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及风险研究一、供应链金融行业定义与特点(一)供应链金融定义供应链金融(SupplyChainFinance,SCF)是指在对供应链内部的交易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信贷模型,并引入核心企业、物流监管公司、资金流导引工具等新的风险控制变量,对供应链的不同节点提供封闭的授信支持及其他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由此可见,供应链金融已经脱离了商品融资单纯服务于大宗商品交易的范畴,从理论和实务上构成了一个业务门类。供应链金融和产业金融、物流金融有相似的地方,它们的涵义区分如下表所示:表1:供应链金融、产业金融和物流金融的区分(二)供应链金融的特点1.与产业金融及物流金融的关系供应链金融包含在产业金融当中,而供应链金融又包括2了物流金融,三者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三者从在一定程度的从属关系。图1:供应链金融、产业金融和物流金融之间的关系2.与传统金融模式的区别供应链金融和传统金融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对风险的控制、授信的灵活度等方面,具体情况如下面两个图表所示。(1)传统金融——孤立的关注企业和业务本身图2:传统金融的融资模式(2)供应链金融:商业银行根据产业特点,围绕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基于交易过程向核心企业和其上下游相关企业提供的综合金融服务。◆以核心企业为基准创建“1+N”或“M+1+N”3的金融服务模式。其中“1”代表核心企业,“M”、“N”代表上下游企业。银行通过对产业链上的“M”或“N”与“1”之间资金的综合分析,在有效规避银行授信风险的前提下,为产业链上的各个企业提供金融服务。1.“M”上游企业金融服务基于上游供应商与核心企业之间的物流关系,以对核心企业的授信为保障,为上游供应商提供授信支持。主要包括采购合同融资、商业发票贴现、预约付款融资、应收账款买断和综合保理等几种操作模式,一方面能够为上游供应商提供融资支持,确保物流供应的及时顺畅促进整个产业链的紧密合作;另一方面能够依托核心企业为供应商解决融资问题,并为核心企业争取更优惠的供货条件。2.“1”核心企业金融服务一般产业链中均存在一个优质的核心企业,银行可以为其提供诸如集团账户管理、投行业务等高附加值产品;同时通过对核心企业的服务来为其上下游客户群的提供金融服务。3.“N”下游企业金融服务从产业链内部来看,产品销售渠道的重要性愈发突出,如果能够协助核心生产企业建立一个强大的销售网络,扩大市场份额,一方面能够获得大量的中小客户。◆关注交易过程,整合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根据产业特点,跨行业的提供金融服务。4二、供应链金融行业发展状况(一)供应链金融发展综述从我国供应链金融分为银行经营与实体经营两类。目前我国供应链金融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深发展(现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和民生银行、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为代表的借助客户资源、资金流等传统信贷优势介入并开展业务的银行供应链金融;一类是以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电商以及类似于怡亚通这类专业物流公司凭借商品流、信息流方面的优势通过成立小贷公司等帮助其供应商(经销商)融资的实体供应链金融。银行业供应链金融比较有特色且规模较大的是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和民生银行。中国银行业供应链金融的鼻祖深发展(现平安)银行的模式是“N+1+N”,以中小企业为敲门砖作为产品先导期,逐步渗透到核心企业,以核心企业为轴向供应链的上下游开拓供应链金融业务。中信银行的主要模式是“1+N”,充分利用其对公业务优势,直接切入核心企业,打通核心企业的供应链上下游。民生银行的模式是“一圈两链”,即一个商圈,产业链、供应链两链,先导期利用中小企业融资铺路来寻找对应的供应链,并成立了专门的贸易金融事业部,开展行业专业化、特色化的服务。供应链金融在银行对公业务中占有显著比重。中国供应链金融经历了贸易融资、自偿性贸易融资、1+N供应链金融、线上供应链金融等几个发展阶段。2013年银行业供应链金融融资余额能达到7.2万亿元。并且,供应链融资的存款派生5率非常高,一般都在融资额的100%以上。这类融资需求所带来的客户黏性对商业银行而言是很大的机遇。同时,该业务也能给银行带来丰富的中间业务收入。供应链金融比传统业务的利润更丰厚,而且提供了更多强化客户关系的宝贵机会。线上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在于线上系统与核心企业的数据协同。线上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在于银行通过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实现与核心企业的数据协同,促进核心企业与供应链中合作者在线交互商流、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信息,增强其风险防范能力,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及供应链整体竞争力。其实质是平安银行利用其现有供应链金融方面积累的相关经验、资源和技术优势实现小微企业贷款的线上批量化生产。(二)国内银行供应链金融特点和问题国内主要商业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国内主要商业银行——包括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大部分都已推出了供应链金融专项服务方案或产品系列,供应链金融成为商业银行客户和业务竞争的一块新领地。2.从国内各主要商业银行推出的服务方案看,国内商业银行对供应链金融的认识和发展不平稳,大部分银行主要是针对供应链上企业的融资需求推出了各种形式的融资方案,包括产、销和产品终端使用者的融资方案。平安银行、工商银行等开发了网上供应链金融服务可为客户提供信息管理、6结算、融资等综合金融服务。交通银行、浦发银行等分行业推出了不同行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方案。3.国内商业银行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基本归属于贸易融资服务,大部分国内银行供应链金融服务以融资性服务为主。4.中小商业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成为拓展大型集团性核心客户的营销手段,大型商业银行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成为稳定客户关系、了解客户信息和防范客户风险的重要工具。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尽管供应链金融已经取得显著成就,但为保证其发展的完善性与可持续性,必须发现供应链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予以解决或完善。概括而言,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完整信用体系的缺位与传统的银行信贷相比,供应链金融最大的创新在于其授信模式的改变。在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下,银行淡化了授信企业的财务分析。对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方式的改变,必然要求商业银行重新建立一套信用评级体系,用于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对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估。目前,我国社会信用征集系统、信用中介机构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小企业的信息得不到有效归依和准确评估,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商业银行进行供应链金融的业务拓展和信用风险管理。2.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供应链金融的融资模式下,供应链中存在的信息流以及掌握中小企业经营销售信息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参与,使7得银行能够较容易的获取授信企业的相关信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银企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矛盾。然而,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并未因此得以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银行无法对企业市场前景做出判断,也无法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帮助企业做出判断;此外,中小企业在融资、结算、财务等方面的信息隐藏行动也使得银行无法根据中小企业的决策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3.供应链金融相关主体存在利益偏差作为供应链金融的相关主题——银行和融资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往往都是将自身利益作为出发点。就银行自身而言,为了防范金融风险,通常考虑安全、流动和盈利三者的统一,最终导致准入门槛较高,审批流程较长,服务效率偏低。就融资企业而言,在进行融资时只考虑需求、成本和效益之间的联系,追求的是供应链的运营效率和资本利用率。显然,二者的出发点和目的并未一致,这必然制约供应链金融作用的有效发挥。4.供应链自身的风险供应链金融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在供应链中寻找一个核心企业,并以其信用为基础为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在该融资模式下,银行会在一定程度上淡化对融资企业本身的信用评价而对某笔交易授信,并尽量促成整个交易的实现。因此,随着融资工具向上下游的延伸,风险也会相应扩散。如果供应链上某一节点成员出现融资问题,就会迅速地蔓延到整条供应链,甚至最终引发金融危机或灾难。因此,对于供应链8金融这一新兴的业务领域,信用的延伸无疑是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又一挑战。三、银行开展供应链业务基本模式(一)保兑仓融资模式(采购阶段的供应链金融)所谓保兑仓融资模式,是指在供应链中作为供应商的核心企业(即卖方企业)承诺回购的前提下,融资企业(即买方企业)以卖方企业在商业银行指定仓库的既定仓单为质押,并由商业银行控制其提货权为条件,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额度的融资业务。在供应链中处于核心企业下游的中小企业从上游核心企业处获得的货款付款期通常很短,甚至往往需要向上游的核心企业预付账款,才能获得企业持续生产经营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或产成品等。对于短期资金流转困难的企业,采用保兑仓融资模式可对其某笔专门的预付账款进行融资,获得商业银行的短期信贷支持。其具体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图3保兑仓融资模式9上游核心企业(卖方)与下游中小企业(买方)进行货物交易,签订销售合同②买方企业向商业银行申请办理保兑仓业务,贷款专门用于向该供应商购买货物③商业银行审查卖方企业的资信状况和回购能力。若审查通过,商业银行与卖方企业签订回购协议。④商业银行与仓储监管方签订仓储监管协议。⑤卖方企业在收到商业银行同意对买方企业融资的通知后,向指定仓库发货,并取得仓单。⑥买方企业向商业银行缴纳承兑手续费和首次承兑保证金。⑦卖方企业将仓单质押给商业银行后,商业银行开立以买方企业为出票人、以卖方企业为收款人的商业银行承兑汇票,并交予卖方。⑧买方企业缴存保证金,商业银行释放相应比例的商品提货权给买方,直至保证金账户余额等于汇票金额。⑨买方企业获得商品提货权,去仓库提取相应金额的货物。⑩循环⑧—⑨,若汇票到期,保证金账户余额不足,卖方企业于到期日回购仓单项下剩余质押物。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小企业采用基于预付账款的融资模式可以解决在发生预付账款的生产期间的现金缺口问题。在实际中,热销产品的库存往往较少,因此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主要集中在预付款领域。对下游买方企业来说,保兑仓融资业务提供了融资便利;其次,在商业银行资金支持下以分批支付货款并分批提货的方式实现了杠杆采购,降低了流动资金需求水平,解决了全额购货的资金困境,同时实现了批量采购,可以争取到10较高的商业折扣,从而在降低交易成本的同时可以提前锁定商品采购价格、防止涨价的风险;对卖方企业来说,保兑仓融资业务使卖方企业得以批量销售,同时也保障了收款安全性,并弥补被商业银行压缩的传统流动资金贷款额度,减少商业银行融资,降低资金成本;对商业银行来说,保兑仓业务有利于商业银行扩大信贷规模,利用贸易链条的延伸,可以进一步开发上游核心企业业务资源,同时还能有效分散并降低商业银行所承担的风险;对物流企业来说,保兑仓业务有利于其挖掘客户资源、拓宽服务范围、增加收入来源。(二)融通仓融资模式(运营阶段的供应链金融)所谓融通仓融资模式,是指融资企业以其采购的原材料或产成品作为质押物存入第三方物流开设的融通仓并据此获得商业银行贷款融资模式。在申请融资时,融资企业将其存货交付商业银行认定的第三方物流仓储公司监管,但不转移所有权,这样企业既可以取得融资,又不影响正常经营运转。融通仓业务实际上是对动产质押贷款业务的创新。由于原材料、产成品等动产的强流动性以及我国法律对抵质押生效条件的规定,商业银行在对动产的物流跟踪、仓储监管、抵质押手续办理、价格监控乃至变现清偿等方面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这给商业银行贷款带来巨大风险。因此,动产一向不受金融机构的青睐,即使中小企业有很多动产,也无法据此获得贷款。引入融通仓后,针对中小企业的动产质押贷款11业务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强。基于供应链金融的思想,在融通仓业务中,商业银行重点考察的是融资企业是否有稳定的存货、是否具有长期合作的交易对象以及整个供应链的综合运作状况,并以此作为授信决策的重要依据。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对质押物验收、价值评估与监管,协助商业银行进行风险评估和控制;也可以接受商业银行授信额度授权,直接负责融资企业货款的运营和风险管理。具体两种模式的业务流程如下:一是横向的业务模式,也称质押担保融资模式。即商业银行通过与物流仓储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