研究者对E.M.进行了语言产生和语言理解两方面的测试。结果发现,在使用助听器的34个月后,E.M.口语发音仍有很大的困难。当要求他描绘一个熟悉的卡通片时,他只能说出一个词—Gat(猫),能写出一些简单的词汇。在使用助听器的48个月后,E.M.的交流仍然主要依靠手势语,不能单独使用口语,而且说出口语的平均长度少于2个词。在语言理解方面,发现在E.M.使用助听器34个月后,在词汇、句子的理解方面,与使用助听器8个月时,没有显著差异。14这项研究说明,生来听力丧失的儿童在青春期后语言学习的困难并不是由于这些个体在认知和情感方面的缺陷造成的,而可能是由于错过语言习得的关键期的结果。这一研究进一步支持了列尼博格提出的关键期的假设。15需要强调的是,列尼博格讨论的是母语习得。正常情况下,母语习得总会发生。不过,他也谈到了关键期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在回答“语言学习上的时间限制是不是适用于其他类型的学习”这个问题时,列尼博格指出,有些技能在青春期后学习效果更佳。(课本P51)他的看法是(1)母语习得仅仅通过接触就能自动进行,青春期后的第二语言习得不是这样;(2)青春期后能够学会用外语交流,是因为“自然语言在很多方面彼此相似,青春期后语言技能的基质仍然存在”。16二、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关键期对于母语习得中存在关键期的问题,大多数学者都表示赞同。但是,在将母语习得中的关键期假说运用到第二语言习得领域时,却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斯科威尔(Scovel,2001)认为,关键期是第二语言习得中争议最大的问题,在具体的年龄期限、受影响的语言领域及关键期的形成原因等方面,都有很多不同看法,根本不相信有关键期的学者也不少。17简单地说,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关于关键期假说有三种立场(Scovel,2001)。(一)、存在关键期,但只限于语音方面。斯科威尔认为,这是自列尼博格以来关键期假说的传统立场,他自己也一直持此看法。按照这一立场,由于神经和生物原因,12岁之前,只要条件具备,任何人都可以学会任何一种语言并达到母语者的水平;但是,12岁之后,即使具备最好的条件,语言学习也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一定程度的外国口音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尽管在其他方面,可以接近或达到母语者的水平。18不过,关于语音习得的关键期,学者们的看法并不一致。根据辛格顿(2005)的综述,语音习得关键期的结束时间,有的学者认为是出生后不久,有的认为是1岁,还有学者认为是6岁、9岁及12岁等等。19(二)、不但语音方面存在关键期,词汇、语法方面也同样如此。按照朗(Long,2005)的表述,他自己的关键期假说包括以下内容:首先,在形态和句法学习的早期阶段,成人的习得速度比儿童快,大龄儿童的习得速度比小龄儿童快。但儿童时期开始学习的人(早学者)最终会超过成人时期开始学习的人(晚学者)。其次,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如果不在6岁前开始接触外语,就不可能获得跟母语者一样的口音;对于其他人来说,这个时间是12岁。词汇和搭配方面也有敏感期。对于某些人,这个敏感期到6岁结束,对于其他人,结束时间大约是15岁。20支持这一立场的研究中较典型的是约翰逊(Johnson,1989)等人的研究。他们研究了母语为朝鲜语和汉语的被试,在英语的环境下对英语语法的掌握情况。这些被试到达美国的时间从3岁到39岁不等。在实验中,被试被分成两组,一组是15岁之前到达美国的;另一组是17岁之后到达美国的。两组被试平均在美国已生活了9年。被试的任务是判断口语句子是否符合语法。结果发现,到达美国的年龄越早,语法掌握的程度越好,其中3—7岁到美国的儿童能够获得如同本土美国人一样流畅的英语。8岁之后到美国的被试,测验成绩开始下降。总的来看,学习英语的年龄越晚,学习者对英语语法的掌握程度越差,但成绩下降的趋势是平缓的。21Johnson等人的研究说明,英语语法学习存在着一定的关键年龄,其中8岁之前学习英语者的成绩最好,但过了一定的关键年龄,并不是语言的学习完全不可能,只是学习的效果不如关键期内学习的效果好。22(三)、没有关键期,语音方面也没有。课本P53实验:对89名英语为第二语言的高水平学习者的调查。Snow(1978)等人对关键期假说作了深入的研究。他们以母语为英语的荷兰语习得者作为实验对象,对他们在自然语言环境下的语言习得进行纵向研究。结果发现,12岁至15岁的实验对象和成人实验对象,其荷兰语的掌握在最初几个月最快,而在学习了一年以后,8岁至10岁,12岁至15岁的实验对象荷兰语掌握的最好,而3岁至5岁的儿童在所有的测验中成绩最差。他们的研究结果否定了关键期的存在。23他们认为研究结果反倒支持了以下两个假设:1)大脑优势从出生至5岁时便确定下来(Krashen1973);2)大脑优势与生俱有,对于侧化发展的观察仅仅是各种心理测试中儿童使用语言策略倾向不断随年龄而增长的人为结果而已(Kinsbourne1975)。神经心理学研究也进一步表明,侧化早在青春期之前就已完成,有的侧化可能在3岁时就已完成。而且大脑结构的不对称性在人一出生时就存在。事实上,我们也发现很小的婴儿就有大脑功能上的不对称现象,例如,婴儿喜欢向右转或用右手拿东西,两耳对不同的信号呈现出不同的优势等。这些优势也自然反映在言语的支配方面。24事实上,人类大脑中的神经可塑性并不像语言临界期理论陈述的那样突然发生,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变化的过程,有的人可能在青春期之前,有的人可能在青春期之后完成。后来许多研究者采取了折中的做法提出了一种称为语音敏感期(sensitiveperiod)的假说(Flege,1999)。根据这一理论,许多语言技能在发展的某一阶段较别的阶段更容易,而有些语言技能,尽管不太容易,但要到语言临界期过后方能获得。这种理论强调在语言发展过程中不是只有一个关键期,而是多个关键期,Spolsky(2000:96)在回顾了有关的文献后总结说:即使是在语音方面,年龄也只是获得地道口音的一个偏爱条件(preferencerule),还不是必要条件。25综合第二语言学习关键期的研究,不难看出,第二语言的学习是否具有关键期目前是有争论的。而且与母语学习的关键期相比,第二语言学习的关键期的作用可能相对弱些,因为诸多事实表明,成年人同样可以学好第二语言,而且在词汇学习等方面成人可能更具有学习的优势。26三、语言习得关键期研究的主要结果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尽管目前有关语言习得关键期的研究存在着一定的分歧,但总结诸多研究结果,下列观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支持。1、语言习得过程在婴

1 / 5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