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 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之一:文字学知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语言学主讲教师:邢永革语言文化学院导入:语言在当代的重要性经济全球化需要语言交流第二语言教学;适应第二语言教学需要的应用语言学。民族独立运动推动了语言学的发展一位早期的犹太复国主义奠基人斯摩梭金(1840-1884)曾说过:“你问我,一种死亡的语言(希伯莱语)有什么用,我要告诉你,它赋予我们荣誉,给予我们力量,把我们团结成一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在追求永存,每一个被征服的民族在期盼独立的那一天。如今我们既没有纪念丰碑,也没有国家,希伯莱语就是我们古代光辉残留下来的唯一遗迹。”在西方发达国家,语言与国家、民族的关系日渐被关注法国总统希拉克出席在布鲁塞尔举行的欧盟首脑会议时,因不满一名法国商界领袖在会上讲英语而愤然离场。2013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语言与国家安全”研究取得进展。2011年4月,国家语委与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在江苏扬州联合举办了“语言与国家的安全和发展”论坛。随后,组织学者开展“语言与国家安全”专题研究,2013年取得重要进展。国家社科基金支持国家外语人才资源动态数据库建设,积极服务国家语言安全,取得阶段性成果。《语言与国家》读本定稿。医患矛盾中的语言问题引起关注。近年医患纠纷时有发生,一些医患矛盾与冲突带来了严重后果。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冲突中的很大因素是语言沟通问题。要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语言服务意识,营造良好就医环境,增进医患双方的理解与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第一讲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第二讲中国语言学的发展历史第三讲语言学与中医古籍研究第一讲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本讲主要内容:一、中国语言学与传统语言学二、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一)文字学知识(二)音韵学知识(三)训诂学知识一、中国语言学与传统语言学(一)中国语言学和中国语言学史中国语言通常指汉语。1.中国语言学是指研究汉语及其发展演变的学问,包括对汉字、汉语音韵、汉语语法、甚至汉语修辞等方面的研究。2.中国语言学史研究的对象是中国语言学发展的历史,即研究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家、语言学著作和各个历史时期的语言学。第一讲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一、中国语言学与传统语言学中国语言学包括古代语言学和现代语言学。古代语言学,一般称之为传统语言学(也有学者认为是古典语文学),包括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现代语言学除包括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等传统的学科外,还包括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方言学、民族语言学、汉语史、普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现代语言学学科。第一讲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一、中国语言学与传统语言学(二)传统语言学传统语言学,过去称之为“小学”。1.“小学”涵义的变化古代“小学”的含义比较复杂。章太炎《国学概论•小学略说》:“小学二字,说解歧异。汉儒指文字之学为小学。《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九数。六书者,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也。’而宋人往往以洒扫、应对、进退为小学。”第一讲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周代:初级学校西周时期:《大戴礼记》:“及太子少长,知妃色,则入于小学。小学者,所学之宫也。”又《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可见,“小学”是指初级学校,即八岁以上幼童读书的学校。周代教育制度中,八岁入小学,老师教他们六书。许慎《说文解字》云:“《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周代小学教“六书”,也就是进行识字教育。(书即书写、识字。识字是小学里的事情,所以后来人们把识字的学问称为“小学”。)第一讲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汉代:字书;语言文字之学在汉代,“小学”这个概念产生了新的意义。识字成为专门学问,“小学”也就成为一门“学科”——文字学的意思。《汉书·艺文志》中“小学”自成一类,“小学类”只收字书。《艺文志》说:“凡小学十家,三十五篇。”“小学”已成为一“家”之言,其内容全都是童蒙识字课本。可见汉代“小学”指童蒙识字课本,也即语言文字方面的学问。小学附庸于经学,以经学为大学,故称语言文字之学为小学。汉代所说的“小学”实际上只限于文字学,它的具体内容包括解释文字的形体结构,“通知古今文字”,以及“正读”字音等。第一讲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唐宋以后:研究文字、训诂、音韵的学问在《隋书·经籍志》中,“小学”这个概念又进一步扩大。其内容除字书之外,还包括训诂、音韵等方面的著作。《旧唐书·经籍志》把《尔雅》、《小尔雅》、《方言》、《释名》等一系列训诂书全部列进“小学”一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把“小学”分为训诂、字书和韵书三类。从此,“小学”的基本内容确立下来,即通常所说的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也就是古代语言学。第一讲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2.小结“小学”就是我国古代语言学(或传统语言学),研究对象是文字。因为每个文字具有三个部分:字形、字义、字音,所以传统“小学”分为三门: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文字学研究文字的形体结构——字形训诂学研究文字的意义——字义音韵学研究语音——字音读书必先识字,掌握字形、字音、字义,学会使用。古代语言学是为经学服务的,是经学的附庸,识字为明经,明经为了致用。清末章太炎认为“小学”之名不确切,主张改为“语言文字之学”,这标志着现代语言学的开始,而章太炎先生则被公认为“语言文字之学”的开山大师。第一讲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阅读书目二、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一)文字学知识1.汉字的起源、形成与发展2.汉字的形体演变3.汉字的构造第一讲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1.汉字的起源、形成与发展(1)汉字的起源汉字──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独立产生的,它和埃及圣书字、古代苏美尔的楔形文字、美洲的玛雅文字等,同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关于汉字的起源,有结绳说、仓颉造字说、八卦说、图画说和契刻说等。第一讲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有关汉字起源的记载和传说结绳说《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说文解字•叙》:“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百工以乂,万品以察。”《庄子•胠箧》:“昔者容成氏、大庭氏、伯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畜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牺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可见上古有很长一段时间都用结绳记事,神农氏是使用结绳的最后时代。第一讲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至于怎样打结记事,唐人孔颖达在《周易正义》中引述东汉人郑玄的话说:“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李鼎祚《周易集解》引述《九家易》的解释为:“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我国怒族正是大事用大结、小事用小结;独龙族远行借结绳计算日子;秘鲁印第安人的结绳记事更是达到比较复杂的程度。用实物表示信息的方法极其丰富多彩,除了结绳,还有结珠、编贝、讯木、堆土等等。第一讲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仓颉造字说仓颉造字说在古书中多有记载。《吕氏春秋•君守》:“奚仲作车,苍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韩非子•五蠹》:“古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厶,背厶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仓颉固已知之矣。”李斯《仓颉篇》是秦统一文字时所用的课本,第一句就是:“仓颉作书,以教后诣。”《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把前人传说吸收后加以整理,正式写入早期汉字史的是东汉的许慎。《说文解字•叙》:“及神农氏结绳为治而统其事,庶业其繁,饰伪萌生。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又说:“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第一讲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相传仓颉是黄帝的史官,是古代整理文字的一个代表人。他所处的年代约为公元前26世纪。《荀子•解蔽篇》说:“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指出:“在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口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官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中国文字的由来,恐怕也逃不出这例子。”汉字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应是与文字有密切关系的巫史。甲骨文“史”作史史,指书写、收藏簿书的官,后来分化为“史”、“吏”、“事”三个字。第一讲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八卦说宋人郑樵在《通志•六书略》中说:“文字便从不便衡,坎、离、坤,衡卦也,以之为字则必从。故‘’必从而后成‘水’,‘’必从而后成‘火’,‘’必从而后成‘巛’。”(便:便于;方便。从:即“纵”,纵书。衡:通“横”,横书。坎:八卦名,卦画为“”,表示水。离:八卦名,卦画为“”,表示“火”。坤:八卦名,卦画为“”,表示地。巛:古“川”字,借为“坤”字)。今人罗君惕在《六书说》一文中认为:“结绳与文字没有什么关系,而八卦与文字的关系则很密切。如八卦的阳爻作‘一’,即演变为‘一’字;两个阳爻作‘’,即演变为‘二’字;乾卦作‘’,即演变为‘三’字;坎卦作‘’,即演变为‘(水)’字。”罗君惕认为:“一”、“二”、“三”、“水”四字起源于八卦中的阳爻、乾卦和坎卦。八卦和六十四卦,卦爻符号单纯而有限,不可能演化出众多的汉字,但也不排除个别汉字来源于爻象的可能性。现在已经证实,甲骨文、金文中确实有这类八卦符号。第一讲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艮为山,兑为泽,坎为水,离为火。第一讲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契刻说刻契,是在竹、木等材料上刻上各种痕迹和记号,用以记事或帮助记忆。《易•系辞》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隋书•突厥传》记载突厥“无文字,刻木为契。”《列子•说符》:“宋人有游于道得人遗契者,归而藏之,密数其齿,告邻人曰:吾富可待矣。”我国傈僳族解放初期曾刻木送给中央调查团,图如:│││○×│││意思是:你们来的三个人(│││),月亮圆时(○)和我们相遇了(×),送上三包土产,请分送大中小三位领导(│││)。第一讲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契刻说云南省博物馆曾收藏有侗族的一根传代木刻,木头两侧刻有许多缺口,每一缺口代表着一件事情,以刻口的深浅表示事情的大小。据说每年在吃新米的时候,便拿出这块刻木,由一位长者叙述每一刻口代表的事件,人们借此得知本村的历史和其他各种事情。第一讲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契刻的目的主要是用来记录数目。东汉刘熙在《释名·释书契》中说:“契,刻也,刻识其数也。”右图是在甘肃省西宁县周家寨出土的仰韶期遗址的骨契图形。第一讲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图画说汉字起源于图画,已经为学术界普遍接受。唐兰先生在《中国文字学》中说:“文字的产生,本是很自然的,几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已经有很好的绘画,这些画大抵是动物和人像,这是文字的前驱。”很早以前,古人就已经有了“书画同源”的观念。宋代郑樵《通志•六画略》中说:“书与画同出。”(“书”即字)汉字是从图画发展来的。逐渐失去图画的性质,逐渐发展符号性质的过程,就是汉字产生的过程。甲骨文、金文中的图形文字,书写逼真,与图画几乎没有多大差别,这些显然是在图画的基础上简化而成的。第一讲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汉字虽然起源于图画,但是图画并不等于汉字,只有当图画具有了一定的读音和含义时,才能成为汉字。“文字本于图画,最初的文字是可以读出来的图画,但图画却不一定都能读。后来,文字跟图画渐渐分歧,差别逐渐显著,文字不再是图画的,而是书写的。而书写的技术不需要逼真的描绘,只要把特点写出来,大致不错,使人能认识就够了。”(唐兰《中国文字学》)这就形成了原始的文字。第一讲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北美印第安人《大湖石画》第一讲语言学基础知识介绍奥基布娃情书早期文字的形体与图画契刻的确相当接近,如埃及圣书字:⊙太阳,燕子,战士,飞,眼睛。玛雅文:啄木鸟,金字塔。克里特石刻文:山,牛,鱼。这种描绘实物的逼真性在我国的甲骨文、金文中表现得更为充分。例如:第一讲语言

1 / 10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