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法规与“案”例韩雨梅QQ:324377113hanyumei@sunland.org考试信心•考试形式闭卷、笔试•满分100分,60分及格,考试时间150分钟•题型:单选20题×1分=20分多选10题×2分=20分简答6题×4分=24分论述2题×12分=24分案例分析1题×12分=12分劳动合同劳动纠纷学习王法第1章劳动就业劳动监督与监察概述公平就业特殊就业保障劳动力市场管理劳动信访和劳动行政复议1.1.1劳动就业概念•劳动就业是指处于法定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公民参加国民经济中某个部门的社会劳动,从而获得劳动报酬或劳动收入,并以此作为其生活主要来源的状况。•就业资格•就业界限•就业形式1.1.1劳动就业概念今年全国面临就业的大学生将700万,而对比去年同期,企业计划招聘职位数减少超7%,特别是一些大公司的岗位明显减少1.1.2劳动就业的立法宪法劳动基本法就业专项立法1.1.3劳动就业制度的原则平等就业原则市场调控就业与宏观调控相结合原则城乡统筹就业原则1234照顾特殊群体就业原则13.4真题试述国家如何保障外来务工人员的劳动权益第1章劳动就业劳动监督与监察概述公平就业特殊就业保障劳动力市场管理劳动信访和劳动行政复议1.2.1美国公平就业机会与法律•美国1963年的《民权法案》第7条规定——禁止种族、肤色、宗教、性别、血统方面的歧视•美国1963年《公平工资法》——禁止工资发放上的性别歧视•美国1967年《雇佣年龄歧视法》——禁止任意的年龄歧视•1973年《职业恢复法》——照顾残疾人•1974年《帮助越战时期军人退役重新就业法》——雇用和帮助退役军人•1978年《怀孕歧视法》——禁止歧视怀孕或分娩的女职工•1991年《民权法》•1990年由布什总统签署的《美国残疾人法》于•1992年7月正式生效——禁止对残疾人雇佣歧视1.2.2我国关于公平就业的规定我国关于就业的规定源于我国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2条《劳动法》、《就业促进法》《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这四部法律保障了公民劳动就业的基本权利,同时也保障了不同性别、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公平就业。13.4真题试述公平就业这些招聘违法吗?应聘者必须没有该行业的从业经验第1章劳动就业劳动监督与监察概述公平就业特殊就业保障劳动力市场管理劳动信访和劳动行政复议1.3.1特殊就业保障的概念•特殊就业保障是指法规和政策特别规定,国家对妇女、残疾人、少数民族人员、退役军人等特殊群体的就业所采取的特殊保障措施。国家所承担的保障公平就业任务,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为特殊群体提供就业保障来实现的。相关法律法规有《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就业条例》1.3.2妇女就业保障机会平等待遇平等特殊保护岗位、合同报酬晋升评级1.3.3未成年人就业保护16周岁~18周岁使用童工的处罚1.3.4残疾人就业保障方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原则:就近招用1.3.5退役军人就业保障1.3.6少数民族就业保障1、优先招收少数民族人员2、培养少数民族人才领导中属于少数民族籍贯者回良玉回族杨晶蒙古族艾力更·依明巴海维吾尔族向巴平措藏族第1章劳动就业劳动监督与监察概述公平就业特殊就业保障劳动力市场管理劳动信访和劳动行政复议1.4.1劳动力市场管理的概念劳动力市场是指劳动力流动和交换的场所,同时也是运用价值规律和市场供求规律、市场竞争规律对劳动力资源进行调节和配置的一种机制。1.4.2劳动力市场准入管理1.劳动者准入管理——年满16周岁和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愿望的人2.用人单位准入3.职业介绍机构准入管理4.校园招聘管理——11月20日(校园招聘解禁日)5.劳动力流动就业管理第1章劳动就业劳动监督与监察概述公平就业特殊就业保障劳动力市场管理劳动信访和劳动行政复议1.5.1劳动监督与监察•概念劳动监督,又称劳动监督监察或劳动法监督,是指法定监督主体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依法对用人单位和劳动服务主体遵守劳动法的情况进行检查、督促、纠偏、处罚等一系列监督活动的总称。2.劳动监督体系根据我国的《劳动法》和有关法规,我国的劳动监督检查体系由行政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而构成。其中,行政监督由劳动行政部门监督和相关行政部门监督所组成,社会监督主要由工会监督和其他单位与个人监督所成群众监督1.5.2劳动监察,是指法定专门机关代表国家对《劳动法》的遵守情况依法进行的监察、纠举、处罚等一系列监督活动。P17•劳动监察机构的主要职责:P18①宣传国家劳动力方针政策和劳动法律、法规,督促用人单位贯彻执行;②对用人单位遵守劳动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监察,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予以制止,并限期改正;③对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员进行培训、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监察职责。第1章劳动就业劳动监督与监察概述公平就业特殊就业保障劳动力市场管理劳动信访和劳动行政复议1.6.1劳动信访1.6.2劳动和社会保障信访劳动和社会保障信访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采用书信、走访和电话等形式,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建议和合理要求,依法应当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处理的活动1.6.3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复议劳动保障复议机关作出复议决定,应当制作复议决定书。复议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①申请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住址(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②被申请人的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的姓名、职务;③申请人的复议请求和理由;④劳动保障复议机关认定的事实、理由,适用的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⑤复议结论;⑥申请人不服复议决定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期限;⑦作出复议决定的年、月、日。复议决定书应当加盖本行政机关的印章。练习---单选1.在各国劳动立法中,占有首要地位的是()P2A.劳动合同立法B.就业立法C.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立法D.劳动争议立法练习---单选1.在各国劳动立法中,占有首要地位的是(B)P2A.劳动合同立法B.就业立法C.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立法D.劳动争议立法2.2007年最新颁布的《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第5条是禁止对以下哪类劳动者设置歧视性限制的()P3A.农村劳动者B.城镇劳动者C.老龄劳动者D.退伍军人2.2007年最新颁布的《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第5条是禁止对以下哪类劳动者设置歧视性限制的(A)P3A.农村劳动者B.城镇劳动者C.老龄劳动者D.退伍军人3.“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此规定出自我()P3A.《劳动法》第11条B.《劳动法》第12条C.《劳动法》第13条D.《劳动法》第14条3.“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此规定出自我(C)P3A.《劳动法》第11条B.《劳动法》第12条C.《劳动法》第13条D.《劳动法》第14条5.对未成年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的相关法规规定,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国家规定的()级劳动强度的劳动P7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5.对未成年工实行特殊劳动保护的相关法规规定,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国家规定的(D)级劳动强度的劳动P7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7.对社会福利企业招用残疾职工的工作统一组织管理的部门为()P10A.国务院民政部B.国务院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C.地方残疾协会D.地方民政部门7.对社会福利企业招用残疾职工的工作统一组织管理的部门为(D)P10A.国务院民政部B.国务院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C.地方残疾协会D.地方民政部门9.用人单位到高等学校招聘毕业生的活动应安排在每年()P14A.11月10日以后B.11月15日以后C.11月20日以后D.11月25日以后9.用人单位到高等学校招聘毕业生的活动应安排在每年(C)P14A.11月10日以后B.11月15日以后C.11月20日以后D.11月25日以后10.任何组织和个人对于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是《劳动法》中哪一条的规定()P17A.第87条B.第88条C.第89条D.第90条10.任何组织和个人对于违反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是《劳动法》中哪一条的规定(B)P17A.第87条B.第88条C.第89条D.第90条1.实现就业的劳动者必须具备的三个特征分别是()P1A.合法性B.限于国民经济领域C.在一定期间内达到一定量D.法定劳动年龄范围内E.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多选题1.实现就业的劳动者必须具备的三个特征分别是(ABC)P1A.合法性B.限于国民经济领域C.在一定期间内达到一定量D.法定劳动年龄范围内E.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多选题4.特殊就业保障是国家对以下哪些特殊群体的就业所采取的特殊保障措施。()P6A.妇女B.残疾人C.少数民族人员D.退役军人E.大学毕业生4.特殊就业保障是国家对以下哪些特殊群体的就业所采取的特殊保障措施。(ABCD)P6A.妇女B.残疾人C.少数民族人员D.退役军人E.大学毕业生5.劳动力市场准入管理的内容包括()P12A.劳动者准入管理B.用人单位准入管理C.职业介绍机构准入管理D.校园招聘管理E.劳动力流动就业管理5.劳动力市场准入管理的内容包括(ABCDE)P12A.劳动者准入管理B.用人单位准入管理C.职业介绍机构准入管理D.校园招聘管理E.劳动力流动就业管理6.我国对退役军人就业保障的相关法律有()P10A.《劳动法》B.《兵役法》C.《中国人民解放军志愿兵退出现役安置暂行办法》D.《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E.《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官退出现役安置暂行办法》6.我国对退役军人就业保障的相关法律有(ABCDE)P10A.《劳动法》B.《兵役法》C.《中国人民解放军志愿兵退出现役安置暂行办法》D.《退伍义务兵安置条例》E.《中国人民解放军士官退出现役安置暂行办法》7.劳动监督体系内,监督主体包括()P15A.劳动行政部门B.相关行政部门C.工会监督D.个人监督E.舆论监督7.劳动监督体系内,监督主体包括(ABCD)P15A.劳动行政部门B.相关行政部门C.工会监督D.个人监督E.舆论监督本章重点名词•劳动就业•劳动监督•劳动监察•劳动和社会保障信访第2章劳动合同1概述2劳动合同旳订立、履行和变更3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4集体合同5劳务派遣与非全日制用工2.1.1劳动合同的概念《劳动法》第16条将劳动合同界定为: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2.1.2我国有关劳动合同的法律法规目前,在我国,现行与劳动合同相关的法律主要包括:1)《劳动法》《劳动法》第三章对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进行专章规定,共20条。2)劳动部《关于贯彻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该说明对《劳动法》的相关条文进行了详细解释。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该法案的出台,对实施多年的各地方劳动合同条例已确定的劳动关系模式都有重大调整,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有方式会产生重大的影响。2.1.3劳动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劳动合同法总则第3条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这可说是劳动合同法的基本原则。第2章劳动合同1概述2劳动合同旳订立、履行和变更3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4集体合同5劳务派遣与非全日制用工2.2.1基本规定签订劳动合同的双方,都要保证向对方提供完整的信息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并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劳动合同文本上签字或者盖章生效。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2.2.2合同形式固定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2.2.3劳动合同条款劳动合同法第17条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P31-322.2.4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