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疼痛管理概述疼痛是一种主观体验,伴有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及行为反应。不管处于何种年龄段,患儿都有可能经历疼痛,获得与成人相同的疼痛体验,但年龄较小的患儿在经历疼痛时无法用言语表达疼痛的部位、程度以及如何缓解,患儿的疼痛易被忽视、低估,疼痛缺乏有效的控制,儿科护士应与患儿父母和其他医务人员协作帮助患儿控制疼痛。FACES0123450246810各年龄段患儿对疼痛的表达方式和行为反应新生儿和婴幼儿这一阶段患儿在疼痛时可出现持续的哭闹,哭声可较日常的哭泣尖锐,患儿面部表情痛苦,闭眼,眉毛和前额紧缩,嘴巴张开,肢体活动,拒绝他人的安慰。手术部位疼痛时,可反复抓挠手术部位,9-12月的婴儿则能在感到疼痛时,用手推开他人,表现出抗拒行为。疼痛还可引起血压、心率、氧饱和度、皮肤颜色和睡眠的改变。婴儿对疼痛的反应紧闭双眼皱眉鼻唇沟纹路加深.张大嘴杯状舌幼儿对疼痛的反应大声哭泣,尖叫语言:“啊”,“噢”,“好疼”四肢抖动试图推开刺激学龄前儿童这一阶段的患儿能够描述疼痛的位置及程度,但不能理解疼痛的意义,很难将“打针”这种能带来身体疼痛的操作与治愈疾病的积极后果联系起来,患儿为了避免注射和其他侵入性操作,甚至会否认疾病导致的疼痛;在预期疼痛的发生和疼痛出现时,患儿会剧烈反抗,有攻击行为。学龄儿童这一阶段患儿能描述疼痛位置及程度,逐渐能量化疼痛的程度,患儿会为表现勇敢和能控制自己而忍受疼痛不予表达,甚至不期望他人发现他们的疼痛。在疼痛时患儿会表现得安静、沉默,护士应注意观察这些表现。学龄儿童对疼痛的反应拖延(“等一会”)肌肉僵硬幼儿的所有疼痛行为青少年因既往经验的积累,青少年对疼痛的描述更熟练准确,能用社会所接受的方式来表现疼痛,但出于自尊和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在面对家人和朋友时,青少年会控制自己的表情和行为,否认疼痛的存在,评估时应注意保护隐私。青少年反抗的声音及动作减少肌肉张力及身体的控制增加更多语言的表达疼痛患儿的病史采集为了全面了解患儿疼痛的情况,在评估疼痛的原因、部位、时间、性质、程度、伴随症状、影响因素和缓解措施后,还要注意评估患儿疼痛的表达方式和行为表现、患儿既往疼痛的经历和行为表现,以及患儿父母对疼痛的反应。对于年幼的患儿,大部分信息需要父母提供,护士应积极地与患儿父母沟通,并鼓励患儿父母的参与。小儿疼痛的处理原则是什么?A、询问及评估询问患儿及其家长,进行疼痛的系统化评估B、相信相信家长及患儿对疼痛的陈述及治疗的反应C、选择选择恰当的疼痛控制方法D、给予及时给予减轻疼痛护理方法E、鼓舞及促进鼓舞患儿及家长的意志,使他们在治疗中有最大的自主权常见疼痛原因输液痛1、药物引起的输液痛:各种抗生素,脱水剂等对血管均有较强的刺激性,引起局部疼痛或沿静脉走向发生放射性疼痛。处理措施:对一些不宜快速静滴的药物,应适应放慢静滴速度,刺激性强的药物及强收缩血管药物时,应选择大血管穿刺,使用热毛巾,热水袋敷于针头远端的血管部位,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高,防止大分子物质淤积于血管壁,减轻对血管的刺激,从而避免疼痛发生。2、穿刺不成功引起的疼痛2.1头皮针穿透血管壁,药液注入血管下外组织,引起头皮针针头斜面部分在血管外,药液渗透至皮下,造成局部皮肤肿胀,引起疼痛。此时应立即拔出针头按压针眼处3min,必要时,给予相应处理。2.2穿刺误入动脉,虽然液体能滴入,穿刺部位无肿胀,但动脉加压输液会造成患儿剧烈疼痛。如挤压输液管道看到患儿穿刺部位周边呈树枝状苍白,则证实针头误入动脉,此时应拔出针头重选血管穿刺。3、固定不妥引起疼痛3.1如穿刺肢体胶带固定过紧,胶带太细,均会引起患儿疼痛。此情况一般发生于年幼不配合的患儿,患儿不会表达,但会一直哭闹,护士应注意观察肢端血运。判断是否固定过紧或胶带太细勒伤患儿。3.2固定方式不对引起疼痛,固定患儿肢体时没有维持其自然摆位,如将患儿足部绑成“芭蕾足”,这样可能引起患儿脚部痉挛导致疼痛。4、空气栓塞可引起患者胸骨后疼痛。由于输液装置不严密,输液管内空气未排尽等原因,导致大量空气进入静脉血管,阻塞肺动脉入口,使患者出现胸闷,胸骨疼痛,呼吸困难,紫绀等症状。此时,应立即置患者于左侧卧位,头低足高,使阻塞的肺动脉入口的空气流向右心室尖部,空气经动脉的搏动挤压成无数小气泡后分次小量进入肺动脉而不会阻塞肝动脉。5精神紧张引起的疼痛有些患者因心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情绪不稳定。精神高度紧张,总觉得穿刺处疼痛,此时应根据不同的个性和疾病,进行必要的解释。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心理障碍。为患者创造安静,舒适的环境。避免不良的刺激。让患者放心地接受静脉输液的治疗,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疼痛是一种极不愉快的感受和情绪体验,且伴有一系列生理变化及心理行为反应。持续的疼痛会造成患儿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所以,积极地预防和控制疼痛是儿科护士的重要职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