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公开目录政策法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扬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政务公开目录——政策法规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序言“十一五”时期(2006-2010年)是扬州围绕“富民强市、建设名城”和“两个率先”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依据《中共扬州市委关于制定扬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共分十章,主要阐述“十一五”期间扬州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主要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措施,描绘了扬州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蓝图,是指导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第一章发展基础与发展目标1、发展基础“十五”期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应对我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成功战胜“非典”疫情和洪涝灾害的挑战,主动顺应宏观经济环境的新变化,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加快发展不动摇,进一步解放思想、真抓实干,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发展目标全面完成和超额完成。国民经济迈上新台阶。预计到“十五”期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2到922亿元,可比价年均增长12.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0260元,三次产业结构达到9.3:56.2:34.5。财政收入达到117亿元,年均增长28.1%。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10亿元,年均增长26%,“十五”累计完成投资1311亿元,是“九五”的2.2倍。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沿江沿河开发顺利启动实施,园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招商引资取得重大突破,五年全市注册外资实际到账累计29亿美元,是“九五”时期的8.3倍。2005年全市进出口总额28亿美元,其中出口19亿美元,年均增长27.4%。国有集体企业和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改制重组取得实质性进展,全民创业得到大力推进,五年全市实现民资投入700多亿元,新增民资注册资本398亿元。农村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市场体系建设等各项改革取得明显成效,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城乡面貌得到大改善。建成宁启铁路扬州段、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扬州西北绕城高速公路、扬州港扩容工程等一批区域性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沿江高等级公路扬州段全线贯通,完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三阳河潼河宝应站工程、淮河流域灾后重建应急工程、城市防洪沿山河综合整治工程等一批水利重点项目。城市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古城保护和改造取得重要进展,启动了数字城管平台建设,五年新建和改扩建城市道路300多公里,新增绿化面积710万平方米,建成瘦西湖活水工程和一批城市公园、城市绿化风光带,先后创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城市形象明显提升。村镇建设逐步加快,农村面貌初步改善。预计2005年全市城市化水平达348%,城市绿化覆盖率36.9%,全市森林覆盖率14.5%,环境质量综合指数79.7。统筹发展有了新进步。全市科教文卫体等社会事业五年投入100多亿元,扬州大剧院、双博馆、体育公园一期、扬子津科教园区一期、扬州职业大学、苏北人民医院门急诊大楼等一批功能性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全市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82.2%。全面实施农村“八件实事”工程,建成农村公路3800多公里,疏浚河道640多条、清淤3000多万方,农村学校上网工程基本实现校校通,全面完成3300多户草危房改造任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88.6%,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6.6%,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稳步推开。全市复垦开发整理土地26.4万亩,净增耕地9万亩,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以沿江开发带动和促进沿河开发,区域协调发展的局面初步形成。人民生活实现新提升。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预计2005年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379元,年均增长11.1%,农民人均纯收入5200元,年均增长8.5%。就业人员总量达到236万人,比“九五”末净增14万人,其中非农就业净增44万人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控制在4.5%以内。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等覆盖面不断扩大,社会保险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救助体系初步建立,城乡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农村低保从“五保户”、贫困群体扩大到困难群众,“五保户”集中供养率不断提高。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全面启动。初步建立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解决“831”贫困户住房困难。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5亿元,年均增长12.5%。人均储蓄存款由2000年的6100元增加到41.34万元。总体来看,“十五”计划实施情况良好,为“十一五”及长远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对照科学发展观和加快发展的要求,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发展中又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还相对较小,工业规模企业、龙头带动项目少,产业集聚度不够高,经济增长和持续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够明显,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农村公共设施不配套,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加大;区域发展还不平衡,高邮、宝应沿河地区与沿江地区的发展存在较大差距;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居民总体收入水平不高,收入结构不够合理,因利益调整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社会保障水平还不高,保障能力不强;环境污染问题还比较突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还不够强。这些矛盾和问题需要在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中逐步加以解决。2、发展阶段“十一五”期间,扬州处于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从2500美元向5000美元过渡的时期,总体上处于工业化加快发展期、城市化快速推进期和经济国际化发展提升期,实现经济集聚发展,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是“十一五”的重要任务。同时,我们又面临着国际贸易摩擦加剧、低端产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际原油价格高位波动、人民币升值压力不断加大的挑战,面临国内加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资源环境矛盾压力日益加剧和转型期社会矛盾逐渐增多的挑战,面临长三角区域城市竞争加剧、商务成本抬升和我市区位优势削弱引致外资分流的挑战。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决定了这一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5综合国内外环境和扬州自身的发展条件,“十一五”时期我市将主要迈入“六个阶段”。一是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世界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经济全球化向纵深推进,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范围内的产业转移、经济融合将会长期持续。我国经济正处于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过渡的工业化中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战略机遇期的宏观环境没有改变,工业化、城市化、经济国际化全面推进和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将为我们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必须抓住机遇,按照“两个率先”的要求,力争更快更好地发展。既要不断扩大经济总量,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又要以人为本,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快速发展,努力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二是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全面转型的新阶段。国内经济发展正由资源约束为主向市场约束和资源约束共同主导转变,国内外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和直接,经济发展进入新的成长阶段。我们必须坚持工业化第一方略,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使经济发展的空间布局结构、产业、产品结构、要素投入结构趋于合理,使经济发展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全面增强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三是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改革开放向深层次推进的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进一步完善,经济运行规则将进一步与国际并轨,市场化取向的改革重点将由商品市场向要素市场推进,由竞争性领域向垄断性领域推进,由微观管理体制向政府管理体制推进。我们必须顺应改革开放的需要,加快现代产权制度、社会信用体系、社会保障体系、6政府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与完善步伐,全方位地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搭建投资、创业平台,优化政府服务环境,为产业要素集聚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活力,为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更为有利的制度环境。四是城乡统筹加快发展、城市功能全面提升的新阶段。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是新时期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加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统筹城乡的主导在城市,重点在农村。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的集聚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完善城市的集散功能、服务功能、创新功能和资源整合功能,不断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市域城市化水平。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规划建设、统筹生产力布局、统筹公共服务产品供给,通过为农民办实事,全力推进小康村建设,促进城市的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五是创业富民加快进程、社会财富积累水平不断提高的新阶段。富民是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的突出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富民的前提是就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强烈氛围,通过创业来富民,通过创业来促进就业,使有才能的人多创业,有劳动技能的人就好业,有劳动能力的人充分就业,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全社会的财富积累水平不断提高。必须主动顺应社会结构发展变迁和生活方式的转型升级,满足人民群众从“温饱型”到“小康型”的发展需求,重视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大力加强精神文明7和社会文明建设。同时,统筹兼顾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让社会最广大的成员共享发展的机会和成果。六是政府职能加快转换、公共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的新阶段。随着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和人民群众对公共产品、公共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已成为各级政府的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必须围绕执政为民的要求和建设法治政府、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目标,突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准则,按照“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使各级政府真正成为优质公共产品的提供者、良好经济社会环境的创造者和广大人民群众权利的维护者。3、指导思想“十一五”期间扬州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更快更好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全面实施开放开发、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富民优先、科教兴市五大战略,加快建设更加富裕、文明、秀美的新扬州。4、发展原则“十一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不动摇,积极应对新挑战,抢抓新机遇,跨越发展,加速扩大经济总量,提升综合竞争力。8——坚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发展的效益和质量。——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发开放,创新体制机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坚持统筹发展,不断提升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经济与社会统筹发展的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发展成果惠及于民、致富于民,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坚持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5、发展目标“十一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保持经济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2010年比2000年增加2.5倍左右;经济结构明显优化,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较大转变,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环境污染得到有效防治,生态市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人居和生态特色进一步彰显;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就业相对充分,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社会诚信

1 / 18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