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逍遥游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逍遥游庄子我们学过的庄子:《庄子·秋水》(节选)《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庄子名周,战国宋人。他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哲学思想,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人并称“老庄”。•生活态度:一切顺其自然,“安时而处顺”“知其无可奈何而安之若命”•政治态度: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称庄子“绝顶聪明”“出类拔萃”。—郭沫若《庄子与鲁迅》关于庄子:关于《庄子》:庄周及其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内篇7,外篇15,杂篇11。内篇一般认定为庄子自撰。老子以箴言表达凭直觉感受微笑待人说给心听教人庄子以散文描述靠聪慧领悟狂笑处世直指心灵嘲人“思之无涯,言之滑稽,心灵无羁绊”——林语堂《中国古代哲人的智慧》“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无事实,而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闚,然其要本归於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馀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訿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適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大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庄子》中的第一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地位。马叙伦《为庄子义证成率题绝句》云:“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谈南华三十篇”本篇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根本思想,也能代表作者文章的主要风格。《逍遥游》的地位:学习课文第1—4小节:•鹏鸟是否处于“逍遥”的状态?世间其他事物呢?•蜩与学鸠为什么笑鹏鸟?•作者如何反驳蜩与学鸠?第一小节:万物皆“有所待”。鹏鸟奋飞:必须凭借强大的风力。水雾尘埃:要靠气息相吹。万物都有所待;大舟无力:因为积水不深。都没有绝对自由。杯水胶地:因为水浅舟大。蜩鸠嘲鹏:不知自己“所待”。远行所待:备粮,越远所待越多。世间万事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都是不自由的。学习课文第五、六小节:•按照故事中提到的东西,按照寿命从大到小排列。•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道理。•汤和棘的对话重复了前面的故事,为什么要这样写。刘武《庄子集解内篇补正》:前语近怪,且出《齐谐》,恐人疑其不典,故引汤棘问答以实之。且前后详略各异,足以明之。前言鹏背几千里,当指其修也,此则以泰山形其高与大。扶摇不知其状也,此则以羊角形之。野马等不知其实也,此则以云气二字释之。腾跃而上,明枪之势也。数仞而下,明枪之高也。非此,则前语未了,前意未申,且不足征,故复而非复也。第二小节:万物所待有“小大之辩”。它们之间虽然客观上有着大小之分,也造成了认识上的高下之异,但有所依赖,有所期待都是一样的,因而都不能“逍遥游”,到不了绝对自由的境界。万物既有所待,又要人为地以小及大,非常可悲。是《庄子》中常见的“重言”手法。庄子在《寓言》篇中说:“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寓言是有所寄寓之言,卮言是因任物理本然,不主观立论之言,重言是怕人不相信,假借往圣先贤,先辈宿学之口,替自己说话。学习课文第七小节:•第三七小节讲了几种人,加以归类,说明归类原因。•为什么以上几种人都不是逍遥者。•怎样才能真正做到“逍遥”。第三小节:在人类社会中人也是“有待”的,提出真正逍遥的境界。“无已”:忘掉自身的存在。“无功”:去掉功名利禄之心,不汲汲追逐外物。“无名”:忘掉荣辱毁誉得失,褒贬任人。结构:(蜩与学鸠、斥安鸟)世俗很感满足的极小自由(“知效一官”等四种人)否定以突出(大鹏)远胜世俗依然“有待”的绝大自由(宋荣子、列子)惋惜以突出天人合一的绝对自由至人、神人、圣人真正的逍遥:“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无己”“无功”“无名”,即顺应万物的本性,达到物我一体,天人合一,才是真正的绝对的自由,才能逍遥游。把自己的形体连同思想都看作是虚幻之物,也就无所限,无所待。逍遥,应是一种心灵上的绝对自由,并非外在表象,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必须超越个体有限的现实存在,培育一个属于灵性的,而且充满无限自由和谐的广大的精神世界。无己:A、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外。······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B、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而不能伤,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庄子·齐物论》C、古之真人……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庄子·大宗师》无功:越人文身、宋人的秘方、惠施的大葫芦、无用的樗树无名:尧让天下于许由寂漠无形,变化无常,死与?生与?天地并与?神明往与?芒乎何之?忽乎何适?万物毕罗,莫足以归。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庄周闻其风而悦之。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不奇见之也。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敖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庄子·天下》儒家所看重的永远是大地上圣贤的道德,永远是人在此生中建功立业的信念;而道家看重的永远是更高旷的苍天之上的精神自由,永远是人在最终成全以后的超越。中国的儒家思想在社会这个尺度上,要求人担当;但道家思想在生命层面上,要求人超越。担当是我们的一份社会职责,超越是我们的一个生命境界。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看过《庄子》中的很多故事,会通达他的一套生命哲学,这不是简单地积极或消极,而是在我们生命的不同体系上给我们建立起来的一套参照系统。以庄子的话说,人生至高的境界就是完成天地之间一番逍遥游,也就是看破内心重重的樊篱障碍,得到宇宙静观天地辽阔之中人生的定位。在这样一个浩瀚的坐标系上,让人真正成为人,让我们的内心无所拘囿,让我们风发扬励,成为理想中的自己。让现实中种种的窘困只在当下,可以看破,而在永恒生命的引领上,有这样一番逍遥游的境界,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永远去追寻。——于丹《庄子心得》•借用寓言说理:文章借用大量的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中,如文中的鲲、鹏、蜩蝉、学鸠、斥鴳等。•想象丰富,意境开阔:如关于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丰富的想象让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运用了比喻、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寓言为主的创作方法,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的想象和虚构形象、恢诡的论辩,富有诗意的语言是《庄子》的特点。全文鉴赏要点:

1 / 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