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雷雨》中周朴园、周萍的爱情摘要:“爱”是人世间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不过,《雷雨》中的爱无不掺杂着各种各样的杂质,而这些杂质却将爱催化为了一个个的悲剧。这些悲剧又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级剥削、阶级压迫、阶级对立,暴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关键词:爱情悲剧自私封建礼教正文:《雷雨》是曹禺的第一个戏剧生命,也是现代话剧成熟的标志。我最初接触《雷雨》是在高中,那时自己完全是将其当做爱情小说来看,只不过结局比较悲情而已,并未引起我更深的思考。今天再次拾起《雷雨》一书,看着相同的内容,感觉却不同以往。《雷雨》以周萍和四凤爱情的发展为线索,将两个家庭八个人物的爱恨情仇进行了细致的演绎与描述,而悲剧恰恰是隐含在这些爱恨情仇后的深刻内涵。首先,看周朴园对侍萍的爱。年轻时的两人可能真的有情,不然,不会有那件绣梅花的衬衫。但周朴园对侍萍的情绝对不是爱。爱是奉献,不是抛弃;爱是保护,不是伤害;爱是永恒,不是暂时。在《现代文学三十年》中有这么一句话:“他们对充满痛苦的(侍萍是一种屈辱之苦,周朴园则是忏悔之苦)初恋的极其矛盾”,对这句话我持怀疑态度。说侍萍是屈辱之苦,我赞同,但说周朴园忏悔之苦,我不同意。说其忏悔,应该是根据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而言,但纠其实质,那“怀念”是真心还是假意?在我看来,周朴园的那些举动完全是自私的导致,而非怀念的结果。三十年后的周朴园,虽然势力、钱财不缺,但其心灵可以说是非常空虚的,他需要一份情或者说做一些事情来填补心灵的空虚。而像周朴园这种虚伪而做作的人很难付出或得到一份真感情,所以他只能做一些事。有人说过,人一旦在现实中得不到所向往的东西,过去美好的经历则会更容易更清晰地呈现在脑海中,并且吸引人去使劲的不断的追求它。年岁越久越强烈。而周朴园恰恰算是这种人。与侍萍离别的三十年中,由于婚姻的不幸,他便怀念起与侍萍的那段情意绵绵的爱情浪漫史(而非侍萍本人),在追求回忆中不断地丰富加工它,使之越来越美好。而这美好中的侍萍也变成了一个神圣化、虚幻化的幻象人物。所以,当周朴园在三十年后看到又穷又老而且成为他讨厌的佣人鲁贵的老婆侍萍时,那飘渺的幻象瞬间被击破。于是他在感情上、金钱上想方法来赶走侍萍。同时,周朴园说为了纪念侍萍而为长子取名为“萍”时,确实很令人敬佩。但当我们看到周萍对他说的那句话和说话时的表情“周萍(强笑着),不过,爸爸,纪念母亲也不必——”时,就可以明白属于周朴园的那份虚伪和做作。言及至此,我们可以看出周朴园对侍萍的爱是虚伪的、矫情的、冷酷的、自私的,而这又恰恰显露了资产家的丑陋和阶级观念对人们思想的残害。而谈到周萍的爱情,我们不得不先来看看周萍的经历,“幼时被送往乡下,与后母第一次乱伦,与妹妹第二次乱伦,知道身世后饮弹自杀”。作为私生子的周萍,在周朴园与蘩漪结婚的时候,绝对无法将身份公开。无奈被送往乡下的周萍,在没有父爱和母爱的乡间独自生活,心灵应该是很脆弱和孤独的,这使他本能的想寻求保护、关怀和慈爱。而这些是无法从冷酷的周朴园那里得到的。当他回到周宅,见到蘩漪,他体内的恋母情结开始发作。他们两个同处不幸,却又于不幸中产生精神的共鸣,从而有了乱伦之情,但此情是畸形的、不纯粹的,双方感情的起点本来就不相同,一个是恋母意识所致,而另一个则是为追求爱情、追求解脱。不同的出发点使得两个人的轨道越来越偏离,越来越遥远,以致后来达到敌对的形势。蘩漪说周萍“救活了又不理我,撇的我枯死,慢慢的渴死”,而周萍更曾对蘩漪说过“我要你死”的绝情狠话。以前的深情款款、情意绵绵转变为如今的恶语相向、横眉冷对,是人情的偶然突变还是发展的必然?这种情感错位使得周萍愈发想逃离这份畸恋,而这时,他遇到了纯洁美丽的四凤。他感受到她的清新空灵,观察到她的大方与美好,于是他沦陷了,他希望四凤的纯洁能够洗涤掉他以前的污垢,将他从不伦之恋中解放出来,从而使自己拥有一份幸福的生活。为此他做了努力,比如说帮助父亲处理矿上的事务,绝情的与蘩漪分手,却不知这一切将其推入到另一个更深的漩涡。处理煤矿使得他逐渐变成了一个存在阶级观念的资本家,甚至漠视生命,与自己的亲兄弟相殴;对蘩漪的绝情使得蘩漪对爱情的坚持转变为了威胁、纠缠、嫉妒和毁灭。《中国现代文学采英》中写过“本是求生求爱的野性反抗,却因为环境的压力和本身软弱而导致毁灭。本是纯洁多情的种子,却因陷落在污秽肮脏的泥土里开出有毒的鲜花”。而这朵“有毒的鲜花”正是引发那一场“大雷雨”的引子。周萍千方百计想逃离乱伦,殊不知陷入新的乱伦。这一切的一切,使得本将绝望的周萍陷入崩溃,他的爱、他的情,全部成了将其混灭的“雷雨”。而这“雷雨”的源头,乃是罪恶的封建礼教。周萍由最初对父亲的敌视到后来对父亲的内疚与归顺,诚然源于乱伦的威胁,但也不排除他想借助父亲的势力,为日后能得到父亲同样显赫的地位打基础而做出的改变。这显现出阶级观念对他的侵蚀和旧统治秩序对他的诱惑。周氏父子的爱和情都被打上了封建礼教阶级统治的烙印。通过对其爱恨情仇的解读,我们可以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部悲剧的惨烈度。《雷雨》不仅是两个家庭的悲剧,是社会悲剧,同时也是一部人性的悲剧。这一切悲剧全部都隐藏在剧中人物间的爱恨情仇的背后,同时也映射出封建家长制的丑陋和封建礼教的罪恶。参考书目:《评雷雨中的人物》王珊红《评雷雨中的蘩漪》蒋天舒《蘩漪形象辨析》中学语文网中编辑《雷雨之戏剧冲突》中学语文网中编辑《怎样理解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怀念》谢红《周朴园在雷雨中的形象》风荷举《中国现代文学采英》吴建波《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温如敏、吴福辉