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宗开元、天宝年间直到“安史之乱”爆发,是唐朝的“盛世”,也是诗歌史上的盛唐。欣欣向荣的时代造就了一代人胸襟开阔、抱负远大、乐观自信的精神风貌,他们以天下为已任,充满风云际会的幻想,以比他们所追慕的建安文人更为高涨的热情、更为豪迈的气质、更为坚定的信念,去观照社会、体验人生。不论个人遭际如何,无论感情快乐或悲伤,都开朗健康、豁达从容,形成盛唐诗歌所特有的理想主义、英雄性格和浪漫色彩,从而创造出千百年来古典诗歌中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峰。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尤其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和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标志着盛唐诗歌的杰出成就。盛唐在诗体上也取得了重大成就,乐府、七言歌行、七绝的创作都达到很高的境界,杜甫更是众体兼长,律诗尤其具有很高的造诣。·盛唐诗坛的特点1、诗歌走向社会,全方位地表现生活。初唐诗歌发展的脉络是从宫廷御用转向个人抒情。盛唐诗歌普遍的主题是社会政治主题,反映了唐人重视事功、富有理想、高度自信、胸怀开朗、热情豪迈的总体风貌。2、诗歌注重表现新的体验。即使是旧题材,也写出新体验。如边塞诗。3、比较初唐诗歌的精细来,盛唐诗歌境界阔大。·盛唐诗的风貌特点盛唐诗歌是唐诗的黄金时代,代表了唐诗的貌特点。盛唐诗歌之盛,主要表现在诗歌的质量和韵度风貌上而不是指“量”。如果从时间跨度和作家、作品的数量上看,盛唐不及中唐。此时期的诗歌艺术水平高,同时具有可以称为“盛唐气象”的美学风貌。初唐沈宋重声律,陈子昂重风骨——盛唐声律风骨兼备。“盛唐气象”指的是一种美学风貌(以“雄壮浑厚”为主),与诗歌内容不能简单等同。具有“盛唐气象”的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感动激发,希望趁时而起,建立功业;一类是理想与现实矛盾,针对自身所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和社会上的不公平现象发出怨愤之词。·“盛唐气象”的表现盛唐诗歌的两个时期:(以天宝后期为界)前期:表现为诗人具有投身社会和参与政治的热情,具有高度的自信和自尊。以李白为代表。后期:表现为诗人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暴露社会矛盾的勇气、对国家的责任感,以及对社会危机即将到来的忧虑。以杜甫为代表。张说,字道济,又字说之,自武后起历任四朝,封燕国公。与许国公苏頲并称“燕许大手笔”。他是盛唐前期的文坛领袖,主要功绩在于阻遏了文学的浮华倾向。张九龄是张说之后开元盛世的最后一位名相,也是深为时人宗仰的文坛宗匠。创作主要表现自己如何在穷达进退中保持高洁的人格操守。其《望月怀远》在澄澈优美的月夜描写中,处处渗透着婉约深长的情思。其清澹的风格开孟浩然、王维一路诗风。第一节盛唐山水田园诗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唐代诗歌流派。以反映田园生活、描绘山水景物为主要内容。继承和发展了陶渊明田园诗和谢灵运、谢朓等的山水诗。代表人物有王维、孟浩然、常建等。其作品反映闲适澹泊的思想情绪,色彩雅淡,意境幽深,多采用五言古体和五言律绝的形式。既概括地描写雄奇壮阔的景物,又细致入微地刻画自然事物的动态,巧妙地捕捉适于表现其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成独到的意境。其中以王维成就为高。一、山水田园诗在盛唐繁盛的原因:1、隐逸之风。读书山林、“走终南捷径”、隐居山川等。2、漫游之风。其中名山大川是主要地之一。3、贬谪。4、佛道盛行。求仙拜佛到名山。“五岳寻仙不辞远,以生好入名山游。”5、陶谢田园山水诗为盛唐诗人提供了艺术借鉴,由模山范水而与自然融为一体,抒写情致。二、孟浩然及其诗歌孟浩然,襄阳人,早于王维,是终生未仕的诗人。40岁前后为界,由隐居求仕而真隐。孟浩然主要写家乡襄阳附近的风光及吴越山水(漫游时),“冲淡而淳美”。在恬淡中有热情,孤清而又亲切。孟浩然主要活动于开元年间。一生以四十岁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闭门读书,为仕而隐;后期因求仕失败,愤然隐居。他既追慕陶渊明躬耕田园的高尚情操,又怀有盛唐人拯世济物的时代理想,诗多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或描写隐居萧散高雅的生活和种种闲情逸致,或描写行旅途中所见山水胜景和高情远思。风格自然平淡,意境完整浑成。或气势雄浑,或语浅情深,显示了作者不同的艺术风格和多方面的才能。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李白《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青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三、王维王维是享有盛名的盛唐诗人。他出身世代为官的家庭,本人又多才多艺,21岁即中进士。张九龄罢相,权奸李林甫当政,遂成为王维一生的分界线。前期积极入仕,后期半官半隐,前后期的创作也因此而表现出不同的倾向。其诗有政治诗、边塞诗、抒情诗、山水田园诗,最有创造性和特色的是山水田园诗。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他既精于诗道,又深于画理,因而使他的山水田园诗充满诗情画意,标志着这一题材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笔下的山水景物多彩多姿,风格各异:有的气象雄伟,境界开阔;有的清新秀丽、优美静谧;有的色彩鲜明;有的萧疏简淡。绘影绘形,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诗画乐禅合一。王维笔下山水有雄阔之景,也有精致之景,宁静、秀雅、富有禅趣。以画入诗。一字一句,皆出常境:1、捕捉景物,构成画面的主体;2、重视色彩、光线的和谐;3、合理布局。画是空间艺术,诗用文字表现远近高低的变化;4、把画境转化为诗境,把空白转化成韵味。如《终南山》。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王维诗情韵风致的高华丰润、清秀空灵,有这三个特征:第一,充满了生活的爱意。王维以眼前景所构成的静谧世界,充满了自由、和谐、友爱和潇闲,日照松间,泉流石上,虎兽心善,鸟禽天真,在深层次上象征了没有纷争竞斗的社会理想,诗人把对生活和人世的爱意浓浓地瀑泼出来。第二,充满了辩证的深意。诗人深受禅宗哲学的影响,而又能够沟通其他,兼同诸学,其无我之心深契山水自然的意志,发掘出自然山水其本身所包含着的哲意禅理:静中蕴动,以动写静;空中有色,以色见空;瞬间永恒,以瞬间里感受永恒。“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白云回合望,青霭入看无”,其中幽静清远之美趣让人涵咏不尽。这些耐人寻味的“理趣”,也是其诗厚重高华的奥妙之一。第三,充满了艺术的画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天性擅画,精通画理,且移植画艺以丰富和提高诗歌的表现力。王维诗喻旨宏深,充满了微妙的暗示。诗人凭借自然静美展现和追求形上超越的努力,使其得以最简约的形式而容纳最华丰的诗意内涵。王维在对山水观照时,努力消解纯逻辑的概念活动,绝去圣智,无念为宗,而“空诸所有”的佛理神奇地使他实现了对于山水美的真谛的深观远照,而他又往往以“默语无际,不言言也”的禅理十足的“参证”的表达方式,笔墨极其简淡,如烟如岚,自然灵气恍惚而来去。王维的意义,在于他是中国古代诗史乃至中国美学史上的一个特异存在。他在艺术上深刻而无所不在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罕见的。王维的出现,使唐诗臻于成熟和完美,并推向高潮。王维给后人最大赋予的即是他们把大自然作为一种精妙语言而精妙运用,在体合宇宙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实践中,展现直彻心源的生命情调,将中国古典诗歌中山水诗推上了峰巅,并且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诗美学乃至整个的美学。四、储光羲、常建、裴迪等诗人常建的创作成就较高。P203。总的说来,盛唐山水田园诗的特点:一、描绘山川美景,表现出回归自然、钟情山水,对宁静、平和、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抒发闲适自得的心情。二、借景抒情,融情入景,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三、诗体上,多五古、五律、五绝等形式。第二节盛唐边塞诗一、盛唐边塞诗派:盛唐诗歌的主要流派之一。以描绘边塞风光、反映戍边将士生活为主。该派诗人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最为知名,长于七言,特别是七言歌行,善于描写边塞风光和战争生活,表现征人思妇的思想情感,大多具有爱国情感和进取精神,显示浓厚的生活气息,风格多慷慨悲壮,意境雄浑。·边塞诗的主要内容:边塞风光、军事生活、征人思妇的情感、议论战争的得失等。·边塞诗的体裁:多七言古体、绝句。·盛唐边塞诗的时代色彩:总体风貌:气势雄浑、豪迈遒劲、慷慨而悲壮。表现了士人昂扬向上的豪迈激情,以及对建立军功的渴望,对现实的关注与批判。二、高适高适向往功名,建立功业的愿望强。入哥舒翰幕任掌书记,正是唐拓边战争最严重时。高适颇得哥舒翰的奖掖和信任。安史乱后,哥舒翰败,高适被捕后逃出,至灵武,后任淮南节度使、西川节度使。官至散骑常侍,世称“高常侍。”封渤海侯。高适的诗歌,有边塞诗、政治诗、抒情诗。内容有的慨叹身世,抒发怀才不遇;有的反映民生疾苦,同情百姓。其边塞诗的特点:情调悲壮苍凉,笔势豪健、雄壮奔放、激昂慷慨,抒发安边卫国、立功异域的雄心壮志,揭示了战地军旅生活中的各种矛盾,能够比较深刻地反映社会现实,充满爱国热情。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燕歌行》以高度的艺术概括和极其凝炼的笔墨,在广阔的背景上描写了边塞战争,表现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战士保卫边疆、奋不顾身的英雄气概的颂扬,也有对战争给征人家庭带来痛苦的深切同情,还有对当时边塞用兵而将非其人的揭露和不满,在反映现实的深度上超过同时的许多诗人。追求不朽功名的高亢基调,与直面现实的悲慨相结合;苦难与崇高相对照,使全诗有一种慷慨悲壮的美。艺术:1、叙述、抒情、议论结合,叙述了战争的全过程、描写了边塞景象、抒写了征任思妇的痛苦、议论了战争失败的原因——主要表达边防政见,而重在发议论。2、对比——出征时的骄横与失败时的困苦凄凉作比;士兵的苦战,为国死节与将军的享乐、恃宠贪功作比;敌我对比、古与今之将帅作比。3、韵脚平仄互押,或激昂、或缠绵。七言歌行中大量地运用律句、对仗句,整饬合律。4、悲壮苍凉、朴质沉雄的风格。《燕歌行》,有批评,有怨愤,有讽刺,有歌颂,有同情。涉及受战争牵连的各方面人物:天子、将军、士兵、思妇、敌人。表达了诗人对这场战争的复杂情感和深刻思考,足以代表盛唐士人对战争的普遍态度。骈散相间,用韵平仄交替,纵横豪宕,显示出浑厚的骨力和矫健的笔力,不愧是唐代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唐诗评选》:“词浅意深,铺排中即为讽刺。此道自‘三百篇’来,至唐而微,至宋而绝。”他的送别诗《别董大》声情慷慨,气势豪壮,既是对友人的安慰体贴,更包含着对友人的理解、信任与期待。从中显示出盛唐文人对前途的乐观自信和友谊的巨大精神力量。三、岑参岑参一生中曾两次出塞,在西北边地长达六年,并在安西、北庭、关西节度幕中任过职,有丰富的边塞生活的阅历。充满异域情调的风土人情,尤其是西北边地雄奇壮丽的自然风光,成为他的创作题材。他的边塞诗不仅数量多,而且题材广阔,内容丰富,风格独特。想象奇特鲜明,语言雄奇瑰丽,艺术上善用比喻、夸张,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岑参善于写奇丽壮美的西北边塞风光,如沙漠、雪海、草原、狂风等,这些奇特壮美的自然现象又常常构成艰苦卓绝的环境,形成对军旅生活的考验。诗人以边疆环境的恶劣,边陲生活和战事的艰苦,有力地衬托出戍边将士的英雄主义精神。诗人善于使用夸张、比喻等浪漫主义表达方式,如“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作于他第二次出塞阶段。岑参在这首诗中,以诗人的敏锐观察力和浪漫奔放的笔调,描绘了祖国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以及边塞军营送别归京使臣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以摇曳生姿的笔触描绘了壮丽瑰奇的塞外雪景,表达了诚挚浑厚的送别之情,读来感人至深。这首诗描绘边塞将士集体送别归京使臣的慷慨热烈的场面。“中军置酒”,不是岑参置酒,而是中军主帅置酒;鼓乐齐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