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新经济下的新金融(十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供应链金融——新经济下的新金融导论□“供应链金融”课题组一在日益全球化的时代,跨国公司的离岸生产和业务外包趋势使供应链和分销渠道的配置呈现出“成本洼地”导向,而这些“成本洼地”往往正是经济和金融的欠发达地区,这导致了供应链成员的资金流瓶颈,进而影响到整个供应链的稳定性和财务成本。与此同时,大型企业在供应链管理的物流、信息流层面的技能和手段已经日臻完美,理论和实践相得益彰,继续投入的边际效应正在递减。在这种背景下,供应链研究和探索的重心逐渐转向了企业的财务供应链(finan-cialsupplychain)层面。这种转变催生了大量的财务解决方案,其核心是:在保证供应商和分销商的现金流改善的前提下,进一步松绑核心企业的流动资金约束,进而提高整条供应链的稳定性和运行效率。调查显示,在过去的两年中,供应链融资与定制化的授信额度成为国际性银行流动资金贷款领域最重要的两个业务增长点(Demica,2007)。一般来说,供应链金融(supplychainfinance)是商业银行信贷2业务的一个专业领域。其运行的框架很简单:银行向自己的大客户(核心企业)提供融资和其他结算、理财服务,同时向这些大客户的供应商提供贷款及时收达的便利,或者向其分销商提供预付款代付及存活融资服务。这听起来与传统的保理业务及近两年国内大行其道的货押业务(动产及货权抵/质押授信)非常接近。但是我们仍然可以发现其中的一个明显区别,即保理和货押只是简单的贸易融资产品,而供应链金融是核心企业与银行间达成的,一种面向供应链所有成员企业的系统性融资安排。2007年1月,供应链金融电子平台提供商Demica公司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73%的欧洲大型企业,一方面,不断向其供应商施加降价的压力;另一方面,又不断延长向这些供应商付款的账期,导致很多供应链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风险。而2007年下半年开始波及全球的次贷危机以及在其他业务领域贷款所造成的损失和核销,使一批国际性银行大伤元气。2008年初,美联储、欧洲央行和英格兰银行不约而同地观察到整个银行业此前6个月中信贷紧缩的问题,这使大批供应链的财务层次雪上加霜。Aon公司的研究报告(Aon,2007)将“供应链危机(suplychainrisk)”定义为2007年全球最严重的商业事件之一。与此同时,在硬币的另一面,供应链金融开始进入很多大型企业财务执行官的视线。对他们而言,供应链金融作为融资的新渠道,不仅有助于弥补被银行压缩的传统流动资金贷款额度,而且通过上下游企业引入融资便利,自己的流动资金需求水平持续下降。3从银行的角度来看,调查显示,供应链金融如此吸引国际性银行的主要原因在于:供应链金融比传统业务的里吞更丰厚,而且提供了更多强化客户关系的宝贵机会。在信贷环境恶化的2007~2008年度,上述理由显得更加充分。同样重要的是,供应链金融的潜在市场巨大,根据UPS的估计,全球市场中应收账款的存量约为13000亿美元,应付账款贴现和资产支持性贷款(包括存活融资)的市场潜力则分别达到1000亿美元和3400亿美元。二截止到2008年,全球最大的50家银行中,有46家向企业提供供应链融资服务,剩下的4家也在积极筹划开办该项业务。另据统计,通过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配合下收款方式的改进、库存盘活和延期支付,美国最大的1000家企业在2005年减少了720亿美元的流动资金需求。与此类似,2007年欧洲最大的1000家上市公司从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和存活等三个账户中盘活了460亿欧元的资金。回望国内,供应链金融也正大行其道,从电视广告,到每天的报端,再到各家银行门前的横幅,“供应链”三个字每每赫然在目。然而,追根溯源可以发现,国内的供应链金融和国际的供应链金融并非一脉相承。国际性银行供应链金融的发端之初,就已经将供应链中核心企业作为风险控制变量加以引入,且应收账款融资是一条一以贯之的主线。而国内银行的供应链金融,实际上滥觞于零星个案中对存货类动产作为担保的不得已的接受。而几年来的创新和深化方向也与国际性银行大异其道,即主要集中在存货和预付款融资领域。4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导致商业银行日益预感到高端客户脱离而去的危机。而面对中小企业这个近在身边急速壮大的市场,商业银行却始终一筹莫展。实际上,进入21世纪后,国内银行的市场化改革已经基本完成。对于真正的“商业银行”而言,面对中小企业客户群,如果缺乏盈利模式的创新和风险控制手段的适应性突破,原本不可行的业务不会因为热情和冲动变得可行;管理层站在政治高度对商业银行目标市场的指点,也不可能根本改变以盈利和风险控制为核心的商业原则。三2001年下半年,深圳发展银行在广州和佛山两家分行开始试点存活融资业务(全称为“动产及货权质押授信业务”),年底授信余额即达到20亿元人民币。利用特定化质押下的分次赎货模式,并配合银行承兑汇票的运用,结算和保证金存款合计超过了20亿元。之后,从试点到全系统推广,从自偿性贸易融资、“1+N”供应链融资,到系统提炼供应链金融服务,该行于2006年在国内银行业率先推出“供应链金融”品牌,迄今累计授信出账超过8000亿元。供应链及金融业务吸引眼球之处在于:首先,它为中小企业融资的理念和技术瓶颈提供了解决方案,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不再可望而不可及;其次,它提供了一个切入和稳定高端客户的新渠道,通过面向供应链系统成员的一揽子解决方案,核心企业被“绑定”在提供服务的银行;同样重要的是,供应链金融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突出,借助“团购”式的开发模式和风险控制手段的创新,中小企业融资的5收益-成本比得以改善,并表现出明显的规模经济。面对国内外银行业风起云涌的供应链金融实践,中欧商学院的学者以商业研究的视角和方法论,开展了长达两年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在这一过程中,为了强化研究的实证性并保证追踪的前沿性,作为国内最早系统地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并且在实践和理论领域一直摇摇领先的深圳发展银行,被课题组选取作为贯穿于整个研究的案例样本。同时,深圳发展银行本身多年来在供应链金融领域也积累了丰富的内部研究成果,相关理论、理念和实践经验已被有机地吸收到本研究报告之中。本研究试图阶段性回答以下一些问题:1.供应链金融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其区别于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特征是什么?2.面对国内外银行业对供应链金融的错位实践,双方可以在哪些方面开展有效的借鉴和互动?3.供应链金融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应如何构建一个可行的时间框架和有效的商业模式(包括产品体系、营销策略、风险管理理念和方法、组织架构设计等等)?4.国内供应链金融与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互动的现状如何(包括外部的金融生态环境对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影响,以及供应链金融对银行业发展、产业竞争力和中小企业金融环境的影响等等)?5.供应链金融理论研究可以依循一个怎样的理论框架?有价值的研究维度又有哪些?6(本文根据《供应链金融》作者授权刊登,有删节。)课题组说明:“供应链金融”课题组,由深圳发展银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共同设立,顾问:吴敬琏、肖遂宁、张维炯;组长:胡跃飞、张春;组员:邱巍、梁超杰、王启文、黄少卿、朱宏晖、张华、朱爱萍。长期以来,供应链管理研究和实践的中心都放在了物流层面,而资金流或供应链财务层面的管理普遍被忽视。这一状况导致了供应链管理的成本和效率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也已经影响到了供应链制造模式的整体运营绩效。跨国公司全球性的外包和外采可以降低实物产品的成本,但是有可能损害整个供应链的资本效率,因为在新兴市场中,厂房和设备投资的融资成本更高。同时跨国多方交易涉及到额外的税费、运输延误、生产中断、金融监管,以及汇率风险等一系列问题,无一不对供应链的财务现金流提出挑战。此外,全球化的运作往往会延长数周的价值链周期,由此积压达到30%的流动资金。同样严重的是,核心企业基于单独成本和现金流优化的一些反映个体理性的财务策略,往往以损害上下游的财务利益为代价,并导致整个供应链的团体非理性。因此,针对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无疑将带来整个供应链的成本和效率效应,并取得特别的竞争优势。一、通过财务供应链管理降低产品成本7实践中,核心企业往往通过推迟对供应商的付款或加快向分销商转移库存来实现自己的财务经济性。但是,这些做法实际上形成了对上下游的资金挤压,结果往往导致整个供应链的融资成本高企,并且可能迫使供应商延迟原材料的购买、缩减在陈品存活,进而推迟对核心企业的交货;或者迫使分销商延迟结算和高成本借款,从而给整个供应链的持续运营带来很大的风险。这样一种简单的成本转移,无疑是将上下游企业置于竞争的对立面,没有真正体现供应链成员之间利益共用体的原则。这种状况给“财务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空间。所谓财务供应链管理,就是通过实施供应链上下游诸多企业资金筹措和现金流的统筹安排,合理分配各个节点的流动性,从而实现整个供应链财务成本的最小化。因此,财务供应链管理的实施者是核心企业,其最重要的战略伙伴是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直接的受众是供应链成员,最终获益的是核心企业本身。二、供应链融资的市场需求根据Aberdeen集团的调查(2007b),在发达国家,运用供应链金融来改善财务供应链管理的做法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已经采用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的企业占被调查企业总数的15%,已有名且实施计划的企业占18%,正在调研的企业占40%,剩下的26%还没有任何行动(见图一)。根据同一份调查,买家(通常是核心企业)运用供应链金融的8手段来获得的最大益处包括:降低采购的单位成本(57%)、降低供应源的风险、减少供应中断(48%),延长对供应商的账期、增加应付账款平均支付天数(33%)。供应商获得的最大好处是:降低生产成本(52%),降低应收款回收天数(43%),改善经营的连续性(38%)。对于供应商和买家的共同好处还包括获得低成本的贸易融资(43%)。由此可看出,降低整体供应链的融资成本,从而降低最终产品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的要求,是供应链金融市场需求的主要支撑。调查还发现,一直以来核心企业在改善自身财务状况方面经常采用“延长支付账期”、“增加使用赊销结算”和“对供应商提前支付的折扣”等方式。但是,鉴于这些方式与供应链整体利益的最佳战略安排相冲突,因此,它们开始转向其他更有效的方式。大多数正在积极寻求供应链融资可行方案的买家认为,未来最好的融资方式是“对供应商管理库存(VMI)给予融资”(见图二);而大部分供应商则认为,未来最好的新融资方式是“保理”、“应收账款贴现”和“存货融资”(见图三)。三、在供应链的下游——渠道融资国际性的大企业通常通过自己的直销渠道或对第三方的外包来完成销售。一直以来,分销商往往依靠自己的银行来获得融资,用于向国际性大企业支付采购的款项。分销商的融资一般需要提供公司的固定资产或公司所有人的个人资产进行抵押(见图四)。全球化的竞争态势迫使大企业日益追求极度销售指标的实现,这使得分销渠道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实践证明,分销商凭借自己的实力9和信用进行高成本、低效率的融资,最终成为iedaqiye完成全球销售目标的瓶颈。因为分销商能够提供的支撑融资的抵押资产毕竟有限,根本无法匹配大企业两位数的销售增长率目标。这迫使作为卖方的大企业不得不为分销商提供更长的账期,自己再寻求新的融资以补充因此而占用的流动资金。面对这一困境,卖方常常引入保理和应收账款保险作为解决方案。虽然保险通常设定了10%的免赔额,但是毕竟显著降低了记录在卖方会计账簿中的信用风险。但是,保险并没有解决卖方的流动资金问题,对买方延长账期的压力还在,应收账款平均回收天数(DSO)不断延长。这种情况促使银行、卖方和分销商合作研究增强分销商流动性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通常被称为渠道融资方案,即作为核心企业的卖方和银行共同安排每个分销商的授信额度。花旗银行将渠道融资定义为“一揽子解决导向”的应收账款购买和服务方案。这些方案的核心是让卖方继续向分销商或终端客户延长账期的同时,缩短卖方的应收账款回收天数。卖方可以选择保持原有的对分销商的赊销账期,同时向银行申请贴现对于分销商的应收账款。不过更常见的方式是:卖方进一步延长对分销商的账期,

1 / 8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