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竹文化校园建设的实践探索作者:任祥春来源:《江苏教育》2015年第10期【摘要】打造竹文化校园,要依据当地的地域特点,抓住“竹”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特别意蕴,寻找和探索竹的品性与教育之间的关联,从竹的品性中提炼学校的精神文化。溧阳市平桥小学以此为突破口,营造竹文化的育人环境,开展竹文化背景下的“扶持教育”,实施竹文化校本课程,在竹文化的主题活动中彰显文化育人的魅力,努力打造主题学习、课程研发、实践体验、专业成长和资源共享五大中心。【关键词】竹文化校园;精神文化;环境建设;课程研发;主题活动【中图分类号】G62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15)19-0046-02【作者简介】任祥春,江苏省溧阳市平桥小学(江苏溧阳,213334)校长。中国是一个有着七千年竹文明的国度,河姆渡文化撰写了竹的颂歌,仰韶文化镌刻了竹的符号。自此,竹子便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溧阳市平桥小学位于天目湖的源头,地处南山脚下,倚傍平桥石坝。这里群山环抱,翠竹青青,独特的地理环境为竹文化校园建设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学校围绕竹的品性,寻找竹与教育的关联度,努力打造主题学习、课程研发、实践体验、专业成长和资源共享五大中心。一、从竹的品性中提炼学校精神文化自古以来,松竹梅最能表现中华民族的文化气质,被人们称为“岁寒三友”。同时,竹与梅、兰、菊一起被称为“花中四君子”。竹子因经年不凋、相依共进、虚心有节、挺拔向上的特点,历来被文人墨客所称颂,留下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水能澹性为吾友,竹解虚心是我师”等千古传颂的名句。可以说,竹子的品性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元素,加之学校独特的地理环境,自2004年起,学校把竹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抓手,寻找竹子的品性与教育之间的关联。我们根据竹子“虚心有节”的品性,把“做一个有气节的人”确定为育人目标。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成长,而竹子的特点是拔节生长,于是,我们以“让校园成为拔节生长的家园”作为办学理念。循此思路,以“相依共进,挺直向上”作为我们的校风,寓意平桥小学的全体师生像竹一样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像竹一样挺直向上。以“用心扶持,致力求新”作为我们的教风,寓意全体教师要像老竹一样,热心扶持幼竹的成长,并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以“立根亮节,虚心坚志”作为我们的学风,寓意平桥小学的全体学生像竹一样根基坚实而不浮躁,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各项活动,勇于展现自己的才华;像竹一样为人虚心,志向坚定。二、在环境建设中发挥竹文化的陶冶功能龙源期刊网建设竹文化校园,必须营造富含竹文化元素的外显环境。通过多年的打造,学校竹文化育人环境已初步形成,形成了“一区(竹韵园体验区)、二厅(理念大厅、竹之韵展示厅)、一园(竹博园)”的物质文化新格局。风韵雅致的竹韵园体验区是学校竹文化的“形象大使”。相依挺直的竹林,精雕细刻的人物雕像,极具知识性的识字龙形小道,片片竹简组成的诗文,栩栩如生的竹林七贤像,摆放整齐的文房四宝,与琅琅书声浑然一体。学校将校园内四幢大楼分别命名为“亮节楼”“劲节楼”“峻节楼”和“秉节楼”。“亮节楼”中,精妙绝伦的对联引领师生携手同行,还展示了“校标解读”“校歌吟唱”“一训三风”“平桥竹韵”“竹风人品”等等。“竹之韵展示厅”则汇集了“地域风情”“历史源流”“文化印记”“活动剪影”“基地建设”“课程概览”“成果记录”“影响传播”等板块,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竹文化的魅力,体悟竹文化的力量。幽深素雅的“竹博园”是竹文化校园的又一可圈可点之处。长廊竹亭,假山竹林,“千竹园”“观竹园”错落有致。园内生长着六十多个不同品种的竹子,长廊竹亭内陈列着七十多幅竹子的图片。园内还有个“竹娃数字农植园”,通过摄像头全天候将阳光房里竹子的生长呈现出来,成为学生研究竹子生长最直观的资料。三、在课程研发中丰富竹文化的内涵为充分发挥竹文化的育人价值,提升课程建设和实施的水平,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青青竹园”的同时,注重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竹文化。竹文化渗透在德育中。基于竹子的“虚心、有节、向上”的特有品性,我校在低年级学生中组织开展“认识竹之风采,感受竹之魅力”系列活动,通过寻竹、种竹、食竹、颂竹、编竹等活动,深入了解和学习竹文化,认识竹的特点、功能及其所代表和体现的精神品质,感受竹的奇特神韵;在中高年级学生中组织开展“弘扬竹之精神,塑造竹之品格”系列活动,通过收集有关竹的格言警句、小报制作、主题教育、主题队会等活动,引领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会竹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竹文化渗透在美术教育中。引导学生用竹叶、竹枝等材料,制作竹叶贴画、竹枝拼图,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竹叶、竹枝、竹皮等材料的颜色、质地和外形各有特色,把它们组合起来进行拼贴,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竹文化渗透在体育中。通过师生自编竹舞蹈、自创竹游戏,拓展了学生的体育活动形式。在继承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我校又开发了竹竿舞、竹莲香舞、抖空竹等体育特色活动,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龙源期刊网竹文化渗透在科技教育中。注重挖掘自然学科中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竹的种类、生长习性、用途等,探索竹的品性,并制定明确的分段认知目标。通过兴趣小组、科技节、校内外各类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实践,亲身体验,成为竹文化建设的主人。竹文化渗透在音乐教育中。利用音乐课让学生在学习吹奏竹笛、竹葫芦丝、笙等乐器的过程中,了解竹乐器的基本常识,掌握演奏方法,培养高雅的情趣,同时也加深对竹文化的认同。四、在主题活动中彰显文化育人的魅力主题活动是学科教学、德育的补充和延伸,为学生搭建了展示竹文化的平台,使学生得以更好地体验竹文化的精髓。我的家园,我导游。我校各班利用“竹韵园”及“理念大厅”“竹之韵展示厅”等载体,选拔小导游并进行集训。小导游人数占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左右,激发了学生的爱校之情,形成“我的地盘我做主”的主人翁意识,而且使得学生的口语交际及表演能力得到锻炼和展示。我的节目,我主持。2004年我校创办了“翠竹苑电视台”,开播以来每周一期电视节目,至今已制作了近400期。小主持人、小摄影师、小记者队伍不断壮大,他们活跃在校园内外,成为我校一道流动的风景线。我校以“翠竹苑电视台”为核心,开发出一系列的学生实践活动:招聘电视台主持人,开展主持人才艺表演,邀请离校“老”主持人座谈……这些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积蓄了成长的正能量。我的才能,我展示。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开辟了动手操作车间——“小鲁班”制作室。学生在“小鲁班”制作室操作的过程中,有模有样地进行切割、打磨、拼装、展示,动手能力得到了提高,课余生活得到了丰富。我运动,我快乐。为了丰富“阳光体育运动”的活动内涵,学校把竹文化与学校活动课程相整合,踩竹高跷、抖空竹、竹竿舞、打莲香等活动成为每天大课间活动的主打项目,释放了学生的青春活力。我的基地,我独有。乡村小学校,实践大舞台。以竹文化为抓手,我校积极打造“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与城市学校结对,吸引城市孩子来农村体验与挑战艰苦生活。每年暑期,学校都会接纳来自溧阳、常州、张家港等地的学子来校进行励志夏令营活动,至今已接待校外师生4000多人次。来我校参加活动的营员们从令人耳目一新的竹文化活动中领略到竹乡生活的无穷乐趣,受到了竹文化的陶冶。青青竹叶见证着我们奋斗的足迹,疏疏竹节彰显着拔节的力量,这不正是我校“虚心、有节、向上”校训的写照吗?源于此,学校文化内涵不断丰盈,办学声誉不断提升。我校先后获得江苏省实验小学、江苏省小学特色文化课程基地学校、常州市竹文化课程基地特色学校等多项荣誉称号,媒体多次报道了我校的办学特色。来自新疆、安徽、广东、宁夏、浙江以及江苏龙源期刊网各地的多批团队先后来校考察学习。“未出土时先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处于发展关键期与上升期的平桥小学,正以竹子的“本固”“性直”“虚心”“节贞”的品格和操守,晕染着一卷意境深远的水墨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