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九设备间子系统的设计和安装技术单元九设备间子系统的设计和安装技术内容概要9.1基本概念9.2设计原则9.3设计步骤和方法9.4设计案例9.5安装技术单元九设备间子系统的设计和安装技术设备间子系统就是建筑物的网络中心,有时也称为建筑物机房,智能建筑物一般都有独立的设备间。9.1基本概念单元九设备间子系统的设计和安装技术9.2设计原则1.位置合适原则设备间的位置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布线规模、设备数量和管理方式综合考虑。在工程设计中,设备间一般设置在建筑物一层或者地下室。设备间面积大小,应该考虑安装设备的数量和维护管理方便。2.面积合理原则3.数量合适原则每栋建筑物应至少设置1个设备间,如果电话交换机与计算机网络设备分别安装在不同的场地或根据安全需要,也可设置2个或2个以上设备间,以满足不同业务的设备安装需要。5.配电安全原则6.环境安全原则7.标准接口原则设备间的供电必须符合相应的设计规范,例如设备专用电源插座,维修和照明电源插座,接地排等。设备间室内环境温度应为10~35摄氏度,相对湿度应为20%~80%,并应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间应有良好的防尘措施,防止有害气体侵入,设备间梁下净高不应小于2.5m,有利于空气循环。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与外部配线网连接时,应遵循相应的接口标准要求。单元九设备间子系统的设计和安装技术4.外开门原则设备间入口门采用外开双扇门,门宽不应小于1.5m。9.3设计步骤和方法1.需求分析每幢建筑物内应至少设置1个设备间,如果电话交换机与计算机网络设备分别安装在不同的场地或根据安全需要,也可设置2个或2个以上设备间,以满足不同设备安装需要。2.技术交流进行需求分析后,要与用户进行技术交流,不仅与技术负责人交流,也要与项目或行政负责人进行交流,进一步了解用户的需求,特别是未来的扩展需求。单元九设备间子系统的设计和安装技术3.阅读建筑物图纸在设备间的位置确定前,索取和认真阅读建筑物设计图纸是必要的,通过阅读建筑物图纸掌握建筑物的土建结构、强电路径、弱电路径,特别是主要与外部配线连接接口位置,重点掌握设备间附近的电器管理、电源插座、暗埋管线等。4.确定设计要求1)设备间位置一般而言,设备间应尽量建在建筑平面及其综合布线干线综合体的中间位置。在高层建筑内,设备间也可以设置在1、2层。单元九设备间子系统的设计和安装技术确定设备间的位置时需要参考以下设计规范:(1)应尽量建在综合布线干线子系统的中间位置,并尽可能靠近建筑物电缆引入区和网络接口,以方便干线线缆的进出。(2)应尽量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高层或地下室以及用水设备的下层。(3)应尽量远离强振动源和强噪声源。(4)应尽量避开强电磁场的干扰。(5)应尽量远离有害气体源以及易腐蚀、易燃、易爆物。(6)应便于接地装置的安装。2)设备间面积设备间的使用面积要考虑所有设备的安装面积,还要考虑预留工作人员管理操作设备的地方,一般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20m²。设备间的使用面积可按照下述两种方法之一确定:方法一:已知Sb为设备所占面积m2,S为设备间的使用总面积m2。S=(5~7)ΣSb方法二:当设备尚未选型时,则设备间使用总面积S为S=KA其中,A为设备间的所有设备台(架)的总数,K为系数,取值(4.5—5.5)m2/台(架)。3)设备间建筑结构设备间的建筑结构主要依据设备大小、设备搬运以及设备重量等因素而设计。设备间的高度一般为2.5~3.2m。设备间门的大小至少为高2.1m,宽1.5m。设备间一般安装有不间断电源的电池组,由于电池组非常重,因此对楼板承重设计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分为两级,A级≥500kg/m2,B级≥300kg/m²。单元九设备间子系统的设计和安装技术(1)温湿度项目A级B级C级温度()夏季:22±4。冬季:18±412~308~35相对湿度40%~65%35~7020~80(2)尘埃项目A级B级粒度/μm最大0.5最大0.5个数/粒/dm³10000180004)设备间环境要求综合布线有关设备的温湿度要求可分为A,B,C三级,设备间的温湿度也可参照三个级别进行设计,三个级别具体要求见表9-1所示。表9-1设备间温湿度要求设备间内的电子设备对尘埃要求较高,尘埃过高会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降低设备的工作寿命。设备间的尘埃指标一般可分为A,B二级,详见表9-2。表9-2设备间尘埃指标要求降低设备间尘埃度关键在于定期的清扫灰尘,工作人员进入设备间应更换干净的鞋具。单元九设备间子系统的设计和安装技术(3)空气有害气体/mg/m³二氧化硫(SO2)硫化氢(H2S)二氧化氮(NO2)氨(NH3)氯(Cl2)平均限值0.20.0060.040.050.01最大限值1.50.030.150.150.3设备间内应保持空气洁净且有防尘措施,并防止有害气体侵入。允许有害气体限值见表9-3。表9-3有害气体限值(4)照明设备间内距地面0.8m处,照明度不应低于200lx。设备间配备的事故应急照明,在距地面0.8m处,照明度不应低于5lx。(5)噪声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设备间内的噪声应小于70dB。如果长时间在70~80dB噪声的环境下工作,不但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还可能造成人为的噪声事故。单元九设备间子系统的设计和安装技术(6)电磁场干扰根据综合布线系统的要求,设备间无线电干扰的频率应在0.15~1000MHz范围内,噪声不大于120dB,磁场干扰场强不大于800A/m。(7)电源要求项目A级B级C级电压变动(%)-5~+5-10~+7-15~+10频率变动(%)-0.2~+0.2-0.5~+0.5-1~+1波形失真率(%)±5±7±10电源频率为50Hz,电压为220V和380V,三相五线制或者单相三线制。设备间供电电源允许变动范围见表9-4所示。表9-4设备间供电电源允许变动的范围5)设备间的管理为了管理好各种设备及线缆,设备间内的设备应分类分区安装,设备间内所有进出线装置或设备应采用不同色标,以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方便线路的维护和管理。单元九设备间子系统的设计和安装技术6)安全分类安全项目A类B类C类场地选择有要求或增加要求有要求或增加要求无要求防火有要求或增加要求有要求或增加要求有要求或增加要求内部装修要求有要求或增加要求无要求供配电系统要求有要求或增加要求有要求或增加要求空调系统要求有要求或增加要求有要求或增加要求火灾报警及消防设施要求有要求或增加要求有要求或增加要求防水要求有要求或增加要求无要求防静电要求有要求或增加要求无要求防雷击要求有要求或增加要求无要求防鼠害要求有要求或增加要求无要求电磁波防护有要求或增加要求有要求或增加要求无要求设备间的安全分为A、B、C三个类别,具体规定详见表9-5所示。表9-5设备间的安全要求单元九设备间子系统的设计和安装技术7)防火结构为了保证设备使用安全,设备间应安装相应的消防系统,配备防火防盗门。对于规模较大的建筑物,在设备间或机房应设置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单元九设备间子系统的设计和安装技术8)散热要求机柜、机架与缆线的走线槽道摆放位置,对于设备间的气流组织设计至关重要,图9-1表示出了各种设备建议的安装位置。图9-1设备间设备摆放位置与气流组织以交替模式排列设备行,即机柜/机架面对面排列以形成热通道和冷通道。冷通道是机架/机柜的前面区域,热通道位于机架/机柜的后部。形成从前到后的冷却路由。单元九设备间子系统的设计和安装技术对于高散热、高精度设备集装架,可采用了弧形高密度孔门。图9-2集装架中安装的是发热量极大的IBM卡片式服务器和2U高密度服务器。图9-2弧形高密度孔门9)设备间接地要求(1)直流工作接地电阻一般要求不大于4Ω,交流工作接地电阻也不应大于4Ω,防雷保护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2)建筑物内应设有网状接地系统,保证所有设备等电位。如果综合布线系统单独设接地系统,且能保证与其他接地系统之间有足够的距离,则接地电阻值应小于等于4Ω。接地距离/m接地导线直径/mm接地导线截面积/mm²小于304.01230~484.51648~765.62576~1066.230106~1226.735122~1508.050150~3009.875(3)为了获得良好的接地,推荐采用联合接地方式。当采用联合接地系统时,通常利用建筑钢筋作防雷接地引下线,联合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Ω。(4)接地所使用的铜线电缆规格与接地的距离有直接关系,一般接地距离在30m以内,接地导线采用直径为4mm的带绝缘套的多股铜线缆。接地铜缆规格与接地距离的关系可以参见表9-6所示。表9-6接地铜线电缆规格与接地距离的关系单元九设备间子系统的设计和安装技术10)设备间内部装饰设备间装修材料使用符合T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难燃材料或阻燃材料,应能防潮、吸音、不起尘、抗静电等。(1)地面为了方便敷设缆线和电源线,设备间的地面最好采用抗静电活动地板,具体要求应符合国家标准GB6650《计算机机房用地板技术条件》。(2)墙面墙面应选择不易产生灰尘,也不易吸附灰尘的材料,常用涂阻燃漆或耐火胶合板。(3)顶棚为了吸音及布置照明灯具,吊顶材料应满足防火要求。目前,我国大多数采用铝合金或轻钢作龙骨,安装吸音铝合金板、阻燃铝塑板、喷塑石英板等。(4)隔断隔断可以选用防火的铝合金或轻钢作龙骨,安装10mm厚玻璃。或从地板面至1.2m处安装难燃双塑板,1.2m以上安装10mm厚玻璃。单元九设备间子系统的设计和安装技术11)设备间线缆敷设(1)活动地板方式该方式是缆线在活动地板下的空间敷设,由于地板下空间大,缆线敷设和拆除均简单方便,但造价较高,会减少房屋的净高,对地板表面材料也有一定要求。(2)地板或墙壁沟槽方式该方式是缆线在建筑中预先建成的墙壁或地板内沟槽中敷设,但沟槽设计和施工必须与建筑设计和施工同时进行,在使用中会受到限制,缆线路由不能自由选择和变动。单元九设备间子系统的设计和安装技术(3)预埋管路方式该方式是在建筑的墙壁或楼板内预埋管路,其管径和根数根据缆线需要来设计。穿放缆线比较容易,维护、检修和扩建均有利,造价低廉,技术要求不高,是最常用的方式。(4)机架走线架方式这种方式是在设备或者机架上安装桥架或槽道的敷设方式,桥架和槽道的尺寸根据缆线需要设计,可以在建成后安装,便于施工和维护,也有利于扩建。机架上安装桥架或槽道时,应结合设备的结构和布置来考虑,在层高较低的建筑中不宜使用。9.4设计案例在设计设备间布局时,一定要将安装设备区域和管理人员办公区域分开考虑,这样不但便于管理人员的办公而且便于设备的维护。如图9-3所示。设备区域与办公区域使用玻璃隔断分开,如图9-4所示。图9-3设备间布局平面图图9-4设备间装修效果图单元九设备间子系统的设计和安装技术9.5安装技术1.走线通道敷设安装施工设备间内各种桥架、管道等走线通道敷设应符合以下要求:(1)横平竖直,水平走向左右偏差应不大于10mm,高低偏差不大于5mm。(2)走线通道与其他管道共架安装时,走线通道应布置在管架的一侧。(3)走线通道内缆线垂直敷设时,在缆线的上端和每间隔1.5m处应固定在通道的支架上,水平敷设时,在缆线的首、尾、转弯及每间隔3~5m处进行固定。(4)布放在电缆桥架上的线缆要绑扎。外观平直整齐,线扣间距均匀,松紧适度。(5)要求将交、直流电源线和信号线分架走线,或金属线槽采用金属板隔开,在保证线缆间距的情况下,可以同槽敷设。(6)缆线应顺直,不宜交叉,特别在缆线转弯处应绑扎固定。(7)缆线在机柜内布放时不宜绷紧,应留有适量余量,绑扎线扣间距均匀,力度适宜,布放顺直、整齐,不应交叉缠绕。(8)6A类UTP网线敷设通道填充率不应超过40%。单元九设备间子系统的设计和安装技术2.缆线端接设备间有大量的跳线和端接工作,在进行缆线与跳线的端接时应遵守下列基本要求:(1)需要交叉连接时,尽量减少跳线的冗余和长度,保持整齐和美观。(2)满足缆线的弯曲半径要求。(3)缆线应端接到性能级别一致的连接硬件上。(4)主干缆线和水平线缆应被端接在不同的配线架上。(5)双绞线外护套剥除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