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医科大学“十三五”改革和发展规划二〇一六年三月哈尔滨医科大学“十三五”改革和发展规划前言“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十三五”期间,学校将在国家、黑龙江省总体工作部署框架内,创新办学思路、突出办学特色、凝炼办学理念,通过培养优秀医药人才、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开展优质医疗服务、提供多元化社会服务等方式,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科学谋划学校“十三五”期间工作,特制订《哈尔滨医科大学“十三五”改革和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在制定过程中,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和《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精神为指导,全面总结“十二五”期间办学经验,结合学校实际工作,在广泛征求教职工和学生建议的基础上,经学校常委会讨论,职工代表大会主席团会议审议通过。为全面贯彻和落实《规划》精神,学校还编制了九个《哈尔滨医科大学“十三五”改革和发展子规划》。“十三五”期间,《规划》将作为学校纲领性文件,引领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开展,通过内涵建设,全面提升学校竞争力和国内、国际影响力,为逐步实现“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医科大学”的奋斗目标作出新的贡献。哈尔滨医科大学“十三五”改革和发展规划1哈尔滨医科大学“十三五”改革和发展规划学校在总结“十二五”期间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等有关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精神,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文件精神,结合办学实际情况,编制《哈尔滨医科大学“十三五”改革和发展规划》。第一部分回顾与总结“十二五”时期,学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十八大精神为引领,认真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积极推进部委省共建工作,顺利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学校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为实现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研究教学型医科大学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一、获得的标志性成果(一)获批部委省共建医科大学。(二)牵头成立中俄医科大学联盟,并成为中方主席单位。(三)当选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主任委员1人,当选国家一级学会副会长1人,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3人、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3人。(四)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获批教育部及国家卫生计生委“十二五”规划教材主编43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精品资源共享课12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教育部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3项。(五)主持“973”计划、“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哈尔滨医科大学“十三五”改革和发展规划2大科研项目616项,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研究)一等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获国家科研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科技创新团队2个,发表影响因子大于10的SCI收录论文20篇。(六)哈医大科技园落成并投入使用。(七)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8个,现达到33个。(八)引进“千人计划”创新人才短期项目专家1人,获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3人、“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九)学校先后4次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二、取得的主要成绩(一)办学实力稳步提升“十二五”期间获省重点专业11个,较“十一五”期间增加5个。新增本科专业3个,本科专业数量达到16个。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1人。新增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3个。新增博士研究生导师5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34人、外聘研究生导师14人。留学生获政府奖学金博士、硕士研究生超过40人。在校学生20072人,其中,研究生5007人,普通本科生11787人(校本部7847人、大庆校区3940人),普通专科生2879人,留学生336人。(二)学科与师资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在教育部第三轮学位授权点整体水平评估中,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级学科排名第六,药学一级学科排名第九。获批省级重点学科群1个、省一级重点学科10个、省二级重点学科10个。入选省领军人才梯队“535工程”第一层次梯队1个、第二层次梯队4个。获批省特色优势学科建设项目4个。获批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3名、全国卫生系统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名、“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5名、“龙江学者”讲座教授1名。荣获“国家教学名师”称号1名、“全国优秀教师”称号1名、“省教学名师”哈尔滨医科大学“十三五”改革和发展规划3称号6名。(三)科学研究与成果转化实现新突破“十二五”以来,获得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425项,其中,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1项、国家高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1项。获得各种奖励443项。共发表论文9724篇,其中,SCI收录3043篇。编写出版著作423部。获得专利授权245项,发明专利授权82件,有效专利拥有216件,软件及著作权10件。完成“哈医大”无形资产评估。与地方政府和企业共建院士工作站2个。获批国家级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4个。(四)医疗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增强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33个。5所附属医院平均开放总床数、年门诊病人、年急诊病人、年住院病人、年住院手术病人分别达到了1.5万张、691.4万人次、59.8万人次、63.5万人次、38.6万人次,同比增加分别为39.0%、51.9%、94.2%、65.4%、89.2%。获黑龙江省医疗新技术应用奖578项。积极开展对我省贫困地区的医疗帮扶工作,4所附属医院共有协作医院452家,涵盖我省28个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学校先后选派2名优秀青年干部赴同江驻村扶贫。(五)国际交流与合作深入推进学校牵头成立中俄医科大学联盟,并成为中方主席单位,联盟现有成员院校104所。学校成立了中俄医学研究中心,下设13个研究所。双方共同举办大型国际会议23场,中俄两国教师和学生交流总人数达到767人次。学校与俄方院校共同签署合作项目25项。接待来校访问、讲学、学习、培训的外宾1809人次,派出国外研修、留学、参加国际会议、培训和访问考察1617人次。与世界各国的25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新的友好合作关系。主办培训班和协办大型国际学术会议59场次,参会总人数逾万人次。(六)办学条件逐步完善哈尔滨医科大学“十三五”改革和发展规划4学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一期)“学生实训综合楼”项目、转化医学实验中心改造工程等重大基建项目完成并投入使用。累计采购纸质图书10余万册、电子图书30万册,订购中外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20余个。建立了黑龙江省外文医学文献统一检索及传递平台。建设覆盖所有办公、家属区的有线网络,完成了数字化校园基本建设。(七)党建科学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学校先后4次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拓宽干部选拔任用渠道,加大了竞争性选拔任用干部工作力度。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推进“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依法治校,印发《哈尔滨医科大学制度汇编》,并进一步强化制度落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一岗双责”,深入推进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规范权力运行。认真完成省委巡视组巡视反馈意见整改任务。积极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推进二级教代会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作用。三、主要经验(一)遵循规律,顶层设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医学教育规律,以建设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医科大学为目标,积极探索有哈医大特色的发展道路。(二)质量立校,内涵发展坚持质量立校,把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作为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坚持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强化特色、注重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三)抢抓机遇,打造品牌积极推进黑龙江省政府、国家卫生计生委、教育部共建学校工作。立足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需求,牵头成立了中俄医科大学联盟,建立了中俄医药卫生领域交流与合作的信息和技术平台。(四)引培并重,结构优化哈尔滨医科大学“十三五”改革和发展规划5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树立人才至上理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选才用才机制,坚持引进和培育高层次领军人才,重视选拔培养优秀青年人才,注重创新团队建设,师资队伍规模稳中有升,师资队伍水平进一步提升、结构进一步优化。(五)依法治校,传承精神积极推进依法治校、民主管理和科学决策,结合自身发展实际修订章程,不断加快学校现代大学制度建设。通过制度建设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秉承“木直中绳、博学载医”的校训,弘扬“崇生尚医、传承探行”的大学精神,建设哈医大特色校园文化。四、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学科整体实力有待进一步提升,领军人才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教育教学改革需进一步深化,学风建设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三)科学研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科研成果转化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四)医疗特色不显著,医疗服务能力需进一步加强。(五)办学资金资源不足,办学条件滞后于教学、医疗和科研的发展需要。第二部分“十三五”改革和发展规划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依法治校,坚持立德树人。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研究教学型医科大学为目标,以部委省共建项目为引领,按照哈尔滨医科大学“十三五”改革和发展规划6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总体要求,遵循医学教育规律,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着力保证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着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着力推进科研成果转化、着力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着力加强党的建设和大学文化建设,为国家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作出贡献。工作原则:——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对高校的领导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制度保障。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广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为建设高水平大学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制度保障。——坚持科学发展。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毫不动摇地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部委省共建大学为引导,遵循医学教育规律,深化医学教育综合改革,加强内涵建设,合理配置办学资源,注重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坚持质量立校。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是提高教育质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是人才培养质量。牢固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线的理念,增强全校师生员工的质量意识,各项工作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第一目标,评价教师工作业绩以教学质量为第一标准,教育学生完成学业以学习质量为第一要求。——坚持人才强校。人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关键和赖以生存的根基,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先决条件。以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高水平科研队伍、高水平医疗队伍和高水平管理队伍为目标,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和配套政策,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注重杰出青年的培养,提升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方略在大学治理中的具体体现,是学校管理走向科学化、民主化的必由之路。严格执行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十三五”改革和发展规划7章程,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构建现代大学制度,推进内部组织架构、运行机制以及各方面工作体系的改革,实现学校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坚持开放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