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北宋的政治】【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金与南宋的对峙】【课堂总结与练习】第六课北宋的政治宋朝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解决武将专权的积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经常调换军队领导,割断兵将的联系。2、在中央:●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3、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地方州县的长官。●定期调换州县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负责监督知州。●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的财赋收归中央。二、重文轻武的政策重文轻武目的: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武将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用抑制武将、提升文臣的地位使文臣统兵格局形成。重文轻武的表现:●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严重束缚统军的指挥权。●重视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宋人科举考试图※重文轻武的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专横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1.右图中的陈桥驿纪念馆门柱上镌刻着:“陈桥兵变奠宋代基业,黄袍加身定赵氏乾坤。”与此相关的历史人物是()A.李世民B.武则天C.赵普D.赵匡胤三、随堂检测2.据史料记载,1000年前的北宋都城“人口过百万、富华甲天下”,是当时的世界第一都市。北宋的都城是()A.长安B.洛阳C.开封D.北京3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宰相)的地位,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取的措施有()A.分化事权B.重武轻文C.设置通判D.废除丞相4为了分割地方知州的权力,宋太祖设置的官职是()A.副宰相B.通判C.节度使D.转运使5.我国历史上,宋朝经济繁荣,文化兴盛,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这主要是由于统治者推行()A.科举制度B.三省六部制C.重文轻武的政策D.开明的民族政策6.宋太祖深知“马上得天下,马下治天下”的道理,因而十分重视发展文教事业。下列举措最能体现这一治国思想的是()A.解除禁军将领兵权B.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C.分化宰相权力D.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7.宋代儿童启蒙教育念的《神童诗》开篇就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表明当时()A.尚武风气盛行B.全国读书风气深厚C.藩镇混战割据D.社会风气比较开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显德七年正月初一,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后周宰相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初三夜晚,大军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他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材料二:有宋一代,文士地位的显赫尊崇是历代都不曾有过的……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提倡读书,重用文人,这里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因此,历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院长官枢密副使也大都是由文官担任的。(1)材料一中的“显德七年”具体是哪一年?当时将士是在哪里拥立赵匡胤为帝的?答案:960年;陈桥驿(2)材料一中赵匡胤“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达成此目的,他在中央采取了哪些措施?(3)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的什么政策?结合赵匡胤的经历谈谈宋朝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及其积极作用。答案:加强中央集权。措施:采取分化事权的方法,削弱相权;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答案:重文轻武的政策。原因: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避免武将篡夺政权等。积极作用: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第七课辽、西夏与宋的并立1、契丹政权的建立(1)契丹的兴起:隋唐时期,游牧在北方的契丹族逐与汉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日益密切。唐朝末年,北方汉人纷纷避乱,北出长城,带去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活方式。到9世纪后期,契丹已有了农耕、冶铁和纺织等生产事业,并开始建筑房屋、城邑。契丹族原为鲜卑族的一支,居住在辽河上游一带,以游牧和渔猎生活为主。唐朝末年中原混战,使得北方汉族人纷纷逃入契丹地区,躲避战乱。汉族先进生产及其技术对契丹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一、契丹族与党项族(3)契丹国的发展阿保机建国后,发展生产,创制文字(措施),国力不断增强(作用)。(2)契丹国的建立2、西夏政权的建立(1)党项族的兴起:生活在我国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原属羌族的一支。唐朝时,党项族集中到甘肃东部、陕西北部一带,与中原文化的接触渐多,社会生产有所发展。看(2)西夏的建立(3)西夏的发展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立了西夏文字。二、辽与北宋的和战辽太宗时:占领燕云十六州,从此,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宋太祖晚期:北宋与辽保持友好关系,双方互通使节。宋太宗:向辽发动数次战争遭到失败,只好采取防御政策。宋真宗时:发生澶州之战,签订澶渊之盟(1)澶州之战: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来到澶州城,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2)澶渊之盟:内容:辽宋议和,辽军撤回,宋朝給辽岁币影响:宋辽之间保持着很长的和平局面。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1、宋夏冲突:元昊,多次进攻北宋,宋朝损失惨重。西夏虽在军事上屡屡获胜,但由于立国时间短,人力和物力有限,连年的战争使西夏遭受很大损失,人民处于困苦之中。2、宋夏议和:订立了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课堂小结政权民族时间建立者都城重大事件辽契丹916年耶律阿保机上京澶渊之战澶渊之盟宋汉960年赵匡胤汴京宋夏战争宋夏议和西夏党项1038年李元昊兴庆想一想?1.、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战争性质就交战双方来说有何不同?北宋与辽、西夏战争,只是中华民族大家庭内部的兄弟之争,不是侵略和反侵略的战争。就其正义性而言,当时的辽、西夏政权是以劫掠和扩大势力为目的而发动战争,是非正义的;北宋军民抗击辽、西夏,维护了中原和南方社会的相对稳定和生产发展,是正义的。2、如何评价澶渊之盟?①对辽来说:澶渊之盟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②对于北宋来讲: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③从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来看: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辽宋维持了100多年的和平局面,有利于双方边境地区经济的发展。第八课金与南宋的对峙一、女真族的崛起1、女真族简介(1)女真族是我国古老民族之一,居住在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过着游牧渔猎的社会。辽宋时期受辽的压迫。(2)女真族有很多部落,其中完颜部兼并了许多部落。2、女真族的兴起(1)11世纪末,女真族完颜部首领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2)12世纪初,阿骨打起兵抗辽,把辽军打得节节败退。(3)1115年,阿骨打称帝(即金太祖)国号大金,定都会宁府。3、金太祖治国策略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女真势力迅速壮大。二、金灭辽及北宋1、背景:正当女真崛起之时,辽和北宋的统治却是危机重重,统治者腐败无能,人民不断起义。2、金灭辽(1)金攻辽,势头较好,宋想借金势力收复被辽占领的失地,于是宋金结盟,相约夹攻辽朝。(2)金灭辽:宋攻辽,不克;1125年金灭辽。3、金灭北宋(1)起因:宋金联兵攻辽时,暴露出宋政治腐败和军事无能,于是金灭辽后攻宋。(2)宋态度:面对金军强大攻势,宋徽宗、宋钦宗无心抵抗,一心妥协求和。(3)金灭北宋:1127年,金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三、南宋的偏安1、南宋的建立1127年,宋钦宗的的弟弟赵构(即宋高宗)在临安称帝,史称南宋。2、金与南宋的关系(1)岳飞抗金背景: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战绩:郾城大捷,岳飞率领的“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迫使金军后撤。(2)宋金议和背景:宋金对峙,宋占优势;宋高宗和权臣秦桧为维护自己统治地位,屈膝求和,班师岳飞,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有人认为岳飞是著名的抗金将领,而有人认为他是民族英雄,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出你所持观点的理由。岳飞是抗金将领,而不是民族英雄。因为民族英雄是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同外国侵略者进行斗争,而岳飞抗金斗争是我国境内民族之间的战争,南宋与金之间的战争,是兄弟之间的战争。岳飞可以称得上是抗金英雄。和议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给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分界线。影响:宋金对峙局面形成;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南宋偏安江南一隅。五政权建立概况政权名称建立时间民族建立者都城辽916年契丹耶律阿保机上京北宋960年汉赵匡胤汴京西夏1038年党项李元昊兴庆金1115年女真完颜阿骨打会宁南宋1127年汉族赵构临安想一想?•北宋为什么会灭亡?主观:经济:连年征战、岁币,造成内部空虚;政治:统治腐朽、无能,破坏军民的抗金斗争;军事:长期实行重文臣,轻武将,守内虚外的政策。客观:金统治者励精图治;女真族骁勇善战;灭辽后实力大增。•如何看待宋金和议?宋金议和是南宋以屈辱的条件换来的和平,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但使社会较为安定,南、北方交流密切,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南方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民族的融合和社会的进步。宋金之间,有战有和,战是短暂的,和是民族关系的主流。练一练1.岳飞诗云“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中的“靖康耻”是指()A.宋辽订立澶渊之盟B.西夏和金订立盟约C.金军虏走宋徽宗和宋钦宗D.宋金和议2.北宋、南宋与少数民族关系的相似之处是()A.对少数民族称臣B.向少数民族送银两C.对少数民族割地求和D.都被少数民族打败后订立盟约议和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005年,宋辽达成和议。宋真宗应允每年向辽输纳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约为兄弟之国。——《中国史纲要》材料二: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规定:一、宋高宗向金称臣,并要“世世孙孙谨守臣节”。二、宋金两国,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为界,中间的唐、邓两州皆属金国。三、宋每年向金国输纳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请回答:(1)上述两则材料中的“宋”分别指哪个政权?材料一是北宋材料二是南宋(2)材料二中的“和议”给我国造成了怎样的割据局面?(3)上面两则材料分别是哪两个盟约的内容?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评价这两个盟约?南宋和金对峙的局面澶渊之盟和南宋与金订立的盟约。两次议和都是在宋军获胜的情况下签订的,反映了宋朝统治者的妥协,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但议和后形势相对和平,宋辽、宋金之间贸易和文化往来频繁,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的恢复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