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专题 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小组成员姓名学号_____朱熠良__1104210141______夏海波__1104210134_____蒋华熔__1104210121______沈俊逸__1104210129_选题意义与价值•进入21世纪以来,整个世界连番遭遇大的自然灾害的侵袭,其中破坏力最大的一种便是地震•地震及其伴生的相关自然灾害给予我们重创,我们在受灾之后除了深痛悼念之外还更应该去进一步认知地震,才能增强应对它的信心,提高抗震救灾能力,有效减轻地震伤害和损失。•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1、发生位置•地球分为三层:中心层是地核,中间是地幔,外层是地壳。地震不仅发生在地壳之中,也会发生在软流层当中。据地震部门测定,深源地震一般发生在地下300~700km处。到目前为止,已知的最深的震源是720公里。从这一点来看,传统的板块挤压地层断裂学说并不能合理解释深源地震,因为720公里深处并不存在固态物质。超级地震指的是震波极其强烈的大地震。但其发生占总地震7%~21%,破坏程度是原子弹的数倍,所以超级地震影响十分广泛,是十分具有破坏力的。科学家设想将地球岩石图画出来,这样对预测地震有很大帮助。•2、地震类型•(1)按地震形成的原因分类:•构造地震:由于地下深处岩层破裂、错动所形成的地震。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约占全球地震总数的90%以上,破坏力也最大。•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火山地震一般影响范围较小,发生的次数也较少,约占全球地震总数的7%。•陷落地震:由于地层陷落引起的地震。如地下溶洞支撑不住顶部的重量时,就会塌陷引起振动。这类地震更少,约占全球地震总数的3%,引起的破坏也较小。•诱发地震:在特定的地区因某种地壳外界因素诱发(如陨石坠落、水库蓄水、深井注水)而引起的地震。•(2)根据震源深度进行分类:•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60公里的地震,大多数破坏性地震是浅源地震。•中源地震:震源深度为60—300公里。•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在300公里以上的地震,到目前为止,世界上纪录到的最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786公里。•一年中,全球所有地震释放的能量约有85%来自浅源地震,12%来自中源地震,3%来自深源地震。•(3)按地震的远近分类:•地方震: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近震:震中距为100—1000公里。•远震:震中距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4)按震级大小分类:•弱震:震级小于3级的地震。•有感地震:指震级在3.0—4.5级之间,人能感觉到的地震。•中强地震:震级大于4.5级,小于6级的地震。•世界地震分布•地震带是地震集中分布的地带,在地震带内地震密集,在地震带外,地震分布零散。世界上主要有三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在太平洋周围,包括南北美洲太平洋沿岸和从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日本列岛南下至中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这里是全球分布最广、地震最多的地震带,所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三。•欧亚地震带:从地中海向东,一支经中亚至喜马拉雅山,然后向南经中国横断山脉,过缅甸,呈弧形转向东,至印度尼西亚。另一支从中亚向东北延伸,至堪察加,分布比较零散。•大洋中脊地震活动带:此地震活动带蜿蜒于各大洋中间,几乎彼此相连。总长约65000km,宽约1000——7000km,其轴部宽100km左右。大洋中脊地震活动带的地震活动性较之前两个带要弱得多,而且均为浅源地震,尚未发生过特大的破坏性地震。•大陆裂谷地震活动带:该带与上述三个带相比其规模最小,不连续分布于大陆内部。在地貌上常表现为深水湖,如东非裂谷、红海裂谷、贝加尔裂谷、亚丁湾裂谷等。•震前征兆•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应。•地下水异常:地下水主要包括井水、泉水等。地震前出现的主要异常有发浑、翻花、冒泡、升温、变色、变味、井孔明显变形、泉眼突然枯竭或涌出等现象。人们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动物异常: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日常中见到地震前动物反应异常表现:牛、马、驴、骡等惊慌不安、不进厩、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鸡飞上树鸣叫、鸭不下水、猪不吃食、狗乱叫、大鼠叼小鼠满街跑等现象。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电磁异常:电磁异常是指地震前家用电器,如收音机、电视机、日光灯等出现的失灵现象。最常见的是收音机的失灵、手机信号减弱或消失、电子闹钟失灵等现象。•地声地光:地声与地光往往在大震快要来临时出现。古今中外关于震前出现地声、地光的事例很多,所观察到的现象也多种多样,可是很难将它们作出确切的描述。不过它们与人们听惯的声音、看惯的光象是很不一样的;而且,它们的出现也不合常规,往往使人感到惊异。•地声多数出现在临震前或震时,但有时也出现在震前几小时或几天。声音类似于机器轰鸣声、雷声、炮声、狂风呼啸声、撕布声等。•地光一般出现在临震前或震时,也有出现于震前数小时或更早的。形状各异,有带状光、片状光、球状光、柱状光、火样光等。颜色多样,呈红、白、紫、橙等色。•有时,地声、地光也不易鉴别,因为风声、雷声、机器轰鸣声等,从远处传来很像地声;地光的形状和颜色,与电焊光、电线打火、闪电、晚霞、火光、灯光等也有相似之处。所以,发现这类现象时,也要及时做出判断。•地震应急•(可能产生的伤害)•直接伤害:在室内因器物倾倒或房屋倒塌被砸伤;在室外被倒塌的建筑物等砸伤;在野外被山上的滚石砸伤;被地光烧伤。•间接伤害:地震引起的火灾;地震引起的水灾;地震引起的毒气泄漏;地震引起的危险品爆炸。•(避震原则)•一要因地制宜,不要一定之规;二要行动果断,不要犹豫不决;三在公共场所要听从指挥,不要擅自行动。•(避震要点)•1、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的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这是因为,震时预警时间很短,人又往往无法自主行动,再加之门窗变形等,从室内跑出十分困难;如果是在楼里,跑出来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若在平房里,发现预警现象早,室外比较空旷,则可力争跑出避震。•2、躲在室内结实、不易倾倒、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或物体旁,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远离建筑物,开阔、安全的地方。•3、应趴下,使身体重心降到最低,脸朝下,不要压住口鼻,以利呼吸;蹲下或坐下时尽量蜷曲身体;抓住身边牢固的物体,以防摔倒或因身体移位,暴露在坚实物体外而受伤。•4、低头,用手护住头部和后颈,有可能时,用身边的物品,如枕头、被褥等顶在头上以保护头颈部;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眼睛;有可能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气。•5、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充溢;要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无论在什么场合,街上、公寓、学校、商店、娱乐场所等,均如此。因为,拥挤中不但不能脱离险境,反而可能因跌倒、踩踏、碰撞等而受伤。•(灾后生活)•注意饮食和个人卫生。•搭建和居住防震棚要注意防火•积极投入恢复重建工作。•按规定服用预防药物,增强身体抵抗力,防疫灭病。活动经过•小组四个小伙伴一起去图书馆查阅了与地震有关的书籍资料•询问了相关老师,四人一起座谈讨论•制作PPT•写论文•交流课程心得体会收获与感想•通过本次课题学习,让我们对地震乃至自然灾害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和了解。自然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各种灾难,是每个人必须面临的大问题。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灾害,提高避险、自护、自救、互救、逃生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灾难固然可怕,但是更加可怕的是面对灾难,我们显得懵懂无知,茫然无措。所以要懂得防患于未然,只有在灾难来临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消灾解难。•如今的自然灾害除了大自然本身的原因,最多的是人为造成的。地球只有一个,我们要学会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保护环境,让子孙后代得以继续繁衍生存。•通过课题学习,我们更加懂得了生命的可贵,懂得了珍爱生命。•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才能使得任务完成的更快更好。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