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方针政策第一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第一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理论一、邓小平理论的内容1、发展道路:社会主义道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发展阶段: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3、根本任务: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4、发展动力:改革以“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为目标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5、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6、政治保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7、战略步骤:分三步走8、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分别是: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全国各族人民9、统一问题:“一国两制”二、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1、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理论(1)初级阶段的基本含义:A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B、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2)特征:略(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4)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一)科学发展观1、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2、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待续发展;这三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1、提出:十六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2、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3、其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4、遵循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改期开放、民主法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党的领导下全体社会共同建设。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纲领一、经济纲领1、经济的基本目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2、基本政策: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二、政治纲领1、基本目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主主政治。2、基本政策: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展主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三、文化纲领1、基本目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2、基本政策: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重在建设,繁荣学术和艺术。第二章我国的基本政策第一节计划生育一、中国的人口政策1、基本国情:人口多、人均资源少,经济和科技水平都比较落后。2、解决人口与发展问题的基本出发点:使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实现国家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充分实现人权为基本目标,将人权和普遍性原则与本国国情相结合,将生存权、发展权放在首位,努力提高人民享受公民、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基本权利和自由的水平。3、中国人口与发展的目标:2005年13.3亿年均增长率不超过千分之九2010年14亿解决中国人口老年化带来的问题21世纪中叶16亿基本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4、解决人口与发展问题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国家指导与群众自愿相结合5、中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主要内容: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二、中国“人口号计划生育法”主要条款(略)第二节环境保护与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一、环境与生态保护:1、20世纪80年代,把环保确立为一项基本国策。1989年,首部《环境保护法》颁布。2、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保护的原则,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二、使得利用和保护土地1、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2、其原则是:A严格控制占用B、提高土地利用率C、提高土地质量和生产能力,不断改善生态环境。第三节保护知识产权1、2006年3月27日制定《保护知识产权行动纲要(2006——2007年)》2、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方针:履行承诺、适应国情、完善制度、积极保护。第三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依法治国第一节社会主义民主1、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2、是由广大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3、是以人民民主专政作为可靠保障的民主4、以民主集中制为根本组织原则和活动方式的民主第二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当家作主1、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本质是领导、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2、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准则、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的本质要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1、国体:人民民主专政2、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基本政治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采取的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民主区域自治制度。三、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形式(一)城乡基层民主(二)尊重和保障人权1、2004年3月,中国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揭开了中国人权事业发展的新篇章。2、首要人权是:生存权、发展权(三)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四)政府民主中国政府全部工作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支持和保证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五)司法民主:人民法院享有审判权,人民检查院享有检察权。四、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应遵循的原则: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则)2、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3、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4、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尊严5、符合渐进有序发展的客观规律第三节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由江泽民在1996年提出,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食了一个新的阶段。2、法治的核心是依法办事,依法治理国家。3、历史意义:A是中共治国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B、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C、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D、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E、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4、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A、加快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B、严格执行宪法和法律,完善依法行政制度和司法制度。C、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和法制观念。第四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第一节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独立自主1、独立自主:指国家的主机是独立的,不允许任何外来的干扰和侵犯,每个国家都有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地、自主地处理本国对内对外的一切事务。2、怎样做到独立自主?A、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决维护国家主权,维护中国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和对世界事务的参与权,是我国的根本利益)B、真正不结盟。第二节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首要任务:维护世界和平1、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霸权主义、强权主义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B互不侵犯C互不干涉内政D平等互利E和平共处(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第三节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第四节开展全方位外交,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中国属于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第五章民族宗教政策第一节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工作的方针政策1、民族工作的基本方针: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因和发展生产自救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2、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和解决其他各种问题的基础是:发展经济、改善生活。3、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民族关系的特征:“三个离不开”A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B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C少数民族这间互相离不开5、处理民族团结问题时应坚持的四个原则:A维护人民利益B维护法律尊严C维护民族团结D维护祖国统一第二节中国共产党对宗教工作的方针政策基本方针: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物,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第六章“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第一节“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后又用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2、1982年1月11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华人李耀滋时第一次提出“一国两制”第二节“一国两制”方针和政策1、含义是:在一个国中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2、基本内容:A坚持一个中国B坚持“两种制度”C香港澳门台湾实行高度自治D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50年)第三节“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1、最先用于香港,香港的回归,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实现。2、接着又用于澳门恢复行使主权。3、将用于解决台湾问题。第四节“一国两制”的重要意义1、是实现中国国家统一最佳方式;2、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国家学说;3、是对和平共处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4、为解决国际争端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范例,是邓小平对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的重大贡献。第七章“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1、指导思想:邓小平理念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工作方针:以人为本,改革创新,资源配置、联合协作,重点推进,协调发展。3、发展目标:A接待入境过夜旅游人次年均增长7%,旅游创汇年均增长8%;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8%,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1%,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0%。B直接就业达980万,年均增长50万人。C在扩大内需、拉动投资、带动脱贫、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第三节“十一五”期间旅游业重点推进的工作(十个)1、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建设和完善旅游产业体系;2、落实科学发展以观,实现增长方式转变,全面提升旅游产业素质;3、创新旅游目的地体系和旅游产品体系;4、调整市场开发战略,提高驾驭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的能力;5、加强旅游立法,推进依法治旅;6、建立诚信体系,规范旅游市场;7、拓展中国旅游国际活动空间,提升中国旅游在世界旅游业界的地位;8、科教兴旅,提升旅游生产力水平,提高旅游从业人员总体素质。9、加强协调,推进联合,创造和共赢的合作机制;10、实施“全国旅游提升计划”,提高旅游业整体竞争力。第二篇旅游职业道德第八章旅游职业道德第一节道德与职业道德一、道德1、道德:就是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人的信念去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识记)2、道德的特征:A特殊的规范性B参透社会生活的广泛性C发展的历史继承性D精神内容和实践内容的统一性(理解)3、道德的类型: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了解)二、社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