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开国大典》修改上课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辛酸屈辱丧权辱国外忧内患同学们,请根据你以前阅读的书籍或文章,用一句话来说一说近百年来中国的现代史是一部怎样的历史。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执教者“开国大典”是什么意思?开——典——大典——建立,开创典礼隆重的典礼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建立新中国举行的隆重的典礼开篇的话有哪一种典礼比建立国家的典礼更隆重?有哪一个日子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日子——1949年10月1日,更让人激动万分?没有,从来没有。翻开历史的画卷,让我们共同来了解当时的盛况,分享那份激动与喜悦。擎钮瞻聂党(zhān)(qíng)(擎起)(niǔ)(按钮)(瞻望)(dǎng)(共产党)(niè)(姓聂)diǎnwěixiébīn典礼委员协商外宾nìǔzhānfúhuì电钮瞻仰飘拂汇集zhuāngxuānhuānsù庄严宣告欢呼肃立qíngdǎngzòuzé擎着共产党奏国歌毛泽东fùqísǎngdànnìèzhēn副主席骑兵嗓子诞生聂荣臻汇集——协商——诞生——挺立——鼓舞——宣布——完毕——肃静——光明——汇集——雪白——合作探究1、通过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说一说课文给我们展现了哪几个场面?(提示用简单的几个词概括每个场面的内容)说一说,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入场→典礼→阅兵→游行理清文章脉络:可以按照典礼开始前,典礼进行时,阅兵、游行的顺序将课文分成四段。开国大典大典之前(1—4)进行大典(5-10)阅兵仪式(11-13)广场布置群众入场庄严宣告、奏国歌、升国旗、鸣礼炮宣布、宣读检阅部队、群众欢呼天上、地下退场群众游行(14-15)默读第1-4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并思考,讨论:(1)开国大典是在什么时间举行的?在哪里举行的?有哪些人参加?参加大典的总人数是多少?(2)大典前,天安门广场布置得怎么样?(3)课文中描写了群众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广场来参加开国大典,哪些语句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为什么?1、开国大典举行的时间是()。2、开国大典举行的地点是()。3、参加开国大典的有()。5、主要会场在()。完成填空(看看谁的反应快)4、参加开国大典的总人数达()。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三十万人天安门广场齐读第一部分(1-4)段,说说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一次“盛大的典礼”。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政务院总理周恩来(兼外交部部长)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党和国家领导人参加开国大典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成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正阳门。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天安门广场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别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主席台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更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从“老远”、“清早”、“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步行”、“赶来”等词语,让我们感受到参加典礼的人们急切、激动与兴奋的心情。)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走向会场。朝着某一方向有目的性地走。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把人群比作人的海洋把红旗翻动比作海上的波浪(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展现出此时人山人海,红旗翻动的壮观景象。)四面八方、汇集……早上六点多就入场;成了人山人海;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1、会前:广场布置群众入场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来的早人数多热情高秩序好1、说说课文重点写了典礼的哪几个激动人心的场面?2、画出文中描写毛主席的动作和群众反应的语句并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阅读第5-14自然段,思考讨论:1、主席跟群众见面。2、宣布典礼开始,各委员就位。3、奏国歌。4、宣布新中国成立。5、升国旗。6、鸣礼炮。7、毛主席宣读公告。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这段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排山倒海”、“一齐投向”这显然表达人们群众对领袖的无限热爱,对新中国的无限热爱。)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了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欢悦起来。(这段话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毛主席的宣告震动了全中国,使全中国人民感动无比欢快,无比激动,无比自豪。)当毛主席亲手升起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时候。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体现了人民群众激动、自豪的感情溢于言表。“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人民当家作主,从此过上幸福自由的生活。)毛主席宣读公告想一想: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了哪些地方?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传到了农村里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传到了校园里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传到了工厂里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从此————,从此————。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表明了人们对国旗无比尊重,也表达了他们为中国人们从此站起来了,当家做主人而感到无比激动、自豪的心情。恭敬地看红色代表革命黄色代表光明中国共产党全国各族人民设计者--曾联松为什么说“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五星红旗升起来,表明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当家作了国家的主人,从此过上了新的生活。54门礼炮象征全国54个民族(54个是根据当时的统计数字)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28响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的28年。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时54门礼炮齐鸣28响。你知道为什么要用54门礼炮吗?为什么连放28响吗?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毛主席宣读公告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喻体般的本体。把掌声比作雷鸣。1、自由朗读描写阅兵式场面的段落,用一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2、画出写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阅兵式这是一次的阅兵式。轻声读读11—13自然段,思考填空(看谁记得快):阅兵式的检阅司令员、阅兵总指挥分别是()和()。受检阅的部队开头是()两个排,接着()、()、()、()。当()部队经过时,()的飞机也(),飞过天空。朱德总司令聂荣臻将军海军步兵一个师炮兵战车师骑兵师战车人民空军一队队排成人字形海军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步兵接着是步兵一个师,以连为单位,列成方阵,齐步行进。等候检阅的炮兵炮兵接着是炮兵一个师,野炮、山炮、榴弹炮、火箭炮,各式各样的炮,都排成了一字形的横列前进。接着是一个战车师,各种装甲车和坦克车两辆或三辆一排,整整齐齐地前进;战车师装甲车部队装甲车坦克车•战士们挺着胸膛站在战车上,像钢铁巨人一样。骑兵师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五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部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人民空军的飞机“人”字形飞机当战车部队经过的时候,人民空军的飞机也一队队排成人字形,飞过天空。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这句话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人民群众在观看阅兵式时,看到自己国家的飞机飞上蓝天时激动、喜悦的心情。)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这是写人民群众看到人民解放军部队接受检阅时的举动。“嗓子都喊哑了”、“手都拍麻了”,这里运用了夸张的笔法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无比信赖和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也说明了人们的心情欢快、激动到了极点。)朗读第14—16自然段,想一想:你还可以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开国大典的庄严、热烈、隆重?默读第四部分,画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全场30万人,为______而_____;为______而_____;为_____而_______。根据课文内容写排比句,写出人们的心情。全场30万人,为新中国的成立而自豪;为盛大的阅兵式而兴奋;为见到毛主席而激动。全场30万人,为新中国的成立而歌唱;为伟大的毛主席而欢呼;为威武的中国军队而鼓掌。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这段语言描写生动的再现了人民群众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而喜悦、激动的心情以及对领袖爱戴的深厚情感。)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的情况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这句话是写毛泽东面对人民群众高呼“毛主席万岁”的回应,一方面说明了毛泽东对人民群众的热爱;另一方面,这些动作和口号直接表现了毛泽东的伟大形象。)毛主席向群众挥手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换掉括号里的词,对比体会。红流游行队伍流走光明光亮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两股红流”这里把游行队伍比成两股红流形象地说明了游行队伍的声势浩大,场面壮观。“流去”这里指游行队伍行走的样子。“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不仅指灯笼火把照亮了北京城,而且象征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北京城永远摆脱了过去的黑暗统治,获得了光明。这是人们群众心里向往的光明。)两股“红流”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去,光明充满整个北京城。把握整体,说说内容。本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时间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理清课文结构一、典礼前(1——4)二、典礼的过程(5——14)三、典礼后(15)开国大典宣布成立升起国旗鸣放礼炮阅兵盛况群众游行宣读公告人员广泛布置精细场面火红空前盛况热烈庄严光明充满北京城隆重庄严声势浩大1949年1

1 / 9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