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社会老年学理论第一节1961年之前的社会老年学理论很多早期的社会老年学研究围绕着“适应”这一概念,提出了关于角色和活动的一系列观点。但这时并没有称之为理论,只是在后来才被称为理论的。这些关于适应的理论主要关注个人和个人特点,以及社会对正在衰老的个人的要求和期望,因为衰老被认为是因晚年角色变化而面临的适应问题。一、角色理论每个人在一生中都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这些角色给个人确定和描绘了一种社会属性,是自我概念的基础。这些角色通常连续排列着,每个角色都和一定的年龄或生命阶段有联系。在大多数社会里,年代年龄被用来决定进入各种位置的资格,用来评估不同角色的适宜性以及形成不同社会环境下人们的期望。年龄不仅改变人们期望的角色,也改变人们期望的扮演角色的方式。个人适应衰老的好坏取决于这个人接受晚年角色变化的好坏程度。年龄规范——对与年龄相关的能力和限度的假设,即认为一定年龄的人能够以及应该做一些什么事情,它帮助人们启动或停止年代年龄可以扮演的角色。每个人都会遵从一些与特点年龄相适应的行为规范,社会的时钟就内化于每个人的内心,年龄规范就会把人们控制在时间轨道上。随着社会的转变,年龄规范也在经历着一些变化。大多数人自己的父母自己男人的最佳结婚年龄女人的最佳结婚年龄应该当上祖父母的年龄男人在事业上应该稳定的年龄女人在事业上应该稳定的年龄应该准备退休的年龄男人已有所成就的年龄女人已有所成就的年龄年龄标准化期望以5岁年龄组为范围,填写你认为的对于多数人、自己的父母、自己关于以下问题的看法。如果你对这三类人的回答有差异,则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每个社会都通过社会化来传播年龄规范,这种社会化是一个终身的过程,每个人要学习扮演新的角色、适应角色的变化、放弃旧角色、学习与年龄相符的“社会时钟”,这样才能够融入社会。对老年人来说,应该适应与老年相关的新角色,同时要学会适应角色的丧失,以及角色中断即一个年龄上学到的东西在下一个生命阶段失去作用或带来冲突。虽然,在当今社会依然存在一些规范角色观念,例如在传媒和公共领域的崇尚年轻。但是,随着老年人口的显著增加以及社会的发展,现在的老年人已经比以往的老人得到更多的社会角色,并拥有更多可替代的角色;而且社会也开始认识到衰老不一定就意味着要依赖他人。老年人的规范角色打开杂志和网络,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广告、新闻和文章中是如何勾画老年人的。在这些印刷媒体上,老年人的角色是什么?这些角色多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这些印象与你对衰老的看法是一致的还是矛盾的?鼓励你们学会以批判的眼光去看媒体对老年人角色的勾画。角色理论对社会工作的启示——对于角色转换和适应问题,要帮助老人正确认识角色转换的客观性,帮助寻找和适应新的角色,以确立正面/积极的自我认知,适应衰老。二、活动理论1、基本假设老年人的社会角色丧失越多,参与的活动就越少;老年人的自我认知需要在社会活动中形成和证明;自我认知的稳定性源于角色稳定;自我认知越清楚,生活满意度越高。2、主要观点:老年人应该通过新的参与来改善由于社会角色中断引发的情绪低落,用新的角色取代因丧偶或退休而失去的角色,在新的社会参与中认识自我,把自身与社会的距离缩小到最低程度,从而获得较高的生活满意度。实证支持——美国堪萨斯城成人研究发现,适应的好的老年人都有多样的生产角色,例如通过做志愿者,参与各种休闲组织来获得与年龄相称的替代角色。老年人越活跃,生活满意度就越高,就越有正面的自我形象和调整能力。3、局限性:以个人活动水平高低来判断生活满意度,健康、收入、人际关系都是等社会参与程度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不能有效解释个性在参与活动中的作用。对社会工作的启示——改变老人精神状态方法之一就是让老人重新认识自我,不仅要鼓励老人积极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活动,也要为老人参与社会创造条件。第二节第一次理论转变一、脱离理论——《逐渐衰老》,1961年脱离理论是社会老年学的第一个完整、明确、跨学科的理论,它的发展代表了一个重要时机——社会老年学理论凭借自己的实力首次被看作是科学活动的一种形式,与政策、实际应用脱了钩。所有社会都需要通过有秩序的途径将权力从老年人那里转向年轻人,于是,社会通过脱离或者与社会隔绝这些制度化的方式来解决衰老问题。因此,老年人减少活动的程度、寻找更为消极的角色、减少与他人的交往频率、专注内心生活等脱离行为被看做是一种适应行为,帮助老年人在适应以往角色丢失的同时,维持一种自我价值。1、主要观点:老年人身体衰弱,形成脱离社会的生理基础;老年人的脱离过程可能由自己启动,也可能由社会启动(排挤、歧视、强制退休);老年人的脱离有利于晚年生活,也有利于社会的继承;老年人的脱离过程具有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2、局限性:没能解释一些老人为何没有脱离社会、或未按照日程脱离、或脱离后又重新融入社会生活;忽略社会脱离的两种不同形式:社会脱离(脱离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和心理脱离;主观性太强,没有考虑社会和老年人本身对于脱离持何种看法,脱离意味着什么。脱离理论对社会工作的启示:每个人脱离社会的程度不一样,尤其个性的不同使每个人适应衰老过程不同。人际关系密切、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老人比独处老人身心健康、生活满意度较高;现代社会提倡终生学习、终生发展、促进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已成为世界潮流,所以应重新评估老年人脱离社会的利与弊。二、连续性理论1、主要观点*随着年龄的增加,每个人都试图维持一种协调的行为模式,用类似的角色替代失去的角色,保持着适应环境的独特方式。也就是说,人们随年龄的变化不是显著的,个性在整个成年生活中基本相似,保持着连续性。1、主要观点个性和生活方式的连续性包括两个方面:内部连续性:能够保持主见、秉性、世界观、价值观、性格、知识和技能等,能使人们维持自我控制力,维持自尊;外部连续性:对以往生存环境的记忆,保持社会角色、活动、社会关系、生活环境的认知。1、主要观点老年人对生活是否满意取决于目前的活动或生活方式与个人的一生经历是否一致。如果在老年期能保持中年时代个性和生活方式,那么将有一个幸福的晚年,也就能够成功和正常的变老。2、局限性忽略外部因素对个性改变的作用及对衰老过程的影响(不拘泥于固定生活模式、能随环境变化而不断改变生活方式的人生活满意度高),脱离环境因素孤立用个性阐释老化的差异不全面;用生命历程早期阶段的个性特征来衡量晚年生活满意度,过分强调了连续性而忽视了个性的自我发展。很难对其进行经验主义的检验。第三节其他的理论观点符号互动作用理论老年亚文化理论年龄分层理论社会交换理论政治经济学理论一、符号互动理论——探讨了环境、个体及相互作用对老龄化的影响。1、主要观点——老年人生活的环境、个体以及二者相互作用影响着衰老过程。特定环境中关于老年人的社会规范和期望、老年人的资源以及二者的一致性程度决定了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和衰老程度。因此,衰老过程中出现的精神不振或从退出社会活动的现象并不是不可避免的,而是个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下出现的可能结果。符号互动理论对社工的启示:衰老带来的情绪低落和脱离社会不是不可避免的,可以通过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改变。我们要调整社会环境,使之更多为老人提供选择机会;协助老人以积极态度参与社会互动,减少“年龄”这个符号给自身带来的消极影响。标签理论——符号互动理论衍生而来——人们在所处社会环境中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交往和互动来认识自我。人们会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判、态度来思考自己,形成自我概念。——社会交往与互动模式的基本原则小代价换大回报,而老人资源减少就影响交往模式,影响自我概念形成。符号互动理论对社会工作的启示:——一些所谓老年人问题实际上是由心理暗示所产生的负面连锁反应;助人过程中要给与老人充分的自主权,协助老人增强信心和提升能力。一、老年亚文化理论1、主要观点——同一领域内成员之间的交往超出和其他领域成员的交往,就会形成一个亚文化群。老年人通过彼此交往与互动认识到共同利益,当老年群体和其他年龄群体交往时,就会显示出亚文化的特征。彰显老年人共同特征的老年亚文化是其重新融入社会的最好方式。老年亚文化群的形成原因——老年亚文化群体形成有主客观背景,主观上,相同问题是发展彼此关系的重要原因;客观上,退休制度、社区老年场所、老龄化引起社会关注。——老年人更多关注健康、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等可以自我控制的领域,而较少关注职业角色、教育、经济特征等。因此,老年亚文化群容易找到共同语言,较少遭受年龄歧视,较好地形成自我概念,易增加对社会的认同感。2、关于老年亚文化作用的不同声音积极作用:形成群体身份和意识,壮大共同采取社会行动的力量,来捍卫自身权益和争取老年人福利。美国退休者协会(AARP)。消极作用:年龄歧视、负面的自我概念。3、对老年亚文化理论的抨击——该理论忽视老年群体成员内部差异,不同阶层、职业、宗教背景、文化背景,使其兴趣、利益和政治观点有差异,所以即使他们在社会交往、娱乐、生活等方面存在共同点,也不能说明已形成亚文化。三、年龄分层理论新发展起来的,最全面和颇具发展前景的理论。它分析了年龄群体的地位以及年龄在一个特定社会背景下的含义,试图形成一个理解老年人社会地位的框架和囊括整个人生进程的大的老龄化概念。1、主要观点年龄不是一种纯粹的个体特征,而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个动态构成,每个人都从属于一个特定的年龄群体,随年龄增长,个人不断从一个进入另一个年龄群体。在此过程中,个人经历了身体变化,也经历了社会所赋予的角色、地位和社会期望的变化。因此,一个人的行为变化必然会随着所属的年龄群体的改变而发生相应变化。2、年龄分层理论的四要素:同期群:在一个由不同人所组成的群体里,按年龄划分为若干年龄层。以年龄、经历和观念为主要特征。各同期群对社会的贡献或反应能力:各同期群有不同能力和社会责任,老龄化也是能力和贡献变化的过程。年龄层的社会形式:对社会的贡献、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对社会制度的影响等。年龄与其社会形式间不是固定的关系(年龄层的社会形式会变化,也会接受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与年龄有关的期望:社会赋予相关年龄的稳定的角色期望,公众共同认可的角色特征。生理人同期群各同期群对社会的贡献或反应能力社会人年龄层的社会形式与年龄有关的期望年龄能力角色期望3、影响年龄分层四要素的干预因素内在干预因素群体流动(以出生、死亡、迁移为主)个体老龄化外在干预因素角色分配(给各年龄人群分配和再分配合适角色的过程)社会化(与社会互动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适应环境、找到社会位置)直接作用于同期群规模和能力,也会导致同期群中个体变化的众多特殊事例。保证一个人从一年龄层顺利过渡到下一年龄层的手段年龄分层理论的启示——每个年龄层都有两个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过程:生命的过程(与生理成长有关,不同年龄、成长阶段的人归属于不同年龄层)和历史的过程(同一年龄层经历相同历史发展时期,不同年龄层置身不同社会环境)。由此可以解释,为何人们在不同生命阶段扮演不同角色?为何昨天的老人和今天的老人不同?4、不足之处注重个体动态发展过程以及社会的历史变化,但过于强调整体性和统一性,对个体性和差异性关注不足;可以解释不同年龄层之间的差异,但对同一年龄层的内部差异难以解释。四、社会交换理论1、主要观点:每个人都特殊的需求和资源/资本,社会互动就是通过资源交换以满足自我需求的行为。交换过程中双方都考虑各自利益,企图以最低成本换取最大报酬,因此双方都会在某些利益上选择相互作用,当双方都达不到自我目的时,社会互动就会趋向停止。2、社会交换理论在老年学中的应用*多德:首次从权力和资源不平等角度分析老年人所处地位。老年人社会地位的决定因素是他们根据自身资源对社会的贡献以及社会为支持他们所付出的费用之间是否平衡。老年人缺乏物质财富、能力、成就、健康、美丽等社会认可的资源,因而社会地位下降甚至被迫脱离社会,在社会交往中处于屈从和依赖的角色。3、社会交换理论的不足之处——老年人可用来交换的经济和物质资源虽然不多,但是通常拥有很多非物质的资源,如尊敬、爱、智慧和用于做志愿活动的时间;尤其两代人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