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2018版笔记(简洁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第一节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二)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四)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实践是实践基础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一)形成: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并阐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二)成熟:遵义会议以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系统阐述,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趋于成熟(三)党的七大将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四)继续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丰富和发展第二节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一、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三)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四)政策和策略的理论(五)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六)党的建设理论二、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第三节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三、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2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五四运动爆发标志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一)提出:《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二)革命对象1.帝国主义(首要对象,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前提)2.封建主义(反对封建主义,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创造条件)3.官僚资本主义(解放中国社会生产力)(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1.无产阶级——最基本的动力2.农民——革命的主力军3.城市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可靠同盟者4.民族资产阶级——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无产阶级(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1.性质: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2.前途:社会主义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一)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二)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三)文化纲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一、新民族主义革命的道路(一)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提出31.《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二)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1.时代特点和具体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农业大国。2.时代特点和特殊国情(1)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提供可能)(2)农民饱受压迫(群众基础)(3)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客观条件)(4)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坚强后盾)(5)党的领导的有力量及其政策的不错误(主观条件)(三)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及意义1.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1)内容: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①土地革命——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②武装斗争——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③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革命经验)(一)提出:《共产党人发刊词》(二)内容: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下,党团结带领人民找到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经过浴血奋战,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于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第一节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一)经济成分1.国营经济(领导)2.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3.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绝对优势)4.私人资本主义经济45.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二)主要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一)总路线:“一化三改”1.“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2.“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一化三改”——“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二)理论依据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在中国具体化了,形成了中国化的过渡时期理论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一)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第四,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积极引导、稳步前进3.步骤(1)农业:①互助组(社会主义萌芽性质)②初级社(半社会主义性质)③高级社(社会主义性质)(2)手工业:①供销小组(社会主义萌芽性质)②供销合作社(半社会主义性质)③生产合作社(社会主义性质)4.结果:集体经济(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方法:和平赎买2.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1)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第一步:社会主义萌芽性质)(2)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①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第二步:半社会主义性质)②全行业的公私合营(第三步:社会主义性质)3.结果: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国营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第一,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第二,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第三,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5第三节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一、初步确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一)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二)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三)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它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第一节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一)提出:1956年《论十大关系》(二)内涵:“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三)怎么做1.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一)提出: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二)内涵1.基本矛盾: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非对抗性的矛盾)2.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3.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6(1)敌我矛盾:人民同反抗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势力和社会集团矛盾(根本利益对立基础的矛盾,对抗性的矛盾)(2)人民内部矛盾:工人阶级内部矛盾、农民阶级内部矛盾、知识分子内部矛盾、工农阶级之间的矛盾等内部矛盾(人民利益根本一致基础上的矛盾,非对抗性矛盾)(三)基本方法、方针和意义:1.解决敌我矛盾需要用专政的方法2.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采取民主的方法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一)内涵: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主要是指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二)怎么做1.必须明确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2.必须采取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3.必须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4.必须重视知识分子工作5.必须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6.必须积极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第二节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一、初步探索的意义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二、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制度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第五章邓小平理论第一节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条件7(一)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二)历史依据: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三)现实依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二)党的十二大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三)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邓小平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层次思考(四)党的十三大,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五)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总结了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六)1992年召开的党的十四大系统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十四年取得的巨大成就(七)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概念,将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第二节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一、邓小平理论回答的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党的基本路线4.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5.“三步走”战略6.改革开放理论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8.“两手抓,两手都要硬”9.“一国两制”10.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第三节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科学指南第六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第一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一)时代背景:在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局势科学判断的基础上形成的(二)现实依据: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三)实践基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8(一)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坚决惩治腐败的要求(二)党的十四大系统论述了加强党的建设和改善党的领导问题(三)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要问题的决定》(四)党的十五大概括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五)十五大以后,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六)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第二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内容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4.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5.推进党的建设

1 / 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