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授课教师:许海平Email:44828352@qq.com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欢迎!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统计的产生与发展第二节统计的基本问题第三节统计学的若干基本概念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是全书的总纲。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读者明确统计的含义,了解统计的产生和发展、统计的性质和特点,掌握统计学的若干基本概念,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好基础。二、本章重点、难点本章学习重点是统计的性质和特点,以及统计学的若干基本概念;难点是各基本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三、授课学时:2-4学时一、什么是统计?统——众多、总括。计——数、(计)算。统计——总括地计算;对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进行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统计学概括地说统计就是用数字作为语言表述事实。第一节统计的产生与发展二、统计一词的现代涵义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预测统计数字统计指标统计年鉴统计图统计表统计原理数理统计经济统计学人口统计学工业统计学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它有三层含义即:统计资料、统计工作、统计学统计资料是反映一定社会经济现象或科学技术内容的统计数字和相联系的文字分析报告。统计工作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采用适宜的科学方法搜集、处理统计资料的一系列调查研究过程。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测定、收集、整理、归纳和分析反映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的数据,以便给出正确认识的方法论科学。其目的就是探索数据内在的数量规律性。(新生儿性别、硬币、农作物实验、新产品开发等)三者之间的关系: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过程与成果的关系;统计工作和统计学是实践与理论的关系,理论源于实践,理论又高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概括和总结,是系统化了的知识体系。三、统计的产生与发展统计活动自产生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据记载,我国在西周朝代就已建立了统计报告制度。1、统计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为适应人类社会的需要而产生的,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原始社会:统计萌芽时期。“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奴隶社会:有了初步的国情统计。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为了治国治水的需要,就进行了国情统计,查明当时全国人口为13553923人,土地为24308024顷,并将全国分为九州。建造埃及金字塔封建社会:开始了初步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统计成为一个独立部门社会主义社会: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2、统计是认识社会的有力武器发展生产力需要统计,管理国家和社会也需要统计,因为统计能使人类认识世界,从而改造世界。四、统计学派及代表人物学派特点代表人物成就记述学派以文字记述和比较国情[德]赫尔曼·康令[德]哥特弗里德·阿亨瓦尔第一个使用“统计学”名称政治算术学派用数字、重量、尺度来表达思想[英]威廉·配第《政治算术》马克思称配第是统计学的发明者图表学派用表格、几何图形表现统计资料[丹]安彻逊[1][德]克罗姆[2][1]第一个编写了欧洲15国的比较统计表[2]第一个用几何图形来表现统计资料数理学派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社会、自然研究[比]阿道夫·凯特勒第一次把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方法应用于社会经济统计社会学派用大量观察法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和变化[德]克尼斯[法]梅尔[英]恩格尔**Engel法则等第二节统计的基本问题一、统计的作用1、认识世界的有力武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德国和西欧大陆其他国家的社会统计,与英国相比是很贫乏的。然而它还是把帷幕稍稍揭开,使我们刚刚能够窥见美杜莎的头”。2、是治国和管理的重要手段3、是科学研究的有效工具“人类社会,日臻繁复,耳目有所未周,则不能无赖于统计焉。盖个人动作,在与社会有关,倘于社会事实,未尽了了,则闭门造车,难期和辙。自然界现象,变化万端,亦非一二力所能穷,则综合统计又为必要。是故学者不能离统计而研学,政治家不能离统计而施政,事业家不能离统计而执业也”。二、统计活动的特点(一)数量性:“数字是统计的语言”,“数据是统计的原料”一是事物数量的多少;二是各种现象之间的数量关系;三是事物质与量互变的数量界限。(二)总体性(综合性):统计通过对若干性质相同的个体组成的总体进行大量的研究和综合分析,来反映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揭示某社会经济现象的一般情况。(三)具体性:社会经济现象中的具体事物,都是在一定地点、时间条件下发生的,离开具体地点时间和具体条件,是无法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统计研究对象个体个体个体个体个体个体个体个体个体个体个体数据的搜集、加工和分析部门统计学经济统计学统计原理社会经济统计学建筑业统计学工业统计学农业统计学商业统计学对外贸易统计学交通运输统计学财政金融统计学劳动统计学投资统计学数理统计学统计学社会统计学科技统计学三、统计学科体系结构示意略图四、统计学与有关学科的联系和区别数学是与统计学关系非常密切的一门学科。现代统计学中运用了大量的数学理论与数学方法。统计学与相关的实质性学科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有十分密切的联系。五、统计工作过程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1、统计设计就是根据统计活动的目的,结合研究对象的性质、特点,对统计范围、统计指标、分类目录、资料搜集整理方法、分析要求及有关组织工作等方面所作出的整体规划。2、统计调查就是根据统计活动的目的所确定的统计指标,把研究对象中各总体单位的某些必须了解的特征记录下来。3、统计整理就是根据统计设计的要求,将调查资料进行审核、分组、汇总、编制统计表等科学加工处理的过程,以便清晰地反映研究总体的综合特征。4、统计分析就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以统计数据为基础,结合具体情况,运用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进行研究,肯定成绩,发现问题,找出原因,根据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统计设计是前提,统计调查是基础,统计整理是中间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统计分析是完成统计工作的重要阶段,也是统计工作的最终环节。第三节统计学的若干基本概念一、(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个体)1、总体:指在某种共性的基础上由许多个别事物结合起来的整体。简言之总体是同质个体所组成的整体。总体有三大特点:①同质性(共性)②大量性③差异性同质性是构成总体的基础,差异性才使统计研究成为必要总体可分为两大类:①有限总体:指总体单位数有限而可以计数的总体(如全国人口普查)②无限总体:指总体单位数无限不可以计数的总体(如在检验某种新工艺是否真正能够改善产品的性能的问题中)2、总体单位:就是构成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总体单位。简称单位。3、总体与总体单位关系:*总体和总体单位都是客观存在的事物,是统计研究的客体。总体和总体单位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确定的。总体和单位是相对而言的,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范围不同而变化。同一个研究对象,在一种情况下为总体,但在另一种情况又可能变成单位。例1:工业普查总体:工业企业总体单位:每一个工业企业共性:从事工业生产活动例2:广东乙烯企业调查总体:广东乙烯企业总体单位:广东每一个乙烯企业二、样本从总体中抽取出一部分单位,作为代表这一总体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体称为样本(或子样)。样本所包含的总体单位数被称为样本容量。其特点如下:1样本的单位必须取自总体内部,不许总体外部单位参加。2从一个总体可以抽取多个样本。3样本的代表性和客观性。请同学自己举例说出总体、总体单位以及共性二、标志、变异和变量(一)标志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总体中每个单位普遍具有,如果只是个别单位具有的特征就不能作为统计总体的标志),由标志名称+标志值组成。如:全班同学做为一个总体,每个同学的国籍、性别、出生地、年龄、身高、体重等都是标志。标志的分类:①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表现只能用文字、语言来描述。国籍、性别、出生地等。如职工的性别,其标志具体表现为男、女。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数量方面的特征,需用数值来表现。如,职工的工龄,其标志具体表现为年数。尽管总体单位都有共同的标志,但每单位对该标志的具体表现却是不同的②不变标志:无论是品质标志还是数量标志,所有总体单位共同具有的特征(或各单位有关标志的具体表现都相同)(注意:一个总体至少要有一个不变指标,是总体同质性的基础)。如:就工业企业总体来说,企业的职能(标志),对各个工业企业来说,具体表现都是相同的,都是从事工业生产活动。这就是一个不变标志。可变标志:总体各单位之间存在差异的标志,这类标志称作可变标志(或称变异标志)(一个总体必须存在变异标志)变异:可变的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变量:可变的数量标志变量的具体表现就是变量值(或标志值)变量按其取值确定与否,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性变量。变量按其数值表现是否连续,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任意两个变量值之间取值有限的称为离散变量。任意两个变量值之间取值无限的称为连续变量。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普查总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所有公民总体单位:每一位公民标志名称标志值国籍:中国(不变标志)姓名:张三性别:男(品质标志)民族:汉婚姻状况:已婚家庭成员数:4人(离散变量)年龄:50身高:172cm连续变量数量标志体重:72.5kg收入:2000元/月三、(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一)指标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由指标名称+指标值组成。如: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397983亿元。指标的分类指标按其说明的总体内容不同,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数量指标是反映总体范围、总体规模、总体水平的指标。例如,人口总数、企业总数、工资总额、国内生产总值等,表现为绝对数。是统计的基础数字是认识总体数量的出发点;质量指标是事物的性质、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指标。表现为相对数和平均数。例如,职工平均工资、人口密度、工人出勤率等。指标按其数量对比关系不同,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二)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所组成的有机整体。指标与标志的联系与区别:区别:指标是说明总体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指标必须能计量,而标志有可以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和不能用数值表示的品质标志。联系:指标可以由标志汇总而来;指标和标志存在着相互变换关系。(由于总体和总体单位会随着研究目的不同而变化)(如研究对象是全国工业企业和某一工业企业)例:工业普查指标名称指标值工业企业总数:10000000工业企业职工数:3亿人数量指标工业总产值:5千亿平均工资:7000元/年人质量指标总体单位:每一个工业企业四、统计数据(一)数据的计量尺度根据对研究对象计量的不同精确程度,将计量尺度由低到高、由粗略到精确分为四个层次:定类尺度、定序尺度、定距尺度和定比尺度。1定类尺度是最粗略、计量层次最低的计量尺度。按照客观现象的某种属性对其进行分类。这一场合的所使用的数值只是作为各种分类的代码,并不反映各类的优劣、量的大小或顺序。例如,人口按性别分为男女,用“1”表示男性,用“0”表示女性。定类尺度的主要数学特征是“=”或“≠”。在统计处理中,对于不同的类别,虽然可以计算单位数,但它不能表明第一类的一个单位可以相当于第二类的几个单位。2定序尺度是对客观现象各类之间的等级差或顺序差的一种测度。利用定序尺度不仅可以将研究对象分成不同的类别,而且还可以反映各类的优劣、量的大小或顺序。例如,学生成绩可以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等五类。在这里,定序尺度虽然无法表明一个优等于几个良,但却能确切地表明优高于良,良又高于中……。定序尺度的主要数学特征是“”或“”。3定距尺度对现象类别或次序之间间距的测度。定距尺度不但可以用数表示现象各类别的不同和顺序大小的差异,而且可以用确切的数值反映现象之间在量方面的差异。定距尺度使用的计量单位一般为实物单位(自然或物理)或者价值单位。定距尺度的主要数学特征是“+”或“–”。统计中的总量指标就是运用定距尺度计量的。4定比尺度是在定距尺度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比较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